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背景下,结合大型煤炭企业的转型任务与目标,对其转型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构建了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维灰色关联度方法,基于21家上市煤炭企业面板数据进行评价,发现大型煤炭企业转型能力不断提高,但整体水平欠佳,尤其是转型战略规划能力亟需提高,因此必须加强高管团队建设与学习,根据转型战略积极进行包括人才资源在内的资源储备,大力进行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
选择河北省某煤炭企业为例,选取18项评价指标,通过云理论对各项指标分级进行划分,兼顾指标分级的模糊性。通过云发生器得到确定度矩阵,与云理论改进的AHP得到权重矩阵,两者结合得到该煤炭企业的评价矩阵和煤炭企业的转型效果云图,实现转型效果的可视化。结果表明:该煤炭企业处于Ⅲ级转型效果中等,与实际转型效果相符,验证了其准确性。对该煤炭企业的转型因素进行了优势和限制分析,为该煤炭企业提供了相应的建议,也为煤炭企业转型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科学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只能减缓对环境破坏的规模、程度及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按照生态系统的自身特征恢复生态,实现科技与经济社会的生态性转型,才能从根本上消解危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中国能源绿色消费转型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在构建能源绿色消费转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综合测度了中国省域能源绿色消费转型水平,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了能源绿色消费转型的影响因素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1)2000—2019年,中国能源绿色消费转型水平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减小,区域水平格局形成“东中西”“北中南”阶梯式递增的空间分异特征。(2)地区间能源绿色消费转型存在显著的空间聚类特征,能源绿色消费转型水平冷点区主要集中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三省,热点区呈现从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向西北地区偏移的趋势。(3)城镇化水平、工业增加值和环境规制对能源绿色消费转型具有负向影响,政府行政能力有正向促进作用,科技创新水平呈现正负两种影响效果,且影响程度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煤炭企业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基于平衡记分法建立低碳经济下的煤炭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6家煤炭企业供应链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低碳技术投入效果、煤炭营销能力、客户满意指标、企业社会责任等公共因子的比较分析结果,对煤炭企业供应链的综合绩效进行了评价,便于企业掌握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为“高碳资源低碳利用”,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绿色转型测度与绿色消费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构建综合性绿色转型指标和指数体系,测度了中国2004—2018年绿色转型进展。从计算结果看,2004—2008年,绿色转型指数逐年大幅提高;2009—2015年,绿色转型指数上升趋势减缓;2016年以来,绿色转型指数出现略微下降,其中,生产领域绿色转型指数的增大对整体绿色转型程度的提高起着关键支撑作用,但生产领域绿色转型增速开始放缓,消费领域绿色转型指数下滑趋势明显。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绿色转型,针对消费领域亟待构建形成绿色消费政策体系,强化绿色消费激励约束机制,使得绿色消费成为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新抓手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经济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过程,而经济转型时机对城市转型路径与转型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以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曲线为工具,尝试从资源开发时序、产业结构演进、空间结构演化和生态环境变化四个维度构建经济转型时机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大庆市为实证,探究大庆市所处的经济转型时机,以期为大庆市制定经济转型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并对国内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时机的判断提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当前,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已经提出未来要建设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把环境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本文通过研究东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环境战略的演变,寻求不同环境战略阶段中,环境目标、管理及政策与经济、人口、能源和城市规划的关系,认为东京环境战略演变历程共分为六个阶段,总结了东京环境战略的成功经验,即科技创新中心是环境领域战略转型中心先天优势、全球环境治理网络枢纽建设促进环境战略转型、能源清洁是东京环境战略转型的关键、重大活动是东京城市环境问题解决的绝佳契机、公众参与为环境战略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城市空间优化与产业转移是东京环境战略转型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结构和产业增长方式调整转变,旅游业转型升级成为提高旅游业经济效益,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全面分析安徽省旅游业转型升级背景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安徽省旅游业在旅游产业结构、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旅游市场、旅游人才等方面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视域,分析了河北沿海地区湿地农业发展现状,指出目前存在天然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水资源及环境条件恶化、湿地功能发挥受到限制等主要问题,阐释了湿地农业发展转型的必要性,提出实现湿地农业持续发展,必须推动其增长方式向依靠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转型,生产方式向依靠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转型,经营方式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型,农产品向多品种、高品质转型,发展方式向多次产业融合转型。  相似文献   

11.
