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诱导黄瓜幼叶Cd—MT的产生,并应用Dot—ABC法检测了30种来自天水不同区域植物的MT含量,初步确定它们的重金属污染情况。结果表明,CA—MT浓度与环境诱导浓度呈显著正相关,Dot—ABC法检测的植物金属硫蛋白的最低含量为16mg,并初步估测了其中10种植物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本法具有特异、简便和灵敏的特点,可用于农产品镉金属污染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我们合成的水溶性T(4—TAP)P作为显色剂发展了痕量铜的直接光度测定法。详细考察了测定铜的最佳条件和共存元素的影响。在盐酸羟胺存在下,pH4.5和HAc—NaAc溶液中形成一个1:1的Cu(I)—T(4—TAP)P络合物,λ_(max)=411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10~5L.mol~(-1)cm~(-1),s为0.00033μg·cm~(-2),铜浓度在0—5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人发中痕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相对标准偏差为4.6%,回收率在93—103%之间。与AAS法和双乙醛草酰二胺分光光度法(BAO法)的结果比较,证明了方法的准确度,相对误差小于8%。  相似文献   

3.
氢氧化镁共沉淀—导数示波极谱法测定水中微量铅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雅丽 《青海环境》1999,9(4):154-156
水样中加入氯化镁 ,调节溶液的pH =10 ,使水样中的微量元素铅和镉与氢氧化镁形成共沉淀而富集。沉淀经酸溶后 ,在盐酸—碘化钾—抗坏血酸—磷酸—酒石酸底液中 ,用示波极谱法连续测定铅和镉。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铅为 0 .0 0 2mg L,镉为 0 .0 0 1mg L,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 3 .1%~ 4.2 % ,标准回收率 96 .0 %~ 10 4 .0 %。  相似文献   

4.
在1984年至1988年期间,31名无职业性镉接触生活在非铁工业的比利时市区的男性血镉浓度下降了56%。在1985年和1988年用横断面调查观察到,生活在郊区的412名居民血镉浓度下降了40%。当考虑到血镉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和吸烟时,郊区居民的血镉浓度会持续下降。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是与比利时环境镉暴露减少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铅是一种高毒性的累积性毒物。许多年来一直认为铅是一种工业危险品,而现在已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铅还是一种环境有害物,它有着长期的影响。化学元素的毒性大体上与它们在地壳和海水中的丰度成反比。象铅、镉、汞等元素,通常在自然界中以低浓度存在,却有着高毒性。铅在地壳中的天然浓度低于10ppm,而在海水中的浓度低于0.03ppb。  相似文献   

6.
用HNO_3—HClO_4硝解聚氯乙烯膜,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的镉,方法准确度使用标准物质,在选定的条件下,相对误差0.011%,变异系数为10.83%,回收率在90.2~101.6%,方法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  相似文献   

7.
本文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川附子的化学组成。样品用硝酸-高氯酸消解后,借联用技术(ICP—AES与极谱法或HG—AFS等)测定21种化学元素,用GF—AAS法测定痕量钼并参照GB测定卤素(氟、氯和碘)。应用上述方法弄清了川附子用传统工艺炮制前后、各种元素的含量及其浓度变化,从而为川附子的开发、出口提供科学依据和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8.
TOA-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同时测定土壤及蔬菜中铅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氢氟酸、硝酸、高氯酸消化土壤样品,干灰化法消解蔬菜样品,用相对TOA-MIBK系统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同一条件下测定土壤、蔬菜中的铅、镉。在选定条件下,测得土壤铅、镉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4.4%和3.0%~4.3%,蔬菜铅、镉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9%~4.5%和2.6%~4.5%;土壤铅、镉的回收率分别为96%~104%和95%~101%,蔬菜铅、镉的回收率分别为93%~102%92%104%。由测定结果得出离公路越近,蔬菜、土壤铅、镉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5—2017年衡阳市城区大气降尘中砷、镉、铅的监测数据,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法对3种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污染程度表现为镉铅砷;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表现为镉铅砷,镉均为极强生态危害程度,铅以轻微及中等生态危害程度为主,砷以轻微生态危害程度为主;非致癌风险指数大小顺序为砷铅镉,砷、镉的致癌风险指数远低于非致癌风险指数,砷的致癌风险指数大于镉。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仪TH300B对2020年8月12—17日南通市典型臭氧污染过程中VOCs排放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南通市此次臭氧污染过程主要受VOCs排放影响,污染中VOCs体积浓度均值为23.44 ppb,较污染前下降了12.0%,其中芳香烃体积浓度占比下降幅度最大,较污染前下降23.4%,OVOCs体积浓度绝对值下降最大,较污染前下降1.42 ppb。污染中,VOCs总OFP贡献为162.0μg/m3,较污染前下降22.2%,OPF与臭氧的日变化呈明显的相反关系,关键活性物种为甲苯、乙烯和异戊烷等。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油气挥发、涂料和溶剂使用、天然气源对VOCs的贡献占比分别为38.6%,35.4%,9.5%,8.8%和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