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以酒槽废水为基质,在厌氧体系中投加不同的浓度的SO^2-3,和Cl^-,研究盐离子日加入量和累积量与厌氧体系抑制程度的关系,得出维持厌氧体系正常运行把允许的日加入量(SO^2-4,低于144mg/L,Cl^-低于3195mg/L)和累积浓度(SO^2-4,低于300mg/L,Cl^-低于20000mg/L),研究了污泥对SO^2-4,和Cl^-的负荷,在SO^2-4/VS浓度  相似文献   

2.
锌对厌氧体系的影响及5种重金属离子抑制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在混合式厌氧消化器中锌离子对厌氧生物的抑制作用和不同的日加入量对厌氧体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日加入锌低于40mg/L,对体系无影响;日加入量为70mg/L和高于109mg/L时,对体系分别造成轻微抑制和严重抑制。同时,以体系中溶解态金属离子的浓度(mol/L)与体系中污泥含量(kgVS/L)的比值为依据,比较了5种金属离子对体系的抑制性强弱,其顺序为:Pb>Cu>Ni>Cr(Ⅵ)>Cr(Ⅲ)  相似文献   

3.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含五氯酚废水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岳溪  张寒霜  郝丽芳 《环境科学》1998,19(4):33-35,39
研究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UASB)在中温条件下处理含五氯酚(PCP)模拟废水时工艺特点及PCP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处理啤酒废水的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物(VSS接种量约15g/L),运行温度为35±1℃,水力停留时间20-24h,进水COD浓度为2500-2800ml/L;进水PCP浓度岂1.0mg/L上各至8.0mg/L条件下,120d左右完成启动,PCP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4%及86%以上,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半连续实验方法,研究了中温条件下不同硫酸盐负荷在两种不同实验基质中对厌氧体系产生的影响和抑制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两种基质中硫酸盐对厌氧体系的抑制作用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在一定COD负荷下,SO4^2-负荷小于0.10-0.30g/(L·d),对厌氧体系产生轻度抑制;SO4^2-负荷大于1.5g/(L·d)时,会产生重度抑制作用;当COD/SO4^2-≥1,体系中SO4^2-累积浓度大于8000  相似文献   

5.
混凝沉淀法处理钮扣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混凝沉淀法处理钮扣生产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原水SS为1200,g/L,CODCr为1650mg/L,在水温15℃,pH6.0-6.5,搅拌时间3-5min,Al2(SO4)3投加量400-500mg/L,沉淀时间30-40min的条件下,SS,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90%,75%以上。  相似文献   

6.
Fe~(2+)-H_2O_2法处理DSD酸生产氧化母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DSD酸氧化母液的可生化降解性,将废液先用有机絮凝剂TS-1(一种季胺盐)处理,TS-1的投加量为3g/L,其后用Fe2+-H2O2法氧化,Fe2+和H2O2的量分别为150mg/L,7g/L,废液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4%和62%。经处理后的废水,其BOD5/COD≈0.3,可以认为已达到生化处理的要求。当H2O2的投量为2g/L,经Fe2+-H2O氧化处理后的废液,再用FeCl3进行两级混凝处理(FeCl3的投加量分别为sg/L和2g/L),则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可达90%和95%。  相似文献   

7.
改进的二相厌氧消化系统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填充酸化反应器及其与UASB甲烷化反应器组成的二相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特性,填充酸化反应器启动方便酸化速率高,抗水力冲击和pH波动的能力强,COD容积负荷达200kg/(m^3.d),采用预调碱工艺,二相消化运行正常,可高效地处理酿酒废水,在进为COD浓度1000-7000mg/L,COD负荷40kg/(m^3.d)时,出料COD浓度小于200mg/L对抗生素生产废水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处理制药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在自然温度条件下处理VC、SD和葡萄糖生产废水。反应器容积100L,发酵温度-24℃,进水CODcr3000-5000ml/L,有机负荷3-6kgCOD/(m^3.d),HRT为18-24h,产气率达到0.3m^3/kgCOD,甲烷含量70%,CODcr去除率达到90%,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为厌氧处理较低深度的制药废水找出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处理丙烯酸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周平  钱易 《环境科学》1995,16(1):58-61
介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丙烯酸废水的中试研究。当进水COD为710—992mg/L时,平均去除容积负荷NV=4.0kgCOD/(m3·d),污泥负荷NS=1.6kgCOD/(kgVSS·d);进水COD为1277—2276mp/L时,NV=6.8kgCOD/(m3·d),Ns=2.8kgCOD/(kgVSS·d);氧利用率约17%。同时对流化床出水进行了后处理试验,提出了丙烯酸废水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味精浓度水稀释液厌氧消化—SBR工艺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群英  杨琦 《上海环境科学》1995,14(7):13-15,27
采用UBF-SBR工艺处理味精浓度水稀释液,UBF段的进水CODcr18900mg/L,NH3-N1500mg/L,有机容积负荷率9.45kg(COD)/m^3.d时,CODcr平均去除率为84.5%,SBR段的进水CODcr2950mg/L,NH3-N1678mg/L,曝气65h,DO为4~4.5mg/L,停曝气时DO在0.3mg/L以下,CODcr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和99.4  相似文献   

