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天然水和处理过的饮水中的酚类,可以先吸附于粗孔阴离子交换树脂上,以丙酮淋洗,然后用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本文还提出了防止测定过程中氯化、氧化和其它反应引起盼类损失的方法。一般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物不产生干扰;在树脂中滞留的中性有机物可用甲醇洗涤而除去。奉方法测定ppb到ppm浓度范围的酚可得到准确的结果。本文所报导的分析方法的基础如下:他碱性水坪通过羟基型A—26阴离子交换树脂柱,酚类作为盼盐离予而被吸附。被树脂滞留的任何中性有机物都可以用碱性甲醇洗涤而除去。在此洗涤过程中酚类离子继续滞留在树脂上,然后经过将柱用盐酸水溶液洗涤而传变为分子型。接着用丙酮一水:将酚类从交换柱上淋洗出。盐酸和丙酮一水流出液分别用二氯甲烷提取。将有机罢蒸发浓缩,酚类用气相色谱法分离。  相似文献   

2.
有机物 Chang(11P)发明一种测定水中酚的方法。酚类物质相继被大网孔阴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吸着、丙酮—水洗脱、二氯甲烷萃取和蒸发浓缩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对于ppb和ppm水平的苯酚、烷基和氯化酚,该法均能给出准确的结果。这篇文章还谈到一种浓缩和测定饮用水中卤代甲烷的技术,也  相似文献   

3.
钢铁厂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DX-502树脂富集等前处理方法。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等检测手段,分析钢铁厂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定性出以芳烃类、酚类为主的73种有机污染物。采用多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就其有机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甲酚、萘、苯、酚是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4.
<正> 酚类化合物是水中有机污染物之一,由于酚的羟基在苯环上产生定位效应使酚可以产生多种性质不同的酚类化合物。其中甲苯酚的三种异构体毒性较大,所以对酚类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和测定在环境监测中是有必要的。关于水中酚类化合物的分析目前多数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此法对微量挥发酚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但对对位取代的酚不能反应,对不挥发酚类也无能检  相似文献   

5.
水中酚类有机污染物HPLC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伟  陈玲  范瑾初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0):492-494
超声辐照技术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其降解效率的主平价需要简单、快捷和精确的分析方法。为此研究了5种优先控制酚类污染物的HPLC分离及定量分析方法,方法的定量范围为0.4-100mg/L,检测限介于0.34-0.79ng/μL。4-氯酚的超声降解实验表明,随着反应溶液中4-氯酚初始浓度的降低,降解效率明显提高,因此该方法适用于超声降解过程中酚类污染物的跟踪测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用4一氨基安替比林、重氮磺胺酸和 F—C 酚试剂测定天然水中酸类.试剂与方法酚类合成的化合物是分析纯,天然酚系物质包括丹宁酸、丹宁、黄腐酸以及天然水试样。丹宁酸是一种中国五倍子的提取物,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化学工业的迅速崛起,中国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以酚类物质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量始终居于前列。针对这一问题,简要介绍了酚类物质的性质、含酚废水的主要来源和危害;阐述了目前常见含酚废水处理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已经研究出来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三类;综述了现阶段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今后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如可以考虑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气化厂酚回收工艺装置是从原民主德国引进的,本装置采用了原民德已应用多年的脱酚工艺技术,在转盘萃取里用二异丙基醚作为萃取剂,将酚水中的酚类物质萃取出来,再通过精馏将二异丙基醚和酚水分离,回收出酚,二异丙基醚循环使用.装置的生产能力为68700kg/h处理酚水量.  相似文献   

9.
<正> 酚和酚的化合物可以拢乱生物过程,如生长(AMER & ALI 1969,SHARMA& GHOSH 1965)和发育(KORDYLEM-SKA 1980a,1980b).为进行酚对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所以必须寻找可靠而重复性好的分析方法,以测定海水中单个酚类的浓度.已经报导了用高效液相色谱(OGAN& KATZ 1981),气相色谱(COUTTS 等1979,SUPELCO 公司1975)和分光光度法(KOPPE 等1977.OCHINSKI 1960)分析水中酚类,而这些方法由于需要花费时间萃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NKA树脂对煤气和炼焦废水中酚和其他污染物的吸附能力,研究了影响吸附、解吸和分离回收的各种因素。结果显示,经树脂吸附以后,废水中99%以上的酚和67—87%的COD被除去。每次循环可处理40—50BV的废水。在200次循环中未发现树脂性能的明显变化。从解吸液中可回收工业混酚和90%的解吸溶剂。  相似文献   

11.
张燕  张耀斌  赵慧敏  全燮 《环境科学》2010,31(3):720-724
以氙灯为光源模拟太阳光,通过研究不同pH条件下3种酚类污染物直接光解的过程,探讨了酚类污染物的解离对其光解规律的影响,并建立了解离态与非解离态酚类污染物光解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及预测模式.结果表明,随着pH从4.0增加到9.0,五氯酚的光解速率常数随之从25.30×10-4min-1增加到82.90×10-4min-1,而对硝基酚的光解速率常数相应从11.90×10-4min-1降低到了3.18×10-4min-1.苯酚的光解趋势与对硝基酚相似,当pH从4.0增加到11.0时,其光解速率常数依次从32.50×10-4min-1降低至13.40×10-4min-1.3种酚类化合物的光解总速率常数与解离度之间均满足幂函数变化规律.任意解离度条件下的解离态和非解离态光解速率常数,可根据幂函数的切线方程来确定.解离对酚类物质降解规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氧负离子的形成,改变苯环以及其他取代基团的活性而造成的.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天然水环境中酚类污染物的环境行为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平行板双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水相中氯酚的脱氯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平板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和脉冲辐解方法研究了等离子体条件下水相中的4 氯酚脱氯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4 氯酚在等离子体中的脱氯近似为表观一级反应;4 氯酚的脱氯率与等离子体的电压和电极间距呈线性关系;溶液的pH值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用脉冲辐解方法得到的瞬态吸收光谱显示,在近中性和酸性条件下,4 氯酚主要经由4 氯酚的OH加合物进一步转化而脱氯;在碱性条件下,4 氯酚直接经过氯代酚氧自由基而进一步脱氯,脱氯率比中性或酸性的高.在等离子体条件下,水相中4 氯酚的脱氯主要是与·OH自由基作用的结果.4 氯酚在等离子体中脱氯后的产物为较易生物降解的酚类和有机酸类.  相似文献   

