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全与健康》2010,(8):56-56
盐开水:中医称白开水是百药之王。从营养学观点来看,任何含糖饮料都不如白开水的价值大,因为纯净的白开水进入人体后能很快被胃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发挥新陈代谢的功能,同时调节体温、清洁人体内环境。  相似文献   

2.
冬季养生9法     
1.坚持冷水洗脸醒脑精神好,锻炼耐寒能力,不但能预防感冒,同时还能起到脸部美容的功效,可以治疗慢性鼻炎。若能结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阳、颊车等穴位则效果更佳。2.清晨喝温开水。洗脸刷牙后喝1杯温开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肠,另一方面可稀释血液,预防脑血栓、心肌缺血,同时能维持细胞渗透力,促进细胞代谢。3.适当户外活动。冬天户外活动很重要,可预防冻疮,在户外做操或呼吸15-20次,有利肺功能的增强,起到防治支气管炎、哮喘的作用。肺开窍于皮肤,通过户外活动,可增加人体供氧量,提高抗病能力。4.饮食药膳进补。冬天是滋补身体的季节,根据…  相似文献   

3.
1、以饮料代替开水不少人认为饮料既有水分,又有营养,比开水好。其实不然,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对胃粘膜有一定刺激性的糖分和电解质,常喝饮料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儿童、老人常喝饮料解渴还会影响食欲。因此,应以喝白开水为主而不可多喝饮料。2、午睡时间越长越好有人误认为夏天日长夜短,人较疲劳,午睡越久越好。事实上,如果午睡时间过长,会使中枢神经处于深抑状态,脑部血流量减少。醒来后反而会觉得更加困倦,如此自然无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专家建议,午睡时间一般以1个小时为最佳,如果工作强度较大,可适当延长10到20分…  相似文献   

4.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1):46-46
骨头汤 :医生发现 ,特别爱感冒的人 ,与其骨髓的功能衰退有关 ,而骨髓功能的强弱又取决于骨胶原特殊物质的多少。骨头中含有相当多的骨胶原成分 ,可使人体得到充分的补充。鸡汤、鱼汤 :鸡汤具有良好的防感冒作用 ;鱼汤有抗炎作用 ,可防止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并有效地阻止哮喘发作。菜汤 :在蔬菜的汁液中病毒不能繁殖 ,在干净的血液中病毒也无法停留下来 ,因而蔬菜汤能起到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胡萝卜汤、芋头汤、菠菜汤等都是绝佳的食疗品。红色食品 :红辣椒、胡萝卜、洋葱、红枣、西红柿、红薯、苹果等红色食品 ,具有促使人体组织中巨…  相似文献   

5.
<正>寒潮是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过程。由寒潮带来的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影响,以下我们就针对寒潮容易引发的人体疾病做些介绍。寒潮对感冒的影响寒潮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是诱发感冒流行的重要因素。寒潮到来  相似文献   

6.
实验表明,饮用全茶水者的平均心率增加值明显低于饮用咖啡碱者和白开水者,其平均体温升高值小于饮用茶多酚者和白开水者,其失水量均低于饮用茶多酚者、咖啡碱者和白开水者;而饮用全茶水、茶多酚、咖啡碱或白开水,对手操纵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医学研究表明,常年坚持冷水浴锻炼,可增强神经、心血管及消化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对外环境气温变化的适应性,有助于预防在秋冬季节好发多发的感冒、气管炎、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长期坚持冷水浴还有利于人们养成坚韧的意志,生理和心理都能得到锻炼。时值初秋时节,外界气温、水温与人体体温比较接近,冷水对人体的刺激较小,正是开始冷水浴锻炼的最佳时机。进行冷水浴时,应把握好以下3个关键点:一是方式。如果初尝试冷水浴,可以采用由弱到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认为在寒热失调、过度劳累、情绪紧张、起居不规律等情况下,人体抵御外邪侵袭的功能失调,邪气侵入导致感冒。近日,北京中医管理局向大家推荐了几个小药方,可用于缓解感冒初期症状。风寒感冒: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咽痒、咳嗽、痰清稀色白、恶寒、无汗、头痛、肢节酸痛等症状,可能是风寒感冒引起的,应采取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方法。北京中医管理局推荐的流感预防方为:生姜10克,大枣5克,水煎服。适  相似文献   

9.
对于感冒虽然我们不能制服它,但我们还是有预防和缓解症状的办法,在一个感冒多发的季节来临之时,一些对付感冒的方法,你可试试。01、热水泡脚每晚用较热的水泡脚15分钟,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后双脚要发红,才可预防感冒。02、生吃大葱生吃大葱时,可将油烧热浇在切细的葱丝上,再与其它菜凉拌吃,不仅可口,而且可以预防感冒。  相似文献   

