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锌盐和聚丙烯酰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1种新型复合絮凝剂.利用该絮凝剂进行了处理焦化厂二沉池出水的试验,研究考察了pH值,絮凝剂用量、温度以及搅拌速度对去除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絮凝pH为10.絮凝剂投加量为1.2mL/L,慢搅拌速度为75 r/min时,COD_(Cr),和浊度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76.02%和98.1%.而温度对絮凝效果影响甚微。研究还进行了聚合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絮凝剂的类比试验,相比而言,锌基复合絮凝剂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明显更优。  相似文献   

2.
蛭石对汞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研究了以蛭石作为吸附剂对汞的吸附作用,并探讨了蛭石的改性和添加絮凝剂的联合吸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蛭石对汞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吸附速度快;蛭石经CTMAB改性后对汞的吸附能力显著提高;蛭石与絮凝剂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联合处理溶液中痕量汞的效果好,用吸附絮凝法处理含汞废水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花岗石加工废水的特点,选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与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进行复配试验,研究絮凝剂对花岗石加工废水的降浊效果。首先通过设计影响絮凝的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获得影响絮凝效果的主次因子顺序(絮凝剂配比>絮凝剂用量>搅拌转速>溶液pH值)与最佳絮凝工艺条件;然后依此对花岗石加工废水进行絮凝处理,使其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排放标准;最后给出采用该技术的吨水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该处理技术具有出水水质好,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模拟印染废水和实际印染废水为实验对象,检验了一种新合成有机-无机复合絮凝剂(PST)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PST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在受试条件下,絮凝效果与絮凝剂投加量、染料浓度有较大相关性。废水的pH值应用范围较宽;搅拌时间对COD去除率和脱色率没有显著影响。采用PST处理广东省高明市某印染厂的印染废水后,COD去除率为75.16%,脱色率为76.18%,处理效果良好,处理成本明显低于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聚铝等絮凝剂。  相似文献   

5.
无机/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聚硅酸硫酸铝(PSAS)、淀粉改性絮凝剂(FSM),并将其复配使用处理含油废水。考察了不同淀粉与丙烯酰胺配比及不同加药顺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最佳配比为1∶2,PSAS、淀粉改性高分子絮凝剂先后投加处理含油废水时絮凝效果最好,含油量去除率达94%,达到回注水要求。  相似文献   

6.
微波法复合絮凝剂PAFC-PAM的制备及脱色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三氯化铝,三氯化铁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为原料,在微波辐照下制备PAFC-PAM复合絮凝剂的工艺条件,探讨了pH值、复合絮凝剂投加量对活性染料模拟废水脱色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对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PAM/PAFC质量比为0.25、微波合成功率150W、微波时间3min制得的复合絮凝剂,浊度去除率为98.8%。在pH=8,投加量为42mg/L的最佳絮凝条件下,复合絮凝剂对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率高达97%。与PAFC和PAM相比,PAFC-PAM具有较宽的pH适宜范围和较低的投加量且对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PAFC和PAM。  相似文献   

