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气候异常与中国小麦白粉病灾害流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分析了厄尔尼诺事件与我国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出现的起始年,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相对较小;在厄尔诺起始年至下一个厄尔诺起始年前的前一年,冬小麦白粉病发病面积趋势逐年增大,并在下一个厄尔尼诺起始年前一年达到最大值;在连续出现厄尔尼诺的年份,冬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逐年降低。厄尔尼诺事件通过引发主要麦区的诱水、温度异常来影响小麦白粉病的流行程度。造成厄尔尼诺年我国小麦白粉病发病面向相对较低的原因,与厄尔尼诺起始年前的冬半年寒潮活动加强造成冬小麦冻害严重,大大降低了小麦白粉菌的越冬基数及春季干旱不利于小麦白粉菌的侵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刘少才 《民防苑》2009,(5):19-20
强地震的发生并非是经常的事,即便有感地震发生了,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因为中国地域广阔,相对而言地震毕竟是在小面积发生的。笔者曾亲历了三次地震,至今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洪涝的激发机制和减灾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伦  姚炎明 《灾害学》1997,12(3):34-37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机制。自然机制有:①年降雨量较大,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暴雨强度大;②地势周高中低,平原海拔低,河流比降小。人为机制有:①围垦缩小了流域蓄水面积;②地下水开采和高层建筑造成地面沉降;③土地非农业化使地表可渗透性面积减少。并提出洪涝威胁的发展趋势及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4.
洪水等级的划分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许武成  王文 《灾害学》2003,18(2):68-73
分析了洪水要素的多样性和洪水的复杂性,提出了利用洪水重现期划分洪水安全度等级和利用标准面积洪峰流量划分洪峰标准等级的两种方法,并对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水等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河南旱涝灾害的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河南1949~2003年的逐年旱涝灾害成灾面积的统计数据,采用年旱涝成灾面积的相对大小进行了旱涝年型等级划分,分析了旱涝灾害演变的基本特征;同时运用小波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旱涝灾害的转折突变特征,结果表明:河南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影响高于雨涝灾害,并具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旱、涝阶段的转折突变具有12年左右的周期,下一个旱、涝转折突变点可能出现在2015年左右。  相似文献   

6.
1950~1997年我国洪涝灾害成灾面积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运用分形理论对1950~1997年我国洪涝灾害农田成灾面积序列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洪涝灾害系统的变化具有分形特征,农田成灾面积时间序列的平均可预测时间尺度为8~9年;同时运用R/S分析方法对1950~1997年中各时段农田成灾面积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与实际农田成灾面积的变化趋势十分吻合,表明上述方法是进行洪涝灾害系统分形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自然灾害变动的集成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提出了以非线性回归拟合发展趋势、正弦函数逼近周期变动和马尔可夫链刻划随机扰动的集成预测模型,并应用于山东省农业自然灾害成灾面积的变动规律模拟,得到了较好的预测效果。理论和实践表明,集成预测模型优于传统的单模型预测,为预测具有复杂机制的自然灾害演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对中国1950-1995年自然灾害农田受灾面积、1975-1995年自然灾害农田成灾面积、1975-1995年自然灾害农田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不仅发现中国1950年以来自然灾害农田受灾面积与成灾面积在总体上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且建立了相关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与GIS的西藏帕里河滑坡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6月下旬以来,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帕里河因暴雨导致山体滑坡,致使河道堵塞,最终形成了一个危湖。利用多时相、多平台的卫星遥感数据,确定了帕里河滑坡发生的具体位置,监测了滑坡发生后河道水体的变化情况,快速获取了各时相的积水面积;并结合DEM数据,计算各时相的蓄水量,模拟了各时相的遥感监测三维图像。  相似文献   

