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ERMOD在国内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例验证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ERMOD是美国环保局推出的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它由AERMET(气象数据预处理器)、AERMAP(地形数据预处理器)和AERMOD(大气扩散模型)3部分组成.结合宁波市北仑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对该模式系统进行模式验证,并应用于实际预测评价.验证结果表明,在采用适当的模型参数时,该系统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SO2、NO2日均最高浓度预测准确率分别达到64.3%和85.7%.最后结合实际预测评价工作,提出AERMOD模式系统在国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现行大气导则推荐预测模式的不足及修订版大气导则推荐模式AERMOD与ADMS的特点,并分析了不同推荐模式的功能及适用范围.以美国环境保护署两个试验场(Clifty Creek(简单地形)和Epri Bowline(建筑物下洗))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分别用修订版大气导则推荐模式AERMOD与ADMS及现行大气导则推荐模式计算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及年均浓度,并采用统计法(最大值比较法、高端值比较法、相对偏差比较法)和图形法(Q-Q对比图)进行模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简单地形下,3种预测模式小时浓度预测精度接近,修订版大气导则推荐模式在可靠性上要优于现行大气导则推荐模式;在考虑建筑物下洗的复杂条件下,AERMOD、ADMS模式的预测结果普遍比现行大气导则推荐模式要好;现行大气导则推荐模式无法应用于计算建筑物下洗的模拟条件.  相似文献   

3.
工程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扩散模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项目对大气污染影响的定量预测是通过大气扩散模式计算来实现的。本文根据近年实践经验,对大气扩散模式的选用、扩散参数的确定及修正、地面长短期浓度的计算和计算结果的验证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经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箱模式对武汉市及市东北郊区的青山工业区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了估算,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检验了该模式的实用性,结合气候资料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季节变化. 文中选用了七九年到八三年地面和探空气象资料及八一年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表及各种稳定度条件下的混合层高度用箱式模式计算各种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按其联合频率的大小进行加权取和后得到长期平均浓度.用此方法计算了石家庄市春、夏、秋、冬,特征因子SO_2的长期平均浓度,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其相关性较好.从而验证了本方法在大气环境预测及城市环境规划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风速、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和各种稳定度条件下混合层高度的基础上,用积分均值法修正的高斯模式和箱式模式分别计算石家庄市点源和面源排出的SO_2在春、夏,秋,冬四季的长期平均浓度,计算值和实测结果比较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方法在城市和经济开发区对大气环境预测及污染防治的实用性。并结合气候、逆温等因素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AERMOD与EIAA大气预测模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准确评价项目实施后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需采用合适的大气预测模型.从大气预测模型系统组成原理、应用范围、应用过程、预测结果等方面对AERMOD和EIAA大气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模型在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大气污染和酸雨的现状及预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区域酸沉降模式模拟了江苏省197年和2000年大气污染物浓度和酸沉降的空间分布,根据未来的能源规划,进一步预测了该省2005年和2010年的大气环境发展状况。研究表明,江苏1997年SO2和S沉降污染较为严重的为苏北徐州、淮阴和苏南镇江、常州一带,而苏中地区尚不严重。SO2年均地面质量浓度最大值出现在镇江,为55μg/m^3,全省SO2排放140万t,折合成S为70万t,造成本地区S沉降46万t。未来的大气SO2浓度和S沉降呈现增加态势,考虑能源结构调整条件下的大气环境污染状况比不考虑的情形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城市建筑的高度和体量不断增加,同时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方式和排放状态也与从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热电厂采用烟塔合一排放方式的出现,对常规应用的稳态远距离以统计学为基础理论的高斯大气预测方法提出了挑战。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大气污染物预测模式——德国模式在烟塔合一排放方式的预测上存在着许多关键性问题,如大风下洗条件下,冷却塔附近空腔区的大小和范围、空腔区污染物最高地面浓度等无法给出准确的预测结果。为准确预测烟塔合一排放方式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情况,采用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预测模式——数值风洞模型进行模拟预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在烟塔合一排放方式下,大气污染物最高地面浓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加,同时在冷却塔下风向存在负压区,污染物在该区域高浓度聚集。且在夏季6.0m/s风速下,冷却塔下风向最高地面浓度出现峰值,属于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数值风洞模型可利用图形化手段实现对空腔区产生、变化、破碎至再生成的全过程描述,从而建立了一种大气污染预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以深圳为例,通过收集其2014年9月至2017年8月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大气污染物PM_(2.5)和PM_(10)浓度数据及空气质量指数(AQI),利用SPSS软件分别构建线性回归模型与非线性多层神经网络(MLP)模型,探讨了气象因素对PM_(10)、PM_(2.5)及AQI影响的季节性差异,并利用构建的两种模型对PM_(2.5)、PM_(10)和AQI进行预测和对比。结果表明,气温、湿度、风速及风向均对深圳PM_(2.5)、PM_(10)及AQI有较大影响,且影响因素存在季节差异性;两种模型中,MLP模型在对复杂多变的空气质量预测上更具优越性。