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安防》2014,(12):50-50
在很多人眼中,英特尔不过是安防监控领域的新进入者,而事实上,英特尔很早就已介入安防行业,并且与包括海康、大华、科达、天地伟业等在内的诸多厂商都有非常紧密的合作,无论是前端摄像机还是后端NVR,都有英特尔的身影存在。接下来,英特尔还能为安防监控做些什么,或者说英特尔能否在这个领域打开更大的突破口?在英特尔看来,随着智能监控需求的提出,意味着英特尔的机会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2.
《中国安防》2015,(Z1):50
在安防监控领域,市场的需求永远都在不停的变化和升级当中。此前一段时间,“高清”和“智能”是市场对监控摄像产品的最主流需求,人们希望自己用的监控产品像“黄金眼”一般的灵敏和锐利。而近来,市场对于安防监控的广度又有了新的需求,人们希望自己的监控产品能同时看到更广泛更全面的监控场景,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向黄金眼”。为了顺应这种需求,国内许多厂家开始纷纷各种型号的全景摄像机。这其中,国内安  相似文献   

3.
如果你是一个安防监控生产厂商,你对现在或未来监控产品的市场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如果你是一个安防集成商或工程商,你当前或今后对监控项目中产品的选型将注重些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最终使用用户,你对监控项目中应用的产品效果有什么样的要求?对于这一列问题的答案,笔者认为一定都关乎高清。高清是安防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高清产品的规划发展、项目可实施性以及720P和1080P的高清实现效果都是目前各方关注的问题,而高清衍生出的系列产品则是客户在安防市场中的趋势之选。  相似文献   

4.
正安防市场发展的早期,国内视频监控产品主要通过代理企业从国外引进,由于国外安防企业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存活在国内市场的企业积累了较好的品牌和客户以及技术优势,在金融、机场、交通等高端领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根据相关机构统计,先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安防品牌接近250个,基本涵盖了产品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各个安防行业细分领域。在这些外资安防企业中,视频监控类企业数量最多,超过50家。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国内安防市场形成一定影响力的外资安防企业约40家左右,其中以视频监控类的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提到视频监控,大家第一时间就将其默认为安防监控。但随着在其他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视频监控的应用需求开始逐渐细分,在许多场景下,视频监控的应用需求已与传统的安防监控,有了十分明显的区别。如何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成为视频监控厂商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神州数码与索尼于2005年4月签署战略协议,正式成为其安防监控产品在中国地区的总代理。自此,神州数码正式涉足安防领域,与索尼共同拓展监控市场。  相似文献   

7.
引言 近两年来,4K技术逐渐从广播电视领域拓展到安防及其他领域,4K超高清监控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目前,围绕安防行业设计的4K产品逐渐开始完善,部分安防企业开始推出了4K产品。但是,在高清尚未完全普及的今天,作为超高清技术的4K是否有推广的必要?4K超高清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雷翔 《中国安防》2014,(8):21-26
安防市场发展的早期,国内视频监控产品主要通过代理企业从国外引进,由于国外安防企业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存活在国内市场的企业积累了较好的品牌和客户以及技术优势,在金融、机场、交通等高端领域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根据相关机构统计,先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安防品牌接近250个,基本涵盖了产品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各个安防行业细分领域。在这些外资安防企业中,视频监控类企业数量最多,超过50家。  相似文献   

9.
安防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安防市场也对安防产品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些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安防系统中,如监狱、看守所,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或门禁系统在错综复杂的现场显得独立难支。即使是多个系统同时应用,在很多功能上地方都需要安装摄像机来实现实时监控。另外为了保证意外情况发生时能留下录像资料以备查询,系统要求24小时录像。  相似文献   

10.
智能高清视频监控在安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智能监控能够自动识别监控对象,感知对象发生的变化,当监控对象发生异常情况时可以实现自动报警等功能。智能监控有着精确、及时和资源节约的优势。随着技术的演进,不断将这种优势应用在实际项目中,如优化芯片设计,实际安防应用开发,使得智能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在安防领域有了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胡伟栋 《安防科技》2003,(3):3-3,48
随着数字视频技术的日益完善,作为安防行业技术系统要素之一的电视监控领域,其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 据业内专家推测,虽然目前的用户还在大量使用模拟电视监控系统,对数字监控系统还处于观望阶段,但是以数字取代模拟系统是必然的趋势.在2002年后的这十年,数字监控领域将成为安防行业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热点.  相似文献   