10.
江西农田鼠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国勤 《灾害学》2001,16(3):38-43
农田鼠害是江西农业生物灾害中的主要灾种之一,它具有发生面积之、造成损失重、灾情越来越严重的特点,本文在回顾了江西农田鼠发生概况的基础上,简述了农田害鼠的种类、分布、主要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鼠害成灾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农田鼠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借助分形与混沌理论,对1978-2004年湖北省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重构了其嵌入相空间序列,计算了其关联维数和饱和嵌入维数,确定了模拟相应动力系统所需的基本变量数目;同时,通过计算Kolmogorov熵,得出了对该洪涝灾害时间序列进行预测预报的时间尺度.最后,基于R/S分形分析,对湖北省未来洪涝灾害成灾面积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对该省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可能呈现增大趋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洪涝灾害时间序列分形特征的方法,能够客观、合理地反映洪涝灾害系统的分形特征,能为建立洪涝灾害成灾面积时间序列预报模型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2.
王春来  谢龙大 《灾害学》2001,16(4):57-62
1999年梅雨期间,浙北的杭嘉湖地区和新安江流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洪灾-“99630”特大洪水。这次洪水的降雨、水位都超过历史记录。在特大灾害面前,各级防汛部门精心调度,正确指挥,各地发扬风格,团结抗洪,各类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了防洪减灾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洪灾风险分区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内外近几年的发展表明,在所有可能避免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在科学研究基础上进行风险区划,将自然灾害管理提高到风险管理的水平.在长江流域数字化地图的基础上,选取不同重复期(20,50,100年),及包括1870年历史洪水和1931,1935,1954,1991,1995,1996,1998,1999和2002年共10次洪水,借助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首先参考洪水灾害淹没图和相关历史文献记录资料,构建10次洪水受灾县(市)分布图;其次对这10次洪水受灾县(市)分布图进行叠加,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风险性评价图.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风险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而且具有明显的地理意义.有4个明显的高危风险区,分别是洞庭湖、鄱阳湖两湖平原的湖滨地区和公安以下的长江中游河段的沿江一带,尤其是荆江河段以及两江相夹地势低洼的江汉平原;沿高危风险区外侧为高风险地区,重点在汉江下游、资、沅、澧水、清江流域、皖沿江地区以及太湖流域的部分地区;沿长江于高危风险和高风险地区两侧分别为风险较小地区;其他地区对于洪水灾害而言则为安全地区.评价结果与长江中下游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过程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河道填塞、河网缩减现象普遍,城市水灾增加。基于灾害系统思想,构建了基于河网水系变化的水灾危险性评价体系,并以永定河京津段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来研究区水系结构简单化趋势明显,河道长度减少了20.5%,条数减少了36.4%,水系调蓄能力下降,在同样的致灾强度下水灾危险性加大;(2)在假设暴雨重现期为50年的条件下,经济密度差异决定了水灾潜在危险区的空间格局,居民用地将成为水灾重度危险区;平原段水灾重度危险区占5.7%,中度危险区占33.1%,滨海段重度危险区占13.9%,中度危险区占26.8%。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综合减灾、水灾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业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及重灾年景趋势预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分析了我国 1970~ 1999年农业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在研究时段内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该时段可划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 :80年代中期以前 ,总灾、水灾及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轻 ;80年代中期之后 ,呈现出影响范围广、损失增大的趋势 ,重灾年份明显增加。旱灾和水灾是威胁我国农业生产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尤以旱灾为甚。我国农业遭受旱灾威胁的范围多年基本不变 ,而旱灾受灾率波动明显 ,成灾率逐年增长 ,这与近几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缓慢、灌溉能力降低有关 ;水灾受灾率和成灾率具有特别显著的同步特点 ,表明水灾致灾能力强 ,一旦发生 ,极易成灾 ,水灾危害加剧与防洪、抗洪能力低下及生态环境恶化有关。各灾种的受灾率和成灾率呈正相关关系 ,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系统的抗灾能力总体上较弱。  本文还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 ,建立了农业总受灾率 -总成灾率、水灾受灾率 -成灾率、旱灾受灾率 -成灾率的重灾年景灰色灾变GM(1,1)预测模型 ,对未来 10年我国农业灾害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灰色预测结果表明 ,2 0 10年之前 ,除 2 0 0 3,2 0 0 6年水旱灾害危害较小外 ,其它年份均为灾情严重年份 ,其受灾率和成灾率均高于近 30年的平均水平。其中 ,2 0 0 4 ,2 0 0 7年将为水灾重  相似文献   

16.
洪涝灾害评价的威布尔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将威布尔分布用于淮河流域水灾成灾面积研究,揭示了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形成的 内在规律,进而利用河南、安徽、江苏和山东4省的各自灾度对淮河流域的灾害风险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表明,本方法切实可行,特别适用于大样本计算.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水灾及减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根据湖南省历史的和现状的水灾资料,对该省水灾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阐述了具体减灾思路,分别论述了该省山区与湖区水灾的减灾问题。  相似文献   

18.
行蓄洪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水共处是我国行蓄洪区无可回避的现实,实现行蓄洪区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防洪安全建设和区内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我国行蓄洪区现状及所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行蓄洪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进一步从实施洪水保险,鼓励移民、产业结构高速等方面搪塞了保障行蓄洪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49-1990年上海市郊水灾历史灾情资料,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显示,自1949年以来,水灾受灾指数和相应粮食减产率呈阶段性下降,尤其自1977年水利控制片贯彻实施后,二者呈大幅度下降。各区县中,综合考虑水灾频次和受灾面积两个因素,得出南汇灾情最为严峻。最终,针对历史灾情资料缺乏、小样本数据使用传统统计模型进行风险分析精度不高的特点,基于信息扩散原理,利用正态信息扩散技术将单一的样本观测值变为一模糊集的模糊数学方法,对各区县受灾指数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南汇、浦东在受灾指数较低时,超越概率较高,即风险较高;崇明、金山在任一受灾指数下,风险都显示最高,受灾指数达0.8的超越概率为0.03345和0.01243,分别达到3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中国汛期暴雨旱涝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全国160个站点的汛期降水量资料,采用EOF展开并结合聚类相似方法分析了我国汛期旱涝的分布类型和暴雨雨量对每个雨型的多雨带位置和强度的贡献,还探讨了我国汛期主要雨型的500hPa大尺度环流背景。对暴雨和雨型的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多雨带中心区域与暴雨总量的显菩正距平区域有很好的一致性,这说明我国汛期8个主要多雨带类型的多雨中心主要是由频繁的暴雨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