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溪 《环境教育》2015,(3):85-86
2012年7月21日斯瓦尔巴德群岛首府朗伊尔宾北极地区的科考与南极不同,南极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而北极的中心则是北冰洋海冰区。所以,虽然科考都要用到科考船,但是我们在真正深入到北极圈内部之后是无法登上海冰进行考察的。对于大部分的考察项目,都集中在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德群岛。今天下午才是正式登船的时间,上午就在斯瓦尔巴德群岛首府朗伊尔宾进行考察。在住处享用了一顿高热量的早餐后,科考正式开始。学生们  相似文献   

2.
大象馆铺地炕、河马天天泡温泉、热带猴子搭高低架……尽管2005年的冬天,北京持续低温,4、5级大风一阵接着一阵地刮,可是,动物园里的动物们却一点都不怕,特别是那些来自热带的动物,它们可丝毫不受寒冷天气的影响,在动物园叔叔阿姨们精心为它们准备的各种过冬环境里,过着优哉悠哉的生活呢。怎么样,咱们一起去瞧瞧吧!  相似文献   

3.
阿盖 《环境教育》2005,(10):10-13
李乐诗: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主席,香港科技协进会副会长,“中国极地博物馆基金”创办人.从1970年起开始周游世界,1978年开始遍游中国各地,1985年成为第一个踏上南极大地的中国女性,1986年首次进入北极区,1992年随中国科学探险队登上珠峰北坡并赴尼泊尔南坡拍摄,1993年第一个将五星红旗插在北极点上,填补了中国在北极点探险的空白.至今,她已八赴北极,五登南极,三攀珠穆朗玛峰,成为第一位踏足地球“三极”的中国女性.……  相似文献   

4.
被科考界称为南北极科学考察“奥林匹克”盛会的第四次国际极年活动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启动。通过极年活动,可以积累大量资料和科学发展成果,从而增加环境保护能力和改进预报系统。作为本次科考计划的一部分,我国将争取在南极内陆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本文作者位梦华是国家地震局研究员,曾经率队赴北极科考。多年来,他一直为中国的北极科考事业奔走呼吁。  相似文献   

5.
春暖花盛开是美好的,冬暖花乱开是可怖的。冬暖,暖冬——既成现实,而且越来越严酷:古人不相“信冬雷阵阵夏雨雪”,而今干脆连冬天也无雪了。3月1日,200“7国际极地年”活动在法国巴黎启动,重磅关注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已严重影响南北两极,海面冰层迅速融化;科学家们担心,如果不加重视,本世纪末北极将不再冰封。  相似文献   

6.
阮福金 《环境教育》2004,(10):18-19
动物的冬眠是一种奇妙的现象。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后不吃东西长达半年。冬天一来,它们便掘好地道,钻进穴内,将身体蜷缩一团。它们的呼吸,由逐渐缓慢到几乎停止,脉搏也相应变得极为微弱,体温更直线下降,可以达到5摄氏度,这时,即使用脚踢它,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简直像死去一样,但事实上它却是活的。  相似文献   

7.
赵溪 《环境教育》2015,(Z1):112-113
中国青少年北极科考活动是由中国科学教育促进会与湖北省南北极科学考察学会组织、中科教育集团协助的青少年三级(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科考活动之一。2012年7月19日—2012年8月4日,来自北京四中、北京八中、实验二小的40多名中小学生在中科院及各大院校专家的带领下组成了科考团对北极进行了科学考察和教学活动,收获很大。从本期起,本刊将连载该活动的参加者、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化学环保组教师赵溪撰写的回忆文章。  相似文献   

8.
动物的繁殖生长、进化和消亡都要受到大自然的制约。动物学家们经过长期考察发现.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有些动物特别是高等哺乳动物.可以采取“计划生育”的办法有效地控制种群的密度。  相似文献   

9.
悲壮的旅行     
在遥远的北极草原上,生活着一种神秘莫测的动物——旅鼠。它们虽然个头很小,但数量众多,整个北极草原都是它们的天下。它们既能把北极草原搞得生机勃勃,也能使之死气沉沉。它们是那片草原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因为它们肩负着为比它们大得多的动物提供口粮的重要任务:狐狸、猫头鹰等均以它们为大餐。  相似文献   