10.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中成药以其效果良好,服用方便,又便于保存而深受医生、患者的青睐.由于组方固定,中成药不易做到随症加减,但若能辩证地选用药引,不仅有引药归经、增强疗效之功用,有时还兼有调和、顾护、制约、矫味等功效,弥补其不能灵活加减变化之缺点,所以服用中成药不能总是用白开水冲服.以下这些药引,它们将给你的康复带来意想不到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药不仅能防病治病,而且还能延年益寿。经科学家的长期探索,认为下列中药具有抗衰老的良好作用:1、黄芪具有补中益气、止汗生肌之功效。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合成核酸所必需的叶酸。临床实验表明,黄芪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2、何首乌具有补肝益肾、养血涩精之功效。含大黄酚、大黄酸、卵磷脂,可通便、清肠、降血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3、枸杞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肝之功效。含甜菜碱、胡萝卜素、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多种微量元素,可降血脂、降血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治阳痿,抗衰老。…  相似文献   

12.
<正>猕猴桃、柑橘天然流感预防针盛产于秋天的猕猴桃,清热利尿,抗氧化成分丰富,可增强抵抗力,驱赶细菌及感冒病毒纠缠,还可增强心脑血管功能。柑橘也能预防感冒,建议整瓣连白络一起吃,可滋润喉咙,效果更好。近期研究发现,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对预防感冒非常有效,而橘子、猕猴桃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杨桃、菠萝、火龙果快速消化剂应酬时难免大吃大喝,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可在应酬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的需要,采用空调、净化、超净化设施日益广泛。但是美国发现空调易引起“感冒”,日本称空调引起的病为“冷房病”。这是由于空气经过空调净化后离子平衡被破坏了,负离子大大减少,甚至为零,而正离子可达200个/厘米~3。许多研究证明,负离子对人体有益,而正离子对人体有害。  相似文献   

14.
近期以来,气温变化无常,时冷时热,令人体无法适应,容易引发感冒,而感冒多伴有咳嗽、多痰等症状,下面介绍几种食疗止咳化痰的方法: 1、咳嗽痰多时,可研磨藕根,用布拧汗加适量蜂蜜,每次一杯,连续喝三天。 2、新鲜白萝卜洗净后,连皮切成块状,浸入麦芽糖内10-12小时,萝卜呈于瘪症状后,将麦芽糖及汁饮下,1-2次后,咳嗽即止,极有效。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香味也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不同的香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合理利用香味对人体的不同功效,可以改善我们的健康状况。我们所存在的自然界中有很多植物是具有香味的,日常生活中常吃的一些水果、蔬菜也有着香味。据美国《预防》杂志报道:不同的香味可以实现减轻体重、促进记忆、增强性欲和帮助睡眠等功效。橙子香能舒缓情绪、镇静安神奥地利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让一些参试者闻橙子的香味,结果发现参试者中  相似文献   

16.
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各类"秋季病"开始"骚扰"市民。经过长期高温的袭击,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再加上季节交替之时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体质较差者难以适应而容易感冒发烧。此时应注意,夜里不要受凉,尽量少用空调和电扇,注意冷暖变化,以防疾病"秋后算账"。孩子——感冒发烧秋季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7.
秋天的本质在一个"凉"字,俗称"秋凉"。正是这种气温渐低的"凉",常常容易诱发出各种疾病,例如哮喘、心绞痛、消化不良、胆绞痛、栓塞、中风等病症。秋季气候对人体影响1.秋天气温渐低而气压渐高,人体出汗减少,血液流向体表不如夏日那么盛,但脉管仍带有扩张的余势,故秋季正常脉表现为轻虚而微浮,似羽毛状。2.秋季空气干燥,可使气管、喉、肺等呼吸道弹性降低并易产生微小的裂口,纤毛活动减少,使排出异物的功能减退;呼吸道血流减少,从而降低了吸气功能。3.秋季易发疾病,如急性胰腺炎、风湿热、哮喘、慢性肾炎、感冒等。  相似文献   

18.
人体工程学在枕头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人体工程学又名人类功效学、人因工程学,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强调一切从人类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它因素。其研究内容包含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生理方面如研究人体结构尺度与设计物的比例关系,以便根据人体结构的基本参数进行各领域的设计活动,达到更安全、更舒适。  相似文献   

19.
醋是人们常用的调味品,其药用价值也非常高.祖国医学记载:醋,味酸微苦,性温.有散瘀、止血、解毒、杀虫等功效.近代医学发现醋浸泡的食物还有防治疾病的作用,特别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介症、感冒及延缓衰老有特殊作用.现精选民间的醋泡食物七则,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春季,气温刚转暖时,乍暖还寒,但千万别急着脱下厚衣服,气温早晚变化温差大,也因为如此大量病菌趁此侵入人体,特别是对于抵抗力较低的婴儿更容易引起疾病。1.戴帽子头作为人体"诸阳之汇",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当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