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引言含酚废水是一种来源广、危害大的工业废水。煤和石油的热化学加工、木材加工、比工及有机合成等工业企业均产生含酚废水。若不经处理任意排放,必然对人体、鱼体及农作物造成危害。含酚废水的组成、性质随生产工艺、原料性质和操作条件等不同而异。对酚浓度大于1000mg/l的高浓度废水,常先用萃取、汽提等方法回收酚后再进行处理;当酚浓度较低而无回收价值时,必须经处理后排放。  相似文献   

2.
采用离心机对高浓度含酚废水进行液-液离心萃取脱酚试验,考察了不同影响因素对水中酚类有机物去除效率的影响,并通过色谱对萃取前后水质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兰炭废水离心萃取过程中,选择MIBK作为萃取剂,萃取剂与原水体积比为1∶6,萃取p H为5,转速为3 000 r/min时萃取效果较好,废水中挥发酚浓度从4 256.5 mg/L降至64.86 mg/L。  相似文献   

3.
酚类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如今对处理含酚类物质的废水研究成为了当前热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当今背景下治理含酚废水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在未来含酚废水治理的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化学工业的迅速崛起,中国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以酚类物质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物的排放量始终居于前列。针对这一问题,简要介绍了酚类物质的性质、含酚废水的主要来源和危害;阐述了目前常见含酚废水处理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已经研究出来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三类;综述了现阶段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今后含酚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如可以考虑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厌氧流化床处理含酚废水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性厌氧流化床处理含酚废水,当进水苯酚浓度为1000mg/L,酚,CODCR容积负荷为0.39kg/m^3.d,0.98kg/m^3.d时,酚、CODC折去除率分别达到99.9%,96.4%。根据试验结果的分析,认为该工艺的主要机理是:通过活性炭载体的流态化,把活性炭对酚类物质的物理吸附作用与生物降解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两方面的活性,有效地降解了酚类物质;同时载体的流态化也解决了气液  相似文献   

6.
络合萃取法处理工业含酚废水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设计了高效QH型络合萃取脱酚溶剂,建立了工业含酚废水络合萃取工艺,进行了不同种类含酚废水的络合萃取平衡和错流萃取的实验。结果表明,利用QH混合型络合萃取剂,通过2-3级错流接触(油水比为1:1),废水残液中的酚类浓度小于0.5mg/L,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初步研究表明,该法对废水中COD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工业“三废”的排放,按国家标准GBJ4—73的规定,挥发性酚是单测项目之一,其标准为0.5毫克/升。我厂生产酚醛树脂时,每天有高浓度的含酚废水(苯酚含量约50%)170公斤和低浓度含酚废水(苯酚含量约5%)630公斤产生。全年苯酚排放总量约34吨,其中高浓度含酚废水苯酚量占73%,低浓度含酚废水苯酚量占27%。除含苯酚外,还含少量甲醛和成份复杂的焦油。  相似文献   

8.
我厂在生产 T501抗氧防胶剂过程中,在碱熔反应时排放大量的含酚水汽,经对该气体进行分析,得知含酚水汽中的酚类物质中绝大部分是甲酚,不宜用水洗而应用碱洗,因此选用“碱液循环吸收法”。自1982年11月投产以来,情况良好,并解决了高沸点化合物易冷凝、结晶堵塞喷嘴、管路的问题,臭味大大减少,还可回收中间产品钠甲酚。  相似文献   

9.
工业含酚废水治理进展及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业含酚废水来源广,危害大,经济高效地治理与回收工业废水中的酚类物质极为重要。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含酚废水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相关工艺的优、缺点以及应用前景。指出溶剂萃取技术是高浓度含酚废水治理的有效方法,其他方法如高级氧化技术和生物技术也将为含酚废水的深度治理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含酚废水对鱼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做了酚对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的急性、慢性中毒实验、鱼体内酚的吸收积聚与排泄消除以及结合养鱼生产方面做了一些试验研究,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含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膜生物反应器(MBR)用于高浓度含酚废水的处理中,探讨了进水中苯酚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浓度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酚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42d驯化后,可以在高浓度含酚废水中正常运行,MBR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8%和80.6%。当苯酚浓度为134mg/L时,处理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3h,最佳污泥浓度(MLSS)为7367mg/L。  相似文献   

