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中国废旧汽车回收过程中缺乏有效信息系统支撑及先进信息采集手段等问题,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引入到废旧汽车的回收中.从提高回收决策水平、完善产品信息、增加回收价值3个角度阐述了废旧汽车回收对RFID的应用需求.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及RFID的特性,构建了基于RFID的废旧汽车回收模型,分析了废旧汽车回收过程中各主体活动和RFID的应用流程,并提出了RFID应用在废旧汽车回收利用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废旧家电产品的报废量预测对建立回收网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家电报废量基础数据挖掘困难、回收处于混乱无序状态的问题,运用多元回归法分析报废量的影响因素,建立了考虑人口密度的家电产品报废量预测模型;以安徽省为例,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并对2014—2016年的电视机报废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考虑人口密度的家电报废量预测模型适合安徽地区,未来两年内安徽省的家电产品报废量增长趋势有较大波动。预测结果为不同区域的回收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报废电子器件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废电子器件的数量急剧增长,加强其回收利用研究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对报废电子器件的资源情况、回收技术,尤其是以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回收为目的的物理分离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评述,指出便于回收的电子器件的设计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废旧汽车的环境问题与回收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育  夏北成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Z1):158-161
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随之废旧汽车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我国废旧汽车的回收处置技术、管理方式和相应法规都不完善.因此,分析了废旧汽车主要污染物的危害,研究了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措施,提出了加强废旧汽车回收管理法规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回收管理体系以及示范试点,开发生产绿色汽车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稀土荧光粉回收利用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稀土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随着稀土消费需求的增加、大量廉价出口和长期掠夺式开采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的稀土储量锐减.因此,迫切需要对废旧稀土产品进行高效回收再利用.综述了直接萃取、CO2超临界萃取分离、离心分离、浮选分离、湿法浸取分离这几种主要的稀土荧光粉回收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废弃荧光灯的回收处理方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废弃荧光灯不加处理或处置不当,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极大危害.同时其中的有价资源可回收再利用.综述了国内外对废弃荧光灯的回收处理现状,总结了国内外废弃荧光灯的资源回收与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废弃荧光灯中汞和稀土元素的回收处理研究进展,提出了废弃荧光灯回收处理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日大气污染控制法规比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中国曾多次修订大气污染控制法规以更好地控制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修订主要是借鉴国外先进有效的大气污染物控制方法,再结合中国实际排放情况来确定更合理有效的控制法规.中国的人文法律、工业发展阶段和日本较相似,且日本的大气污染控制法规在可操作性、执行力度等细微处很完善.而中国的立法由于起步较晚,加之传统立法宜粗不宜细的影响,使其执行效率明显不足.中日两国大气污染控制法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总量控制制度、监督管理处罚制度、公众参与制度,通过这3个方面的具体比较,找到可供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从生命周期评价看白色污染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我国发泡PS餐盒及其替代品的发展状况和国内外的相关政策,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讨论了从原料开采,生产加工,到回收或废弃全过程不同产品的环境负荷,指出简单替代并不能真正解决污染问题,而S餐盒的回收再利用更有益于治理白色污染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油库油气回收装置优选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北京市油库油气回收现状,对油库油气的挥发过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北京市各石油企业油库油气回收装置改装的调查统计,获得有关油库油气回收装置的基础性能指标属性值,再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现有的油库油气回收装置进行量化比较.在现有的4种主要油库油气回收装置中,干式吸附法油气回收装置相对较优,膜分离法油气回收装置次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研究中国及与之邻近的日本和韩国的电子废物回收和进出口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核心内容及电子废物流向现状发现,与日韩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比,中国的生产者责任更多地体现在经济层面,而没有直接参与回收处理实际操作层面,以个体回收为主导的回收方式不利于流向监管和效果评估。在电子废物越境转移方面,日韩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口电子废物的需求持续存在;中国虽严格管制电子废物进口,但与二手产品进口未能统一管理,并缺乏废旧产品鉴别标准,容易造成电子废物进口监管漏洞。最后,对中国电子废物管理提出建议:(1)在立法上进一步强化生产者责任承担,并加强对各种回收渠道的监管;(2)评估和完善电子废物与二手产品进口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