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响应联合国关于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活动的号召,我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经过几个月积极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成立了。会后,大家将分头进行工作。现在我就委员会的工作讲几点意见。第一,要把减灾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去。自然灾害从古就有,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历史就是同灾害进行斗争的历史,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防灾、抗灾、救灾的过程。现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提  相似文献   

2.
1993年11月1~4在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召开了“国际减灾十年”1993年名古屋国际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为了21世纪大城市地区灾害管理”。这次会议由日本“国际减灾十年”推进本部、爱知县、名古屋市、日本“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世界银行、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等主办,并得到日本红十字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紧接着在日本横滨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之后,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94年5月27日在日本横滨举行了一次非正式会议,讨论“国际减灾十年”下一步的工作以及科技委在实现减灾大会目标中应起的作用。并讨论了即将向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及联合国大会提交的中期评估报告。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是探讨“国际减灾十年”后半期科技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是由中国国家地震局、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发起的,是我国响应“国际减灾十年”的一项活动,也是1982年在北京召开的“大陆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  相似文献   

5.
今年9月7日,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特聘美国豪斯纳(G.W.Housner)博士为该所名誉教授。豪斯纳教授是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主席、美国“国际减灾十年”顾问委员会主席、著名地震工程学家。他对国际地震工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  相似文献   

6.
我国减灾工作的进展和“九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我国建国以来及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以来减灾工作的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从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减灾工作的意义。在对我国灾情、灾害规律及减灾能力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九五”减灾提出了战略性的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7.
新疆是我国自然灾害群生的典型地区和频发地区,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在未来十年灾害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为参与联合国倡义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和推动新疆的减轻工作,我们对新疆1949~1990年主要灾害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统计,并对今后的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减灾”一词,很多人以为是舶来品,主要依据是联合国1987年提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其中“减灾”一词才传开的。实际上“减灾”一词出现的时间还早,在50年代初我国已经在文件中用过“减灾”一词,著短文发表在《中国地震报》(即后来的《中国减灾报》)上。诸如1954年6月3日-20日,中央气象局在北京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1999,(4)
1999年7月5日至9日,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与国际气象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1999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IDNDRPROGRAMMEFORUM1999),这是国际减灾十年计划最后一次重大活动,也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全球性的大规模减灾会议。来自全世界54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以及有关的非政府组织代表和私人机构的代表约700人参加了这次论坛的活动。中国政府派出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范宝俊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代表团由来自民政部、中国地…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的宗旨和目的要求,以及我国国情和灾情的实际,中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大体上应包括4个阶段: (1)减灾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全社会减灾意识为主的阶段(1989~1991). (2)政府领导下制定减灾预案为主的阶段(1991~1992). (3)工程性与非工程性减灾措施全面实施的阶段(1992~1995). (4)灾害管理法制建设阶段(1996~)。  相似文献   

11.
日本第3届国际防灾会议于1992年11月27日至30日在日本千叶召开。这次会议是由日本国际减灾十年总部、日本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和日本千叶县联合举办的。来自联合国、美国、中国等44个国家的9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交流减轻自然灾害的新思想、新经济,特别是关于防御台风、飓风和旋风方面的对策,讨论多灾国家之间的减灾知识合作问题。六位专家在大会上作了报告。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主席Bruce先生作了题为国际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世界减灾大会前夕,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公布了正在执行的国际示范项目和国际性、区域性项目,现转载于下。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为了宣传联合国制定的今年国际减灾日“妇女和儿童——预防的关键”的主题,决定在今年减灾日向全世界出版、发行主题为减轻儿童灾害的彩色纪念专刊《认识自然灾害——为您和您的朋友准备的游戏和辅导材料》。并在中国印制中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STC)第六次会议定于1995年2月27日至3月3日在华盛顿举行。这次会议将着重讨论“国际减灾十年”后五年的活动计划和科技委在此期间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以及“国际减灾十年”其它机构如特别高级理事会(SHLC)、各国家委员会(包括联络点)、指导委员会等的作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0月9日至10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高级特别委员会于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成立大会,为增强“减灾十年”意识和筹集资金等问题向联合国秘书长提出了建议。委员会考虑到: 鉴于反复发生的自然灾害使全世界人民和国家遭受巨大的生命损失,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员会提出,到2000年底,所有国家在其发展规划中应当列入: ●自然灾害危害性的综合评估并在发展规划中考虑这些评估;  相似文献   

17.
“国际减灾十年”动态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莫斯科召开1996年3月20日~24日,在莫斯科召开了IDNDR第七次科学技术委员会会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1)审议联合国IDNDR秘书处工作报告;2)通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和联合国大...  相似文献   

18.
正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经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国家救援力量积极开展抗震救灾的同时,也激发了社会力量的踊跃参与,经过十年的不断努力和发展,社会力量作为救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的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值此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之际,以"5·12"大地震十周年纪念之机,  相似文献   

19.
本刊编辑委员会代主任委员、主编谢礼立教授应联合国的聘请于1990年开始担任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迄今已三年。今年二月初赴印度参加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学技术委员会第4次会议。本文是谢礼立教授回国后就此次会议情况向国家有关部门所作报告的摘录。  相似文献   

20.
《灾害学》1994,(1)
国家减灾委着手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减轻自然灾害报告》1993年11月,国家减灾委为了迎接1994年在日本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根据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的要求,负责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减轻自然灾害报告》,作为中国政府向大会提供的正式文件和国际减灾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