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目前在火电厂环境影响评价中,主要利用类比法和实验法确定灰水中氟化物的浓度。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计算法。该方法以氟的迁移转化规律为基础,以物料平衡原理为依据,充分考虑煤源、煤质、除尘方式、除灰方式、排灰方式及冲灰水水质等影响因素。与类比法和实验法相比,该法简便、可靠、实用、经济。鉴于阜场附近地区地下水饮用水源污染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及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2.
燃煤电厂氟污染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一个包含干湿两种除尘系统的高氟煤源的电厂为例,研究了电厂的氟迁移转化规律和氟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综合治理电厂氟污染的对策。研究表明:湿法除尘系统的氟污染物主要是渣氟、水氟,而干法除尘系统主要是渣氟和气氟;小麦氟含量与大气中氟显著相关;灰场附近的地表水受到灰水的氟污染,部分潜水井受到了灰场渗水的污染,部分灰场土壤受到大气氟污染。  相似文献   

3.
处理含氟水溶液的研究已引起广大环保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地下水除氟方法,如混凝沉降法、吸附法、电凝聚法、电渗析法、膜技术等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各个工艺的研究进展,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氟去除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燃煤电厂氟对灰场复垦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燃用高氟煤的安徽省淮北电厂为例,研究了电厂排放的氟对灰场土壤和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灰场土壤和小麦受到氟污染,灰场土壤污染程度与灰场覆盖年限的长短,大气中氟浓度显著相关,灰场小麦氟污染主要来自大气中的氟。  相似文献   

5.
以燃用高氟煤的安徽省淮北电厂为例,研究了电厂排放的氟对灰场土壤和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灰场土壤和小麦受到氟污染,灰场土壤污染程度与灰场覆盖年限的长短、大气中氟浓度显著相关,灰场小麦氟污染主要来自大气中的氟  相似文献   

6.
聚硅硫酸铁(PFSS)的混凝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宋永会  岳钦艳 《环境化学》1997,16(6):600-605
本文研究了聚硅硫酸铁的混凝性能和稳定性,试验了它对煤矿洗煤水,矿井水,以及城市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结果发现,随Fe/Si摩尔比的增大,聚硅硫酸铁的混凝效果明显提高;与聚硅酸相比,聚硅硫酸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除浊脱色性能。  相似文献   

7.
实验采用微波-混凝法处理滇池高藻原水,考察了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进水pH值、微波功率及辐照时间对除藻去浊效果的影响,并与单一混凝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PAC投加量为80mg/L、进水pH值为8—9、微波功率为600W、辐照时间为1.5min的条件下除藻去浊效果最佳,除藻率达94.4%,剩余浊度可从89NTU降到3NTU左右;微波-混凝法对滇池高藻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混凝,同时可降低混凝剂用量,具有良好的强化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浓度聚合氯化铁混凝剂的净水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共聚方法制备聚合氯化铁混凝剂.试验了它对模拟水的除浊和脱色效果,对高、中、低浊度的地表水以及炼油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与FeCl3相比,聚合氯化铁(PFC)具有更好的除浊、脱色效果,COD去除率、除油率的效果大大提高;W/Fe摩尔比对PFC混凝效果的影响不尽相同,在实际水处理中,应根据处理对象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浓度含氟水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水体除氟迫在眉睫.研发除氟效果好、价格便宜的吸附材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对水体除氟具有重大的意义.硅藻土(Diatomite)因其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型、环保型材料近年来在工业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以硅藻土作为吸附剂对水体中的氟化物(F?)进行吸附研究,采用了SE...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不同比例钙铝、铁铝、锰铝的磷酸盐共沉物的除氟性能,比较发现,铝与铁的磷酸盐共沉物除氟效果最好,锰离子对磷酸铝的除氟效果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吸附性能较好的1∶100铁铝比例的磷酸盐共沉物为吸附剂,研究了接触时间、pH值、吸附剂量等对其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氟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1、pH值为6~8、振荡时间为90 m in、投加量为2.5 g.L-1条件下,1∶100铁铝比例的磷酸盐共沉物对氟的吸附量可达2.7 mg.g-1。  相似文献   

