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一场大地震美国社区救灾反应队的概念是由洛杉矶市消防局在1985年提出并付诸实施的。在1987年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1987年加利福尼亚威蒂尔峡谷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此次地震证明,一场大型灾难发生后,由于受难者的人数众多、通讯联络中断和道路阻塞等原因使救灾工作变得困难,人们不得不依赖互相帮助以满足救灾的瞬时需要。这样的例子在墨西哥市的一次大地震中也能找到很好的佐证。在墨西哥的这场大地震中,没有受过训练的自发自愿者挽救了800人的生命,可是也有100人在救难中丧生。这个代价太高,经过训练完全可以避免如此高的代价。美国人开始认识到在灾难尚未来临前政府所应扮演的重要角色。首先,政府应告知  相似文献   

2.
美国社区救灾队的概念是由洛杉矶市消防局在1985年提出并付诸实施的。1987年加利福尼亚威蒂尔峡谷发生的一次大地震让人们认识到,大型灾难发生后,消防和医疗服务机构并不能满足救灾需要。原因在于受难者的人数多,通讯中断和道路阻塞妨碍了救灾的速度,人们不得不依赖于社区成员的互助。  相似文献   

3.
美国社区救灾反应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黎标 《劳动保护》2005,(2):100-101
美国社区救灾反应队的概念是由洛杉矶市消防局在1985年提出并付诸实施的,并在1987年得到了全社会的正式承认和重视。1987年加利福尼亚威蒂尔峡谷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此次地震波及范围广泛。这次地震表明,一场大型灾难发生后,提供消防和医疗服务的第一反应者不能满足救灾需要。原因在于受难者的人数众多、通信联络中断和道路阻塞阻止了人们前往救灾。灾难现场的人们不得不依赖互相帮助以满足救生的瞬时需要。人们也希望在发生灾难时,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发生一年多了,这场破坏力极大的灾难爆发后,中国政府紧急行动,调配各种资源,动员多方力量,全力开展抗震救灾,以减少损失。而在救灾力量的整合方面,俄罗斯通过紧急情况部发挥大作用,美国通过建立国家应急框架,日本则依法行事集合力量,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的救灾行动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了最为艰巨的任务。参加救灾行动的全体官兵发扬我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出色地完成了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写下了我军历史上的又一页辉煌篇章。为了深入研究此次救灾行动中,我军官兵和受灾群众的生命防护问题,为今后的此类活动提供有益的经验,本刊副主编田风同志对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胡昌明大校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6.
几天前.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访华时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前一阶段抗击冰雪灾害中所表现出的团结和努力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安全与健康》2008,(6):46-47
在汶川大地震震后救援行动中.各路救援人员都将其英勇、顽强以及侠骨柔情发挥到了极致。他们主要包括:人民子弟兵、白衣天使、志愿者以及国际救援队等。但是还有一支庞大的救援队伍.由于他们没有亲临救灾现场.人们可能没有像关心其他救援队伍一样.充分地注意到他们.  相似文献   

8.
美国社区救灾反应队的概念是由洛杉矶市消防局在1985年提出并付诸实施的,并在1987年得到了全社会的正式重视.1987年加利福尼亚威蒂尔峡谷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此次地震波及范围广泛,突出了灾难对广泛区域的威胁这一问题,也证明了需要对市民进行训练,以满足对突发事件瞬间自救互救的需要.这次地震再次表明,一场大型灾难发生后,提供消防和医疗服务的第一反应部门并不能完全满足救灾需要.原因在于受难者的人数、通讯联络中断和道路阻塞将阻止人们前往救灾.人们不得不依赖互相帮助以满足救生的瞬时需要.人们也希望在发生灾难时,家人、同事、朋友、邻居能够互相帮助.这样的例子在墨西哥市的一次大地震中也能找到了很好的佐证.在墨西哥的一场大地震中,没有受过训练的自发自愿者挽救了800人的生命,可是也有100人在救难中丧生.这个代价太高,经过训练后可以避免付出如此高的代价.  相似文献   

