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再生资源科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本文论述再生资源科学的形式,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对再生资源科学的发展人了客观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安全科学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学科的横断性与跨门类及安全法规与职称系列特性等八个方面切人。分析安全科学学科的属性特征,认为它既不是数、理、化、天、地、生的单要素纵向科学门类,也不是物理化学、化学物理等双要素的交叉科学门类,它的学科属性是界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即安全科学学科具有综合性的属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引起的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七十年代逐渐兴起和产生了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环境质量及其保护和改善的科学,在近一、二十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环境科学是由许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又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于1989年4月10~14日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第三次学术年会,学会所属专业委员会即省高校学报编辑研究会和省科技期刊编辑研究会的代表近13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科学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环境医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是医学基础,临床和卫生学科的综合,是一门重要的预防医学。环境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阐明环境污染与疾病的相关性;利用现代医学基础科学的新技术、新成就,从整体、器官、细胞、亚细胞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环境教育经过众多的专家、学者和老师的努力,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教育和环保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我国的环境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框架.这对我国今后开展环境教育是极为有利的.我国环境教育的框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教育的框架.另一个是环境教育教材的框架,我们应当重视对这两个框架的研究,因为这两个框架的研究和应用,对我国的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极大影响.我现将环境教育框架结构列表如下:从表1中可以看出,环境教育包括了方方面面,它具有综合性、全民性和全程性的特点.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括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技术学科,是多种学科的综合体.保护和改善环境不仅是靠专门从事环境科技的工作者,而且要靠广大人民群众,所以开展环境教育的对象是  相似文献   

7.
环境科学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广泛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引起了环境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林业学是森林学与园艺学的混合物,是环境生物学的一个新的分支学科。它  相似文献   

8.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分支学科有环境物理学、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由此可见,环境科学所包括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为使广大的环境工作者能够从分散的数以万计的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环境科学?意见颇多。这是因为环境科学是一门诞生不久的新学科,它还不很完整,还不很定型;同时,环境科学又是一门多学科的边缘科学,它的研究范围之广,综合性之强是其它学科所少见的;最后,也是重要的一点,就是环境科学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学科,不仅专业研究机构不断建立,研究范围愈来愈广泛,其他学科也纷纷开展环境科学的研究,环境科学正在向一切重要科学领域渗透和扩展。基于上述原因,环境科学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环境科学的范围虽然极其广泛,但它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主要是环绕“人与环境”这一课题展开的。就是揭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探寻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平衡  相似文献   

10.
一、环境医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科学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环境的关系。人类活动引起了环境质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医学是环境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医学基础、临床和卫生学科的综合,是一门重要的预防医学。它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探索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研究环  相似文献   

11.
加强科技期刊编辑素质及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是以反映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科技期刊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学术理论研究与文化交流,注重登载论文的学术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期刊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依据。期刊编辑的能力培养也是办好期刊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当前科技期刊的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的分析,对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论文质量的几个观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为达到减少零被引论文发表数量、提高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的目的,在中国知网中检索了《自然资源学报》1986—2015年发表的论文作为研究的源数据,从刊文量及零被引率的变化、下载频次分布、作者情况、基金资助情况、所属学科领域等5个方面对零被引论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季刊到双月刊和月刊,刊文量增加了,但零被引论文比例却没有随刊文量的增加而增加;2)零被引论文虽暂未被引用,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下载量,将来有可能被引,但也是低被引论文;3)作者分布方面,学生占比较大,因博士研究生是发文主流导致零被引论文中博士研究生人数多于硕士研究生,初、中级职称多于副高级、高级职称,由于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是投稿主力,因发文基数大导致零被引论文中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多于地方机构,作者群人数以1人为主,机构数量以1个为主;4)论文被引与否和基金资助数量和类别相关性不大;5)零被引论文学科分布以土壤学、地学、气象学和环境生物学为主。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通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协同控制”过程,减少科技期刊零被引论文的产生,从而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Coal is the most abundant hydrocarbon energy source in the world. It also produces a very high volume of greenhouse gases using the current production technology.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handle and transport than crude oil and natural gas. We face a challenge: how can we access this abundant resource and at the same time mitigate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in particular, the pro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CO2)? The editors of this special edition journal consider the opportunity to increase the utilization of this globally abundant resource and recover it in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manner. 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 (UCG) is the recovery of energy from coal by gasifying the coal underground. This  process produces a high calorific synthesis gas, which can be applied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nd/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s and chemicals. Th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re relatively pure and the surface facilities are limited in their environmental footprint. Unused carbon is readily separated and can be geo-sequester in the resulting cavity. The cavity is also being considered as a potential option to mitigate against change impacts of other sources of carbon dioxide (CO2) emissions. These outcomes mean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to provide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 source of low-cost clean energy. Further, the burning of coal in situ means that the traditional dangers of underground mining and extraction are reduced, a higher percentage of the coal is actually recovered and the resulting cavern creates the potential for a long-term storage solution of the gasification wastes. The process is not without challenges. Ground subsidence and groundwater pollution are two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at need to be averted for this process to be acceptable. It is essential to adv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practice and this special edition journal seeks to share the progress that scientists are making in this dynamic field. The technical challenges are being addressed by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 who work to resolve and understand how burning coal underground impacts the geology, the surface land, and ground water both in the short and the long term. This special issue reviews the process of UCG and considers the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risks, competitive analysis and synergies, commercial initiatives and a roadmap to solutions via the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UCG. Building and then disseminating the fundamental knowledge of UCG will enhance policy development, best practices and processes that reflect the global desires for energy production with reduced environmental impact.  相似文献   

