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1987年开始,部分冶金企业开展了群众性的“三不伤害”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对于降低伤亡事故起了重要作用,有不少好的经验值得总结。 所谓“三不伤害”,就是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别人伤害。 “三不伤害”活动以人的安全行为为对象,以我为主线,以我的岗位工作程序化、行为规范化、操作标准化为主要内容,以无事故为目标,在生产(施工)中处理好安全“我、你、他”的关系。“三不伤害”的核心是制定岗位“三不伤害”防护卡(见下表),使我所在岗位使用的机器、工具、物品、材料以及他人的机器、设施、工具等都不能把自己伤害,同时也…  相似文献   

2.
“三不伤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活动,是以我为控制中心,以不伤害为目标,把领导意志的“要我安全”,变为职工参与的“我要安全”.它是在吸取传统的事故分析和安全系统工程的“危险预测”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激励人的正确动机以支配人的行为去实现“三不伤害”.  相似文献   

3.
“安安全全上班去,高高兴兴回家来。”这是职工和家属对安全生产的期盼,也是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了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和对他人负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和不被他人伤害,每位职工在上班时,要力求做到“一想、二查、三严。”“一想”,在班前会上,班长都强调了哪些安全注意事项?当工作时存在哪些安全问题?可能会出现什么不安全隐患?怎样预防和处理等,这些都要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4.
大量事故调查分析表明,事故通常是由于职工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不注意克服自己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因素和作业环境的恶劣所造成的。 “以我为主”的安全管理方法,就是要以自我预防为目的,从上班到下班这一段时间里,头脑里装着“以我为主”。干活时要想到每一个动作是否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被他人伤害,自己管理自己的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5.
企业生产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抓安全工作 ,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保证劳动条件的改善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将安全工作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 ,把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防。1坚持“预防为主 ,群防群治”在劳动保护工作中必须抓好各级“骨干”力量的培训 ,抓好全体职工的培训 ,努力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使人人懂得“自己不伤害自己 ,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自己不伤害他人”的三不伤害原则 ,努力提高广大职工自我保护意识 ,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工作水准。如进行事故预防举报 ,举…  相似文献   

6.
管石清 《安全》1995,16(3):43-45
1994年,全国开展的“安全生产周”,是以“勿忘安全,珍惜生命”为主题,以控制事故为目的,以“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活动。许多大中型企业和合资、联营企业,结合本单位生产规模和产品特性,广泛运用“三不伤害”活动,不仅使企业生产持续稳定,而且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运用“三不伤害”活动方法,能有力促进企业安全工作有  相似文献   

7.
开展安全生产周活动应注重实效劳动部安全生产管理局局长韩俊1994年5月16日至22日,在全国开展第四次“安全生产周”活动,动员全社会以“勿忘安全、珍惜生命”为主题,控制事故发生为目的,开展“不伤害自已、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活...  相似文献   

8.
劳动部于1994年5月16日至22日组织了第四次全国性的“安全生产周”活动。这次活动以“勿忘安全、珍惜生命”为主题,控制事故为目的,“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为主要内容,作了精心布置,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安全是一种尊严。遵纪守法,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尊。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这就是尊严的体现。无知的冒险,无常识的松懈、倦怠,都是对生命的不珍惜,必将导致人间悲剧。安全是一种文明。安全生产要靠  相似文献   

10.
周夏  王金娥  周登岳 《安全》2014,(1):50-52
正1994年,有关部门首次正式提出安全生产"三不伤害"原则:在生产现场、生产过程中,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这是从在一起作业的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出发提出的安全管理原则。除了人员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外,还有机具、方法、建构筑物、物料、环境、时间、空间、信息沟通等因素。为了让人人能够时时、处处、事事安全,确实保障我、你、他不受伤害,提出系统化"五不伤害"的安全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配合全国第四次“安全生产周”活动,5月19日由福建省安全生产委员会,福建省经委,福建省劳动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保险公司在西湖宾馆大礼堂联合举办福建省首届安全生产演讲比赛。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刘永业、施性谋、陈家振及有关厅局领导等到现场观看了比赛。 本次演讲比赛以“勿忘安全、珍惜生命”为主题,以“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为主要内容。最后有八名选手进入5月19日的决赛。 一等奖:钟永良(三明代表队) 二等奖:陈丽莹(三明代表队),池玲 (三明代表队)蒋妍文(厦门代表队)方一凡(漳州代表队)  相似文献   