12.
钟涛 《安防科技》2003,(6):40-40
传统的安防工程均采用有线方式连接前端设备和后端设备,但由于受距离、环境、可变性能等方面的限制,局限性很大。随着无线安防产品的崛起,因为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前端设备的移动性能以及可靠的接收性能,势必会给安防领域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无线安防产品主要采用微波形式提供图像发射和接收通道。无线监控产品,可将现场图像及声音通过无线方式实时、清晰地传输到几十公里远的地  相似文献   

13.
正引言近两年来,4K技术逐渐从广播电视领域拓展到安防及其他领域,4K超高清监控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目前,围绕安防行业设计的4K产品逐渐开始完善,部分安防企业开始推出了4K产品。但是,在高清尚未完全普及的今天,作为超高清技术的4K是否有推广的必要?4K超高清的关键技术是什么?4K超高清监控产品的出现会对监控系统提出哪些要求?本文将就4k技术的概念、发展以及在安防中的应用进行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4.
雷翔 《中国安防》2012,(6):7-12
从1995年进入安防领域率先进行监控产品的研发,到2002年实现2亿元销售收入,再到2011年超过20亿元销售额的市场表现。短短的十几年时间,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历经了国内外电信市场、安防行业的长期锤炼,已经成长为中国安防行业领先的综合监控厂商,并在全球电信监控市场中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安防》2012,(3):78
科达是领先的视讯与安防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2004年推出首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进入安防领域,历经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完善的高清视频监控产品线,并在打造专业  相似文献   

16.
安防监控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数字、网络、高清、智能的概念不断出新,并渐渐开始融于平安城市、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其中仅就安防视频监控的“高清化”来说,国内几大安防媒体于几年前就已多次讨论过相关主题,很多厂商也在其产品宣传中强调了其高清监控产品的优势。无论是媒体的讨论还是厂商的宣传。在高清的某些概念或细节方面仍有一定的误区。如此,探究“高清化”的真正含义、整体理解高清视频监控的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对于合理有效地构建平安城市以及实施其他安防视频监控的具体应用显然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讯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讯美]创立于1998年,一直专注于金融领域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从一家区域性安防监控企业成长为全国性的大型联网监控集成商,是我国金融安防领域接入视频路数最多的软件公司,且是少数成功实施全国范围超大型银行联网监控的软件集成商。对此,我们将与讯美总经理李宗琦先生以"金融安防领域的需求和发展"为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刘宝林 《中国安防》2014,(11):44-47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CIF、DCIF、D1、720P/1080P高清、4K超高清,或IPo IT、DVRX.0等概念,都只是对技术的描述或某种包装,代表了技术的进步和技术发展趋势,而满足可视化安全为基础的业务管理和个人安全生活的需求才是视频监控发展的源动力。正是这种源动力让视频监控技术与IT、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快速融合,不断推出家庭监控、手机监控、智能家居等一系列针对民用安防市场的解决方案和新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蓿安防监控产业进行再次变革,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或许将会改变民用安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正一、概述近几年,随着安防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摄像机的市场需求量每年都在急剧上升,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功能早已是安防监控领域的基本配备。室内监控和白天正常情况下的监控已不是难题,室外监控、野外监控、夜视监控及其他特殊条件下的监控环境对摄像机的稳定性和性能效果提出了更加严酷的挑战。在目前的中国安防行业,红外摄像机占据了摄像机的主要市场,从应用方面来讲,红外摄像机在民用市场继续占据着市场的主流。由于红外摄像机发展了很多年,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近几年又出现了一种能在夜间不  相似文献   

20.
云计算是传统IT和通信技术不断交融、需求和商业模式驱动与促进的结果,是继上世纪80年代PC机和90年代互联网进入中国后,信息产业界最大的一项颠覆性技术,云计算给中国的计算机工业与信息产业带来新一轮创新与发展的机遇。本文分析了安防视频监控领域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并着重探讨了云计算技术在安防视频监控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