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固城湖及上下游河道富营养化和浮游藻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9年4月(枯水期)、7月(丰水期)在固城湖及芜申线高淳段航道选取19个调查站点采集水样,测定水体理化特征、细菌总数、浮游藻类种类、数量等指标,并采用富营养状态指数法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固城湖上游水阳江和固城湖湖区水质较好,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官溪河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附近和下游胥河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并且综合富营养化指数在下游逐渐增高.目前固城湖及其上下游河道水质主要为氮磷污染,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影响较小.调查期间共发现浮游植物9门22科36属74种.4月份固城湖湖区蓝藻数量占优势,达56%,其次是绿藻;上下游河道以绿藻和隐藻占优势,比例在30%左右.而7月份所有采样点蓝藻数量占绝对优势,均在80%以上,湖区藻类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2.
贝江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富营养化风险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了解贝江浮游藻类的分布特征与水质状况,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动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贝江共检出浮游藻类6门29科48属74种,其中枯水期5门23科41属58种,丰水期6门26科40属59种,藻类组成以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为主,硅藻种群全年占优势,主要有颗粒沟链藻、变异脆杆藻、二列双菱藻、双头菱形藻、简单舟形藻、梅尼小环藻、肘状针杆藻、窄异极藻和膨胀桥弯藻;藻细胞总密度两期差异较小,枯水期平均值为3.54×105cells·L-1,丰水期平均值为4.87×105cells·L-1.RDA分析表明,DO、高锰酸盐指数和氮磷营养盐是影响贝江浮游藻类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贝江流域水质整体良好,处于贫-中营养水平,但氮磷浓度较高,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水体中氮磷偏高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乌梁素海冰封期的浮游藻类分布特征及其与营养物质的关系以及水质状况,文章分析了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以及与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并且揭示营养物质在冰-水介质的分布规律,进而对冰封期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冰封期水体浮游藻类群落组成表现为绿藻-硅藻型,藻类数量的分布特征表现为:湖区中部>湖区进水口>湖区出水口。相关性分析显示总磷是影响冰封期乌梁素海浮游藻类的生长限制因子。营养物质总氮的垂向分布规律为:水体>冰体,冰-水界面冰>表层冰,总磷和总有机碳呈现不同规律;通过水质理化指标和藻类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得出结冰期湖泊处于中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百花水库浮游藻类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12年11月(枯水期)、2013年4月(平水期)和2013年7月(丰水期)对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水环境理化指标进行采样分析.基于浮游藻类功能群、综合营养状态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RDA(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浮游藻类功能群的群落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共鉴定浮游藻类7门67属58种,其可划分为21个功能群.浮游藻类丰度从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递增,分别为131.99×104、592.27×104、53 140.81×104 L-1.②根据浮游藻类丰度,B功能群小环藻(Cyclotella sp.),J功能群栅藻(Scenedesmus sp.)、盘星藻(Pediastrum sp.)、空星藻(Coelastrum sp.),P功能群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鼓藻(Penium sp.),S1功能群湖泊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湖丝藻(Limnothrix sp.)为优势功能群;浮游藻类功能群季节变化明显,其时空分布特征(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下同)为P+B+J→J+P→S1.在垂直层面上,枯水期以硅藻组成的P、B功能群在各采样点底层藻类丰度达到最大,中层和底层丰度远高于表层,与P、B类群耐受低光的因素有关;平水期以绿藻组成的J功能群在各采样点15 m藻类丰度达到峰值,与J类群耐受低光的因素有关;丰水期以蓝藻组成的S1功能群在各水层表层藻类丰度达到最大,与S1适宜较高水温的因素有关.③RDA分析结果表明,WT(水温)是影响百花水库浮游藻类时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显示,根据浮游藻类绝对优势功能群(P、B、J、S1)以及不同季节生长策略(R/CR/CR→CR/R→R)可以判定百花水库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5.
广西廉州湾水质状况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1996-2000年5a对廉州湾枯、丰两期水质监测资料,以DIN、DIP、COD和DO作为化学参数,分析了该海湾有机污染和营养类型。结果表明,海域水质呈高N低P状态,水质基本上属于中度污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其枯、丰水期水质主要与陆源排污和河流输入有关。  相似文献   

6.