余慧  周琪 《四川环境》2005,24(4):54-58
含氟有机化合物的众多特性使得其在各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成为了一种较普遍的环境污染物。本文列举了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应用类型及相应的应用特点;指明其污染途径和毒性特征;从含氟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征、降解茵的类型、外部因素三方面阐明了其生物降解特性;总结了酶作用于碳氟键使得含氟有机物发生降解的四种作用;并介绍了含氟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处理和生态修复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2.
Benzothiazole (BT) is a natural and synthetic compound occurring in aquatic sediments and wastewater.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investigate BT biogeochemistry in controlled Eh/pH microcosms (CEPMs) containing estuarine sediments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coarse, intermediate, fine) under oxidized and reduced conditions vs. killed controls, and tide simulation mesocosms (TSMs) containing plants and meiofauna under well-drained (oxidized), consistently saturated/flooded (reduced), and tidal (alternating oxidized/reduced) conditions. Benzothiazole was transformed into complex product mixtures under all conditions. Benzothiazole transformation rates in CEPMs were slower under reduced conditions vs. oxidized conditions in the fine- and intermediate-grain sediments, but the same in the coarse sediment. Quiescent (unstirred) CEPMs showed greatly reduced BT transformation rates in all sediments, with half-lives on the order of 2200 to >4000 h (unstirred) vs. 640 to 1000 h in the continuously stirred systems. The TSM data showed that tidal and drained systems processed BT at identical rates, far exceeding those observed in statically flooded (reduced) TSMs. Mixing was found to be a more significant variable in BT transformation rate than either Eh or sediment particle size breakdown, with constant stirring increasing observed degradation appreciably. Otherwise, BT was transformed more readily on sediments of high surface area under oxidized conditions vs. coarser sediments and those under reducing electrochem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
Transformation of diphenylarsinic acid in agricultural soi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investigate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fate of diphenylarsinic acid (DPAA) during incubation in two types of soils (Entisol and Andisol) under aerobic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only, DPAA was transformed into methyldiphenylarsine oxide by methylation. Under both aerobic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DPAA was degraded to phenylarsonic acid by dephenylation, and phenylarsonic acid was subsequently methylated to form methylphenylarsinic acid and dimethylphenylarsine oxide. The degradation of DPAA in the Andisol was less extensive than in the Entisol. In autoclaved soil under anaerobic conditions, DPAA underwent little degradation during the 24-wk incubation. In unautoclaved soils, the concentration of DPAA in soil clearly decreased after 24 wk of incubation, indicating that DPAA degradation was driven by microb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4.
15.
区域资源开发的系统转换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分析资源与资源功能的基础上,以区际资源功能互补转换和区内资源结构对应转换为主题,论述了有关“区域资源开发的系统转换理论”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6.
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加平  张伟 《中国环境管理》2016,8(2):85-88,115
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复杂,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越来越突出,环境管理转型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关注。所谓环境管理转型,是指环境管理思维、策略和方式的转变,是以环境质量为目标导向,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的转变。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的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环境管理战略进行的多角度探讨。通过综述发现,国外学者主要注重环境管理理论研究,如环境管理的模型研究和不同环境管理战略的研究,且国外学者在研究不同环境管理战略时,研究对象多为微观层面的企业组织;而我国学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即从国家的角度来探讨环境管理战略如何完成转型,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是环境管理战略相关理论发展和实践推行的重要基础,在环境管理战略研究领域,本文认为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一是环境管理的转型不仅需要宏观层面的统筹、微观方面的变革,也需要从中观层面来推进,所以中观层面的环境管理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环境管理的转型不仅需要法律手段的支撑、经济手段的配置,也需要公民环保意识的觉醒,所以关于公民环保意识层面的研究也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重点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而循环经济是产业转型的一个方向.选用循环经济产业转型较典型的泉林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泉林模式的实现基础和产业组成,并进行因素分析和比较研究.研究得出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是循环经济产业转型的重要因素,由此提出以创新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内产业集聚和规模企业跨产业集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董杰 《环境技术》2016,(5):136-139
湿热试验箱的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就是稳定的供水。当前使用的湿热试验箱,由于加湿用水直接采自于市政用水,锅炉水垢一直是影响温湿度试验设备正常运行的一大难题。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排除锅炉水垢,尝试了各种办法,实践中发现离子交换方法最为方便,因此通过改造现有试验箱水路结构,以压力引流方式,加入水处理装置,通过水路管道和开关引导加湿用水经过p H调节、过滤、防护、检测仪表、加压等装置,最终进入湿热试验箱锅炉内部,提高进入锅炉的水质,有效解决锅炉水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