11.
镍对厌氧消化过程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以酒糟废水为基质,在相同条件的不同反应器中每日加入不同浓度的镍离子(以硝酸镍形式加入),研究不同浓度的镍离子对厌氧体系的抑制作用,以及体系中溶解态的镍离子含量与抑制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日加入镍量低于36.4mg/L时,对体系无影响;在40-60mg/L时,产生轻微的抑制;超过80mg/L时,对体系造成严重的抑制。当体系中溶解态镍离子浓度低于2.5mg/L时,体系不受影响。厌  相似文献   

12.
铬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研究了重金属铬离子(Cr~(3+)和Cr~(6+))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抑制作用的规律.结果表明,Cr~(3+)日引入量分别在低于20mg/L,36—109mg/L和高于145mg/L时,厌氧体系分别受到轻度、中度和重度抑制(即引起产气率下降分别为低于20%、20—40%和大于40%);日引入Cr~(6+)浓度小于14mg/L,无抑制作用;36mg/L或高于70mg/L时,厌氧体系分别受到中度或重度抑制.单位污泥干重所允许承受Cr~(3+)和Cr~(6+)日引入量分别为低于0.1%(62.6 mg-N/kg)和0.04%(44.4mg-N/kg).在引入Cr~(3+)的情况下,维持厌氧体系正常运行的溶解态铬离子浓度应小于0.5mg/L,超过2.5mg/L时,体系受到重度抑制;在引入Cr~(6+)的情况下,允许浓度为 0.4 mg/L,超过2.8 mg/L为重度抑制.  相似文献   

13.
混合金属离子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在厌氧生物处理中同时存在铜、锌、镍和铬多种重金属离子时,其对厌氧生物过程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日加入金属总量与抑制程度的关系。当日加入总量低于20mg/L时,对体系无影响;在20-30mg/L时,产生轻微的抑制,高于50mg/L时,对体系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为维持厌氧生物过程正常动物运行,每g污泥(干重)所承受的由每日进料引入体系的混合金属离子的总量应不超过0.6mg,厌氧体系中的溶解态金属总量  相似文献   

