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日,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的消防综合演练活动上,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会消防工作指导处负责人司戈现场讲解消防安全知识时谈到:火灾疏散时常见的一个严重误区,就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浓烟”逃生。  相似文献   

2.
1999年1月10日,达川通州商场被一把大火烧为灰烬,10人丧生,那么,住房发生火灾后如何逃生呢?笔者介绍几种逃生方法,以供发生火灾时自救。逃生爬着出去葡匐前进是逃脱的决窍,烟气主要由一氧化碳组成,首先充满空间的上部,贴近地面的则是可以呼吸的空气层。此时任何想两三步逃出去都是不现实的,而爬着出去是最佳的办法。湿毛巾有效的呼吸器据专家讲,一条毛巾如折叠3层,烟雾消除率可达60%,折叠16层,烟雾消除率可达90%以上。如按这种方法捂住口鼻,人在充满强烈刺激性烟雾的15米走廊里慢慢行走,无明显不适感,湿毛巾在消除烟雾和…  相似文献   

3.
"请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看清安全出口的指示方向,一定要保持冷静……"按照工作人员的示范指导,在浓烟滚滚的"火场"逃生体验区,北京市2009年区县安全生产监管干部执法资格培训班的50余名学员成功"逃生".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各地连续发生了多起森林火灾,遭遇森林火灾如何逃生,真的值得我们关注. 在森林火灾中对人身造成的伤害主要来自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因此,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然后要判明火势大小,火苗燃烧方向,逆风逃生,切勿顺风逃生;在森林中遭遇火灾一定要密切关注风向的变化,这不仅决定大火的蔓延方向,也决定了你逃生方向的正确与否.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  相似文献   

5.
发生毒气泄漏事故后,如果现场人员无法控制泄漏,要当机立断,迅速报警,并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快速撤离现场。现场人员不可恐慌,应按照平时应急预案的演习步骤,各司其职,有序撤离。如果事故现场有救护消防人员或专人引导,应服从专业人士引导和安排。逃生时要根据泄漏物质的特性,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如果现场没有防护用具,也可应急使用湿毛巾或湿衣物捂住口鼻进行逃生。逃生时要沉着冷静确定风向,根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各地连续发生了多起森林火灾,遭遇森林火灾如何逃生,真的值得我们关注。在森林火灾中对人身造成的伤害主要来自高温、浓烟和一氧化碳。因此,一旦发现自己身处森林着火区域,应当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附近有水的话最好把身上的衣服浸湿。然后要判明火势大小,火苗燃烧方向,逆风逃生,切勿顺风逃生;在森林中遭遇火灾一定要密切关注风向的变化,这不仅决定大火的蔓延方向,也决定了你逃生方向的正确与否。当烟尘袭来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迅速躲避。躲避不及时,应选在附近没有可燃物的平地卧地避烟。不可选择低洼或坑、洞,因为低洼…  相似文献   

7.
“请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看清安全出口的指示方向,一定要保持冷静……”按照工作人员的示范指导,在浓烟滚滚的“火场”逃生体验区,北京市2009年区县安全生产监管干部执法资格培训班的50余名学员成功“逃生”。  相似文献   

8.
火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浓烟弥漫,易造成群死群伤。火灾发生时,必须及时报警、及时组织疏散自救、及时组织扑救。下面就重点介绍火场逃生的一些有效方法:1.职工和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火灾的预防、扑救和火场逃生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工作和居住场所疏散路线;出差住宾馆后要及时了解宾馆的疏散路线和安全出口。2.发生火灾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在穿过浓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沿疏散方向或在救护人员的指引下逃离火场。  相似文献   

9.
<正>火灾发生时保持冷静头脑,做好逃生前简易防护。疏散中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捂住口鼻。可用被单、窗帘等撕成负重的布条连成绳索,从窗口滑向地面。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低层居民可以考虑跳楼逃生。但在跳楼之前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以便"软着陆"。  相似文献   

10.
火场逃生术     
①逃生时将毛巾浸湿 ,捂住口鼻 ,贴近地面行进 ;②可用湿被褥、衣物堵缝 ,泼水降温 ,关闭所有窗户 ,等待救援 ;③可用结实的绳子 ,或将窗帘、床单撕成条拧成绳子 ,固定在暖气管道等处 ,顺绳缓慢下滑 ;④如被火困于二楼 ,可向地面扔些棉被、枕头等织物 ,手扒窗台 ,身体下垂落下 ,切勿高层跳离 ;⑤仔细熟悉经常居住的环境、建筑物结构等 ,事先制定逃生计划火场逃生术  相似文献   

