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排海工程扩散管内海水入侵与冲洗的临界水力特点,并通过理论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的相互验证,得出了上述临界水力条件的判别关系式,提出了判别方法,并由此得到了深圳妈湾排海工程防止海水入侵的临界排放流量和出现海水入侵后的最小冲洗流量,为排海工程在非设计条件下的运行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排海工程扩散管内海水入侵与冲洗的临界水力特点,并通过理论分析和物理模型试验的相互验证,得出了上述临界水力条件的判别关系式,并由此得出了深圳妈湾排海工程防止海水入侵的临界排放流量和出现海水入侵后的最小冲洗流量,为排海工程在非设计条件下的运行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双气体射流作用下燃煤可吸入颗粒团聚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对有机体危害很大,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大气污染源。在可吸入颗粒团聚室内引入双射流,通过双气体射流在团聚室内形成大小不同尺度涡旋,促进流场可吸入颗粒团聚。实验结果表明: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在单射流作用下减少了21.9%,在双射流作用下减少了58.0%。异侧双射流的团聚清除率高于同侧双射流的清除效率,异侧双射流管间距增加更有利于可吸入颗粒的团聚。双射流管出口Re增加,颗粒质量清除率增大;但不同粒径颗粒的单级团聚效率则与粒径密切相关。颗粒的质量清除率随着主气流与射流流量比增大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运用气、液、固三相流运动力学原理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分析,得出:①反应器内错流流速与曝气量、反应器设计高度、主副腔的过流面积的关系.曝气量越大、反应器主腔高度越高、主腔的过流面积越小、副腔过流面积越大,反应器内错流流速越大;②膜抽吸压力与反应器内膜污染错流临界流速及主腔宽度的关系.减小管膜的抽吸压力,减小主腔的宽度,可减小膜面不淤临界流速;③膜管内污染的临界速度与膜管径、污染物与膜壁吸引力关系,消除膜污染的运行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5.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3):163-169
脉冲喷吹清灰是袋式除尘器常用的清灰方式之一,更好地了解喷吹过程中清洁气流的气流量在滤袋间的分布及射流的行为特征对提高袋式除尘器的工作效率至关重要。该研究通过瞬态三维CFD数值模拟的方式分别对使用高压和低压脉冲喷吹系统的袋式除尘器的喷吹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洁气流的气流量在滤袋间的分布并不均匀,进入中部几个滤袋的气流量占比较高,且其中较大部分为二次气流;尽管高压系统中喷嘴出口处射流的质量流量较高,但进入滤袋中的气流量在2个系统中的分布情况相似;受主要气流压力波的影响,喷嘴出口处的射流均存在偏移,偏移程度沿吹扫管逐渐减小,且高压系统中的偏移程度均小于低压系统,这表明喷嘴位置与喷吹压力会对射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气量、水深和提砂管规格对活性滤料滤池提砂系统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以石英砂作为活性滤料滤池的提升介质,在恒定水头状态下,测量了不同管径下被提升的水和砂的体积和质量随压缩空气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气量的增大,提升系统的提砂量和提砂效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提砂管管径是最大提砂量的限制因素,但提升的砂水体积比与管径无关;相同气量条件下,单位空气提砂量与水深呈线性关系.因此,在活性滤料滤池提砂系统的设计应用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提砂管径,尽量增加浸水率,并注意控制气量以提升系统能效.  相似文献   

7.
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硫化氢清除液(自行研发的SJ-1型清除液、2.5 mol/L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2.0 mol/L络合铁水溶液和纯水)对受限空间内硫化氢气体的清除效果;研究了硫化氢初始浓度、进气流量等因素对清除性能的影响规律;系统评价了SJ-1型清除液对受限空间内高浓度硫化氢气体的清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长江干流关键点流量变化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详细介绍了水文变动指标IHA法32个水文参数及其生态影响,计算分析了长江干流4个关键点寸滩、宜昌、汉口和大通在"自然变化阶段"、"受人类活动干扰阶段"和多年长系列3个不同时期的多年平均月流量状况,并采用IHA法计算了各控制点的32个水文参数,确定了各参数相应的水文变化等级,分析了长江干流流量格局的变化情况及潜在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长江干流关键点流量格局的变化主要是:年内月平均流量1~4月枯季流量增加,6~7月汛期流量增加;寸滩和宜昌流量减少主要集中在下半年8~11月,汉口和大通流量减少的时间推迟,主要集中在10~11月;最小流量参数组的平均值增加,年最小1日流量日期均提前;干扰后呈现连续日上涨率减小,下降率增加的趋势;潜在的生态影响主要是生物多样性降低,大型水生植物丰度增加,大型无脊椎动物现存量减少和丰度减少,对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影响较大,动植物生活史模式发生变化,易造成本地物种消失,外来物种入侵的后果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热压耦合作用下身管镀层的界面失效机理,预测身管寿命。方法 建立镀层界面剪切失效、界面弯曲失效和界面裂纹扩展失效3种失效模型,并给出失效准则。以某小口径步枪身管为研究对象,基于完整冷却周期的身管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计算这3种失效在相同射击条件下的临界失效长厚比,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身管镀层的主要界面失效方式。结合镀层的界面失效机理和低周疲劳损伤累计理论,建立基于镀层界面疲劳损伤累积的身管寿命预测模型,对该小口径步枪身管的寿命进行预测。结果 临界失效长厚比计算结果表明,界面剪切失效是身管镀层的主要失效方式。身管寿命预测结果与寿命试验结果相比,误差小于2%。结论 界面剪切失效是身管镀层的主要失效方式,基于镀层界面疲劳损伤累积的身管寿命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经济损失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外来入侵物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我国情况,探讨了外来入侵物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了对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科学合理评价的原理、步骤,并介绍对经济损失的一般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SeawaterintrusionincoastalareasofYellowSeaandBohaiSeaShengXuebin;SunJianzhong;DaiZhaohua(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Se...  相似文献   