12.
酶催化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酶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苯酚、邻氯苯酚和邻氨基酚三种单一含酚废水的处理,当pH接近中性时,酚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75%、95%和62%。在低温(4℃)和高温(40℃)下,苯酚废水和苯酚-邻氯苯酚-邻氨基酚混合废水的酚去除率下降约10%。在处理中不同的酚类物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3.
用低阶煤处理焦化厂含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15种褐煤、长焰煤孔结构分析基础上,在不同条件下用不同粒级的吸附剂进行挥发性酚的吸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低阶煤内孔隙丰富,中孔、微孔比例很高,对挥发性酚和氰化物有一定吸附能力,处理后含酚废水能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4.
Fenton试剂对水中酚类物质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采用Fenton试剂对苯酚、对氯酚、2 ,4 二氯酚、2 ,6 二氯酚、间甲酚、对硝基酚和邻硝基酚模拟水样进行处理 ,并考察了H2 O2 及FeSO4 浓度、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Fenton试剂降解酚类物质的影响 ,得出Fenton试剂降解酚类物质非常有效 ,当H2 O2 浓度为4mmol/L、FeSO4 浓度为 0 .5mmol/L ,在pH为 3 ,室温条件下反应 40min则Fenton试剂对试验所做 7种浓度为 50mmol/L的酚类物质的去除率均在 98%以上。为该工艺处理实际含酚废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导言 用经过处理的含酚废水熄焦,是焦化厂循环利用生产废水的一种传统的方法。因而,研究用不同浓度的含酚废水熄焦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研究当酚回收设备或含酚废水处理设备处在检修情况下的酚水熄焦对环  相似文献   

16.
Fenton试剂降解水中酚类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Fenton试剂对苯酚、对氯酚、2,4-二氯酚、2,6-二氯酚、间甲酚、对硝基酚和邻硝基酚模拟水样进行处理,并考察了H2O2及FeSO4浓度、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Fenton试剂降解酚类物质的影响,得出Fenton试剂降解酚类物质非常有效,当H2O2浓度为4mmol/L、FeSO4浓度为0.5mmol/L,在pH为3,室温条件下反应40min则Fenton试剂对试验所做7种浓度为50mmol/L的酚类物质的去除率均在98%以上。为该工艺处理实际含酚废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用焦化柴油为萃取剂,采用萃取法对催化裂化含酚废水进行脱酚预处理的可能性。并研究了混合强度、pH值等对萃取效率的影响,测定了油水两相中酚浓度的平衡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焦化柴油对这一含酚废水进行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 酚和酚的化合物可以拢乱生物过程,如生长(AMER & ALI 1969,SHARMA& GHOSH 1965)和发育(KORDYLEM-SKA 1980a,1980b).为进行酚对水生生物影响的研究,所以必须寻找可靠而重复性好的分析方法,以测定海水中单个酚类的浓度.已经报导了用高效液相色谱(OGAN& KATZ 1981),气相色谱(COUTTS 等1979,SUPELCO 公司1975)和分光光度法(KOPPE 等1977.OCHINSKI 1960)分析水中酚类,而这些方法由于需要花费时间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用NKA型树脂处理水扬酸生产过程中含酚废水做了较详细的讨论.实践证明,废水入口含酚浓度在5000~10000ppm范围内时,处理后排出口含酚浓度在2~8ppm,总排放口废水中含苯酚浓度在0.5ppm以下,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在高负荷酚类污染物的煤制气废水中,人们往往关注酚类对硝化菌的活性和效率抑制,对反硝化过程的抑制研究不多.为了探明煤制气废水中酚类化合物对反硝化脱氮效率和污泥活性的抑制作用,以缺氧反硝化小试系统为对象,考察了不同酚负荷对反硝化效率(NO~-_3-N和NO~-_2-N去除效率)、对污泥应激活性、降解活性和污泥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总酚浓度从50mg·L~(-1)提高到200 mg·L~(-1)时,NO~-_3-N和NO~-_2-N的去除率分别由83%和80.6%降至55%和25%,且NO~-_2-N的浓度随着NO~-_3-N浓度的降低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不同酚负荷的污泥驯化过程中,反硝化污泥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以及污泥毒性变化趋势基本不变,但随着总酚浓度的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污泥毒性会上升,脱氢酶活性会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