11.
《安全》2017,(11)
正酒吧、影剧院等娱乐场所突然发生火灾,你知道怎样逃生吗?11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消防安全日,教你几招火灾逃生术。消防警示一:歌舞厅、影剧院、网吧等公共场所,由于内部空间大,安全出口少,易燃材料多,顾客密度也很高,加上多在晚上营业,灯光暗淡,失火时人们惊慌混乱,易挤伤踩伤。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穿越烟雾区时,以毛巾(如身边没有毛巾,可用口罩、床单、甚至衣服等代替)作为临时的"空气呼吸器",如条件允许,还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凉水;烟雾中不要大声呼喊,同时采用低姿行走或匍匐爬行。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楼由于楼层逐渐增高 ,结构越来越复杂 ,学生密度大 ,加上课桌、课椅等可燃物较多 ,当发生火灾时 ,逃离比较困难。一旦楼房着火 ,应当按以下方法逃生 :1、当发现楼内失火时 ,切忌慌张、乱跑 ,要冷静地探明着火方向 ,确定风向 ,并在火势未蔓延前 ,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火灾区域。2、起火时 ,如果楼道被烟火封死 ,应该立即关闭房门和室内通风孔 ,防止进烟。随后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防止吸入毒气 ,并将身上的衣服浇湿 ,以免引火烧身。如果楼道中只有烟没有火 ,可在头上套一个较大的透明塑料袋 ,防止烟气刺眼睛和吸入呼吸道 ,并采用弯腰的低…  相似文献   

13.
火灾污染     
在办公室等室内火灾中 ,化纤地毯、塑料装饰品、壁纸、地板革、地面胶合材料、油漆家具等可燃物燃烧时 ,常常伴有有毒有害气体及灰尘 ,对人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火灾时 ,当人们看到红、绿、蓝、黑褐色浓烟充满室内时 ,就说明是有毒烟气 ,并能闻到酸、苦、辣、大蒜等刺激气味。常见的有毒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氧化氢等。这些气体随着人的呼吸进入人体内脏 ,轻者引起流泪、咳嗽、头晕、呼吸困难 ,重者昏迷死亡。人们在逃离火场或进入火场扑救时 ,若有毒害烟气 ,一定要戴湿口罩或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火灾污染…  相似文献   

14.
1、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商场里有相当数量的可燃物,并常常处于人员高度集中的状态。被困人员要想逃离火场,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惊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逃生。2、随机应变,就地取材,自制器材逃生。将毛巾、口罩当成防烟工具,捂住口鼻。3、利用绳索、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来开辟逃生  相似文献   

15.
王伟  王静  柯琪材  吴燕强 《安全》2012,33(3):11-14,17
运用火灾场模拟软件FDS对某高校图书馆的火灾场景进行全尺寸数值模拟,研究两种极端情况下图书馆发生火灾时火场内的烟气蔓延、温度分布及能见度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图书馆发生火灾时影响人员逃生的主要因素为火场能见度,且冬天发生火灾比夏天危险性更大,当图书馆冬天发生火灾时烟气将更容易积聚于火源附近水平扩散速度较其他情况稍慢,由于烟气和其他有害物大量聚集对着火层及通过着火层逃生的人员将造成极大的伤害。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为图书馆以后的管理及制定合理的消防火灾应急预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速读     
《安防科技》2013,(12):8-9
渭南科普教育馆投用2013年11月9日,渭南公安消防支队举行了以"认识火灾、学会逃生"为主题的"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当天,市消防科普教育馆正式开馆。在消防宣传展牌区,讲解人员结合近期全国典型火灾案例,就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组织人员疏散逃生、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进行了详细讲解。在消防装备器材展区,各种破拆、救生、通讯、防护等消防装备吸引了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安全、自救和抢救是公民的必学常识之一,所以在一些天灾人祸中,他们每人个人都基本可以正确地保护自己和帮助他人.如我国某市一次火灾中,几个日本人就懂得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爬在地下逃离危险区域,而不懂得安全和自救常识的几个中国人却被烟雾熏呛致死.因此,学习一些安全和救护知识,对我们每个人都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4月初,缅甸最大城市仰光的一所穆斯林学校发生火灾,致使13名在校内住宿的学生死亡。根据消防部门的统计,学校是火灾高发场所,校园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消防意识淡薄,缺乏一定的防火安全常识,且多违章用电用火。更重要的是,学生扑救初起火灾、逃生自救和互救能力较低,很容易发生灾难性后果。陕西高度重视校园消防安全,消防部门继去年在全省集中开展了"千所学校百万师生消防大演练"之后,又掀起了向学校师生传授逃生自救技能、普及防火灭火知识的高潮。今年,各中小学校开学时,纷纷将消防纳入开学第一课,通  相似文献   

19.
烟气是公(铁)路隧道以及地下大空间火灾中抢险和救援的主要难题,不利于被困人员逃生,也不利于消防人员进入火灾现场救援。消防排烟机器人运用机器人技术代替消防人员到达危险区域进行快速有效地排烟,在保障消防人员安全的同时,提高救援效率。  相似文献   

20.
<正>虽然公众聚集场所一直是我国消防部门关注的重点,但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总是"防不胜防"。从以往事故教训可以看出,火灾中多数死亡人员是因不懂疏散逃生知识,选择了错误逃生方法或者错过逃生时机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