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基于最优组合预测模型的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迅速膨胀,已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为了客观地反映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的发展趋势,在神经网络和逐步回归2种单项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最优组合预测模型。并以1991—2007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基础数据,通过实例对模型精度进行分析,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由于非线性最优组合预测模型综合考虑了神经网络对历史数据拟合效果良好和逐步回归对预测对象影响因素考虑全面的优点,得到的结果误差较小,最符合实际情况。采用非线性最优组合预测模型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将达到183133万t,2020年将达到228511万t,预测结果可以为中国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一控双达标”工作的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建成和运转,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增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鼾是防治固体废物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调研,提出了造纸业固体废物的利用和处置对策。  相似文献   

3.
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管理正在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关于其产生量,在我国尚无精确的全面统计。据美国统计,其产生量约为5700万吨/年。占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的10%,年增长率为3%。这些大量的有害物一旦管理不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历史堆存量多的问题,基于历史年份产废量和行业贡献度分析结果,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了 2021-2025年特定行业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结果表明,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炉渣、脱硫石膏等6种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普遍集中产生于1~2个特定行业,且特定行业的贡献程度普遍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宝应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规模企业群体加快壮大,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也随之不断增加,构成类别逐步呈现多样化,尤其是工业固废污染环境状况由此变得严峻起来。本文在近年来环境统计及2007年度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对宝应县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构成、处置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该县在处置利用工业固体废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福建省永定县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永定县1996-2007年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了人均GDP与典型环境质量指标(工业废水排放置、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废气排放量)的模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曲线呈直线单调递减;工业固体废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稳健GM(1,1)灰色模型,并用该模型建立了山东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稳健GM(1,1)模型比通常的GM(1,1)模型更具预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稳健GM(1,1)灰色模型,并用该模型建立了山东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稳健GM(1,1)模型比通常的GM(1,1)模型更具预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浙江衢化热电厂担负着衢化公司大部分电能及全部蒸汽的供应任务,现锅炉总量810蒸t/h时,年耗煤74.25万t。1994年年产生粉煤灰25.328万t(干),占整个衢化公司固体废物产生量的40%左右。随着7#机炉的投产,粉煤灰的年产生量增至32万t左右。1994年热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量13.018万t,占粉煤灰年产生总量的51.40%,处置量6.700万t,占26.45%,贮存量5.60万t,占22.11%。随着生产的发展,粉煤灰产生量日渐增大,而填埋堆存,占地面积大,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开展粉煤灰的综合利用途径研究已刻不容缓。本文根据掌握的材料,对…  相似文献   

10.
城市固体废物优化管理模型及管理成本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确定性多目标动态优化模型,以优化环境和经济为目标,对中国佛山市固体废物管理进行规划.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大幅度降低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理成本,节省财政支出.研究得出影响固体废物总处理费用的3个重要影响因素为产生量、回收量、处理容量.针对以上3个因素深入分析比较,提出了广义和狭义的综合处理技术,这是经济、环保、可行的技术策略:首先,将广义综合处理应用到实际中,采用分类回收、压缩收集、优化模型对废物进行合理配置,尽量降低经济成本和环境影响;其次,从狭义角度出发,采用多种技术组合,达到处理率高、资源化程度高、环境影响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