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     
《环境教育》2012,(4):9-9
@巴松狼王(杜少中,北京市环保局巡视员):北京春季风沙活跃,既有就地起沙,也有外来沙源。比如东北有科尔沁沙地,北有浑善达克沙地,西有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宁夏沙地、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大部在北京上风区,春天季风很容易将沙漠地区的沙尘吹到北京来。所以,北京植树造林对于防风固沙、中和二氧化碳都大有好处。http://t.qq.com/dushaozhong//4月7日  相似文献   

2.
一、新疆沙漠化危害的严重性新疆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沙漠而积42.1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沙漠面积的60%,占新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境内有10片沙漠,其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流动性沙漠,面积33.7万多平方公里,流动沙丘占了85%。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面积4.88万平方公里。第三大沙漠是罗布泊东南、阿尔金山麓的库鲁克塔克流动沙漠,面积2.2万多平方公里,以独特的羽毛状沙丘和金字塔沙丘为其主要特征。其它都是小沙漠。此外新  相似文献   

3.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延津县沙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开发潜力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治理的方向和关键技术,为我国同类地区风沙化土地的开发治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你知道吗?     
我国现有国家地质公园138家。目前,以沙漠为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阿拉善是全球第三家。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下游环境退化的过程及其逆转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如何搞好内陆河下游环境保护的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并开始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自人类历史时期以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包括草原、荒漠过渡带),内陆河下游不断出现沙漠化的士地及类似沙漠的景观。除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干有一定关系。其气候变干的迹象表现在一些湖盆和海子的干涸或水面缩小上面,象巴丹吉林沙漠的不少盐碱湖变干就是例子。但根据竺可桢先生对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及国外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进入  相似文献   

6.
沙漠是对人类环境的现实威胁。我国沙漠面积有109.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1.4%。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一小部分)地区的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宁夏、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九个省(区)。改造沙漠。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沙漠问题,首先是风沙活动问题。它淹没农田,侵袭道路,淀淤水库、水源,给我国沙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沙漠油田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是一个内陆封闭盆地,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它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目前正在积极开发中。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必须做环境影响评价,文中介绍了沙漠环境及生态状况,在沙漠区域必须以水域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评价结果应提出固沙、防沙和保护自然生态等一系列防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我国西北某地沙漠气象统计数据,分析其特点,可作为拟制沙漠环境试验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沙漠环境植物栽培技术初探严泽书,黎跃东(塔里木石油开发指挥部总对环保科库尔勒841000)随着塔里本石油勘探开发的不断扩大,沙漠石油公路的开通,在沙漠环境下进行植物栽培试验对防沙固沙,保护沙漠石油公路,改善沙漠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活工作环境,稳定石油职...  相似文献   

10.
沙漠生态系统与水分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沙漠生态系统特征讨论它的限制因素是水分的分布特征,从而引导出沙漠区域内丘地、谷地、洼地植被的分布格局,是依赖降水和地下水的分布而形成,同时在塔克拉玛干腹地塔中--进行降水随高度变化的实测资料,来证实这一论点,介绍了降水量在地形条件下,产生降水的动力因素--垂直速度两种计算方法,并作了塔中实际观测与假设数据的实际例证和题解方法,最后,介绍沙漠区域水分分布的降水变率方法判据。阐述了有关沙漠地下水的稳  相似文献   

11.
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植被的差异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的两片大沙漠,均处于温带气候带内。前者座落于新疆南部的暖温带亚带内,以干燥、裸露、流动性强、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为特征;后者位于新疆北部的中温带亚带内,气候相对稍湿润、植被较发育,固定半固定的沙漠生态系统是其最显著的景观特点。生态环境的不同,必然反映出植物区系和植被的若干差异。因而,对两片沙漠自然资源的利用原则、生态环境的治理途径和保护措施等方面也应有所区异。  相似文献   