14.
研究声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是声环境预测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应用AutoCAD开发技术,开发了一套适用于线屏障和封闭屏障影响条件下的一般系统进行模拟的绘图程序,实现了声强分布的图形表达过程。在计算多线屏障影响的过程中,采用了对数加权的近似处理,避免了复杂的求解过程;在等值线的绘制过程中,采用了"线段首尾连接"的方法来追踪等值点,简化了追踪过程。  相似文献   

15.
首先对水面舰船风浪环境适应性的内涵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风浪环境对舰船综合航行性能及作战使用效能的影响.考虑到实际风浪环境中舰船各项总体性能指标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各指标之间既具有矛盾性又具有一致性,是一个多目标、多变量的复杂系统.提取了跟风浪环境相关性较强的船体性能指标,建立了水面舰船风浪环境适应性多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应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舰船风浪环境适应性评估方法,对某深V船型和圆舭船型的风浪环境适应性进行评估,深V船型评估结果为66.95,圆舭船型为50.5,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合理性.采用4种不同评判矩阵对两船风浪环境适应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评判矩阵的选取对评估结果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4年秋冬季全国联网资料,给出中国19个典型区域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AODλ=500nm)、Angstrom混浊系数(β)和Angstrom波长指数(α).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海北、拉萨,AOD平均分别为0.09、0.12,β平均分别为0.05、0.13,α平均分别为1.09、0.06.东北地区,海伦、三江,AOD平均分别为0.14、0.15,β平均分别为0.04、0.06,α平均分别为2  相似文献   

17.
标点符号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或自身原因。其实质是书面语言问题,具体地说,表层是使用技巧和习惯问题,中层是语法问题,深层是逻辑问题。因此,问题的解决要靠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共同创造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西辽河流域沙土的氨氮解吸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型回填式土柱淋溶实验方法研究了西辽河流域沙土的氨氮解吸行为。结果表明,西辽河流域沙土的氨氮解吸行为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解吸等温式;沙土氨氮解吸比率Dr在0.44~0.99之间,平均为0.75,解吸迟滞性指数TⅡ在0.05~0.65之间,平均为0.29,沙土对氨氮的解吸迟滞性较强,解吸可逆性较弱。被吸附的氨氮解吸淋失的环境风险较小;沙土氨氮解吸比率Dr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和粗粘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影响程度顺序为:有机质含量>粗粘粒含量>粘粒含量;解吸分配系数k和解吸迟滞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与粘粒含量和粗粘粒含量没有相关性;草地、农田和林地结构由于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含量较高,氨氮解吸迟滞性较强,氨氮流失的环境风险较小,沙荒地结构氨氮流失的环境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9.
卢建杭  黄克玲 《环境工程》1999,17(1):70-71,22
针对聚合硫酸铁碱化度的国标测定方法提出了一点改进,扩大了碱化度的测定范围,使其适合于某些碱化度较高或铁含量较高的聚铁样品的测定。改进之处在于先加入较多量的盐酸分解试样,用氟化钾掩蔽Fe3+后,再加入定量的NaOH溶液中和部分多余的酸,最后用较稀(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  相似文献   

20.
In a chemical sense, the positive muon is a light proton. It is obtained at the ports of accelerators in beams with a spin polarization of 100%, which makes it a highly sensitive probe of matter. The muonium atom is a light hydrogen isotope, nine times lighter than H, with a muon as its nucleus. It reacts the same way as H, and by addition to double bonds it is implemented in free radicals in which the muon serves as a fully polarized spin label. It is reviewed here how the muon can be us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muonium and radical reaction rates, radical structure, dynamics, and local environments. It can even tell us what a fragrance molecule does in a shampo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