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本文重.董介绍了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两项工作内容。本文通过介绍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各自的内涵及任务,对监测和管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阐述了环境监测和管理的内在关系,强调了监测和管理相辅相成、密切联系。针对这种关系,提出了对待环境监测和管理的态度,也为未来工作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2007年,山东省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5.04%和7.12%,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6位.全省主要河流COD下降了7.76%,氨氮下降了7.83%.2008年上半年,山东省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4.87%和5.07%.全省主要河流的104个断面COD平均下降了24.0%,氨氮下降了33.8%,全省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几年来,山东省在流域治理方面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区划及实施政策研究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阐述了中国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现状,分析了划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的依据和原则,绘出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的范围,重点分析研究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内的控制目标以及用燃料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确定的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政策,并研究了政策实施对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6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我国稀土的现状和相关政策,提出了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坚持控制总量和优化存量,坚持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四项原则,明确了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近期和长远目标,表明了中国政府加强稀土行业管理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提出了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政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环境工作通讯》2010,(4):I0007-I0013,I0006
全国农村环境保护暨生态建设示范工作现场会就要结束了。两天半会议期间,大家听取了周生贤部长的重要讲话,对浙江省宁波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认为,这次会议学习了经验,领会了精神,受到了鼓舞,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强化了责任。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议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2006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把做好政务信息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安排了专人负责,落实了措施,落实了专项经费,政务信息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信息管理员制度和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改观了政务信息往日的面貌.本文介绍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电子政务信息工作在事业发展中的定位、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意在抛砖引玉,加强学习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九三集团天津大豆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工作。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进行了诸多的节能减排课题攻关,通过研讨和论证,制定和组织实施了一系列节能降耗和增收节支技术改造项目,确保了企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实现了工业与自然的和谐,提高了循环经济水平,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饮料制造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和措施,提出了清洁生产的实施要体现"开源节流"的战略思想;以清洁生产理论为依据,制定和实施了36条清洁生产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原物料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污染;获取了额外的成本降低,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省辖市环境监测站是我国环境监测系统的中坚,其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决定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水平和发展高度。以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为例,分析了省辖市环境监测站人才队伍现状与存在问题,概括了人才队伍以“三个层级、三大类别”为特点,提出了围绕“国家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要求和解决具有区域特色的环境问题作为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阐述了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湿地概念和分类,介绍了滇池概况和污染状况,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在滇池流域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沈镭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2):3037-304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化,对中国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与保障自然资源安全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把实现碳中和目标与保障资源安全目标结合起来,从碳中和的技术逻辑和自然资源领域的实践逻辑视角,分析提出中国自然资源安全保障路径及其实现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从自然资源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和当前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实践出发,系统分析了碳中和的相关问题和自然资源领域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研究表明:当前国内外对碳排放的认识不仅存在量化指标不确定性,而且还有很多其他的误区,中国面向2030年和2060年多个发展目标,需要统筹各种能源与资源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领域实现碳中和必须遵循自身的技术逻辑与实践逻辑,厘清碳中和行动之间各种边界,加强自然资源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揭示碳达峰和碳中和(3060目标)与能源和资源关联耦合机理,研究制定化石能源退出路径和其他利用策略,研发和推广提升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的适用技术,探索林草、湿地、土地利用和碳封存实现增汇的潜力与实施路径,研究山水林田湖草沙与自然资源系统治理新模式,开展面向碳中和战略目标的自然资源安全战略研究、模拟预警、动态评估、方法创新与应用示范。建议实施包括化石能源双控行动、再生能源勘查行动、资源利用提效行动、关键矿产增储行动、耕地保护修复行动、林草扩绿保育行动、湿地修复保护行动、陆海统筹协调行动、资源管理智能行动、人才技术创新行动等十大重点战略计划。  相似文献   

12.
