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了pH5.5条件下,钴(Ⅱ)和镍(Ⅱ)对长春花C.roseus细胞悬浮增养生长的影响。当介质中钴的起始深度为0.50/2.0μg/ml时,能轻微刺激C.roseus细胞的生长,〔Co(Ⅱ)〕>4.0μg/ml,〔Ni(Ⅱ)〕>2.0μg/ml时,阻碍细胞生长,其抑制程度与介质中钴(Ⅱ)。镍(Ⅱ)的浓度相关;它们的最小致死浓度分别为50.0μg/mlCo(Ⅱ)和10.0μg/mlNi(Ⅱ)。钴(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浮选法脱除电镀废水中Fe~(2+)、Co~(2+)、Ni~(2+)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杰  周定 《环境保护科学》1997,23(6):7-8,12
研究了用电浮选法去除电镀废水中Fe2+、Co2+、Ni2+的影响因素,利用此法可将含Fe2+、Co2+、Ni2+各100mg/L左右的电镀废水处理至0.04mg/L(Fe2+)和0.01mg/L(Co2+、Ni2+).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水体中重金属形态交换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邵秘华  王正方 《环境科学》1995,16(6):69-72,49
研究了重金属在水体中溶解态和颗粒态的含量分布,并以一个代表性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分析了金属形态交换过程。其动态交换是,重金属由颗粒态沿水平方向交换时向溶解态转化,形态转化强度为Ni〉Fe〉Co〉Cu〉Mn〉Pb;重金属的垂向交换过程,都是被铁锰(水合)氧化物及有机质吸附,向金属铁锰氧化物态转化,形态转化强度为Pb〉Cu〉Mn〉Fe〉Ni〉Co,最后得出长江口海域金属污染程度及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4.
痕量离子促进厌氧消化过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Mg,Mn,Mo,Ni,Co痕量金属离子对厌氧消化过程的促进作用,试验发现,当Mg离子为0.6mg/L,Mn,Mo,Ni,Co离子为1.0mg/L的组合浓度时,厌氧污泥活性提高最明显,同时还得到了这些痕量离子促进厌氧消化过程的主次顺序。  相似文献   

5.
湄洲湾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以湿法消化和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福建湄洲湾海域5种海洋生物体内Cu,Pb,Zn,Cd,Ni,Fe,Mn,Co的含量,并计算了生物对重金属的富集系数。结果表明:各种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Fe,Mn,Cu,Zn>Pb,Cd,Ni,Co。对多数其含量大小趋势为:双壳类软组织>海带>虾、鱼肌肉。牡晟对Cu,Zn,Cd的富集系数比其它生物高得多,湄洲湾生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国内外某些海域相近,远低于海洋生  相似文献   

6.
组氨酸-Co(Ⅱ)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氧载体作显色体系,提出了组氨酸-Co(Ⅱ)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并用从实验中得到的(Co)-(O2)关系,尝试用Co标准溶液代替O2标准,解决了O2标准的难题。该方法简单、快速、取样量少、准确度高。DO的测定范围为0.1 ̄20mg/L。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区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研究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1  
对南京地区4个环境单元--公路干线,金属冶炼厂,大型生活垃圾场和江河滩涂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化学形态进行了分级提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效态中,Cu以有机态为主,Pb以交换态为主,Co、Mn以铁锰氧化物态为主,Fe、Ni有效态均小于其总量的10%,并主要集中在铁锰氧化物态中,以大气为传播媒介的重金属人为叠加沉积(公路、工厂)其铁锰氧化物态含量相对较多,以水为传播媒介的重金属人为叠加沉积(垃圾场、  相似文献   

8.
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土壤中的八种金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的土壤样品,可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中的Cu,Zn,Pb,Mn,Ni,Co,Cr,Cd八种金属元素。实验表明,此方法得到的测定结果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9.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废水中的痕量Cd时,Mn、Cr、Ni、Cu、Co、Zn等共存元素干扰严重。用100mg/L的Fe作为基体改进剂可消除上述共存元素的干扰,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Cu、Fe、Co、Ni和Mn是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的重金属元素,人体摄入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生理机能的紊乱,加之我国水资源匮乏,因此测定不同水体中多种重金属的含量对于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以及在水质监测方面意义重大。近年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上述离子的含量有不少报道[1,2],但同时测定这5种金属离子尚未见报道。1 实验部分1.1 主要仪器与试剂日本EPV-Ⅰ型分光光度计;日本EHP-Ⅰ型玻璃电极;岛津GO-Ⅰ型玻璃电极;各种金属离子标准溶液:硫酸铜、硫酸亚铁、氯化钴(Ⅱ)、硫酸镍和硫酸锰…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长江口、黄河口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可提高取量间的相关性、元素可提取量与粒度组成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两个区域不同类型的大量沉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用1mol/LHCl或0.5mol/LHCl+H2O2提取沉积物,元素Cu、Zn、Pb、Co、Li、Ni、Fe、K、Al的提取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元素Zn、Cu、Pb、Co、Li、Ni、Fe、K、Al的可提取量与沉积物中粘土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  相似文献   

