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有效分析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风险状况和变化趋势,提出了1种基于熵权法和集对分析耦合的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态势分析方法。在现有的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运用HFACS理论分析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构建包括4个维度12个因素的不安全行为因素集;采用熵值法和集对分析理论建立基于多元联系数的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以内蒙某煤矿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为例,验证所构建的态势评估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风险态势评估模型可以有效分析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状态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未确知测度模型简单、实用和可靠的特点,采用未确知理论建立了起重机安全状况评价模型来评价桥式起重机安全状况.运用未确知测度模型,将评价指标属性看做是未确知的,通过置信度λ确定桥式起重机的安全状况.实例研究表明,运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起重机安全评价,理论上是合理的,计算结果是可信的.本方法既考虑了空间的有序性,也考虑了信息的不确定性,使评价结果更趋向合理、精细.  相似文献   

3.
为反映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工作的整体状态,针对煤矿瓦斯防治管理系统存在未确知信息的特点,筛选影响煤矿安全的相关因素,建立矿井瓦斯防治管理系统安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方法和矿井瓦斯防治管理系统指标体系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通过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向量,建立未确知测度函数向量模型;依据置信度识别结果,最终确定矿井瓦斯防治管理系统的评价等级,并将所构建的模型应用于新疆某煤矿。实践表明,用该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吻合。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矿井防尘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综合考虑管网运行的影响因素,选取13个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划分评价等级。依据未确知测度理论,构建矿井防尘供水管网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以范各庄矿为应用对象,量化各指标,构造指标测度函数;运用信息熵确定指标权重;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得到管网评价等级为Ⅱ级,说明其安全可靠性好。以5个典型煤矿为样本,运用该评价模型,分别得出各矿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等级,并与实际情况对比,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安全生产状况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我国省市的安全生产级别,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安全生产状况评价的等级模型。根据实际情况,选取5项评价指标,建立各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利用熵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避免人为主观性对评价的影响,根据多指标综合测度评价向量和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评判。结合2009年9省市对应指标统计数据,采用未确知理论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该理论为省、市安全生产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未确知测度模型在城市燃气管道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未确知理论为基础,详细阐述未确知测度模型的建模过程。结合未确知测度模型,对影响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针对邯郸市城市燃气管道的工程实际,收集实测数据,确定安全评价指标,运用模型对实例进行计算求解,对邯郸市3区10个测点的管道安全级别进行评价。经调查检验,评价结果符合实际。该方法的提出旨在更有效地对燃气管道的安全进行评价,为有关部门提供采取安全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运行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运行状况的全员参与的评价,基于未确知理论,从监管、保障、能力、绩效等4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安全标准化运行未确知测度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以1级、2级、3级、4级作为评价等级。以某矿山企业为例进行评价。基于100位员工的评分结果,计算单指标未确知测度。结合权重、根据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最终得出该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运行等级,并与专家考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企业安全标准化运行等级为2级,与专家评价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海底管道未确知测度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海底管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风险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构造未确知测度模型,计算海底管道各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值,并利用信息熵原理确定指标权重.根据置信度识别准则评判管道风险等级,采用雷达图显示未确知测度风险评价结果.以某近海区海底管道为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未确知测度风险评价方法能够实现对信息未确知条件下的海底管道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9.
未确知测度模型在爆破工程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当前工程爆破的实际情况,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防范三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爆破工程安全评价的二级指标体系.针对指标体系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问题,在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爆破工程安全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通过对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多指标综合测度的计算以及指标定权等过程,实现了对爆破工程的安全综合评价.在各评价指标权重和识别准则的确定上,分别采用了信息熵和置信度识别准则,避免了模糊层次分析法中在这两方面的缺陷,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实例分析表明,运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爆破工程安全评价问题的研究,理论上是可行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从而为爆破工程的安全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隧道下穿桥梁的桥墩稳定性未确知测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指导隧道安全施工,保证路桥的安全运营,对桥梁桥墩稳定性进行评价,运用未确知理论,建立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结合葵坝隧道下穿盐坝高速路桥的工程实际,选取影响桥墩稳定性的10个指标构造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每个桥墩的指标分级标准构建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函数,确定每个对象的单指标测度矩阵;用熵权法计算各对象指标的权重,进而得到了对象的多指标综合测度向量;并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得出12个桥墩的隶属等级和稳定性排序。结果表明:12个桥墩中,除有1个桥墩处于不稳定等级外,其余都处于稳定等级。  相似文献   

11.