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水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王爱爱  冯佳  谢树莲 《环境科学》2014,35(3):915-923
为了解汾河中下游的浮游藻类分布并评价其水质状况,选取18个采样点对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采集、种类鉴定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①汾河中下浮游藻类植物共计有298种,隶属8门96属,种类较多的依次是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分别有27属127种,41属104种和20属45种,裸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和黄藻门共8属22种,各样点丰水期的种数均高于枯水期.优势种主要有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尖针杆藻、隐头舟形藻、谷皮菱形藻,绿藻门的小球藻,蓝藻门的弱细颤藻、两栖颤藻等,多数为α-中污和β-中污指示种.细胞密度以丰水期较高,枯水期较低.②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群落的Shannon-Wieaver物种多样性指数基本介于1~3之间,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基本介于0.5~2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介于0.3~0.8之间.③汾河中下游浮游藻类优势类群在丰水期,大部分绿藻和裸藻与化学需氧量、电导率、氨氮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蓝藻受水温和Cr影响较大,硅藻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较复杂;在枯水期蓝藻与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绿藻和裸藻主要受溶氧和总磷的影响,硅藻主要与总磷、溶氧、pH和Cd等相关.综合分析,汾河中下游各样点水质分别为Ⅰ类~Ⅴ类不等,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总体呈富营养型,处于中污染至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7.
于1997年枯、丰、平水期对佛寺水库质、生物进行了调查,并对其水环境质量作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佛寺水库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磷污染主要来自雨节地表径流;浮游藻类数量与总磷含曦有显著的相关性,控制水质总磷含量即可抑制浮洲藻类的生长;佛寺水库已属于中营养~中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马鞍列岛保护区海域水环境质量分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2~2013年马鞍列岛保护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3季的水质监测结果,利用富营养化指数(E)、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有机污染指数(A),对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质COD、DO含量符合第一类水质标准,DIP含量基本符合第二类水质标准,而DIN含量超标严重;在丰、平两水期,各评价因子含量差异性比较明显,而枯水期则基本接近。该海域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较严重,不同季节均呈现富营养化,有机污染在平、枯两水期为中度污染状态,而丰水期则为严重污染状态,污染程度均为丰水期 枯水期 平水期;从分区上看,B、C、D 3个功能分区所处的中西部海域水质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最严重,A区(石斑鱼资源保护区)所处的北部海域居中,而E区(生态养殖区)所处的东南部海域相对最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二龙山水库浮游藻类群落的调查,我们研究了浮游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生物密度、优势种,并指出二龙山水库水质处于中营养与富营养状态之间.  相似文献   

10.
松华坝水库水体营养状况评价与污染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苗 《云南环境科学》2006,25(Z2):85-89
采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2001年12月)中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2004年松华坝水库水体的营养状况枯水期均处于贫营养状态;平水期处于贫营养和中营养状态;丰水期均处于中营养状态,出现了富营养化的征兆.针对丰水期水体已面临轻度富营养化的威胁,提出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太湖流域西部的太湖与滆湖间的区域内,选择了25个监测点,对6种典型水体中TN,TP及COD含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6种水体枯水期TN,TP平均含量都远高于丰水期和平水期含量,枯水期TN含量较高的水体为湖水、入湖河流及畜禽养殖厂周围水体,TP含量较高的水体为居民生活区及畜禽养殖厂周围水体。各水文期不同水体COD平均含量排序为:枯水期COD含量较高的水体为水产养殖场及居民生活区周围水体;丰水期COD含量较高的水体为湖水和农田及居民生活区周围水体;平水期COD含量较高的水体为水产养殖场周围水体。  相似文献   

12.
在太湖流域西部的太湖与漏湖间的区域内,选择了25个监测点,对6种典型水体中TN,TP及COD含量进行了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6种水体枯水期TN,TP平均含量都远高于丰水期和平水期含量.枯水期TN含量较高的水体为湖水、入湖河流及畜禽养殖厂周围水体,TP含量较高的水体为居民生活区及畜禽养殖厂周围水体。各水文期不同水体COD平均舍量排序为;枯水期COD含量较高的水体为水产养殖场及居民生活区周围水体;丰水期COD含量较高的水体为湖水和农田及居民生活区周围水体;平水期COD含量较高的水体为水产养殖场周围水体。  相似文献   

13.