13.
工业废水中多氯酚、硝基酚类化合物是危害环境的有机污染物,可在水生物和人体中残留和浓缩,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把他们列入重点监测物。我国环境优先监测物名单中,有6种酚类化合物[酚、间——甲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对——硝基酚]。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微量、快速的酚类分析方法。 本实验采用长15m,内径0.53mm的PEG—20M的大口径弹性石英毛细色谱柱,利用程序升温和单柱  相似文献   

14.
在直流电和电解液循环条件下,浓度低于1克/升的苯酚、邻甲酚、间甲酚,2,3—二甲酚、3,4—二甲酚,间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溶液可在填充床二氧化铅电极上氧化。考察了应用电流和起始浓度对氧化程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按氧化的容易程度观测到的顺序为;苯酚>2,3—二甲酚>间苯二酚>间甲酚>3,4—二甲酚>邻甲酚。虽然酚类物质大部分被破坏,但苯醌和氢醌等有机降解产物仍留在溶液中。据证实,在五种单元酚混合液中,被破坏的酚类物质达96%,BOD 减少50%,而总有机碳只减少22%。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酚类物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的废水中,多种酚类已被列入国家环境监测物质名单中。苯酚、甲酚及二氯酚在生产和生活废水中广泛存在。采用有效、快捷的分析方法.是防止居民用水受污染,保证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本文对苯酚、甲酚、氯酚进行了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酚类分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类化合物是芳香族羟基化合物,其羟基与苯环上的碳相连,根据苯环上羟基和氯根的数目和位置,一般常见的酚类有:苯酚、4-硝基酚、3-甲基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五氯酚等。在天然水中,一般检出不出酚类化合物,但受到如焦化、煤气制造、石油精炼、木材防腐、造纸及石油化工所排放的工业废水污染的水源可能含有该类物质。这些酚类化合物一般毒性不大,但多有恶臭,尤其苯酚,在饮用水加氯消毒时能形成嗅味更强烈的氯酚。因此,研究酚类化合物检测方法已迫眉睫。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丰水期表层水中酚类的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GC/MS技术对三峡库区干流及22条支流的47个表层水样中的15种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库区干流和支流表层水样中酚类总浓度的几何均值分别为52.47和87.99 ng.L-1.干流和支流中非氯酚类总浓度的几何均值均大于氯酚类,库区表层水以非氯代酚组分为主.苯酚、邻甲酚和2-硝基酚是库区干流水样中主要的酚类,分别占干流Σ酚类的79.1%、3.7%和3.6%.苯酚、邻甲酚、2,6-二氯酚和2-硝基酚是库区支流水样中的优势污染物,分别占支流Σ酚类的77.5%、5.4%、3.8%和2.2%.本研究中苯酚和2-硝基酚的检出浓度与《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中的标准限值相比较,远低于可能导致生物毒性危害的标准限值,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水体中苯酚含量相比也处于较低污染水平,说明表层水样中苯酚与2-硝基酚污染给研究区水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8.
环境水中酚的荧光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色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荧光法。尽管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4-AAP法)被日本 JIS 和美国水标准分析法所采用,但该方法不能测定对位是烷基、芳基、硝基、苯酰基、亚硝基或醛基的酚类,对甲酚是典型的例子。荧光法的灵敏度高,适用于浓度为微克每升级的水中酚的直接测定。然而,荧光法的应用,关键是避免水的Raman 光谱对低含量酚测定的严重干扰。对此,可采用醋酸丁酯提取浓缩水中的酚。本方法则利用了校正荧光光谱技术。水样通过蒸馏去除干扰,经酸化后用校正荧光光谱直接测定。实验部分一、仪器与试剂日立650—60荧光分光光度计;  相似文献   

19.
挥发性酚类往往是工业废水和地面水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利用城市污水养鱼时,将对鱼体的含酚量有所影响。污水含酚浓度高时,会导致鱼的急性中毒症状;浓度较低时,则可导致鱼体对挥发性酚类(以下均简称为酚类)的积累。后者是普遍而常见的。我们就城市污水中含酚类废水对鱼肉酚含量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并对室外自然条件下污养与清养水体中的鱼酚残留量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史宝成 《环境保护科学》1990,16(2):20-24,19
来自各种水源的饮用水质量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从油及总荧光强度变化看沈阳市饮用水污染状况》文章中证明,饮用水中存在着有机污染物质.含有机物质的饮用水用氯气消毒时,必然会生成有机卤代烃(THM);其中含量较高的是三氯甲烷,毒性较大的是四氯化碳.因为饮用和不饮用含 THM 水的人,癌发病率有明显差别;所以,饮用水中 THM 的监测分析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