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高温季节城市污水处理厂沉淀池发生污泥上浮现象,从DO、电子供体、pH、水温、内回流比、SRT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水温较高时,反应器内硝化反应充分,当内回流流量和剩余污泥排放量较少时沉淀池内反硝化反应加剧,生成大量N2引起污泥上浮。提出了增大内回流、增大剩余污泥排放量、减小曝气量等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活性污泥中污泥上浮的产生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国内外活性污泥法中污泥上浮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 ,引起污泥上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进水水质方面有 :过量表面活性物质和类脂化合物 ,过低或过高的 pH值冲击 ,碱度过高 ,水温过热 ,酚及其衍生物、醇、醛、某些有机酸、硫化物、重金属及卤化物等致毒性底物的流入等等。工艺运行方面的原因有 :过量曝气 ,污泥缺氧反硝化 ,污泥回流量过大 ,池底积泥腐化以及机械应力等。还有起沫丝状菌的过量生长产生的泡沫和浮渣。控制活性污泥上浮的主要措施有 :调节曝气池的DO、pH值 ,采用均质调节池并控制进水水质及液位 ,合理投加营养盐等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泥中初次沉淀池产生的污泥量约为处理污水量的0.2%—0.3%(含水率为95%—97%),二次沉淀池排出的剩余活性污泥量为处理水量的1%—2%(含水率为99.4%—99.6%)。处理规模为10万吨的城市污水厂,每天排出初次污泥200—300吨,乘余污泥1000—2000吨。这些污泥的处理不仅已成为工程师所面临的最富有挑战性的技术课题,而且由于不妥善处理和处置这些污泥将会造成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因此也成为困扰我国所有城市的重要环境问题。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和处置的常用方法见表1和表2,其中污泥处理单元技术包括物理处理(筛选、…  相似文献   

4.
四、普通浓度污水生物脱氮中型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第二阶段试验中,污水浓度增大,反硝化速率也随之增快。中型试验设备仅将前二格作缺氧池,后四格作好氧池,其余与低浓度时一样。试验时,进水流量为0.8立方米每小时,污水在曝气池停留时间为7.2小时。(一)试验结果运转时,A/O工艺较稳定,常规工艺由于大量硝酸盐在二次沉淀池内反硝化,因而二次沉淀池内污泥上浮严重,试验结果列表4和表5。各温度下的数据是曝气池在该温度±1℃范围内所测得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公司产生的污泥。隔油池底泥、浮渣等含油污泥。对生化过程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和部分含油污泥混合后采用薄层干燥法进行干燥,干燥后物料送锅炉焚烧,实现了污泥全部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东方红炼油厂污泥脱水设备属污泥焚烧装置的一部分,由日本日挥公司引进技术,和国内开发的2t/h流化床焚烧炉配套,用于处理东炼污水处理场所产生泥渣,即隔油池底泥,浮选池浮渣和曝气池剩余活性污泥,也称“三渣”。根据“三渣”的性质不同,脱水设备采用二套工艺两套设备。即用离心脱水机对含油量较高、粘度大的浮渣和隔油池  相似文献   

7.
用生物净化污水时约产生1%(从净化水中)的沉淀物:栅格上和初次沉淀池中的未加工品,二次沉淀池中的剩余活性污泥,沉淀物排入污泥消化池中于喜中温生物和喜热生物条件下经过发酵,消除致病微生物和  相似文献   

8.
在A2O工艺中,活性污泥异常导致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产生生物泡沫污泥上浮是行业中公认的难题。研究表明,造成活性污泥中生物泡沫产生的原因很多,进水含油是其中的一种。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影响出水水质,进而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本文以苏州相城某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生物泡沫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以期能够对遇到此问题的其他污水处理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物净化污水时约产生1%(从净化水中)的沉淀物:栅格上和初次沉淀池中的未加工品,二次沉淀池中的剩余活性污泥。沉淀物排入污泥消化池,在消化池中于喜中温生物和喜热生物条件下经过发酵,消除致病微生物和其它不希望的生物,去掉不好的气  相似文献   

10.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次沉淀池未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在自制的三槽型电解槽中采用电动力学法去除污泥中的铅.对实验过程中的污泥pH、电导率变化进行分析讨论.研究污泥消化、电动力处理时间、搅拌、阴极室电解液pH,对电动力学法除铅的影响.实验发现:污泥消化不利于电动力法对污泥中铅的去除;延长电动力处理时间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污泥中铅的...  相似文献   