太湖水华期营养盐空间分异特征与赋存量估算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基于2013年7月的空间高密度采样数据,对太湖水华期水体营养盐进行了空间分异特征分析及赋存量估算,探讨了大型浅水湖泊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水华与营养盐的相关关系及样点设置的代表性.结果发现,水华期太湖水体营养盐及叶绿素a浓度(CHL)总体上均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降低的趋势;氮主要以溶解态存在,占总氮(TN)的76.28%,磷主要以颗粒态赋存,占总磷(TP)的66.38%.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将采样点分为相互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4个区域:第一区位于西北湖区,代表水华严重的重富营养湖区;第二区主要包括梅梁湾及南太湖的入湖河口一带湖区,代表水华和富营养化程度都相对中等的湖区;第三区包括湖心区和西南湖区,代表中等污染但水华频现湖区;第四区包括贡湖湾、胥口湾和东太湖等其他区域,代表水华影响较弱、水质较好湖区.分区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湖区影响浮游藻类生长的因子也不同:从全湖来看,与CHL显著相关的营养盐指标为TP、TN、溶解性总氮(TDN)和硝态氮(NO-3-N),而在第一区则为TP和TDN,第二区为TN和TDN,第三区为TP、磷酸盐(PO3-4-P)和TDN,第四区为PO3-4-P、溶解性总磷(TDP)和亚硝酸盐(NO-2-N).基于空间插值获得调查期间太湖水体TN、TDN、TP和TDP的赋存量分别为12 800、9 800、445和150 t.研究表明,作为一个大型浅水湖泊,因蓝藻水华空间迁移积聚特征和生态类型异化等特征,太湖水华期的营养盐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对于此类大型浅水湖泊的监测与评价,应当考虑点位的合理布设及结果的恰当解读,避免因监测布点和统计方法不当而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4.
在定义生长季节长度(GSL)、生长季节开始时间(LSF)以及生长季节结束时间(FFF)三个生长季节指数的基础上,采用模糊聚类、稳健回归及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分析新疆1961—2010年生长季节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并针对作物生长季节指数变化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新疆20世纪90年代中期,GSL变化幅度很大,低纬地区生长季节受低温影响较小,而随纬度上升,中高纬地区生长季节受低温影响越大。生长季节长度的变化与秋季低温(生长季节结束时间)变化情况紧密相连,全疆生长季节长度在80%的保证率下,较多年平均生长季节长度缩短5~14 d。生长季节长度的延长,会导致净初级生产力以及年蒸散发总量上升,继而影响水文、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集对分析用于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建立了利用集对分析方法进行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的新模型,并研究了我国五个主要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与其它方法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为湖泊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扎龙湿地水体富营养化与治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扎龙湿地水环境为切入点,采用改进的灰色识别分析法对湖泊湿地以及沼泽湿地的水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泊湿地富营养化程度均为重营养状态,隶属重富营养状态的关联系数为0.003—0.602;东升水库处于重富营养状态,关联系数为0.150—0.724。通过分析扎龙湿地富营养化成因,提出了疏控淤泥、下层滞水带充氧、曝气,建立人工湿地以及生物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GA优化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普适公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适当设定富营养化指标的“本底值”情况下,当指标值用于对应“本底值”的相对值表示时,可采用S型曲线描述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程度,公式中的参数可视为与指标特性无关,采用遗传算法对公式参数优化,得到对多项指标均适用的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数公式,并提出用广义模糊对比因子赋权新方法计算富营养化综合指数。该评价方法物理意义明确,计算简单,使用方便,具有普适性、可比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湖泊营养状态评价的普适指数公式及效果检验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适当设定湖泊富营养化指标“参照”值 ,将修正的Carlson指数公式中的指标值用相对于“参照”值的指标“相对值”替换 ,公式中的参数可视为与指标特性无关。对公式中的待定参数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 ,得到对多项指标都通用的营养状态普适指数公式。用折衷激励功效函数法对单项指标的TSIG 指数赋权 ,计算综合指数。公式的正确性已被用于我国数十个湖泊、水库的营养状态评价检验得到证实。该公式计算简单、实用 ,具有客观性、可比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9.
参照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选取高锰酸盐指数、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5个评价指标为聚类指标,采用灰色聚类法对珊溪(赵山渡)水库6个监测点的2011年3-8月监测数据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黄坦坑为5级富营养,主要受畜禽养殖废水影响,其余交溪口、百丈口、珊溪大坝、支坑和赵山渡5个监测点为4级中富营养,出现了富营养化趋势。6个监测点富营养化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为:黄坦坑>交溪口>百丈口>珊溪大坝>支坑>赵山渡。在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探讨基础上,提出了水质改善及富营养化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论文旨在揭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平原地区和林区的低、 中、 高海拔地区生长季水热变化规律,并据此提出各地区作物种植调整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平原地区生长季积温增加和生长季长度延长及初日提前、 终日延后的变化最大,种植策略的调整空间最大;林区中、 高海拔地区的生长季长度和积温变化大于低海拔地区,三个海拔地区生长季长度的变化主要是生长季终日延后贡献的。以玉米种植为例,平原地区可提前播种时间,延后收获时间,改种晚熟品种代替中晚熟品种;为躲避严重的春旱,其西部地区可延后播种时间,仍然种植中晚熟品种。林区低海拔地区玉米种植以中晚熟品种代替中熟品种,林区中海拔地区用中早熟、 中熟品种代替早熟、 中早熟品种,林区高海拔地区可用中早熟品种代替极早、 早熟品种,三个地区主要通过延后收获时间,达到作物成熟所需热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