12.
2003年3月末,北京减灾协会第二届二次理事会上,副市长刘志华强调北京应加强社区安全工作,尤其支持北京减灾协会提出的从2003年开展的小康安全、安全奥运等观念指导下的“安全减灾进社区”的倡仪。本文旨在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讨一下社区安全问题。因为不仅自然灾害,“非典”也警示了人类,在危机处理,应急准备方面太落后,尤其表现在社会功能的发挥上造成公众缺少投入,百  相似文献   

13.
正每名从业人员必须树立精准的安全观念,用精准的安全观念规范自身的安全行为,进而养成标准化作业的习惯,控制事故的发生概率。安全优先:每名从业人员从入职之日起,必须树立安全绝对优先的安全观念,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及保护他人不被伤害"落实到现场作业的每一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当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发生矛盾冲突时,  相似文献   

14.
安全是一种尊严。遵纪守法,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尊。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这就是尊严的体现。无知的冒险,无常识的松懈、倦怠,都是对生命的不珍惜,必将导致人间悲剧。  相似文献   

15.
所谓“三不伤害”,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者本人做到“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被别人伤害”。“三不伤害”活动作为安全自主管理的一种形式,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冶金系统开展以来,已经有20年。20年来,企业改制,管理模式转变,设备工艺的更新等等,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三不伤害”活动仍在企业基层深入开展,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中国要在21世纪的前二十年,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认为,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是个系统的概念与大的实践,它绝不仅仅是某些媒体载文所报导的,要追求什么“廉”字,而必须是社会文明进步标示性的全面指标。实际上,小康一词,源出《词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在这以后,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作为一种社会理想,散发着诱人的魅力,逐步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用语当中。在中国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  相似文献   

17.
安全十须知     
一个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条守则:岗位职责;操作规程。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人伤害。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领导责任未追究不放过;广大职工未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五个须知:知道本单位安全工作重点部位;知道本单位安全责任体系和管理网  相似文献   

18.
盲人提灯笼     
在古代的某一个晚上,一位盲人提着灯笼在街上走着。有人问:“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要提着灯笼走路?”盲人回答:“是为了让别人能够看到我,不会撞倒我。”眼下,还有个别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例如,看到他人违章不制止,总以为这是他人的事,只要自己不违章就可以了。自己不违章,固然很好,但并不等于安全工  相似文献   

19.
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本期刊发的《点题安全生产》一文,是“十一五”规划纲要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中央领导第一次集体学习“安全生产”的综述。很好,很有感召力和说服力。这种“我要学”的精神,在企业干部职工中反响强烈,并引发了大家对“我要学”的反思。人们都说安全工作最缺的是执行力,实际上首先缺的是学习力。试想不学习文件,不熟悉法规,怎么去执行?有些企业领导认为自己是管理者,学习不学习关系不大,职工是执行者,应该学好、用好。其实不然,我们各级管理者,首先都是第一执行者,不仅要学,而且要言必行,行必果。否则,执行不是空…  相似文献   

20.
<正>强化一:安全工作的法律思维必须有安全红线意识,守住事故底线,树立法律思维。安全生产法已将安全工作提升至法律法规管控的层面上,员工必须遵纪守法,必须在日常作业活动中,让自己的作业活动合规守法。切实将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及保护他人不被伤害落实到位,时刻具有安全风险意识。对自己的每项作业活动必须事前进行安全确认。对现场危险源进行动态辨识,自觉提升自身的安全素质。不能因自己的一念之差及一时失误而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