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污水管道厌氧发酵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厌氧发酵处理,比采用单一的好氧性方法处理节省动力,减少活性污泥的生成量,还可以制取沼气,是一种污水净化与污水中生物质能利用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有些国家的城市污水厂一直是用有机废物作为生产沼气的主要来源。但城市人口集中,用水量大,一般污水浓度低而数量大,需要大容积处理装置,占地面积较多,且低  相似文献   

2.
流动媒体生物处理装置,称为生物流化床,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优点的高效的生物处理设施。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加拿大、日本首先开始试验。目前国内外多用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粪便污水。我们用生物流化床对丝绸印染废水处理进行  相似文献   

3.
活性污泥法又称曝气法,是一种利用含有大量好气性微生物的活性污泥净化污水的生物学方法。它在国内外的污水处理技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在生活污水处理中,而且在纺织印染、炼油、木材防腐、焦化、石油化工、有机磷农药、绝缘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电影胶片洗印、造纸、炸药等工业污水的处理中,都得到了比较成功地应  相似文献   

4.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随着污水的净化,产生大量的污泥。如制浆造纸工厂碱法草浆中段污水经过一次沉淀池后,每处理一立方米污水产生0.6公斤干污泥(主要是短纤维和薄壁细胞);经曝气池生化处理后,每除去一公斤BOD_5产生0.6公斤剩余活性污泥;再进一步以硫酸铝为絮凝剂进行化学处理后,每去除一公斤COD_(cr),则产生化学污泥0.9公斤。  相似文献   

5.
粉状活性炭在污水净化处理中具有吸附速度快,脱色、去臭能力强等特点。粉状活性炭若添加在活性污泥的曝气池里,会提高BOD、COD的去除率,可达到三级处理效果,然而处理过污水的废粉炭存在着再生方法不成熟等问题。废粉状活性炭(以下简称废粉炭)用药品、溶  相似文献   

6.
藻菌生物膜是一种高效共生系统,对污水的净化兼有藻、菌的协同作用,因此在降解机理上与生物转盘或活性污泥法不尽相同。就其高度集中的净化空间和净化时间而言,又异于氧化塘或氧化沟。生物膜上大量的菌来自活性污泥,它们对炼油污水主要毒物石油、硫化物、酚类化合物和氨(铵)氮化合物等的氧化分解,早已为众周知。在直观上,藻类是生物膜的主体结构。藻类对上述毒物的综合去除,截今虽极少报导,但氮磷、有机物和其它毒物的净化,资料却十分丰富。自Wahbeh  相似文献   

7.
前言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要消耗大量的电力(?)用的活性污泥法处理每一吨污水要耗电0.2—0.4度。这在当前电力供应还不充裕的情况下,对于筹划污水处理工程无疑是有一定影响的。然而用活性污泥处理生活污水得到的下脚污泥,经厌氧消化可以产生以甲烷为主要成份的高热值的沼气,如果用此沼气驱动双燃料发动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应用微生物学方法净化污水已有近百年历史。几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两种基本技术,即目前习用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膜法是微生物固着栖息于载体或构件上,通过自身的代谢去除有机污染物,它不须污泥回流,操作管理比较方便。活性污泥法是微生物以污泥形  相似文献   

9.
磁粉强化活性污泥法处理餐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磁粉强化活性污泥化是在常规活性污泥法中加入适量强磁性粉末的废水生物处理方法。研究了用磁粉活性污泥法净化处理餐饮废水,通过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平行试验,结果表明,磁粉强化活性污泥法适宜的磁粉加入量为700mg/L儿,磁粉粒度<1μm,CODcr去除率和出水透光率都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氮体结构和沉降性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水中有机物质的方法,已有上百年历史了。但是,随着近代工业技术不断进步,体积庞大、占地众多的传统生化处理工艺越来越显得与先进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为此,研究开发高效、省地、简易的小型化污水处理装置,显得格外迫切。在污水生化处理领域中,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一直是所习用的方法。通过长期的  相似文献   

11.
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无污泥排放,无需专人管理的高效生活污水(含粪便)净化槽。该装置采用了厌氧一好氧流程来处理高浓度生活污水,造价略高于化粪池。试验表明:装置在污水停留时间为18h时(略低于传统化粪池),出水COD〈120mg/L,COD去除率〉90%,BOD5去除率〉95%,出水水质满足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从我国现有国情来看,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分散型高浓度生活污水净化装置。  相似文献   

