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夏明方 《绿叶》2013,(3):6-14
中国的现代化属后发型,其开端始于非常严峻的生态危机。遗憾的是,因为对环境代价论的错误认识等原因,现代化道路反而带来了更为严峻的环境问题,并有着向生态危机演化的趋势。为此,我们需要纠正错误的环境代价论,认真对待现代化进程中的科技风险与人口压力,以开放的心态向发达国家和传统智慧学习,探寻中国特色的生态保护之路。  相似文献   

2.
以"双赢"措施化解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中国环境管理》:内蒙古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内蒙古是如何协调处理两者关系的?李剑:资源优势是内蒙古区位优势的一大特征。近年来,内蒙古加大资源优势转化的力度,抓住了发展机遇,顺势而为,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取得了骄人成绩。但是,在取得GDP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日趋凸显,这是摆  相似文献   

3.
加强在职干部环境教育,发展提高全国性培训基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的建立与发展刘天齐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从环境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一环境”系统中,人与环境这对矛盾,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就要运用教育手段,提高环境意识,促...  相似文献   

4.
环境犯罪立法的现代化是指环境立法在新形势下发展、完善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为环境犯罪立法提供了新的目标,同时,环境犯罪立法在环境犯罪的概念、主观与客观形态上都应体现现代化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环境犯罪立法的现代化是指环境立法在新形势下发展、完善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为环境犯罪立法提供了新的目标,同时,环境犯罪立法在环境犯罪的概念、主观与客观形态上都应体现现代化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何建坤 《绿叶》2008,(8):21-27
全球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已经进入国际社会议程。围绕全球长期减排目标的选择和2020年后的中期减排安排,既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有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内部分歧。全球确立相当紧迫的长期减排目标,将极大压缩中国未来化石能源消费的环境空间,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提出长期严峻的挑战。同时,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的重大变革。中国应争取的前景是:对外争取发展空间,对内向低碳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7.
声音     
《环境教育》2014,(7):40-40
正"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事关当代人的民生福祉和后代人的发展空间。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下大力气防治空气雾霾和水、土壤污染,推进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继续实施重大生态工程,把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8.
环境现代化——城市发展不可忽略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的20—30年的时间内,我国城市的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从传统的工业基地向现代化城市迈进。城市的现代化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城市现代化不仅体现在现代化城市经济体系、现代化城市行政管理体系、现代文化体系、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上,还应包括...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权利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健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162-169
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权利观是指从权利的角度去考察、理解当代中国的环境治理,推进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从这一角度来看,环境相关权利是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基本价值目标,也是重要的治理工具。所谓环境相关权利,是指环境治理有助于保障的环境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生命权和健康权,以及在环境治理中可以运用到的知情、表达、参与、监督等权利。当代中国环境治理的权利观,在理论上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以人为本原则,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方针和取向,在实践上也能够揭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基本特征、精神实质和发展方向,既具有阐释性,也具有建构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现代化教学中心成立于2003年9月,是学院负责信息化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二级部门,主要为学院的教学科研提供现代化教学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范围涵盖了计算机实训室、多媒体教室、校园主干网络和学院网站等相关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趋势,是科学谋划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有效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趋势体现为:战略思想上表现为“农业现代化和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同步推进,区域融合上的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基本取向上的农业现代化,资源利用上的集约化和合理化,农村环境上的清洁化,发展动力上的科技创新化,服务体系上的社会化,建设主体上农民的专业化、知识化、组织化等.在西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要顺势而为,逆流而进,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杜国辉  田慧芳 《绿叶》2013,(3):25-31
现代化,广义而言,是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狭义而言,它不是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而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赶超先进工业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是典型的外生型现代化:"中国制造"一度成就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神话;但同时又以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显示以粗放式发展和能源过度消耗为代价的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正确处理厂群矛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新的课题。就全国范围来说,因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厂群矛盾,主要是发生在那些工业、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本刊已连续发表了3篇厂群矛盾系列文章,相信这能对正确处理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厂群矛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期导读     
《绿叶》2017,(5)
正即将来临的2017年环境日,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来的,为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不仅是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  相似文献   

15.
胡鞍钢 《绿叶》2010,(1):48-54
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怎样实现这种现代化?在上百年的曲折探索中.邓小平的贡献最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三要素综合和三步走战略。21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最大设想就是创新和实现绿色现代化.同样也要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不仅要实现全民小康社会.还要使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第二步.到2030年.提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争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到2005年的水平;第三步,到2050年,在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同时.CO2排放量大幅下降.与世界同步,达到1990年水平的一半。当中国真正实现了绿色现代化.那就是中国对人类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今天讨论"五四",旨在文明反思。近现代中国的目标是进步、赶超,标志是对物质世界的掌控。为此中国文明彻底重构:学科学,抛弃传统,对世界重新解释;追求现代化生活,建设大工厂,发展新技术。在今天的工业中国,科学与技术成了主义,人与人的矛盾转变为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未来怎么走?科学与人文如何关联?由此而思考中国的前景,这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后五四"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三代现代化的绿色想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绿叶》2010,(Z1):48-54
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怎样实现这种现代化?在上百年的曲折探索中,邓小平的贡献最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三要素综合和三步走战略。21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最大设想就是创新和实现绿色现代化,同样也要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不仅要实现全民小康社会,还要使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第二步,到2030年,提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争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到2005年的水平;第三步,到2050年,在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同时,CO2排放量大幅下降,与世界同步,达到1990年水平的一半。当中国真正实现了绿色现代化,那就是中国对人类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世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世纪,更是中国加速城市化进程的世纪。城市是发展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由城市化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城市特有的环境侵权正日益突显并极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集中爆发,法律作为最为有效的制度手段,应该也必须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积极的回应。通过分析城市化所引发的环境侵权以及考察城市环境侵权救济的现状,对这一现状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并对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救济制度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最近在谈到中国的基 本国情和所面对的发展挑战时提出, 目前中国面临着两大矛盾:一是不发 达的经济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求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要靠 发展;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 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 需要科学发展。 温总理的这个表述是非常准确 的。中国目前面临的不是要不要发展 的问题,而是怎样发展的问题。我们 要花几代人的时间持续建设“绿色中 国”,而要建设“绿色中国”,就要求 我们必须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这一关系中,至少在现阶段经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占主导地位,环境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服从的地位;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科学技术进步,纵观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增强了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能力,但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能力,与此同时,也增强了人类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能力;在环境演替过程中存在着量与质的关系,近年来人们把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以及熵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应用在环境问题的研究上,进一步认识环境发展变化过程,既克服了只有树木不见森林的缺陷,同时又遵循了自然辩证法,从环境的演替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量与质的关系,也就是量变引起质变的关系。人类不可能改变环境系统自身的演替过程,然而,人类活动可以加速或延缓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