9.
美国社区救灾反应队的概念是由洛杉矶市消防局在1985年提出并付诸实施的,并在1987年得到了全社会的正式重视。1987年加利福尼亚威蒂尔峡谷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此次地震波及范围广泛,突出了灾难对广泛区域的威胁这一问题,也证明了需要对市民进行训练,以满足对突发事件瞬间自救互救的需要。这次地震再次表明,一场大型灾难发生后,提供消防和医疗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人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建立了一套相对制度化且行之有效的救灾机制。从救灾过程来看,古代救灾可分为灾前预防、灾中救助和灾后救济三个阶段的机制构成,政府通过创立各种制度和措施,以完善救灾机制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1.
张烁 《安全与健康》2011,(23):23-24
中国古人充分发挥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建立了一套相对制度化且行之有效的救灾机制。从救灾过程来看,古代救灾可分为灾前预防、灾中救助和灾后救济三个阶段的机制构成,政府通过创立各种制度和措施,以完善救灾机制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2.
从抗震救灾看应急分析的响应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管理在应对自然灾害和其他紧急事件的作用日益明显,成为减少灾害损失的有效手段.在"5·12"汶川大地震这样超大型自然灾害面前,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得到了一次全面考验,温总理在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到了救灾现场,当地和全国的救援力量也做出了非常及时的响应.  相似文献   

13.
货车司机的走马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璎洛 《安全与健康》2009,(10):14-18
我国历史上大规模动用直升机参与救灾是在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和“5.12”四川大地震…… 2008年初的南方冰雪灾害,波及20省(区),造成十多个机场、多条高速公路关闭,京广铁路主干线和许多铁路路段及国道停运,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面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危害程度高的这场历史罕见的灾害,军方出动大批直升机展开救援……  相似文献   

14.
<正>一场7.3级的地震可以带走多少生命?20万,甚至更多!海地,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无法第一时间在世界地图上找到的国家,现在却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惊闻海地发生地震,中国政府和人民在第一时间作出驰援海地的决断:1月13日,中国红十字会向海地先期捐款100万美元;14日凌晨,中国国家救援队抵达海地立即投入救灾;15日,中国政府向海地提供3000万元的人道主义物资援助;16日中午,首批1300万元的援助物资装箱启运……  相似文献   

15.
徐启智 《安全》2017,38(10)
"4.20地震"发生当日,成都11家民间公益组织通过腾讯微信平台搭建了成都民间公益救援协作平台——成都公益组织420联合救援行动。然而本平台在紧急救灾的初期,特别是黄金72小时期间,所有信息的传播仅仅依靠微信,在当时便已面临了一些限制及出现一些问题,后来加入卓明救灾简报与益云地图后解决了大部份的需求。本研究乃基于以上实际操作经验与对美国和日本紧急救灾通信系统的研究上,提出建立我国民间紧急信息协作系统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磊 《安全》2008,29(6):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这场突发的地震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还对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建筑带来毁灭性破坏。法律框架下中国政府抗击强震迅疾有力,它们是:2006年1月公布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07年1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8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等法规的联合实战演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后,全中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表现出的空前团结的民族精神和举国救灾的感人场面,让世界震动了!产生这一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新闻媒体迅速、客观、大力度的报道,无疑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在这次特大自然灾害降临后,媒体的表现没有辱没它的使命。尊重事实,记录历史,是新闻工作者的尊严,也是一个国家和人民的尊严。  相似文献   

18.
近年在汶川、海地、智利、玉树、日本等地发生的大地震,无不说明当前全球正处于地震多发活跃期.中国处于太平洋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属于发生大地震频繁的区域.在汶川地震后,中国建筑抗震形势严峻.玉树地震再次凸显加强我国建筑抗震在未来建筑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陈福  梁春豪  张敬宗  史广军 《安全》2002,23(1):12-14
在发生灾害时,救灾中心接到警报后需要为救灾车辆选择从救灾中心到发生灾害地点的最佳路径,以使车辆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灾害发生地点,救灾车辆出发后救灾中心需要监控救灾车辆的运行状态、所处位置和方向等,与中心保持实时的通信联系在救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及一个已经实现的监控系统的功能、组成和特点.该系统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及Mapinfo的相关技术来建立的.  相似文献   

20.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多个省市均有震感。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强调一手要毫不动摇地抓抗震救灾,一手要坚定不移地抓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贯彻党中央、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