12.
大连湾海水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大连湾1997年11月水质调查资料,对该湾20世纪90年代末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大连湾水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东部的环境质量好于西部,其中臭水厌附近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严重,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与90年代初相比,湾内部分水域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含量有所提高。应根据海域纳污能力,实际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对绥中六股河口近滨海地区砂质海岸海水入侵区和过渡区长期的实时监测结果,同时依据地下水开采和季节性海平面变化情况,分析了海平面变化和地下水位变化对六股河附近地区海水入侵的影响,S-1井和S-2井2012年至2016年4 a间地下水位分别下降了4.60 m和0.59 m,造成了S-1井枯水季无水的现象,并且完全受控于海水,电导率值较高,S-2井地下水电导率值增加。同时,海平面变化不同程度上加剧了本地区海水入侵。  相似文献   

14.
城市尾水排海过程中微生物及主要致病菌扩散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尾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尤其是致病菌,排海后不仅对周围人群产生危害而且对海洋生态安全构成威胁.本研究以青岛市麦岛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尾水排海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尾水中致病菌在排海过程中的动态分布及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尾水微生物分布在20~27个菌门,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主要分布在44~65个纲,其中优势菌纲主要分布在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尾水排海过程中的主要致病菌有55种,致病基因与癌症、心血管、免疫系统、传染性、新陈代谢、神经变性等疾病相关,其中,引起人类和动物腹泻、菌血症相关的弓形杆菌属(Arcobacter spp.)、引发院内感染的条件致病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p.)及对海产品养殖和捕捞带来威胁的Shewanella hafniensis等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5.
马宁  罗帮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4):373-375
根据2001~2004年广西沿海渔业生态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对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域海水环境质量变迁、综合指数地理分布及年际变化特点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与评价.监测结果表明儒艮保护区就控制为一类海水水质而言,海水处于受到污染的状态, Zn 、Cu、Pb是保护区海水中的主要污染因子,是重点监测、控制和治理的优先污染物.  相似文献   

16.
河口潮流和水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口与海岸环境中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是环境流体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城市污水排海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采用沿水深积分的平面二维非定常流动数学模型,来计算污染物质降解影响的溶解物质输运扩散过程,并以长江口水域为例,对潮汐水流中溶解物质的稀释扩散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潮型,排放量,污染物质的降解等,对污水排放口的远场水质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要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2010 年7~9月和2011年7~10月“舟渔1301#” 2个航次的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海上调查资料,利用渔获生产数据?海况天气数据以及同期的卫星遥感获取的海表面温度(SST) ?海表盐度(SSS)及叶绿素a (Chl-a)浓度和海流等数据,分析柔鱼的中心渔场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变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整个调查期间渔获频次在SST和Chl-a因子上均呈正态分布,渔场高产的最适SST范围为18~20℃, 最适SSS范围为33.60‰~34.80‰, 最适Chl-a浓度范围为0.08~0.24mg/m3,其中SST与柔鱼渔场之间有较好的匹配关系,中心渔场通常位于18~20℃的等温线附近,且位置一般出现在冷水团和暖水团交汇区的冷水团一侧;中心渔场位于亲潮和黑潮交汇混合区的向北一侧,离交汇地带的距离较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渔汛期间中心渔场的位置逐步往其向西北方向移动.总体上多个环境因子皆可作为确定潜在中心渔场的指标,但以海表水温为最佳,另外辅助寒?暖流的交汇情况以及Chl-a浓度?天气海况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渔场的中心位置会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厦门海域海上污染源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1998年,对厦门海域港口码头、船舶以及海水养殖等主要海上污染源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港口、船舶排放入海的石油类达148.8t,远远超过工业污水中油的排放量;海水养殖排放的无机氮和地磷分别达538.4t和200.4t;P的排放量已超过生活污水,几乎与城市污水排放P的总量相当。海上污染源污染负荷比占12.3%,大于工业污水,已是污染物的主要入海途径之一,是影响厦门海域环境质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污染强源。  相似文献   

19.
辽东湾近岸冰区生态环境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月26-31日,在辽东湾近岸冰区选设4个站位进行了一次内容较为全面的生态环境调查研究,其项目包括温度、盐度、pH、DO、COD、TOC、POC、营养盐、微生物、叶绿素、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度栖动物。结果表明,辽东湾近岸冰区营养盐含量丰富,叶绿素a含量较低,存在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海水中硝酸盐、铵盐和磷酸盐含量均为冰中含量的1.5倍左右,海水中硅酸盐含量是冰的4.16倍,亚硝酸盐和叶绿素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供水水源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广州市现有的水资源情况和饮用水的供水情况、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水源概况等资料,针对广州市饮用水源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广州市应建设以地下水作为应急饮用水源,构建复合水源体系的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