11.
1概述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化工三厂采用乳液接枝-本体掺合法生产ABS树脂,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浮渣产生。这些浮法主要是在清洗设备,污水预处理时产生的。污水中的浮渣主要来自ABS生产的各段工序,污水经过絮凝、气浮两道工序处理后直接排人化工三厂污水场,气浮脱出的浮渣同清洗设备时产生的浮渣一起送界区外。目前采用焚烧或掩埋方法处理浮渣,这样就造成了二次污染。浪费了燃料和土地,同时也浪费了ABS浮渣潜在经济价值。因此,综合利用ABS浮渣资源,挖掘ABS浮渣的可利用价值,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节省能源势在必行。2ABS浮渣综合利…  相似文献   

12.
废水经格栅去除杂物后,用潜污泵抽至斜板沉淀池,同时加入去磷剂,出水自流进入曝气生物滤池,DO控制在3-5 mg/l,出水进入清水池后再进入消毒池,二氧化氯加入量为30 g/M3 废水,停留时间1.5 h.曝气生物滤池12~24小时进行反冲洗一次,反冲洗出水再返回调节池、斜板沉淀池每天排泥一次,排入污泥沉淀池,其上清液进入调节池,剩余污泥定期消毒后环卫清污车运走.经处理后水质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以曝气生物滤池为主工艺处理医院污水,工艺可靠、出水稳定,但必须按严格的管理程序、即质量测试、操作设备、工艺技术管理环节,同时设备必须一年进行一次大修,处理后水质稳定达标排放是可行的. 控制在3-5 mg/l,出水进入清水池后再进入消毒池,二氧化氯加入量为30 g/M3 废水,停留时间1.5 h.曝气生物滤池12~24小时进行反冲洗一次,反冲洗出水再返回调节池、斜板沉淀池每天排泥一次,排入污泥沉淀池,其上清液进入调节池,剩余污泥定期消毒后环卫清污车运走.经处理后水质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以曝气生物滤池为主工艺处理医院污水,工艺可靠、出水稳定,但必须按严格的管理程序、即质量测试、 作设备、工艺技术管理环节,同时设备必须一年进行一次大修,处理  相似文献   

13.
制革厂排出的废水,经过滤、沉降分离处理,剩余的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以氢氧化铬、氢氧化钙为主的无机物,如果直接废弃,则可能产生腐败和溶出等二次公害,故必须对制革厂污泥作进一步的处理。处理污泥,一般最好能满足下列三点:(1)减少污泥量,(2)使之无害,(3)可以有效利用。含有机物的污泥,除了能够  相似文献   

14.
活性污泥膨胀上浮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难题,尤其在处理高负荷的石化污水中。分析了引起污泥膨胀、上浮的主要原因,对引起污泥上浮的因素进行探讨,提出控制污泥膨胀、上浮的几种对策。  相似文献   

15.
活性污泥膨胀上浮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一个难题,尤其在处理高负荷的石化污水中。文章分析了引起污泥膨胀、上浮的主要原因,对引起污泥上浮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控制污泥膨胀、上浮的几种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污泥上浮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一种运行故障,主要表现是: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不沉降或者是先沉降后又上浮流失。活性污泥上浮流失不仅会影响曝气池中的污水处理效果,而且还会由于二沉池出水中含有活性污泥而严重恶化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7.
污泥是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的必然产物,污泥中除含有灰分外,还含有大量病菌、寄生虫、重金属及氮、磷、钾等有机质,含水量高达97%,并伴有恶臭气味,易引发环境污染。如能对污泥进行适当有效的处理与处置,便可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可以实现对处理后污泥的二次利用,因此寻找新型处理和利用污泥的技术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高温厌氧消化处理炼油厂浮选的过滤脱水效果,得出在污泥停留时间为10天的条件下,厌氧过程能较好地进行;高温消化后的污泥过滤脱水性能有较大的改善;过滤后的滤饼含水率明显降低,由新鲜浮渣的91%可降到57%。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筛选出对炼油污泥处理效果好的复配絮凝剂。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PAM)分别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复配处理炼油污泥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絮凝剂的处理效果更好,复配絮凝剂具有适应性广、投加量少、浮渣少等优点,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SBR工艺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建国 《沿海环境》2003,(10):26-27
SBR法即间歇式活性污泥法。这是一种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活性污泥法的新型运行方式。由于该工艺不设二次沉淀池(见图1),曝气池兼具二沉池功能;不设污泥回流设备;SVI值较低,不易产生污泥膨胀;污染物去除率高且易于管理等优点,在城市污水处理和轻工等行业的废水处理中逐步被推广使用。制革废水是轻工业中较难处理的废水,其特点是浓度高、水量大,通常每生产一张猪皮要用0.3—0.5吨水,生产一张牛皮要用1吨水左右。一般的制革工艺分为准备、鞣制和整理三大工段,污染物主要产生于前两个工段。制革废水由强碱性的浸灰脱毛废水和弱酸性的鞣革废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