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炎热的暑季,为防止高温作业工人排汗时排出大量水分和钠盐,造成机体水盐代谢平衡破坏,必须供给他们适量的含盐饮料。 组成成分及制作方法 一、组成成分。水和盐为清凉饮料的主要成分。糖、酸味剂、香料、色素(着色剂)由于具有好喝、好闻、好看等乐饮作用,因此这四种成分总称为添加剂。 二、各种成分在配制饮料中的含量要求:以 100斤水计算,加精盐100~200克,糖精0.2~0.3克,柠檬酸35克(如用乳酸代替则需150克、山楂片可酌情用量),香料数滴。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CB2760-81规定,在冷饮类食品(冰棍、清凉饮料)中的糖精量为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生活富裕了,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医学专家甚至很多电视节目都在向人们推荐所谓的"保健知识"。很多保健知识听起来很有道理,其实似是而非。下面7个建议你可能听说过,也可能正在遵从,但它们纯粹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不听也罢。一年至少看两次牙医这个建议最初来自西方国家一个很老的牙膏广告,以前没有科学依据支持它,现在也依然没有。  相似文献   

3.
《安全与健康》2012,(12):14-15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愚公移山"流传已久,说的是愚公不甘把自己与生俱来的勇气乖乖交给随遇而安的苟且手上,一句"我要移山"却让他赢来了彪炳千秋的赞叹,永世不朽的流传。如今,4个人、4双手,面对着连绵大山,狰狞巨石,他们用自己  相似文献   

4.
【导读】2011年,可口可乐公司一款维他命水饮料高调登陆中国,并把英文"Vitaminwater"翻译成"维他命获得",以标榜自己时尚、营养、健康补水的标签。尽管这款饮料每瓶的售价高达12~15元,令人咋舌,但依然受到不少大城市白领和年轻人追捧。然而它真的能像广告中那样为我们带来健康吗?在大洋彼岸,美国联邦法  相似文献   

5.
蚌埠地区主要谷物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蚌埠地区主要谷物(稻米、小麦和玉米)中重金属的质量比,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健康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和健康风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谷物中Zn、Cu、Cr、Pb、Cd、As、Hg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1.233 7 mg/kg、4.7819 mg/kg、0.265 1 mg/kg、0.251 3 mg/kg、0.182 4 mg/kg、0.081 0 mg/kg、0.006 7 mg/kg。除Cd、Pb质量比高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外,其他5种重金属元素平均质量比均低于标准。谷物中Cd、Pb为轻污染,Zn、Cu、Cr、As、Hg为清洁水平。稻米和小麦为轻污染等级,玉米处于警戒线水平。谷物中Cd、Cu、Cr、Pb、Zn会对儿童引起健康风险;Cd会对成人引起健康风险,其他各元素每日摄入量均低于美国环保局的参考暴露剂量,安全性较好。食用本地产谷物,稻米和小麦中的重金属对儿童及成人均存在健康风险;玉米对儿童存在健康风险,而对成人健康风险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人们一般认为身体无病无残即健康。随着医学科学的发 展,人们又认识到健康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状态,于是世界卫 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的、心理的 和社会的完好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不断听说或看到,一个原本被公 认为很健康的人,没过多久却变得身衰体弱;一个原本自恃 健康的人,几年之后却突然患了重病;一个原来不很健康或 患病的人,经过自我保健或医疗,会变得健康起来。这一切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0月31日,北京市教委发布通知,禁止在中小学销售碳酸饮料。这一规定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认为是"与国际接轨,保护学生健康"的一个举措。说是"与国际接轨"有一些夸张,不过英国和法国的确禁止了在校园内销售含糖软饮料。在美国,洛杉矶、费城、迈阿密等城市也禁止或者进行了限制,而加州更在2005年把这种限制变成了法律。"碳酸饮料"顾名思义,是加入了二氧化碳的饮料,比如苏打水、汽水等。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更多地指可乐、雪碧之类的甜饮料。这些饮料有什么问题,以致触犯众怒,被禁止在学校内销售呢?流行的碳酸饮料都是甜的。饮料要达到多数人喜欢的甜度,需要10%左右的糖。不管是蔗糖还是高果糖浆,这些糖都太多了。比如经典版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认为喝白酒伤身,喝葡萄酒对健康有益,多喝点也没关系。事实上,不管是红酒还是白酒,关键还在于控制饮用量。谎言1:酒兑饮料很时尚时下,喝酒兑饮料成了一种饮酒时尚。红酒加雪碧,威士忌加冰红茶,啤酒加可乐……各种"混搭"组合数不胜数。由于兑了饮料的酒浓度较低,感觉像在喝饮料,所以很多人对它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达能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达能")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隶属于法国达能集团达能中国饮料,主要生产脉动维生素饮料。湖北达能成立于1997年,在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条件下,新工厂于2014年12月正式投入生产。新工厂在建设时优化设计布局,并充分吸收了此前工厂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对安全与职业卫生防护及企业安全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改进。"WISE"保障职业健康"WISE"(英文含义是"使……知道;告诉、教导")就是管理者承诺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纠正现场员工不安全行为、保证员工在安  相似文献   