12.
煤及木材燃烧飞灰中有毒金属形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3各燃煤产生的飞灰颗粒物和一种燃木产生的飞灰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更好地了解颗粒物上有毒金属被浸取进入液相情况,分析3种不同浸取剂(二乙三氯五乙酸(DTPA)、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氨三乙酸(NTA))的提取液中有毒金属Pb、Cr、Co、Ni、Mn、Cu、Zn、Cd、As、Sr等的含量。结果表明,金属浓度因飞灰种类、浸取剂种类及金属本身类型不同而不同。由于颗粒物上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毒性及可流  相似文献   

13.
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镉铬镍元素的累积及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福建九龙江口秋茄红树林对重金属元素Cd、Cr、Ni的累积及动态,结果表明;该林区表层土壤(0-30cm)深Cd、Cr、Ni元素的储量分别为21.60、1092.63和3903.90mg/m^2,秋茄植物体各部位Cd、Cr、Ni一的范围分别为0.0444-0.0912、0.085-0.275和0.326-1.000μg/g,该群落现存生物量中,Cd、Cr、Ni元素的储量分别为1166.85、3  相似文献   

14.
酸溶硫化物与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Cu、Pb、Zn、Cd、Ni、Co的沉积物加标实验以及膜渗透平衡交换间隙水采样技术,探讨了间隙水中重金属浓度对不同加标量的沉积物化学响应关系和重金属在沉积物—间隙水两相间的地球化学分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硫化物存在条件下,重金属在固、液两相间的分配主要受酸溶硫化物(AVS)影响,AVS决定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化学活动性,AVS归一化沉积物中二价有毒金属可作为预测和评价重金属化学分配行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壳聚糖为原料,经乙二醇双缩水甘油醚交联后,与氯乙酸反应,合成了羧甲基交联壳聚糖树脂,并研究了其对Cu^2+、Ni^2+,Co^2+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树脂对上述3种金属离子均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容量分别达2.25,1.98和1.81mmol·g^-1。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8种化合物对一种淡水绿藻-斜生栅藻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斜生栅藻时Cdso4,的毒性作用敏感,又由于Cdso4具有性质稳定、重复性好、方便易得等特点,因此被选为我们的阳性参比毒物。cdso4的96EC50值为0.543mg/L(细胞数),0.88mg/L(光密度)。  相似文献   

17.
水中痕量Pb、Cd测定方法的改进王林涛,杨玲(云南省玉溪地区环境监测站)1引言共沉淀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痕量Pb、Cd,已有文献报导,但沉淀物分离手续冗长繁琐,且易造成待测元素的损失,本文提出用Bi(Ⅱ)—(APDC)共沉淀富集水中Pb,Cd...  相似文献   

18.
云南寻定几种农作物籽粒中重金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四种农作物(玉米、小麦、水箱、蚕豆)籽粒中八种重金属元素(Cu、Zn、Pb、Cd、Cr、Ni、As、Hg)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农作物籽粒中重金属元素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呈正相关,籽粒中重金属的吸收系数大致为Cd〉Zn〉Cu〈Pb,玉米籽粒Cd〈Zn、Cu,可能由于元素间的交互作用,Cu、Zn、Pb、Cd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由于不同农作物和物的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差异,Cr,Ni、As、Hg在  相似文献   

19.
Removalofheavymetals(Cr~(6+),Ni~(2+))frompollutedwaterusingdecayingleavesofplane(Plantanusorientalis)¥TanZhiqun(TzitschungT.Ta...  相似文献   

20.
高文达 《福建环境》2000,17(6):39-41
研究了用卡尔曼滤波分光光度法,以meso-四-(4-申基,3-磺苯基)卟啉-CTMAB-Me同时测定Pb(Ⅱ)和Mn(Ⅱ)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