东山岛地下水“三氮”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山岛地下水是岛上居民饮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灌溉、淡水养殖的主要来源.研究东山岛地下水中"三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规律、污染来源、影响因素,对了解东山岛地下水"三氮"污染状况、"三氮"污染的控制和防治、居民健康风险控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东山岛地下水中"三氮"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采用Kriging方法对未观测点进行趋势面分析,并分析了东山岛地下水中"三氮"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东山岛地下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总体较低,但空间变异性较大,自相关性较差,而硝酸盐氮的含量普遍较高,空间分布表现为中等变异,空间自相关性较好;"三氮"在全岛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浓度高值区均分布在近海陆域;城镇和村庄生活污染和人畜排泄物是东山岛地下水"三氮"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东山岛地下水污染控制的首要措施;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地下水埋深、p H、溶解氧、季节和Fe2+等都是影响东山岛地下水中"三氮"迁移转化的要素,是东山岛地下水氮污染治理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洗涤剂组合两步洗涤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雪  陈家军  吕策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5):1222-1228
本文以某化工厂受As、Cd、Cu和Pb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将EDTA分别与柠檬酸、鼠李糖脂和草酸组合进行2轮搅拌洗涤修复,考察实验室条件下不同洗涤剂组合对重金属提取能力差异和形态分布的影响,研究多金属污染土壤的最佳洗涤方式.结果表明,与单轮洗涤相比,两轮洗涤处理明显提高了As、Cd、Cu和Pb的去除率,增幅范围在8.45%~36.81%.经过EDTA+草酸组合的洗涤,As和Cu的去除率分别可达24.04%和29.25%;EDTA+鼠李糖脂和鼠李糖脂+EDTA组合对Cd和Pb的去除效果显著,洗脱率分别为47.83%和30.59%.柠檬酸和EDTA组合能有效削减4种重金属有效态比例,使As、Cd、Cu和Pb的有效态分别降低了8.61%、9.37%、14.12%和25.16%.实际工程应用中对多种洗涤剂进行选配,并对多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多轮洗涤修复,应充分考虑重金属去除量以及有效态削减情况,确定洗涤剂最优组合,确保治理修复后土样残留重金属的稳定性以减少对环境后续影响.  相似文献   

14.
葛良胜  夏锐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9):2254-2269
以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从自然资源概念、内涵和属性分析入手,提出服务于综合调查业务的自然资源立体分层分类方案,确定陆域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地下空间、矿产、浅表地质层、土地、水、森林、草和湿地等8个基本类,并建立其时空和属性结构模型。以此为基础,初步构建以统一(基础)调查、专项专题调查、动态监测与数据更新、数据处理与综合集成、成果表达与应用服务为基本流程的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业务体系框架,并对各阶段业务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概略讨论,以期为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业务体系重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船用复合材料应用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船用复合材料的定义及分类进行了介绍,并对国内外船用复合材料的应用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阐述。国外船用复合材料应用时间早,原料制造以及成型工艺发展相对成熟,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船舶、船体以及上层建筑、桅杆等结构的制造。相比之下,我国船用复合材料研究起步较晚,原料生产以及成型工艺较为落后,在实船应用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船用复合材料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设计制造工艺的提升,以及性能评价技术体系的完善两方面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作为贯通于中国现当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典型文化现象,红色记忆宏观层面的书写、建构、传承等话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探讨,但个体层面的红色记忆研究相对空缺并亟待推进。为此,本文以红色资源富集的延安城市核心区为案例地,借助世代研究法,通过对36位当地居民的深度访谈,明晰了红色记忆“宏观—微观”的建构路径与结果,并诠释了延安老中青三代城市居民的红色记忆代际差异。研究发现,宏观层面的记忆要素挖掘、叙事表达与资源活化构筑了居民红色记忆的编码、选择与巩固过程,促使当地居民生成富有时代特色的红色记忆内容,并最终构建了老中青三代权威性、功能性及反思性的差异性红色记忆体系。研究结果折射出记忆建构的社会力量与时代变迁对个体记忆塑造的重要意义,并为规范开展红色记忆实践,推进红色记忆薪火相传提供了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沼液还田方式、还田时长和重金属带入量等对土壤-作物重金属累积的影响,明确重金属累积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对41篇文献和1972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结果表明,单施沼液使土壤As、Cd、Cr、Cu、Zn和作物As、Cr的累积显著提高20.5%、15.2%、25.6%、18.7%、26.3%和14.6%、39.5%,对作物其它重金属累积作用不明显.沼液与化肥混施可显著提高8.05%和4.70%的土壤Cr和Zn的累积且降低作物对As的累积.相关分析表明,土壤As、Cd和Cr的累积速率与沼液还田时长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30、0.15、0.13和0.22、0.27、0.22,而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13和0.11.沼液还田带入的重金属会促进土壤As、Cd、Cr和作物As、Cd、Cr、Zn的累积,而土壤Cd、Cu和Zn的累积又会促进作物Cd、Cu和Zn的累积,其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45、0.58和0.42.因子重要性分析表明,沼液还田对土壤-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因素是还田时长、SOM和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18.
