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水解酸化-SBR工艺,对浓缩果汁生产废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为3500~5000mg/L,pH为6.5~7.5,在水解酸化池水力停留时间为8h,SBR反应池MLSS浓度3500~4000mg/L,进水15min,曝气7h,沉淀1h,出水15min的条件下,出水COD去除率保持在97%以E,SS去除率达93%以上。且以水解酸化作为预处理单元可去除果汁废水中的SS达78%以上,为后续SBR工艺的稳定运行创造有利条件,提高组合工艺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出水COD平均为102mg/L,COD去除率平均为89.9%,色度去除率平均为70%.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水解酸化(A)-好氧(O)-SBR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出水COD平均为67mg/L,COD去除率平均为81.5%,色度去除率平均为66.7%.表明以水解酸化为预处理手段可有效提高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整个工艺的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3.
皂素生产废水为难处理高浓度酸性含硫有机废水,目前常用处理工艺为UASB+SBR,但该工艺运行效果较差。文章对UASB+SBR改进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UASB中加入适量铁屑和颗粒活性炭解除了SO42-的二次抑制,COD去除率比对照组UASB高2%~3%,出水水质COD一直稳定在1300mg/L左右,去除率在95%以上,出水无异味。UASB中污泥增长速率约为0.0686d-1,是仅加活性炭污泥增长速率(0.0197d-1)的3.48倍,可见加入铁屑后污泥增长速率改变明显。该改进UASB+SBR工艺的COD去除率高于对照组,出水COD维持在200mg/L以下,略带浅黄色(20倍左右),低于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原料药料二级排放标准值(300mg/L),SBR污泥增长速率为0.3083d-1,略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秦树林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Z1):177-179,222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破乳絮凝沉淀与多元氧化预处理高浓度切削废液的降解效果。试验表明:采用破乳絮凝沉淀预处理,COD去除率为66.43%,采用破乳絮凝沉淀-多元微电解-催化氧化联合预处理工艺,在CaCl2投加量1 200 mg/L,微电解最佳pH 3.0,填充比1∶1,微电解2 h,催化氧化2 h,H2O2投加量2‰,出水COD平均去除率达到91.55%,是预处理该类废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响水化工园区爆炸事故污水具有成分复杂、高有机物、高氨氮、高毒性等特点.本文针对该爆炸事故污水难处理的特点,选择了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PAC-AS)、活性炭吸附、水解酸化-A2O 3种工艺开展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PAC-AS工艺可显著去除事故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总有机碳去除率达到96.50%,比另外两种工艺分别高77.68%和11.41%;而氨氮去除率为65.03%,比另外两种工艺分别高51.37%和3.92%.PAC-AS工艺成功应用于事故污水处理工程,实现了全部20580.00 m3事故污水的妥善预处理,累计削减COD 21260.71 kg、氨氮209.41 kg,且出水水质稳定.  相似文献   

6.
玻璃纤维生产废水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混凝 +SBR +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对玻璃纤维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高分子有机絮凝剂效果不好 ,而与无机混凝剂复合使用时阳离子有机絮凝剂比阴离子有机絮凝剂效果要好。PAM +与PAC复合使用的最佳pH值为 7.5 ,其最佳配比为 0 .0 0 2 +2 .4g/L。采用SBR生化处理后 ,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有效降解 ,出水COD浓度为 1 35mg/L ,去除率达到了 70 %。活性炭对于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后处理作用明显 ,COD去除率在 60 %以上。在常温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COD从进水的 90 0mg/L下降到 55mg/L ,去除率93 .9% ,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多元微电解预处理梭织布印染废水的降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多元微电解预处理工艺,在p H=3.0,微电解填料填充比为1:1.5,微电解时间1.5 h的情况下,出水COD平均去除率达到76.0%,是预处理该类废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处理混合化工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对混合化工废水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AC强化"水解酸化+CAST"工艺对进水中COD、难降解COD、BOD5、NH3-N和TP等参数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2.8%、52.8%、95.8%、88.8%和94.2%,实际出水水质有了很明显提高。PAC与活性污泥法耦合处理废水,PAC在产生吸附作用的同时,具有与生物协同的降解作用。通过改变PAC的投加方式和投加量试验,出于经济方面考虑,在保证出水水质指标达标的前提下,确定2~3天为一个比较合理的PAC投加周期。  相似文献   

9.
