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值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绿色和平组织共同主办的“电子废物与生产者责任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政府官员、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NGO组织代表以及跨国公司代表参加了会议,就电子废物的危害和生产者责任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会上,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绿色和平组织倡议、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NGO和跨国公司共同参与组成的“生产者责任促进网”正式成立,并得到与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各界关注电子污染!本刊记者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3,(22):44
11月1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方案研讨会在沈阳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洲久能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环境保护》杂志社和瑞典环境科技中心承办,研讨会为期4天。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坚强、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管委会主任李纪宁、中洲久能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郑立新以及来自中瑞双方科研机构的专家、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  相似文献   

3.
5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国家财政部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主办的“污水管理项目案例示范研讨会”吸引了来自河南、安徽、云南、江苏、天津等11个省(直辖市)的100多名与会代表齐聚唐山,共谋污水管理之良策。  相似文献   

4.
工业废物处理与管理最新技术进展研讨会于1988年3月14—19日在上海隆重举行。这次研讨会是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科学技术部以及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共同组织召开的。来自各高等院校、研究设计单位、管理部门和工厂企业等方面的代表60余人出席了会议。联邦德国方面有由12位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王洁  徐洋  张西华  邓毅  李淑媛  王景伟 《环境工程》2021,39(12):141-147
电子废物具有资源价值性和环境污染性的双重属性,其循环利用及其污染控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分析我国电子废物环境管理政策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制约我国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最后借鉴日本电子废物管理相关经验,并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提出了完善基金补贴制度,加强目录外电子废物管理,加大电子废物处理企业融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第三方审核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加强“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有效衔接,健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信息系统等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废物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会展同期声     
《环境》2007,(8):75-76
全国湖泊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中欧城市废物管理能力建设网络项目成果发布暨研讨会举行。  相似文献   

7.
日前,全国城市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会议由国家环保总局核安全司组织召开,来自全国辐射环境监理的26个单位的代表与会。会议对全国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建设和运行情况的检查作了全面的总结,并对如何加强城市放射性废物的管理及收贮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会代表认为:要做好城市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抓紧拟订本辖区的《城市放射性废物管理法规》,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执法队伍,严格执法,杜绝放射性废物和废源丢失等事故的发生,并及时收贮放射性废物和废源;要全面加强对本辖区核技术使用单位的调查,全面地掌握产生放射性废物的信息,使收贮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为减  相似文献   

8.
“中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研讨会”在京召开由清华大学、美商磐亚等公司联合主办,紫光集团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协办的“中美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研讨会”1月15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财政部、水利部、建设部和沿淮四省的代表以及来自美国的专家学...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而出台的《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实施以来,实际治污效果并不明显,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内电子废物回收行业管理暨污染源处置能力的滞后。为了规范电子废物的拆解活动,业界人士热切关注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从《办法》与《条例》的语言概念上看,有关术语的定义尚未统一,电器电子产品“废”与“旧”的界限模糊,这有可能导致相关政策法规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7月28日,集团公司“我要安全”主题活动经验交流会在天津石化召开,来自上中下游板块及科研等46家单位及总部机关有关部门的百余名主管安全的负责人和安全处长参加了此次交流会。天津石化、胜利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洛阳石化等10家企业代表交流了在开展主题活动方面的一些好做法和好经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电子废物再生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随着电子产品报废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推动电子废物的循环利用,加强再利用过程二次污染的控制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分析我国电子废物管理法律法规演进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提出了促进电子废物循环利用,控制再利用过程环境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核学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共同筹备的“全国放射性废物管理技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九月廿一日至廿八日在湖南兹利县召开。来自核工业部、国家海洋局、国家环保局、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水电部有关部门以及有关省、市劳卫系统等近四十个单位的五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我国放射性废物的管理、治理技术和经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对如何加强我国环境和海洋的保护,防止放射性废物的污染和扩散,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电子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国内外电子废物管理法规在完备程度、主管机构、准备时间、处罚力度以及责任制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废物管理法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制定电子废物专项法律、完善配套法规标准、适当延长法律法规从颁布到实施的时间间隔,明确电子电器产品及电子废物主管部门,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加强对电子废物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明确责任机制.建立国家电子废物基金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电子废物立法、国际电子废物产业、国际电子废物处理基金模式三方面对日本、韩国、欧盟、美国以及我国的电子废物管理状况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得出对我国电子废物管理的建议与启示:应加速完善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从源头上关注电子废物的产生,推崇产品的生态设计理念;弥补电子废物管理基金制度和基金管理缺陷,建立健全基金征收与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5.
杨中艺 《环境》2008,(1):44-45
2007年11月底,十七大宣传渐入佳境,由广东省环保局、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与广东省行政管理学会共同主办的“科学发展与环境保护”研讨会于30B在广州召开。来自国家环保总局、广东省政府等官方机构,及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研究教育单位的230多名实践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话中国环保局势。  相似文献   

16.
于军  邱菀华 《环境工程》2007,25(3):71-74
根据我国电子废物回收处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通过对北京海淀区“电子环保.循环经济”方案,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突出了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的方法在建立完善电子废物回收处理链及逐步构建完整IT产业链的重要作用,其思路和做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06年5月31日至6月2日,集团公司HSE审核工作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来自油田、炼化、施工和销售四大板块的HSE管理专家和HSE主管领导等30余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简讯     
由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分会装联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电子工业清洗技术研讨会”不久前在昆明市举行。针对CFC对人类环境的污染和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为此国际组织相继召开  相似文献   

19.
2000年科隆国际废物处理与再循环展(Entsorga)将于2000年6月26~29日在科隆举行 ,它由德国联邦废物处理工业协会(BDE)和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举办。BDE是德国、也是欧洲最大的产业协会。2000年科隆Entsorga将是第九届 ,它已成为废物处理工业的世界顶级展览会。1999年11月16日在北京召开的“德国与世界废物处理研讨会”上 ,BDE会长比利西曼先生到会发言 ,介绍德国废物处理及再循环市场和Entsorga展会情况。以下是我刊节选的他的部分发言内容。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法规的相继实施,电子废物的回收处理工作又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第14条(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的生产者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限制或者淘汰有毒有害物质在产品或者设备中的使用……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的生产者、进口者和销售者,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回收系统,回收废弃产品或者设备,并负责以环境无害化方式贮存、利用或者处置)和《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第4条(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基金缴纳义务)分别规定了电子产品生产商的回收处置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国家试图通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贯彻来规范我国电子废物回收处理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