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浑南新区拟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理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为切实做好新区创建环保样板城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将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注入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之中,从根本上解决浑南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发展。以园区内主导优势产业的物质、能量的资源化利用为基础,以生态产业链为主线建立园区的生态工业,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2.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是在工业经济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污染物排放,构建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工业体系,已经成为提高园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近日,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和科学技术部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第二次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会议,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进展,开展典型经验交流,部署"十二五"期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以进一步推动工业聚集区的生态化改造和产业升级。为有效推进关于产业生态化及生态产业园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本刊邀请有关专家对此进行详尽地分析,并对现存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之道,为我国的产业生态化和生态园区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裘皮行业属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型传统行业,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为促进裘皮行业的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建立实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裘皮产业园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河北肃宁为例,将裘皮企业集聚入园、统一治污、统一管理,基于园区现状和当地裘皮产业发展情况,依据工业生态学原理,打造并拓展园区生态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建立一个以循环、清洁、生态为特征的园区,实现养殖生态化、裘皮加工清洁化、资源能源利用高效化、废物产生和排放最小化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沈阳市西部工业走廊的建设中,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在工业走廊的各个企业内部、各园区的企业之间、4个园区之间,整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一体化辅助网络.同时,倡导"绿色招商"和环境友好,建设生态工业走廊;建设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走廊内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实现工业走廊内部资源减量化、废物资源化.  相似文献   

5.
《环境》2012,(6):75
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是穗梅两市合作共建、两次获得省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共1 0亿元的省产业转移十大重点园区之一。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以成功竞得省产业转移扶持资金以及成功遴选为重点园区为新动力,举全市之力,紧紧围绕"生态园区、工业新城"发展定位,统筹规划、加速推进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业化、城市化、生态化、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把园区建成珠三角产业配套基地、梅州战略产业聚集的重要平台,并逐步形成现代化工业新城和梅州城市副中心。园区建园以来,严格履行环保职能,坚持环保先行,生态优先,扎实开展环境保护工作,一是绿色理念指  相似文献   

6.
从沈阳市建设西部生态工业走廊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实现沈阳市西部生态工业走廊中先进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建材四个园区内各个企业内部、各园区企业之间、四个园区之间的物质集成、水和能量的梯级使用与信息集成,以及资源减量化、废物资源化的目标,为沈阳市西部生态工业走廊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遵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规律,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食用菌生产是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食用菌生产在建设新农村和实现小康社会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发展食用菌生产,使生态观念和环保意识成为农民群众的内在自觉。  相似文献   

8.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经开区)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和中英节能环保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率先在湖北省进行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文章对武汉经开区现状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武汉经开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总体思路和总体框架,提出了园区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电器、造纸印刷包装、食品饮料等重要产业的工业生态规划,同时提出了园区污染物控制和循环利用规划,并提出了建设规划完成的一系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简讯     
我国循环经济应从 4个层次展开日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2 0 0 4年会上 ,著名科学家、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冯之浚认为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 ,应从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区域 4个层面展开。“这些层次由小到大依次递进 ,前者是基础 ,后者是平台。”冯之浚指出 ,在企业层次 ,循环型企业对生产过程 ,要求最大限度节约原材料和能源 ,淘汰有毒原材料 ,削减所产生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产品 ,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冯之浚认为 ,在产业园区层次 ,生态工业园是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 ,园区内采…  相似文献   

10.
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理念为指导,以广州南沙国际汽车产业园区为例,通过分析区域规划产业特征,进行了生态工业网络设计。通过补充生态链的缺失环节,将园区汽车、电子、化工等新建企业和制糖业等原有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及当地居民生活进行组合,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带动了原有产业的升级换代,从根本上削弱了原有污染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并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工业生态园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本文结合鲁北化工集团创建工业生态园,较全面论述循环经济发展和工业生态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市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布局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长期以来受“先发展,后治理“观念的影响,在工业发展、城市建设中留下许多遗憾和欠账.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提出,哈尔滨市迎来了二次工业化浪潮,也迎来了发展生态工业的最佳时期.因此,适时导入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学理念,以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是探索哈尔滨市经济园区生态工业建设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5,(11)
<正>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基地于2004年经广东省发改委批准成立,是《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建设的三大造纸产业集群之一,是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模式构建,实现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型专业化工业园区。基地曾被评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国家工业循环经济重大示范技术工程、省环保厅首批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和省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山阴县北周庄低碳循环经济园区资源型产业定位和高能耗的特点,从工业固废资源化和合理构建产业链角度分析园区如何实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园区能源消耗情况,分析高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途径,从而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借助生态产业园区的地理资源和新兴科技资源,进行生态园区和工业园区的柔性组合设计,平衡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价值关系,以环境生态保护为基础,以市场行为为主导,结合旅游资源和产业的整合,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通过生态产业园区带动地方城镇化建设,促进生态产业园区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统筹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大力倡导生态保护,建立生态环境与工业发展的平衡机制,提升生态产业园区的环境效益和市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到如今的绿色生产、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就在一直不断地深入进行着,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在我国也开始建立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据的各种各样的生态工业园区,它以清洁生产为前提,从源头防治污染产生开始,在园区内部把不同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相似文献   

17.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作为国家战略实施载体,成为全国引进外资密集、高新技术集聚、经济增长迅猛的区域。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园区的快速扩张,开发区面临着土地资源既浪费严重又非常紧缺、能源供给紧张、环保压力增大、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金桥开发区结合自身特点,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改造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了园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同时,以生态创建为抓手,积极引导园区企业加强节能环保,使整个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得提升。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阐述循环经济概念、内涵及原则的基础上 ,论述了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生态工业、清洁生产、环保产业、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生态工业园是根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在园区内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物排放的最小化.文章通过对大庆市石油、石油化工产业链现状分析及产品代谢和废物代谢分析,说明大庆红岗具有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园区所在区域内现已经初步形成了石油开采、石油化工、轻烃加工和化工建材产业(品)代谢连及废油、废水回注等废物代谢链的生态工业雏形,为创建大庆红岗生态工业(石化)示范园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2010年将加快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建设,预计全年投资25亿元用于园区开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将子牙园区建成循环、生态、便捷和宜居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