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试剂组合工艺对炼油碱渣废水混凝沉淀处理后出水,进行降解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3,废水与铁碳填料的体积比为2∶1,微电解反应时间2 h,曝气的条件下,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COD的去除率超过42.5%。Fenton试剂处理微电解反应出水的最佳操作条件是:pH值在2~3之间、反应时间2.5 h、Fe2+浓度为800 mg/L左右、H2O2浓度为0.25 mol/L,在此条件下,Fenton试剂处理微电解处理后的炼油碱渣废水COD平均去除率为63.8%以上,微电解/Fenton工艺对COD的总去除率在79.2%左右,可生化性由0.16提高到0.56。  相似文献   

10.
含丙烯腈废水危害大、难降解,而用生化法对该类废水进行预处理的难点在于工艺的选择。文章较系统地概述了含丙烯腈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并重点研究了“水解酸化+SBR工艺+生物滤池技术”处理工艺的反应器启动阶段。研究结果表明:1.水解酸化工艺可用于含丙烯腈废水的处理;2.SBR反应器处理效果良好,COD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而且对进水水质的变化适应性较强;3.生物滤池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可显著提高COD的去除率。上述研究成果为下一步进行水解酸化+生物滤池技术+SBR处理工艺的效果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黄麻生物脱胶废水浓度高、处理难度大的问题,采用水解酸化与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对黄麻生物脱胶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考察水解酸化池对COD、氨氮、木质素等的去除效果;并通过调节试验条件,考察水力停留时间、pH值、温度等因素对水解酸化效果的影响,得出处理黄麻生物脱胶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水解酸化预处理工艺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对COD、氨氮均有较高的去处效率,对于降低纤维素的聚合度、促成纤维素的水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后续的好氧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试验在水力停留时间10 h下,COD与氨氮去处率最高分别达35%,40%;影响水解酸化的因素主要为pH值和水力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2.
水解酸化-缺氧生物法处理油田废水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解酸化-缺氧生物法对经物化预处理的油田废水进行试验研究.当进水COD为190~230mg/L,水解酸化段和缺氧段停留时间分别为10,48h时,出水COD为75~83mg/L.运用GC/MS分析油田废水有机污染物在工艺流程中相对组分变化的规律,表明水解酸化和缺氧法处理油田废水时有协同作用,可有效降解废水中酚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芳烃和BTEX.运用PCR-DGGE技术,考察不同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种群及其分布特征,初步确定水解酸化和缺氧反应器内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3.
矿化垃圾对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剩余污泥发酵系统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矿化垃圾的方法,探究了矿化垃圾对剩余污泥厌氧水解、酸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3g/g TSS(总悬浮固体)剂量以内的矿化垃圾能显著提高WAS的水解、酸化过程,且矿化垃圾的最佳投加量为1/3g/g TSS,在此条件下,试验组SCOD/TCOD以及最大产酸量(183.45mg COD/g VSS,发酵时间为6d)均高于空白组(79.45mg COD/g VSS,发酵时间为10d).机理研究表明,矿化垃圾能够促进污泥的溶解、蛋白质和多糖的水解以及氨基酸和葡萄糖的酸化.在投加矿化垃圾的反应体系中与水解、酸化有关酶的活性也均高于空白试验组,进一步证实了矿化垃圾能够强化污泥厌氧发酵的水解酸化反应.  相似文献   

14.
胡广杰  王素兰  魏锐  邢传宏 《环境工程》2012,30(5):17-20,27
采用水解酸化-厌氧-改良Carrousel氧化沟组合的脱氮除磷工艺,进行混合型城市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在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分别试验测定了水解酸化池进出水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 h,进水ρ(COD)为150~1 200 mg/L、ρ(NH3-N)为12~40 mg/L、ρ(TN)为14~58 mg/L、ρ(TP)为1.7~4.2 mg/L,所对应的去除率COD为-29%~66%、NH3-N为-55%~33%、TN为-45%~69%、TP为-80%~66%。可见基于水解酸化工艺预处理可成功实现混合型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食品添加剂废水水质变化大,成分复杂特点,提出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臭氧催化氧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的组合工艺。废水COD从进水2000~7000mg/L降到100mg/L以下,最低为33mg/L,排放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水解酸化系统使废水平均COD从5290mg/L降到2323mg/L,并使大颗粒难降解分子部分转化为小颗粒可降解分子,为后续的接触氧化系统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接触氧化出水平均COD为268mg/L。接触氧化出水含较多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经O3氧化预处理后在COD下降45%的情况下其BOD5/COD由0.3升为0.44,更易于生化降解。废水经曝气生物滤池平均出水COD为66mg/L。中试研究表明,水解酸化系统和臭氧催化氧化(负载MnO2的陶粒为催化剂)-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系统是该工艺处理高浓度废水稳定达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单威  王燕  郑凯凯  李激 《环境工程》2020,38(7):32-37,24
废水中含有浓度高、成分复杂的溶解性难降解有机物,是目前许多进水中工业废水占比较高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在新一轮提标改造中遇到的难题。以太湖流域4座进水含高比例难降解工业废水的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分析水解酸化及多种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对于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且添加填料能够起到促进效果;混凝沉淀、膜过滤两种深度处理技术对于可溶解性难降解COD的去除率仅为30%~35%;臭氧氧化技术对于部分溶解性难降解有机物的矿化能力较差,因此其受进水中有机物种类的影响较大;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具有普遍性,去除效果较好,在空床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为10 min的情况下,活性炭吸附废水中溶解性难降解有机物后,发现出水COD稳定低于20 mg/L,但该工艺运行成本较高,且需考虑活性炭的再生及处置问题。因此COD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应基于进水水质情况,在小试及中试规模试验可行的前提下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并综合考虑建设、运行、占地、高程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提标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17.