12.
夏小童 《四川环境》2022,(1):175-179
从单一的工程措施到复合生态治理是沙漠治理的必然趋势。为探寻沙漠复合生态治理的可行性方案,探究复合生态治理的实践过程和综合效益。通过对库布其沙漠“林光互补”的实践,进行案例研究。发现“林光互补”复合生态治理,以在沙漠地区建设光伏板的方式,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利用光伏板下降温增湿的优点,发展板下种植,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了风沙对发电设备的影响,促进了当地生态的修复。“林光互补”的复合生态治理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修复互构,促进沙漠地区的良性运行。同时还应考虑生态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问题,实现沙漠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对于开发区域丰富的资源及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沙漠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国际上沙漠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积极开发沙漠旅游资源,既利于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演进,又利于全面推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沙漠中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分析,探讨了沙漠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优势和劣势。最后对乌兰布和沙漠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区情,提出了开发的具体措施,目的在于全面推进乌兰布和沙漠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红 《四川环境》2022,(1):126-135
水资源匮乏成为当前世界改善沙漠生态环境面临的凸出问题之一,合理利用企业尾水成为缓解甚至实现改善沙漠环境的一种尝试。研究以群克消纳地沙漠尾水处理工程为例,提出一种针对尾水沙漠综合利用的新型技术模式。通过研究分析尾水对周边水域、土壤以及绿地植物、脊椎动物、水体生物的影响,结合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沙漠尾水综合利用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群克消纳地尾水沙漠综合利用的规范化技术新型技术工程有利于周边生态环境变好,对动植物、水体、土壤等没有不良影响;水域边上植被盖度增加,对周边活动沙丘固定起到初步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周边动植物提供栖息场所以及生长发育的环境基础;区域生态环境恢复良好,形成了与区域自然水体类似的生态系统结构,群克消纳地尾水处理工程形成的稳定的生态系统表明,在沙漠中采用无害、生态性的尾水处理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地面风系与沙漠区域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风系受环流和地形的约制,它具有定常系统的分布,在干旱和沙漠地区,对近地面层吹蚀起着很大作用;(一)形成局地地貌、沙丘形态。(二)是风沙危害动力,即形成沙暴、扬沙、浮尘、沙丘移动、堆积。(三)是干旱化、沙漠化根源,为此,阐述地面风系对沙漠、绿洲区的影响,对防治沙漠化具有战略意义。本文讨论:(一)区域风系分布和对沙漠环境影响。(二)风系季节变化对沙漠影响。(三)风系持续性对干旱环境和沙漠化评估和预测,为沙化治理和预防、沙化发展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2):47-47
据研究表明,每年冬春蒙古国和哈萨克斯坦荒漠的沙尘暴,不仅会影响我国北部广大地区,还将大量沙尘通过在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一直传送到北美洲。而卫星观测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研究成果,来自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沙漠、黄土高原的浮尘能飘到日本、朝鲜,最远则可到达夏威夷。  相似文献   

17.
地处沙漠边缘的陕北油气田实现了向北京运输天然气。依靠我国现有经济、科技、工程实力,既然能够完成西气东调工程.那么也有实力和创造条件来实现渤海西调,在我国北方沙漠腹地,建立若干个人造海!  相似文献   

18.
任崴  马世忠 《新疆环境保护》1995,17(1):54-57,64
草田轮作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任崴,马世忠(中科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我国农业生态的研究和建设重点主要是优化系统的结构、强化其功能,近年来,各种模式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大量涌现。但在新疆以盐碱地改良和弃耕地的恢复上,这方面的研究并不...  相似文献   

19.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中央。北为天山,西为帕米尔高原,南为昆仑山,东为罗布泊洼地,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沙漠之一,面积达33.76平方公里,占中国沙漠面积47%。在流动沙漠中,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里沙漠,居世界第二位。而其环境条件的恶劣,形成对人们的自然封锁,长期以来使人们难以窥探其全貌,曾有“死亡之海”的恶名。在70~80年代中,依靠现代化条件,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地球物理勘探和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了有意义的科学发现,也进一步掌握了它的沙漠自然环境条件资料。由物理勘探和在塔中的构造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具有丰富的油气前景,引起世界上的瞩目。  相似文献   

20.
略论科尔沁沙地荒漠化土地生态恢复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科尔沁沙地的区域自然生态状况,指出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草场退化、盐渍化、沙化,生态平衡失调,恶性循环旷日持久,最终造成农林牧业生产水平低而不稳。提出了如何协调沙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采取行之有效的沙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