11.
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原水胶体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勤  肖锦  黄耀熊 《环境化学》2001,20(4):374-377
对珠江水系统进行了强化混凝处理,燕利用准弹性激光散射技术(PCS)对常规混凝和强化混凝前后水中胶体颗粒(小于0.45um)的大小与分布进行了测定,探讨了搅拌条件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固体聚硅硫酸铁混凝剂的表面形貌及混凝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英  于水利 《环境化学》2006,25(4):471-476
以水玻璃、硫酸亚铁及氯酸钠为原料,采用共聚法制备不同Si/Fe摩尔比的聚硅硫酸铁(PFSS)混凝剂,通过两种方式固化:(1)将未稀释的PFSS经自然干燥制成凝胶状样品;(2)将不同聚合反应时间的PFSS稀释后干燥制成粉末状样品.用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仪对其表面形貌及成分进行观察和分析,对比粉末状固体PFSS与液体PFSS的混凝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固化手段制备的PFSS表面形貌完全不同,其中凝胶状样品没有孔隙、连接紧密,而粉末状样品是松散的片状或晶须状结构,Si/Fe摩尔比对样品的表面形貌有很大影响.PFSS不是原料的简单复配,而是"硅铁反应的共聚物".反应时间对固体PFSS混凝性能的影响小于对液体PFSS的影响,制备液体和固体混凝剂需要不同的反应时间.与液体PFSS相比,固体PFSS的除浊性能随Si/Fe摩尔比的增加逐渐下降,而除UV254的性能却逐渐升高.延长沉淀时间有利于固体PFSS混凝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镧掺杂纳米材料合成及其高氟选择性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镧渗杂的纳米镁铝层状双氢氧化物材料(LDHs),获得了一类对氟具有选择性的新型吸附材料.实验表征了LDH、其焙烧产物(LDOs)以及吸附氟后的材料(F-LDHs)的微观形态、体相组成等性质的变化,通过批处理试验和吸附柱试验对其工艺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经600℃焙烧10min,在含200mg·l~(-1)SO_4~(2-),氟浓度为10mg·l~(-1)的配水中投加0.1g LDOs吸附240min,最高除氟率可达93.53%;在含200mg·l~(-1)SO_4~(2-)的氟溶液中,镁铝铜LDOs吸附氟的容量高于镁铝LDOs;吸附柱实验中,14h时出水氟含量小于国家标准(1 mg·l~(-1));共存阴离子对材料的除氟干扰强度排序为:Co_3~(2-)>PO_4~(3-)>NO_3~->Cl~-.材料吸附氟后可用0.5mg·l~(-1)的Na_2CO_3洗脱,并经600℃焙烧10min再生,再生4次后选择性除氟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4.
改性天然沸石的除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除氟材料的应用能降低饮用水中的氟质量浓度.采用静态吸附实验,比较了天然沸石和实验室制得的氢氧化铝、硫酸铝、聚合硫酸铁(PFS)改性天然沸石的除氟性能.结果表明,PFS改性的天然沸石具有良好的除氟效果,静态除氟容量可达25 mg·g~(-1).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进一步探讨了饮用水的氟质量浓度、流速、停留时间、床层高度等因素对PFS改性天然沸石除氟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原水氟质量浓度越低,最佳除氟停留时间越短,PFS改性天然沸石滤柱床层高度越小.当停留时间为68 s,滤柱床层高度为47 mm时,含氟为5.8 mg·L~(-1)的模拟水样经吸附滤柱后,其氟质量浓度降到0.95 mg·L~(-1),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上限值1 mg·L~(-1).当含氟为4.14 mg·L~(-1)时,停留时间缩短为58 s,最小床层高度为40 mm;含氟为2.5 mg·L~(-1)时.停留时间为47 s,最小床层高度为32 mm,出水即可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因此,可根据不同高氟水地区的氟质量浓度来确定停留时间和床层高度,从而确定材料的适宜用量和流量.  相似文献   

15.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人体氟通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永华  王五一 《环境化学》2002,21(6):612-613
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氟的传输途径较为复杂 ,除燃煤烘烤的粮食和蔬菜外 ,还涉及到水、气及煤炭开采和运输中对外环境所形成的污染等 .但无论以什么渠道进入人体的过量氟 ,它所导致机体生化和病理改变的程度都与环境介质中的氟进入机体的通量有密切关系 .这里的环境介质系指与人体有关的尘土、饮水、空气、粮食、蔬菜等 .近年来 ,我国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环境流行因素调查和防治科研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本文就典型病区生态系统中氟的传输通量予以初步探讨 ,以期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环境氟的风险评价和防治重心的…  相似文献   

16.
在湖南长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10%精(口恶)唑禾草灵·氰氟草酯乳油(商品名:百除)在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消解与残留动态.结果表明:百除中2种有效成分精(口恶)唑禾草灵和氰氟草酯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精(口恶)唑禾草灵在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3.51、1.63和2.14 d,氰氟草酯的半衰期分别为3.18、1.61和2.05 d.在推荐使用剂量下,收获稻谷中精(口恶)唑禾草灵和氰氟草酯的残留量低于美国、韩国或日本残留限量标准,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收获的稻谷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饮水除氟剂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衍初  姜兆春 《环境化学》1994,13(6):561-567
本文对国内饮水除氟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常用絮凝剂和滤料的除氟性能、适宜条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比较,同时对近期研制和生产的新除氟剂,如CF-1,PC85-3,6210,以及新型除氟滤料,如GT,SBC,CF型微型过滤管、蛇纹石、UR-3700螯合树脂等的除氟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水中微量氟的测定及北京地区水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微量氟。对几种总离子强度缓冲液(TISAB)的检出限进行了测定和比较,鉴于在测定过程中电极斜率漂移的情况,选用二次标准加入法,借助于SHARP-PC-1500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对北京地区饮用水中的微量氟进行了分析测定,较全面地调查了北京地区水氟状况井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9.
针对微污染水,就高锰酸钾预氧化技术与与饮用水常规混凝沉淀工艺组合联用开展了一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钾的预氧化作用有助于PAC混凝沉淀工艺对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KMnO4和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方式对原水耗氧量的去除率有明显影响;KMnO4预氧化有一个最佳时间;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沉淀组合微污染水处理工艺,对原水pH值的波动有比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酚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供了一个ECD-GC方法,用于水中酚的测定。含酚水样加入固体碳酸钾后,用石油醚将碱中性有机物萃取分离。水相中加入五氟苯甲酰氯直接酰化,衍生物用石油醚萃取,进行色谱分析。酚在pH10、11和12的缓冲溶液中,反应收率一般以pH11为最高,其值与1%碳酸钾水溶液的收率相当。此外还试验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酰化剂用量对衍生反应的影响。此方法灵敏、简便、快速。由于酚可在水相中直接衍生,因此,很少受到其它物质的干扰。该法较之通用的五氟苄基溴衍生法优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