14.
易腐有机垃圾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建国  吴时要  隋继超  王岩 《环境科学》2008,29(4):1104-1108
在中温(35~37℃)条件下,对连续式单级高固体厌氧消化反应器处理易腐有机垃圾进行了试验研究,连续试验时间达半年以上.结果表明,系统稳定运行时,在进料TS为24.79%、VS为23.06%的情况下,单位体积反应器产气效率最高达到3.69L/(L·d),易腐有机垃圾的产气能力(以VS计)为746.33 L/kg,有机负荷(以VS计)达到4.94 kg/(m3·d),水力停留时间47 d,此时期处理效果理想;试验启动之初易发生酸化,其抑制情况严重,出现0产气,经碱性溶液调节后情况得到较好解决;反应进行至80 d后产气速率降至最高速率的一半以下,推断是氨氮浓度超过2000mg/L而产生氨氮抑制,经过投加化学药剂和调节进料C/N抑制情况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5.
采用猪粪厌氧消化的消化污泥为接种物,在中温(37℃)条件下,以连续进料的方式对餐厨垃圾的湿式厌氧消化进行了启动以及运行试验,监测整个实验过程中产气量、pH、VFA、碱度等能够反映厌氧消化的系统指标。结果表明:本实验中系统最佳有机负荷为2.8 kg/(m~3·d)(以VS计),超过此负荷后,依靠系统自身恢复和人工调节,pH很难恢复正常运行状态。正常运行过程中,pH稳定在7.5~8.0,VFA稳定在2 000 mg/L左右,碱度在6 000~9 000 mg/L,氨氮在1 500~2 000 mg/L,底物含水率为96%~98%。系统超负荷运行后,产气量和pH下降,VFA浓度上升,碱度、氨氮、含水率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6.
The 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s for typical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FVW) and food waste (FW) from a northern China city were investigated, which were 0.30, 0.56 m3 CH4/kgVS (volatile solids) with biodegradabilities of 59.3% and 83.6%, respectively. Individual anaerobic digestion testes of FVW and FW were conducted at the organic loading rate (OLR) of 3 kg VS/(m3 day) using a lab-scale continuous stirred-tank reactor at 35°C. FVW could be digested stably with the biogas production rate of 2.17 m3/(m3 day) and methane production yield of 0.42 m3 CH4/kg VS. However,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 for FW was failed due to acids accumulation. The effects of FVW: FW ratio on co-digestion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OLR. At FVW and FW mixing ratios of 2:1 and 1:1, the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 of the digester were maintained stable, with no accumulation of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 and ammonia. Changing the feed to a higher FW content in a ratio of FVW to FW 1:2,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VFAs concentration to 1100–1200 mg/L, and the methanogenesis was slightly inhibited. At the optimum mixture ratio 1:1 for co-digestion of FVW with FW, the methane production yield was 0.49 m3 CH4/kg VS, and the volatile solids and 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sCOD)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74.9% and 96.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苯酚对厌氧颗粒污泥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小云  万金泉 《环境科学》2011,32(5):1402-1406
通过改变苯酚的浓度,研究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比活性(SMA)、胞外多聚物(EPS)产生量和组分多糖、蛋白质以及辅酶F420的变化情况,以明确苯酚对厌氧颗粒污泥的毒性作用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浓度苯酚作用对EPS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浓度<100 mg/L时,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很小,污泥的产甲烷活性、辅...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性能和促进沼渣资源化利用,以底物降解效能和产甲烷量最大化为目标,分别考察不同进料总固体(TS)含量(含固率)(12%、15%、18%、25%、28%、33%)和有机负荷〔8.5、10.5、13.5 g/(L·d),以挥发性固体(VS)计〕条件下厨余垃圾的中温厌氧消化特性,并对最优进料参数下沼渣特性和资源利用潜力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进料TS含量是影响厨余垃圾厌氧消化效能的重要因素,调节进料TS含量至25%时可获得最大累计产甲烷量(16.81 L)和最高单位容积负荷累计产甲烷量(42.01 L/L),挥发性固体降解率达72.29%,系统运行稳定. 在进料TS含量为25%的条件下,系统累计产甲烷量随有机负荷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有机负荷为10.5 g/(L·d)时,系统累计产甲烷量和挥发性固体降解率最高,分别为24.04 L和79.64%,未产生酸抑制现象. 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沼渣中有机质和总养分含量较高,电导率和重金属含量较低,pH适宜,满足《有机肥料》(NY 525—2021)和《绿化用有机基质》(GB/T 33891—2017)的要求. 研究显示:当进料TS含量为25%、有机负荷为10.5 g/(L·d)时,厌氧消化系统运行效能最优;沼渣营养成分较高、生物毒性较低,具有较大资源化利用潜力,后续经脱水处理并提高腐熟程度后可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厌氧消化是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重要技术,常规厌氧工艺在处理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易流失和出水水质较差等问题。采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在中温条件下处理垃圾渗滤液,考察了废水降解性能和膜过滤性能。连续100 d的反应器运行实验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 d,COD容积负荷平均为5.63 kg/(m3·d)的条件下,系统运行稳定,平均COD去除率达到92%,膜出水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低于200 mg/L,pH稳定在7.95左右。在膜通量为6 L/(m2·h)下,连续62 d内的膜压增长缓慢,未出现明显的膜污染。批次产甲烷试验结果表明:渗滤液产甲烷潜能达到305 mL/g TS,与连续运行实验296 mL/g TS的产气效果接近,沼气中甲烷浓度可高达70%~80%。产气达到90%和95%的潜能分别用时2.5,3.1 d,说明反应器有进一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的可能性。反应器驯化的厌氧活性污泥对乙酸有较好的耐受性,在乙酸浓度为10000 mg/L时,产气迟滞期仅为1.4 d。综合来看,长期运行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具有较好的COD去除效果、运行稳定性和膜过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