典型山核桃产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异质性及其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我国特有的高档干果和木本油料植物,目前关于山核桃林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典型山核桃产区临安为研究区,系统采集了188个山核桃土壤样品,采用地统计学以及Moran's I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异质性,并对山核桃林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Cd、Cu、Zn、Pb、Ni、Cr平均含量分别为0.37、40.76、87.61、30.10、28.33、56.57 mg·kg-1,其中Cd、Cu平均值分别是背景值的1.33和2.87倍.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污染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均有样点超过土壤背景值,且Cd、Cu、Zn、Pb、Ni有部分样点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表明研究区土壤已具有Cd、Cu、Zn、Pb、Ni、Cr不同程度的累积特征,局部土壤已受到Cd、Cu、Zn、Pb、Ni的污染,其中Cd最为严重,达到了强生态危害程度,Cu次之,总体上重金属呈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基于半方差函数分析得出,Cd、Cu、Pb、Ni、Cr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而Zn属于中等空间相关性.Moran's I指数以及克里格插值结果揭示重金属Cd、Cu、Zn、Pb、Ni、Cr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局部空间聚集现象,高值主要集中在太阳、岛石、清凉峰、河桥以及湍口几个乡镇,且以重金属Cd、Cu污染风险概率较高.土壤Cd、Cu、Zn、Ni、Cr高值分布主要与矿区开采有关,而Pb与钾肥的施用密切相关.可见,研究区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随着纳米技术迅猛发展,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越来越受到关注.纳米氧化物作为环境中的重要组成,广泛存在于水体、大气、土壤以及沉积物中,其大比表面积和高表面活性,控制和影响着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和营养元素的形态、迁移、转化和生物有效性.纳米尺寸是纳米颗粒特有属性,颗粒尺寸大小调控和决定纳米氧化物的结构及物理化学特性,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其与相关元素的界面反应性和环境地球化学行为.综述了纳米氧化物的尺寸对吸附、(还原)溶解、(催化)氧化、聚集和迁移等环境行为的影响,讨论了尺寸效应的作用机制,最后展望了环境中纳米金属氧化物尺寸效应有关的研究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地表基质是自然作用形成的,正在或可以孕育支撑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物质。岩、砾、砂、土、泥等不同类型的地表基质通过自然作用同水、气、生等物质有机组合形成地表基质层,与地表覆盖层相互孕育支撑、演替互馈,维持着地球表层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同时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态和生活服务。中国东北黑土地作为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源,是特殊的地表基质层,支撑孕育了大面积的耕地和林地,发挥了不容忽视的生产、生态服务功能。黑土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重视。通过宝清地区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构建黑土地地表基质调查内容、指标要素和技术要求,开展黑土地表基质数量、质量、结构、功能“四位一体”调查评价,在基本查明宝清地区黑土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黑土资源合理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建议。基于地表基质的黑土地资源适宜性综合调查评价,对科学合理利用开发黑土资源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