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宇宙尘是地球外起源尘埃的总称。从广义的角度上看,宇宙尘可分为两大类:星际尘和太阳系尘。它们是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研究领域,也是宇宙化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宇宙尘研究早已为人们所重视。1874年,瑞典科学家诺登谢尔德指出,北极冰雪样品中  相似文献   

2.
产在吉南元古宙石英岩内的宇宙尘是一个宇宙尘系列 ,由 4亚型 4小类组成 :①金属球粒 :a .纯铁球粒 ;b .FCN(Fe、Cr、Ni)球粒 ;②氧化物球粒 :c.普通磁性铁质球粒 ;d .FCS(FeO、Cr2 O3、SiO2 )球粒 ;③玻璃质球粒 ;④氧化物 -金属过渡型球粒。其中FCN球粒和FCS球粒为富铬球粒 ,在地球上属首次发现 ;FCN球粒为天然的奥氏体不锈钢球粒。FCN球粒的发现表明冶金学与地外源事件地球化学有一定联系。富铬宇宙尘的发现 ,预示着地球上可能有铁铬镍型铁陨石存在。  相似文献   

3.
对宇宙尘探测的历史及主要探测技术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介绍了电离型、压电型、电容型、电阻型、半导体型、质谱型等探测方法以及探测技术的发展,包括复合探测技术及大面积探测方法。基于我国宇宙尘探测技术所开展的研究工作还较少的现状,提出应在深空探测任务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开展相关宇宙尘星载原位探测技术的研究储备,针对复合式探测技术及大面积探测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 对于所收集到的尘粒样品,区别其宇宙成因和污染粒子的主要依据是化学成份。因此尘粒样品的化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一、深海沉积物中的宇宙尘深海沉积物中堆积着大量的黑色磁性球粒、硅酸盐尘粒和玻璃质球粒。其粒径分布一般为40—200微  相似文献   

5.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4,29(6):72-72
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一种叫“原子”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核是稳定不变的,但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变化,这些不稳定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各种各样的射线,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  相似文献   

6.
<正> 地壳中物质以气、液、固三种基本状态存在,也以三种状态进行相互的化学反应及物质迁移。就矿床成因而论,则认为有岩浆矿床,热液矿床、气成矿床和沉积、变质矿床等等。过去对气成矿床争论较大,主要是因为缺乏足够的实验研究,加之常把物质的三  相似文献   

7.
宇宙地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宇宙火箭和宇宙飞船的发展而迅速成长起来的。它是一门运用现代地质学的概念和方法去研究地球以外的对象和区域的学科。目前,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小行星、慧星、陨石和宇宙尘。由于宇宙地质学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正在不断地增加新的资料,本文只能作极其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伍祥发 《福建环境》2000,17(5):34-35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更突出地表现为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和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物质运动是按照其固有的规律发展着的,规律是客观事物的本质所具有的,不是人们给它外加的,因而它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类是否认识到了规律,不管人类是否喜欢它,它都一样客观存在,有条不紊地发挥作用。正如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苟子所指出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规律既不能废除,也不能创造。人们在实  相似文献   

9.
高吸油性树脂及其在环保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因大量的海洋泄漏油所造成的海洋污染,严重破坏了海洋环境,人们一直在进行着吸油性物质的研究,尤其是海湾战争后,这一研究领域的步子明显加快,日本在这方面的工作走在了前列,早在70个代初已着手这项研究,最近几年,日本触媒化学工业公司利用高吸水性技术及分子设计技术,成功地开发出一种选择性吸收油的树脂,这种树脂是由丙烯酸类单体共聚合而成的,通过在聚合过程中控制分子的排列,使其具有吸收各种不同油性物质而把水排除的性能.被吸收的油性物质被紧紧地包在分子结构之间不释放出来.与过去普通的吸油物质不同,高吸油性树脂是树脂内部吸油而自身溶胀型的吸油材料,它具有与高吸水性树脂基本相同的结构,生成与油有亲和力的低交联聚合体外壳.  相似文献   

10.
CFCs的基本特点是具有低毒性、不燃性、化学稳定性和防腐蚀性的优点。它还具有电绝缘性和良好的绝热性能,以及对许多种物质几乎没有任何不良影响。CFCs这种独特的性能使人们研制它的各种替代物质,并具备不破坏大气臭氧层的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物质,是非常困难的。本文着重论述了2种替代CFCs的物质:一种是不含有氯原子的碳氟化合物(含氯物质现已被认为是导致大气臭氧层耗损的原因之一);另一种是含有氢原子而且到达大气平流臭氧层之前就分解的碳氟化合物。这些替代CFCs的物质在本文中主要是,前者为:HFCs—134a、—125、-32;后者为:HCFCs—123、—141b、—124、—225。  相似文献   