对比考察了二价铁(Fe2+)、零价铁(ZVI)、超声波(US)3种活化方式对过硫酸盐(S2O82-)预处理剩余污泥的溶胞性能,并研究其对污泥厌氧发酵产酸进程的促进效能.结果表明,相对比未预处理污泥,S2O82-能够明显促进剩余污泥溶胞和发酵产酸进程;同时,活化后的S2O82-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未活化预处理实验组,其中S2O82-+Fe2+预处理体系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Fe2+、ZVI和US活化S2O82-的3组溶胞率分别为42.6%、36.5%和32.9%,相比未活化实验组(22.3%)提高了10.6%~20.3%;3组活化体系最大挥发酸浓度分别为8052,6613,4996mg COD/L,而未活化组仅为3296mg COD/L.此外,不同方式活化S2O82-预处理对溶解性有机物溶出及挥发酸组分分布也有一定影响.从环境和经济角度来看,S2O82-+Fe2+体系对促进污泥发酵进程具有更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活性污泥、颗粒污泥、酒曲以及酒糟接种餐厨垃圾进行发酵产有机酸,比较了4种菌源在批次发酵条件下的溶出、水解和酸化效率。在此基础上,探究了不同电子供体对碳链增长产己酸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活性污泥接种餐厨垃圾发酵可产生高光学活性L-乳酸(L-乳酸浓度为22.2 g/L,光学活性为82.3%);颗粒污泥接种餐厨垃圾发酵可产生浓度为4.2 g COD/L的己酸,具有较强产己酸能力。以酒曲和酒糟作为接种菌源时,丁酸浓度分别为21.6 g COD/L(酒曲)和20.4 g COD/L(酒糟),丁酸是碳链增长的重要电子受体,利用酒曲和酒糟接种餐厨垃圾发酵具有很强的产己酸潜力;外加电子供体后,酒糟组己酸浓度达到8.8 g COD/L(以乳酸为电子供体),酒曲组己酸浓度可达到10.4 g COD/L(以乙醇为电子供体)。微生物群落分析发现,优势菌群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分别占酒曲组和酒糟组总菌属丰度的80%以及55%,与高浓度己酸的产生有着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微好氧水解酸化在石化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微好氧水解酸化技术对北方某石化污水厂进行了改造,投产后对其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在进水COD为490.3~673.2 mg·L-1,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以及溶解氧(DO)控制在0.2~0.35 mg·L-1条件下,监测阶段内COD的平均去除率为11.7%,出水和进水相比,BOD5/COD提高了12.4%,UV254值降低了11.2%,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升高了23.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和好氧生物降解性试验结果表明:石化废水采用微好氧水解酸化预处理后,小分子有机物(1×103)所占比例由59.5%提高至82.1%,而大分子有机物(100×103)所占比例由31.8%降低到14.0%.经微好氧水解酸化预处理后降解性有显著提高,原水COD经48 h好氧处理可降至102.2 mg·L-1,而微好氧水解酸化出水COD经48 h好氧处理可降解至71.5 mg·L-1.微好氧水解酸化出水的SO2-4浓度[(930.7±60.1)mg·L-1]高于进水[(854.3±41.5)mg·L-1],表明微好氧环境对硫酸盐还原菌(SRB)有抑制作用.由于硫酸盐的还原受到抑制,减少有毒和恶臭类气体产生,改善了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