12.
一体化间歇曝气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装置采取特殊的沉淀区构造,改变了活性污泥的循环流动方式,通过间歇曝气,反应区交替处于好氧/缺氧状态,达到了有机物高效去除、高效硝化反硝化及控制污泥膨胀的效果.该方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能耗低、流程简洁和操作管理方便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体化中小型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一体化间歇曝气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装置采取特殊的沉淀区构造,改变了活性污泥的循环流动方式,通过间歇曝气,反应区交替处于好氧/缺氧状态,达到了有机物高效去除、高效硝化反硝化及控制污泥膨胀的效果.该方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能耗低、流程简洁和操作管理方便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体化中小型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水解酸化对蛋白核小球藻与活性污泥共固定化体系的影响熊振湖 马华继(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系,天津30 0 384 )将蛋白核小球藻与活性污泥共固定化制成凝胶小球,分别处理生活污水和水解酸化设施出水,并对处理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水解酸化预处理对蛋白核小球藻与活性污泥共固定化体系藻菌共生微环境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该体系对CODCr和磷的去除。关键词:水解酸化,预处理,蛋白核小球藻,共固定化,藻菌共生固定化红螺菌的生长特性及对养殖水净化的研究王 兰(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30 0 0 71 )研究了固…  相似文献   

15.
自然循环式污水处理系统及应用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循环污水处理系统(naturalcirculationsystem,NC)是日本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污水人工渗滤处理系统,该技术将落叶、木屑、木炭和石头等自然材料作为填料,并通过各处理单元的有效组合,使该装置内的生物净化功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江苏省宜兴市建立的示范工程显示:NC系统对污水中几个代表性水质指标有较好的去除,CODCr、BOD5、TP和NH+4N等指标基本去除率分别为4951%~9513%、50%~80%、3560%~7813%和7198%~9844%。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已被广泛采用,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在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剩余活性污泥(一般占总处理水量的1~3%),这些剩余活性污泥通常含有固体0.5~2%,其中有机物占65~80%,直接排放必将引起二次环境污染。剩余  相似文献   

17.
设计一套流化床生物膜(MBBR)—A/O活性污泥耦合装置处理城镇污水,考察了污泥回流对耦合工艺处理效率的影响,研究了系统中生物膜相和悬浮相微生物在有机物降解和脱氮反应中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COD在200~400mg/L,进水氨氮在8.0~32.0mg/L,污泥回流比为1/8时,水力停留时间为12.4h,系统COD去除率平均值达81.4%,TN去除率平均值达70.6%,系统对较难降解城镇污水的处理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污泥回流降低了生物膜相微生物的活性,而提高了悬浮相微生物活性,但生物膜相微生物活性速率仍高于悬浮相微生物活性。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MBBR—A/O活性污泥耦合工艺将高活性生物膜引入,使悬浮污泥浓度极大降低,有助于减少污泥回流能耗与处理成本,具有明显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尹军  开艳  刘伟 《环境工程学报》2014,(12):5271-5276
以生活污水、含染发污水的混合污水及低浓度染发污水为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了SBR去除其COD、总磷、氨氮和总氮效能及活性污泥CAT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染发污水对SBR法去除COD、总磷、氨氮影响不大,通过生物方法可以处理低浓度染发污水,染发污水COD、总磷、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率可分别达到79.11%、92.16%、74.51%和55.93%,但由于染发污水的环状有机物有可能抑制了异养菌的作用,影响总氮的生物去除效果,使染发污水比生活污水的总氮去除率低14.70%;在反应器正常运行的典型周期内,3种污水的活性污泥CAT活性均呈先高后低的总体变化趋势,且活性污泥CAT活性分别依生活污水、混合污水、染发污水降低。  相似文献   

19.
污水处理工程——两段式活性污泥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通常有如下特点:(1)工业废水所占比重较大,甚至超过50%,致使要处理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污染负荷变化较大;(2)城市财政状况比较紧张,可用于建设污水处理厂的资金有限,两段式活性污泥工艺是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改进,在好氧处理之前采用一个缺氧或厌氧段,用于有机物的水解酸化或生物除磷。两段式工艺有以下优点:处理效率高、工程投资和日常运行费用低,更适合我国国情。本文以两个工程项目为例,论述了两段式活性污泥工艺的工程设计与实际应用。山东省招远市污水处理厂于1999年7月投入运行,处理后排放水中的污染物指标低于设计值。蓬莱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即将竣工,设计处理能力20000m^3/d,工程总投资约1200万元,远远低于目前国内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防治大气污染,我国连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标准,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汽车尾气处理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对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相关的专利进行检索,分析汽车尾气净化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态势,结果表明,汽车尾气净化技术重点涉及催化处理技术、过滤净化技术、反应装置与处理系统、监测装置等。日本在本领域的专利申请占绝对优势,但近年来专利申请量有所下降。核心专利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丰田、巴斯夫(Engelhard)、福特等企业为代表的日本、美国和德国的专利权人手中。我国虽然在专利总量上位居全球第3,近年来,年度专利申请量赶超日本,跃居全球首位,但是专利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仍有待提高。未来我国应加大高效催化剂及其组合技术的研发,降低尾气净化产品的成本,提高批量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