10.
如果您晚上睡得不好,不要心急,下面介绍一些改善睡眠的方法,您不妨试试。晚上一定要按时上床,不要早睡;早晨一定要按时起床,不要晚起;白天不要打盹,因为打吨会削减您晚上睡眠的时间。如果您上床后半个小时仍不能入睡,不要醒着躺在床上,因为那样会使您把"床"和"失眠"联系起来,构成条件反射,导致强化您的不良睡眠习惯。您可以起床干些事情,如阅读一本不太有趣的书,但决不可以看电视或听音乐。您也可以在黑暗的房间里静静地躺在沙发上,也许您会惊讶,怎么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睡着了。夜里上床以前,要做些使自己放松的事情,如…  相似文献   

11.
人耳对声音的感觉,不仅和声压有关,还和频率有关。声压级相同,频率不同的声音,听起来响亮程度也不同。如空压机与电锯,同是100分贝声压级的噪声.听起来电锯声要响得多。按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依据声压和频率定出人对声音的主观音响感觉量,称为响度级,单位为方。  相似文献   

12.
前几天,在企业检查安全生产,听了许多基层单位负责人安全工作汇报,他们对企业安全工作都以安全系数可达百分之多少作为一条安全举措来谈.听起来甚觉别扭,细细品味,认为这样的"安全系数"还是不要为好.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可口可乐公司一款维他命水饮料高调登陆中国,并把英文“Vitaminwater”翻译成“维他命获得”.以标榜自己时尚、营养、健康补水的标签。尽管这款饮料每瓶的售价高达12-15元,令人咋舌,但依然受到不少大城市白领和年轻人追捧,然而它真的能像广告中那样为我们带来健康吗?在大洋彼岸,美国联邦法官刚刚栽定,该款维他命水饮料不过是一种含糖的“零食”,涉嫌披着“健康”的外衣误导消费者。而对于市面上一系列所谓的维他命饮料,我们也有必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4.
<正>在NIOSH于2014年10月发布的一份健康危害评估(HHE)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其对一个聚合物添加剂生产厂员工的化学品接触情况进行评估的结果。该厂的工人们非常担心会因接触化学品而导致慢性健康问题,如得肾病或癌症。在NIOSH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调查者们对甲苯、苯、二氯甲烷、硫化氢、苯胺及含有OTOS(N-氧二亚乙基硫代氨基甲酰-N'-氧二亚乙基次磺酰胺)的粉尘进行了采样。  相似文献   

15.
骂声与哭声     
在某市的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市长深有感触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对于安全生产问题,我宁愿听群众的骂声,也不愿听群众的哭声……"这句话虽然简洁,寓意却深刻.  相似文献   

16.
法规制度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灵魂和根本。近年来,有的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和自身安全工作的需要,制定了不少制度:如十点要求、九项规定、八个不准,等等。然而,有的单位制度制定了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却不多,使人有"虎头蛇尾"之感。制订制度是一回事,执行起来又是一回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没有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意识淡薄。比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来检查时,订出几条制度仅仅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决心;有的制定制度则是为了"做做样子",把存在的安全问题包装起来,而对制度的落实却缺乏应有的重视,结果导致制度制定之后,或写在纸上,或挂在墙上,便无人问津。长此以往,制度不仅起不到警示约束作用,生产安全工作反而得不到保障。这样的制度再多、再好,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医师是民众健康的"守护神"。然而近年来,年轻医师猝死、昏倒在手术台、自杀等新闻不断见诸媒体,一个个本应大展宏图、救死扶伤的生命,却猝然离世,令人扼腕!在伤感和震惊之余,不得不让人思考!我们健康"守护神"的健康,该由谁来守护?近日,在由中国医师协会举办的"全社会都应该关注医师身心健康"座谈会上,来自京城的医院管理者和医师代表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安全生产关系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但仍有不少企业存在重"视"不重"实"的现象。如有的企业抓安全生产工作,热衷于电视电话会议、发发文件、提提要求、检查检查,就是不扎扎实实地搞隐患整改工作;有的喜欢听汇报,做指示,喊口号,雷声大、雨点小,就是不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面临的难题;有的只图虚名不干实事,下去检查只是做做样子,不深入生产经营单位,不了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认为,应通过走群众路线、依法治安、培育爱心的"三维协同",做到"不听哭声、也无骂声"。图为某企业安监人员深入一线检查。(图片由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提供)目前,对于安全管理工作,很多人喜欢提到"宁愿听骂声,不愿听哭声"这句话。其实,无论有"骂声",还是有"哭声"都说明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以法治火《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我国"人之初祖"黄帝在安排国民生计时就曾提出"节用水火财物"的要求;商代"殷王法"中,有"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的残酷的刑罚手段;周朝颁布的"火禁"规定"二月,毋焚山林";秦朝的《秦律》规定,贮藏谷物的仓库要加高墙,贮存麦草的仓库附近不准住人等;唐代颁布的《永徽律》,是我国古代最完整也是最典型的一部法典,其中针对火灾的规定条款十分详细;辽、金、元代以法治火的力度较大,尤其是元代,甚至对百姓的日常防火也有明确规定,如"诸城郭人民,邻甲相保,门置火瓮,积水常盛,家设火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