7.
镀铜废水中由于存在酒石酸钾钠可与Cu2+形成酒石酸钾钠铜配合物使Cu2+的处理变得困难,为提高镀铜废水中Cu2+的处理效果,文章以聚丙烯酰胺(PAM)、甲醛、氢氧化钠、巯基乙酸(TGA)为原料,经羟甲基化反应和酰胺化反应制备出重金属絮凝剂巯基乙酰化羟甲基聚丙烯酰胺(MAMPAM).分别以单一含Cu2+水样以及含Cu2+、酒石酸钾钠的混合水样为考察对象,研究MAMPAM对水样中Cu2+的去除性能.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絮凝最优水力条件:快搅时间1.0 min,快搅速度160 r/rmin,慢搅时间20 min,慢搅速度30 r/min.MAMPAM对Cu2+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于单一含Cu2+水样中,当水样pH值为3.0~6.0时,Cu2+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增加而升高,Cu2+的最高去除率为92.12%.酒石酸钾钠的存在对MAMPAM除Cu2+具有促进作用,当混合水样初始pH值为4.0~6.0时,随着pH值的增加,促进作用增强,MAMPAM对混合水样中Cu2+的最高去除率可达98.84%.絮体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单一水样和混合水样中螯合絮体MAMPAM-Cu的分形维数与Cu2+的去除率之间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微塑料是一种存在于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新兴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废弃塑料制品,其存在污染范围广、潜在环境污染大的问题.废塑料再生企业生产废水中微塑料浓度远高于其他类型废水,对其生产废水中的微塑料进行处理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模拟废塑料再生过程的生产废水并进行微塑料去除的絮凝沉淀试验,研究絮凝剂投加量、pH、水力快速搅拌条件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废水中微塑料去除率及其各因素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PAC (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0 mL,PAM (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7 mL,pH为9,水力快速搅拌条件为100 r/min下维持40 s再200 r/min下维持40 s时,微塑料的总去除率最高,达91%.②PAC投加量是影响微塑料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是pH.③微塑料的去除率与其本身的密度有关,密度大的ABS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去除率最高,密度小的PE (polyethylene,聚乙烯)去除率最低.④不同粒径区间的微塑料去除率区别较大,粒径小(0.1~0.25 mm)的微塑料去除效果最好.研究显示,通过控制PAC和PAM的投加量、pH和水力搅拌速率等条件,能够有效将废水中的微塑料通过絮凝沉淀的方法去除,从而达到净化含微塑料生产废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工业含Cu废水中常含有配位剂EDTA,可与Cu(Ⅱ)配位后形成稳定的可溶性配合物Cu-EDTA,致使废水中的Cu(Ⅱ)较难被除去.为了将含Cu-EDTA废水中的Cu(Ⅱ)得以有效去除,采用二硫代羧基化胺甲基聚丙烯酰胺(DTAPAM)作为重金属絮凝剂,以Cu-EDTA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絮凝水力条件、DTAPAM投加量、pH值、EDTA浓度、Cu(Ⅱ)初始浓度对DTAPAM去除Cu-EDTA性能的影响,确定了Cu(Ⅱ)的最佳去除条件;并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表征方法探究了DTAPAM去除Cu-EDTA的机理.结果表明,最佳絮凝水力条件为快搅时间2min、快搅速度160r/min、慢搅时间20min、慢搅速度50r/min;当pH值为5.0~7.0时,DTAPAM对Cu(Ⅱ)初始浓度为25mg/L的含Cu-EDTA水样的去除性能均较好,且在pH值为7.0时Cu(Ⅱ)的去除效果最好,最高去除率可达99.07%;当体系中EDTA与Cu(Ⅱ)配位比为1:1时,DTAPAM对不同Cu(Ⅱ)初始浓度的含Cu-EDTA水样均具有理想的去除效果.表征结果显示,DTAPAM高...  相似文献   

10.
论文首先以水溶性壳聚糖为分散稳定剂,采用分散聚合的方式,合成一种新型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CMTC-AMDMC),并对该产品进行了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表征。其次,研究了絮凝剂的使用量以及分子量对高岭土悬浮液的除浊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表征可知,CMTC、AM和DMC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接枝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可达到95%左右;絮凝剂P(CMTC-AM-DMC)最佳投加量为0.32~2.0 mg/L;高岭土悬浮液浓度越高,除浊率越大;当搅拌速度在150 r/min下,搅拌10 min时,絮凝过程即可达到平衡,除浊率达到90%以上;絮凝剂的分子量对160目0.5 g/L的高岭土悬浮液除浊性能影响较大,分子量为197.1×104g/mol时,除浊率为90%,105.7×104g/mol时,除浊率降低至80%。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几种无机混凝剂对洗煤废水的处理效果,确定了采用CaCl2作为混凝剂,联合有机絮凝剂PAM处理洗煤废水。结果表明:最佳条件如下,400mL水样中10%的CaCl2溶液加入量为6mL,浓度为0.2%的PAM 6mL,分别以12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搅拌90s,最后将水样沉淀25min。  相似文献   

12.
新型印染废水脱色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二乙烯三胺、环氧氯丙烷、硫酸铝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脱色絮凝剂,并将其应用于水溶性染料废水的处理。考察了原料用量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合成条件为:第一步,取1mol二乙烯三胺,用一定量水稀释,缓慢加入1.1mol环氧氯丙烷,加完后在40℃下搅拌3h;第二步,加入1.2mol的硫酸铝,控温搅拌1h,得到絮凝剂产品。其中,第一步反应生成的缩聚物为主反应物,可与染料形成不溶性盐;硫酸铝可增强对染料的吸附,并起到助凝作用。产品分别处理浓度为100mg/L的活性艳兰X-BR、活性艳红X-3B、酸性大红GR模拟染料废水,投加量为60mg/L时,脱色率分别可达99.1%、81.2%和94.6%;处理色度为64倍、COD为122mg/L的实际印染废水,投加量为80mg/L时,出水色度可降至8倍,COD可降至48.7mg/L。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将玉米淀粉与氢氧化钠、三氯化铝和无水碳酸钠在恒温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加热,使得玉米淀粉改性,制得改性淀粉絮凝剂,并研究了改性淀粉絮凝剂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搅拌速度与时间分别为快搅速度200 r/min,快搅时间0.5 min;慢搅速度100 r/min,慢搅时间3 min的情况下,使用改性淀粉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时,COD去除率为77.94%、石油类去除率为61.2%、透光率为62.7%、SS去除率为79.96%;最佳反应条件为:投药量为12 mg/L、温度为5~30℃、pH值为6-8.  相似文献   