为从根本上降低煤矿从业人员实施不安全行为的概率,在充分考虑煤矿从业人员不安全个体状态是诱发其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一套矿工不安全状态智能检测系统。首先,对2007—2022年期间各高危行业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和专家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煤矿从业人员不安全状态的影响因素,构建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个体能力状态在内的3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体系;其次,通过相应的表征模型对不安全状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基于构建的从业人员不安全状态倾向数据库,建立煤矿岗前不安全状态智能检测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下井工作前对从业人员个体状态进行智能检测,能够实现矿工不安全状态“早发现、早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人因事故发生率,研究结果对煤炭行业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决策的成本收益因素,扩展不安全行为的研究方向,基于行为经济学,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决策模型,模型包括矿工属性、管理者属性以及矿工之间的交互影响规则。利用Netlogo工具进行仿真模拟,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正向激励水平对抑制不安全行为效果显著,同时,维持合理的工作时间对保障安全生产意义重大,从而为煤矿企业控制不安全行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30年间煤矿重大事故统计数据显示,人因事故占到事故总数的90%以上。为 了更好地评述近16年间有关煤矿人因事故研究的成果,运用统计分析法,对文献计量中 关键词频率较高的事故、原因、测量方法及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发现,矿工 的不安全行为是各类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且矿工的行为失误占主要因素。不安全行为 的研究热点体现在对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上,包括矿工的心理及生理因素分析、设备因素 、文化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在对不安全行为的防范措施分析中,主要是依据其 产生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管控。说明矿工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已自成体系,并越来越向系 统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这对降低矿难事故的发生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安全行为在煤矿企业班组之间的传播机制,建立矿工的群体压力、道德推脱、道德氛围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的假设模型。以252名一线班组矿工为研究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道德推脱的中介效应和道德氛围的调节效应,对行为传播视角下的群体压力对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群体压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正相关;群体压力与矿工道德推脱水平正相关;道德推脱在群体压力与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工具型道德氛围在群体压力与道德推脱之间起调节作用;规则型道德氛围在群体压力与矿工不安全行为意向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煤矿企业降低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意向提供1种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组织管理因素对矿工不安全心理及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情况和预测作用,采用自行编制的组织管理测评量表及不安全心理行为调查问卷对安徽两家大型煤矿的250名一线矿工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组织管理因素与矿工不安全心理及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矿工不安全心理水平与组织公平、组织支持、组织安全态度呈负相关、与生产任务呈正相关,矿工不安全行为水平与组织公平、组织支持、组织安全态度呈负相关,与生产任务呈正相关;矿工不安全心理受组织公平、组织支持及生产任务的影响显著;矿工不安全行为受组织安全态度及生产任务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为煤矿企业提供了参考,煤矿管理者可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改善矿工的不安全心理,控制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6.
李慧玲 《安全》2020,(5):52-56,61
为了探究客舱旅客产生不安全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旅客个体行为不完全受意志控制的特点,提出了采用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并引入了过去行为、风险感知和情绪管理3个新变量,构建了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通过自制量表的方式,研究了客舱旅客不安全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的12个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行为态度是影响不安全行为意向的最大直接因素,风险感知是最大的间接因素。本文为干预和引导旅客的安全行为给出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判定某高硫矿山的炸药自爆危险性,采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对矿山中的黄铁矿含量、装药时间等8个影响炸药自爆的因素进行评价。根据可变模糊评价模型确定指标评价区间矩阵Iab、可变范围评价区间Icd和点值矩阵M,利用熵权法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并根据指标特征值xij,Mih得到综合相对隶属度矩阵,结合判断准则得出该矿山炸药自爆危险性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山的炸药自爆危险等级为Ⅱ级,自爆危险性一般,与实际生产情况相符,可变模糊集理论在评价炸药自爆危险性时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在巨大工作压力下,矿工的心理因素与工作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的关系,以问卷的形式调查陕西省2家具代表性煤矿的工人,分别以矿工的心理因素、工作压力反应和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作为外生变量、中介变量和内生变量,构建心理因素、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调研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本研究中的4项心理因素,性格因素、心理素质、注意力和工作态度显著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性格因素、心理素质和注意力对压力反应有显著影响;工作态度与煤矿工人的压力反应的关系不显著;性格因素、心理素质、注意力和工作态度通过影响矿工的压力反应,间接影响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为检验矿工风险感知水平,提升其对风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基于文献分析和访谈研究提取矿工风险感知初始测量指标,并编制测量量表,通过对162份调查数据的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净化测量指标体系,并明确矿工风险感知的测量结构;然后采用AMOS21.0软件对226份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后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等方法对该量表进行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矿工风险感知测量体系包含风险知识和态度、风险后果认知2个维度、10个测量指标;所编制的矿工风险感知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内容效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本量表在不同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工种和工作年限的矿工群体间具有普遍适用性。量表可为煤矿员工的风险感知水平测量提供可行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