10.
北极的冬天,整个苔原带和泰加林带都为冰雪覆盖,变成一片银色天地,生命世界。  相似文献   

11.
吴小军 《环境教育》2004,(11):82-82
张吕萍是一位颇有些传奇色彩的爱心“家长”。认识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个坚强.善良充满爱心的女人。十二年前张吕萍不顾自己身患癌症的病弱身体.历尽艰难收养了无数只流离失所的小狗小猫。为了这些可怜的小生命,七年前她毅然放弃了自己成功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到动物保护事业中。并成立了国内唯一的一家集动物收容、救助和宣传教育予一体的非营利性民间动物保护机构——北京“人与动物环境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12.
不管是在冰天雪地的北极,还是在热带沙漠,都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动物,它们以它们自己独特的方式,生存着。从本期开始,《动物地图》将开始这场奇特的新旅途,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访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它们的生活方式。相信,在“行走”的过程中,你一定会发现很多非常有  相似文献   

13.
沉思 《环境教育》2004,(2):40-41
不管是在冰天雪地的北极,还是在热带沙漠,都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动物,它们以它们自己独特的方式,生存着。从本期开始,《动物地图》将开始这场奇特的新旅途,和同学们一起去探访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它们的生活方式。相信,在“行走”的过程中,你一定会发现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新鲜事。  相似文献   

14.
印象中的俄罗斯总是白色的。冰雪覆盖着的西伯利亚,一望无际的茫茫雪原,一片片白桦林,甚至连动物都是白色的,那狡猾的北极狐狸、那强悍的北极熊……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的雷湾市,风景如画。城里的各种建筑整洁素朴,干净漂亮;整体风格简单大方,错落有致。尤其是人们喜欢与城郊优美的湖山瀑石为伴,划着木筏和皮艇荡漾于美丽的苏波利尔湖面,冬天欣赏积雪,开春欢度“凿冰”。湖上“横躺”着森林公园,市民们在那儿周末野游,隆冬滑雪。在市郊卡加贝卡瀑布边,人们栽歌载舞,享受着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欢乐与美好。这里的人们,时时处处珍惜着宝贵的自然环境,热爱着自由自在、宁静清新的生活。他们把自然与生活融为了一体,健康、悠闲,怡然自得。  相似文献   

16.
南极臭氧层空洞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们熟知的工业产生的化学物质氟利昂的作用之外,还与南极的地磁活动和极地大气的涡旋现象密切有关。这是阿根廷学者们最近提出的看法。阿根迁南极研究所与国家气象局和一些外国研究机构合作,多年来对南极臭氧层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观察研究,特别是在臭氧层空洞较为明显的9月和10月。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在南极记录的地磁活动与南极大气层臭氧浓度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南极地区磁场的「磁暴」,常年均有发生。从1965年到1985年记录的资料看,南极地磁活动的演变与同一时期南极臭氧浓度年平均量的…  相似文献   

17.
高峰 《绿色视野》2012,(10):41-42
北极是一片神秘的白色地带,人,烟稀少,是格陵兰海的蓝色水域连接了它和世界。自人类涉足这片区域以来,就未曾停止对它的探索。在这样的探险活动中,中国人的脚步也未曾停止。2012年夏天,中国科学家们踏上了第五次北极科考的征程。  相似文献   

18.
赵溪 《环境教育》2014,(11):77-79
正2012-2-1南设德兰群岛乔治王岛今天,是我们在南极地区考察的最后一天。考察地就是中国长城科考站以及乔治王岛上著名的海豹滩。今天一大早,身穿红色冲锋衣的站长和其他科考站的成员们就已经在码头迎接我们的登陆艇了,可能因为已经在外面等了一会,他们的鼻子都有些发红。我们首先进入的是长城站的生活区。这里好像是一个的朴素的5口之家,但是由于我们这些青少年客人的到来,被装扮得好似过春节一般。"客厅"  相似文献   

19.
郭耕 《环境教育》2002,(1):46-47
每年二月二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可能搞自然科学、特别是湿地生态的学者会告诉你,这一天是“国际湿地日”。但中国老百姓还会给你另外一个答案:“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农历二月二日,是中国民间的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农民们要用谷物的灰烬在地上画龙、或互送猪头、或把酒相聚,呼唤那善于兴风布雨、普降甘霖的神龙快快苏醒,从而祈求春雨萌动、润泽大地,五谷丰登。二月二日,只是一个巧合,那湿地与龙文化有没有联系呢?前者是自然界的一种水陆交汇的生态类型,后者是华夏民族世代崇拜的动物图腾,二者似乎风马牛不相…  相似文献   

20.
正一对神仙伴侣艰辛创业有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后,他们开始追求多彩生活,不仅自驾游遍了陆地上的名山大川,而且迷上了深海潜水,并一发不可收。从北极到南极,再绕赤道大半圈,他们几乎潜遍了世界上所有著名潜水点。走得越远越久,他们越谦卑越感恩敬畏大自然,越知道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在深知鲨鱼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