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循环经济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本质是提高生态效率.生态效率是在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之间建立一种最佳的链接.  相似文献   

4.
杨伟利 《环境》2006,(5):44-45
植物用它的绿色赋予地球以生机,千奇百怪的形状、万紫千红的颜色、或淡雅或浓郁的芳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馈赠.由于自然进化规律的支配,这种馈赠以其多样性致胜,使天才和艺术家为之汗颜.  相似文献   

5.
王伟慧 《环境》2006,(3):84-85
在环境统计中,通过对厂家所能提供的原始资料分析,测算出非矿物燃料——蔗渣和木材加工残余用作锅炉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硫量。  相似文献   

6.
7.
8.
《环境》2006,(2):87-87
进入山庄,不知是人在画中游,还是画在心中移。来到山庄就会陶醉,离开山庄便有一种怀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淮安市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提出淮安市建设和发展自然保护区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的莲花山庄酒店,葱茏别致。除了环境的优美,酒店所提供的五星级服务让您的会务、商务之旅多了几分自然的情怀和绿色的遐想。推开窗子就是远山近水,在幽静高雅的饮食环境中,品尝中西合璧的美食,用享受的心态去过一种纯粹的酒店生活。  相似文献   

11.
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性危机。人性危机也就是人对待自然的意识危机。人们将环境问题局限于自然环境本身,只是看到了环境问题的表面症状,而没有看到环境问题产生的内在根源。真正的环境教育不是单纯指向环境的专门教育,而是对整体教育的重新思考。从人性的角度看,环境教育具有智育价值、生态思维价值和美育价值,因此,环境教育的本质应该由物化  相似文献   

12.
13.
14.
阿拉善地区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独特的地形地貌类型,阿拉善地区具有丰富的珍稀物种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本文依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要求,对该区重点保护区做了具体规划。  相似文献   

15.
16.
欲分析海域使用权的准物权性质,明确准物权的概念是一个前提条件。因此,本文首先通过比较准物权与物权之异同,分析了准物权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物权法定主义、物权的公信力、物权的效力三方面剖析了海域使用权具备典型物权的基本属性,同时又从立法体例、权利客体、权利构成等方面揭示了海域使用权较之典型物权的特殊性,海域使用权的这种性质,与准物权的性质不谋而合,因此,它当属准物权。正确界定海域使用权法律性质,有助于维护并完善我国现有的民法物权理论,对立法和司法实践,也将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The climate change problem calls for a continuously responding society. This raises the question: Do our institutions allow and encourage society to continuously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This paper uses the Adaptive Capacity Wheel (ACW) to assess the adaptive capacity of formal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s in four sectors in the Netherlands: spatial planning, water, agriculture and nature. Formal institutions are examined through an assessment of 11 key policy documents and informal institutions are analysed through four case studies covering each sector. Based on these ACW analyses, both sector-specific and more general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adaptive capacity of institutions in the Netherlands are identifie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challenge for increasing institutional adaptive capacity lies in combining decentralized,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with more top-down methods that generate leadership (visions, goals) standards, instruments, resources and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