11.
<正> Larsen等曾对美国芝加哥等六大城市的CO等七种空气污染物,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连续观察,获知污染物浓度近似呈对数正态分布。Rustagi研究了人类吸入与排泄痕量物质的规律,发现人群中的血液及尿中,许多种痕量物质的浓度均近似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Sherwood测定了大气中放射性微尘的浓度分布规律也发现其呈对数正态分布。松冈修吉等指出,近年来大气污染物的浓度都用对数正态分布来描述。前人的大量工作表明:各种污染物质,如气体、蒸汽、粉尘和放射性微粒等,在环境中的分  相似文献   

12.
<正>现代生态农业是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和滥用,充分并合理地利用、保护和增殖自然资源,加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从而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并为社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研究述评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发展尤为迅速。论文对该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逻辑框架及相关应用研究进行了评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其方法的主要作用和局限,对其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①主要作用有二,一是能够得到简洁的可持续发展示踪指标,二是得到的采用物理量为单位的物质流指标便于比较;②主要局限有三,一是大的物质流会冲淡物质流指标描述物质流动状况的清晰度,二是物质流指标与物质流动环境影响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三是使用范围有限制;③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有三,一是挖掘物质流分析结果所蕴含的社会研究价值,二是与土地利用分析的结合,三是向物质投入产出表的迈进。  相似文献   

14.
科学地测度物质足迹,研究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环境压力成为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本文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理论基础上,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4种物质资源,测算了浙江省、杭州市和上海市的物质足迹,衡量了物质资源产出效率,并研究提出三个省、市的经济增长与物质资源消费相对解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物质资源消费、降低环境压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车型量产整车进行空气采样,检测分析了其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基于VOCs的嗅阈值对车内气味进行了溯源研究。结果表明,该车型共检出车内VOCs79种,其中烷烃和烯烃类物质47种,芳香烃类物质13种,醇酚类物质7种,醛酮类物质4种,酯类物质5种,其他物质3种;车内重点气味物质为2-乙基己醇、2-丁基-1-辛醇、磷酸三乙酯、己醛、1-辛烯、均三甲基苯、环己基异硫氰酸酯、苯乙醇、苯并噻唑共9种物质。  相似文献   

16.
一、新的地球观 旧的地球观认为地球是从太阳分离出来的灼热火球冷却而形成的,这种观点到现在已完全无人问津了,施密特等人的新的地球成因说认为地球是由宇宙尘聚集而成的。这种学说目前已完全确立了。 现今人们所说的新的地球观,不如说是关于地壳和上地幔运动的新见解。基于地幔对流的大陆漂移说、洋底扩张说以及板块构造说等主要以地球物理学资料为依据的新的地球地壳观风行世界,最近出版了许多书刊论述这些学说,所以在这里没有必要专门详细介绍了。  相似文献   

17.
<正> 一、恶臭物质概述 1.恶臭物质的分类恶臭物质是指能够刺激人的嗅觉器官,引起人们厌恶或产生不适感的物质。其中有的还有损健康。恶臭物质的种类很多,因不同类型的物质分子结构中有不同的“发臭团”,使各类型物质具有不同的臭味。常见的见表1。 2.嗅觉阈值恶臭物质是以其气味引起人的恶感的;气味大小与恶臭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有关。通常把正常人勉强可感到臭味的浓度称为嗅  相似文献   

18.
垃圾渗滤液是造成水体富养化、水文资源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更好提升中国水体质量,通过基础物化处理方法,将垃圾渗滤液中污染性因子分为氨氮化合物、难降解物质、重金属离子三大类。在保持其它两种物质含量不变的前提下,应用取样分析法分别确定氨氮化合物、难降解物质、重金属离子三种物质对水文资源的污染影响。分析三种不同的影响结果可知,物化活性污泥复合、厌氧氧化沟-兼性塘、生物膜三种处理手段,是降低垃圾渗滤液对水文资源污染影响、提升水体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在过去二十年中,由于位错浸蚀技术在研究具有岩盐结构的物质,特别是MgO和LiF方面的应用,使人们在认识形变的详细机理方面有了显著的进展。其许多结果可用于象金属这样具有简单结构的其他物质和属于萤石型结构的物质。 萤石非常有利于阐明矿床成因的流体包裹体(以下简称为包体——编者)研究。而较为详细地了解其生长和形变历史,对于所得结果的正确解释也是非常有益的。此外,萤石与UO_2和ThO_2同结构,因而可作为  相似文献   

20.
《世界环境》2003,(6):75-76
核辐射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包括水和空气,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种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人们对某些放射性较强的物质缺乏了解,就可能伤害自己的健康。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在搞室内装修.也有人热衷于旅游和收藏。为了帮助人们预防核辐射损伤,现将人们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核辐射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