14.
以乙二胺和二硫化碳为反应物,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制备了一种巯基类重金属捕集剂N,N-双(二硫代羧基)乙二胺(EDTC),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重点研究了其对EDTA络合铜、柠檬酸络合铜和酒石酸铜3种酸性模拟络合铜的去除性能及螯合沉淀物的溶出特性,并探讨了EDTC脱除络合铜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50 mg·L-1的含铜废水,p H值范围为3~9,EDTC投加量为mEDTC/mCu=8(质量比),反应时间3 min,PAM投加量为1 mg·L-1,此时出水Cu2+浓度均低于0.25 mg·L-1,去除率达到99.5%以上.螯合沉淀物在弱酸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很稳定,不易产生二次污染.红外光谱图分析结果表明,EDTC与Cu会发生螯合反应,即EDTC直接脱出络合铜中Cu2+,并与Cu2+生成难溶的螯合产物EDTC-Cu,进而有效地去除废水中Cu.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季铵盐絮凝剂处理丁苯橡胶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青  韦俊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2):232-237
以壳聚糖(CTS)为母体,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改性剂,合成了壳聚糖季铵盐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以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浊度去除率为指标优化合成条件,以HTCC分别与PAC及PAM复配,絮凝处理丁苯橡胶废水.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质量比MCTS: MCTA: MNaOH =1:2:1.2、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HTCC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浊度去除率达96.46%;HTCC+PAC复配在pH6.0~8.0对丁苯橡胶废水的絮凝效果较好,出水余浊<2NTU,色度去除率达92.98%,COD去除率达32.0%;HTCC+PAM复配在pH5.0~8.9对丁苯橡胶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余浊<3NTU,COD去除率46.0 %,且投药量小, pH适宜范围宽,优势比较明显.以HTCC与PAC、PAM分别复配处理丁苯橡胶废水可减轻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降低PAC、PAM的投加量,从而减小出水中残余铝和残余丙烯酰胺单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化学沉淀法对模拟含铜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反应pH值、温度、沉淀时间、絮凝剂(PAM)用量以及PAM作用下沉淀时间等因素对模拟含铜废水处理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对实际含铜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200 mg/L的模拟含铜废水时,1‰聚丙烯酰胺(PAM)的最佳加入比例为30 mg/L,在25℃下,合适的pH值为7.12左右,沉淀时间13 min。在此条件下对来自葫芦岛锌厂的酸性平均含铜为167 mg/L的实际废水继续处理,处理后废水中铜离子浓度平均值为0.87 mg/L,可以实现实际废水中铜离子的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7.
The colloidal properties of biogenic elemental sulfur(S~0)cause solid–liquid separation problems,such as poor settling and membrane fouling.In this study,the separation of S~0 from bulk liquids was performed using flocculation.Polyaluminum chloride(PAC),polyacrylamide(PAM)and microbial flocculant(MBF)were compared to investigate their abilities to flocculate S~0 produced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sulfate-containing wastewater.A novel approach with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was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and interactions of flocculant dose,pH and stirring intensity,on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in terms of the S~0 flocculation and the supernatant turbidity removal.The dose optimiz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0 flocculation efficiency decreased in the following order PACMBFPAM.Optimum S~0 flocculation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at pH 4.73,a stirring speed of 129 r/min and a flocculant dose of 2.42 mg PAC/mg S.During optimum flocculation conditions,the S~0f locculation rate reached 97.53%.Confirmation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employing PAC for S~0 flocculation is feasible and RSM is an efficient approach for optimizing the process of S~0 flocculation.The results provide basic parameters and conditions for recovering sulfur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sulfate-laden wastewaters.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利用粉煤灰制成的磁性絮凝剂处理景观生态水的各种单因素实验,并且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该磁性絮凝剂处理景观生态水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研究了该磁性絮凝剂处理景观生态水的一般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操作条件为:投加量为200mg/L,搅拌时间为1min,搅拌速度为300r/min和磁吸附时间为1.5min时,取得最佳处理效果。在此实验条件下,景观生态水的COD、总P及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76.15%、59.54%与53.36%。  相似文献   

19.
磁絮凝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磁絮凝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确定适宜的磁粉和絮凝剂、助凝剂的加入量,以及加料顺序和搅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并进行了普通絮凝和磁絮凝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当废水含油量为100~200mg/L时,反应最佳工艺参数:磁粉加入量为280mg/L,PFC和PAM加入量分别为25、0.5mg/L,磁粉和PFC同时先于PAM投加,且投加时搅拌速度以250r/min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