研究结果可为深圳空气质量优化以及城市局部和整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城市空气质量模拟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应用加拿大COSPEV V型相关光谱仪遥测高架源烟羽SO2浓度剖面,测定烟羽高度处的风向,对Eulerian平均剖面数据处理及计算σy进行了探讨,并用以验证Briggs模式,为实测大气扩散参数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变化特点,将无偏GM(1,1)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组合,并以矩阵型输入方式替代传统的数列型数据输入方式,得到改进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称为UGMN模型。接着,采用烟囱入口烟气自动监控系统(CEMS)数据,将模型运用于贵州省某电厂白天及夜间两段时间段内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模拟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UGMN模型预测精度较好,可以应用于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预测。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大气水平能见度与环境污染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济南市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大气水平能见度在线监测小时数据和对应细颗粒物(PM2.5)、PM2.5中碳组分(EC和OC)、挥发性有机物(VOC)及气象参数资料,分析污染物、气象参数等对能见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湿度和PM2.5是影响能见度的主要因子,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及PM2.5浓度主要呈指对数关系。结合相对湿度条件对PM2.5浓度与能见度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相关经验模型公式,并利用2010年6月1日至11月30日的相应数据资料进行实例关系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经验模型公式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对燃煤电厂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时,针对其工程特点和污染特征,总结和分析了环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概况出项目选址、大气预测模式、烟囱高度、冷却塔的噪声、清洁生产等值得重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预测表面活性剂环境负荷和浓度的历年变化为目的,建立了生产量统计等为基础的表面活性剂环境负荷简易预测数学模型。这一模型适用于日本兵库县内几所城市阴离子型的负荷推定,和河流MBAS浓度变化比较,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此预测数学模型的准确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高架连续点源污染物排放落地浓度是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主要内容。由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明显受气象条件尤其是风速的影响,而现有预测模型中对于风速的取值都是按经验值来确定的。通过分析在不同气象和烟源条件下,平均风速的计算方法对烟羽抬升高度以及最大落地浓度产生的影响,与实测值相比较确定了风速取值的合理方法,缩小了预测偏差。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乌鲁木齐市夏季大气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VCD)变化特征,2013年6—8月利用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依据该市南高北低的地形和常年主风向(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商业区、生活区、工业区和农田区进行大气对流层NO2VCD的监测。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市夏季大气对流层NO2VCD均值为5.70×1015 molec/cm2,早、晚的浓度较高;随南高北低地势,大气对流层NO2VCD呈现南部北部中部的趋势;从不同功能区看,商业区农田区工业区生活区;(2)比较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大气对流层NO2VCD,晴天的浓度大于多云的浓度;且多云条件的日变化幅度小于晴天,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大气对流层NO2VCD在市区不同空间点各有差异;(3)功能区因素、地形地貌因素、主要污染物因素、气象因素和风场效应等的共同作用是乌鲁木齐市夏季大气对流层NO2VCD变化特征空间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4):246-246
据最新报道,德国尤利希研究中心和德国气象服务中心的科学家弗朗茨·罗勒等已在德国南部地区测量大气中羟基自由基浓度长达5年。并发现99%羟基浓度波动是由于太阳辐射,羟基浓度与太阳辐射的变化存在线性关系。这一结果的公布颇受关注的原因是,羟基自由基是清除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组分,对其存在状况的测量,对了解大气自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交通密度道路周边乔灌草型绿地对大气颗粒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杭州临安一高交通密度道路周边的乔灌草型绿地中监测了PM1浓度、PM2.5浓度、PM10浓度、温度、湿度、风速、气压、CO2浓度,研究了颗粒物的日变化规律、乔灌草群落对其的消减影响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的大气颗粒物PM1、PM2.5、PM10的日变化特征一致,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现象,3者与同一气象因子的决定系数基本相同;(2)道路两边的绿地宽度并不一定越宽越好,还应考虑植物种类的配置结构、植被密集程度及经济性;(3)大气颗粒物浓度与温度、风速成负相关关系,与湿度、气压成正相关关系,其中风速是影响颗粒物浓度的最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20.
因独特的发生时段与气象边界条件,夜间降雨(以下简称夜雨)对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影响较大。利用珠江三角洲56个环境监测站于2014年5月至2019年3月记录的逐时大气颗粒物(PM2.5、PM10)浓度数据及同期18个气象监测站记录的逐时降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夜雨和日间降雨(以下简称日雨)影响下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变化特征,比较了不同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的夜雨和日雨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作用,并通过相关分析证明了降雨清除作用的滞后效应。结果表明:降雨通过湿沉降作用可以有效清除大气颗粒物,对PM10的清除效率高于PM2.5,其中夜雨对大气颗粒物的清除效率相对日雨更高;降雨强度越大,降雨持续时间越长,夜雨清除效果的优越性越明显;在降雨后6d内,夜雨和日雨对大气颗粒物仍存在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