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基尼系数分解模型,结合边际效应理论,对1996—2014年我国海洋经济的区域与结构均衡性变动特征及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有效改善海洋经济区域与结构均衡性的主要方向。研究发现:1996—2014年我国人均海洋产值和海岸线经济在密度不同的指标下,区域均衡性整体呈现先变弱后变强的变化趋势,在人均海洋产值指标下,三大区域内部的均衡性在波动中提高;在海岸线经济密度指标下,三大区域内部均衡性在波动中有所下降;结构均衡性同样呈现先变弱后变强的变化趋势,海洋第一产业均衡性总体变化不大,海洋第二、三产业均衡性前期波动下降后期得到改善。通过基尼系数的边际效应发现,提高我国北部地区海洋产值并在特定年份提高北部地区海岸线资源利用水平、南部海岸线资源利用水平,有利于改善我国海洋经济区域的均衡性;发展海洋第一产业,在特定年份提高我国海洋第三产业产值,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结构的均衡性,在当今注重海洋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时刻关注我国地区海洋第一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1994—2016年美国人均海洋产值,运用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分解法测算分析了美国八大海洋区域和30个沿海州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4—2004年、2005—2016年,美国人均海洋产值密度总体呈"多波峰"和"窄峰形"的特征,符合发达经济体总体发展稳定、局部分化的特点。(2)泰尔指数分解表明,美国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维持在较高水平,主要来源于沿海八大海洋区域间的差异。(3)太平洋地区、北太平洋地区和墨西哥湾地区对区域差异增大起正向作用,五大湖地区、东南地区和沿大西洋中部地区则起负向作用。在此基础上,从资源禀赋和地理区位、人口迁移和技术进步、经济周期性波动和自由贸易政策等方面探讨了美国海洋经济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选取12项指标构建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搜集了我国沿海11个地区2000年、2005年、2010年原始数据共363个,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11个地区在3个年份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及排名,旨在对各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研究。根据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探讨了辽宁省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能源消费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巨大,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关系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环境保护。通过选取京津冀2000—2014年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指标数据,建立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发现,京津冀能源消费总量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具有正向作用,电力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具有正向影响,而煤炭、石油具有反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改善区域能源供给方面采用适度提高能源总量,减少煤炭等重污染能源比重的政策措施,以有效促进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总量稳步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以后该省GDP占全国第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名列前茅。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总体经济的发展。从区域经济差异内涵出发,根据基尼系数和R/S分析法对山东省17个区域的经济差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趋势预测,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对策。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尼系数、对数离差均值和泰尔指数对2006—2016年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海洋经济增长差异进行分析,并基于空间收敛模型研究海洋经济生产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2006—2016年我国各地区海洋经济生产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全国、东海区域的海洋经济增长存在绝对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北海区域、南海区域海洋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性;在引入海洋经济增长相关影响因素及空间效应后,全国、东海区域、北海区域的海洋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对外贸易水平和固定资产投入强度是影响全国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海洋是全球最大的碳汇集聚区。随着气候问题的不断加剧和对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升,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国家非常重视碳汇和碳排放的平衡与改善。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基于海洋碳循环过程,测度海岛地区海洋碳汇量与碳排放量,并运用STIRPAT模型与岭回归模型对长海县地区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海县海洋碳汇量走势呈先递增后递减的态势,碳排放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富裕程度、能源强度和人均旅游产值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它们每变化1%,碳排放量将分别增加0. 6358%、0. 3356和0. 2894%。该研究在为海岛地区碳汇量核算提供新思路,测度各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区域,以2001—2005年该地区的海洋水产、海洋油气、海盐、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电力海水、造船、海洋工程建筑、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和其他海洋产业等11个产业部门产值为指标,通过结构多样化指数、偏离份额分析和区位熵指数对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的综合化、产业结构的结构效益、产业的比较优势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9.
选取1990-2005年山东省17地市的GDP、人口数据,运用加权变异系数、Theil指数等指标分析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其结论为:自1990年代以来,全省总体差距趋于上升,经济活动日益向发达地区集中;三大地带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趋于增加,人均GDP的区域差距不断扩大,呈现出“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0.
收集2005—2016年中国339个地市的旅游总收入,利用基尼系数、水平梯度、首位度等指标分析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由于各地区旅游资源丰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交通区位等因素的不同,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随着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但依然较大。(2)东、中、西3大区域内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呈减小趋势,东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最小,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大,东部和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结构明显改善,中部地区改善幅度较小,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除个别省区外,各省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在减小,许多省区的区域旅游差异进入合理范围内。首位城市基本是省会城市,且大部分省区首位城市没有发生变化,二城市首位度和四城市首位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洋经济区域系统的时空差异随着海洋经济迅速增长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采用莫兰指数、变异系数和Theil指数分析不同尺度的中国海洋经济时间和空间差异演化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差异显著年份区域海洋经济的综合实力水平进行评分.通过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综合分析发现我国区域海洋经济在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差异变动后有收敛趋势,空间依赖性逐渐增强,根据结论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秦皇岛市建设"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为背景,在深入剖析秦皇岛市海洋开发演变路径的基础上,提出秦皇岛市海洋经济发展要打造全国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示范区、打造最优的滨海康养休闲度假区、打造东北亚综合枢纽港以及打造数字化海洋产业集群的战略定位,并提出做好组织领导和协调衔接,政策统筹协调和资金保障支撑,海洋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以及整合海洋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区域结构,修复海岸线、保护重点区域的海洋资源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03—2012年我国各地区用水与经济现状数据,运用区位熵和基尼系数对我国用水结构和生产率的变化特点及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探讨,为用水公平和效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结果表明,中国用水结构和生产率的区位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用水结构相对较优,总用水效率相对较高。除少数地区在农业、工业用水结构和生产率区位熵均有较好表现之外,大多数地区在农业、工业用水结构和生产率区位熵表现上各有不同。基于区位熵的用水结构和生产率空间均衡分布的基尼系数表明,我国用水结构和用水生产率空间分布总体态势良好,但亟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法对江苏省2006—2012年第二、三产业产值、房地产开发投资(住宅)和商品房销售面积(住宅)增速间的差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南地区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好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和房地产业内部产销间的协调性越好;除部分指标受金融危机影响在2009年前后有较大波动外,大部分指标自2008年以后都保持了平稳态势,反映了江苏省房地产业总体趋向稳定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休闲资源的内涵,构建以休闲旅游、体育、文化、娱乐等资源为核心的分类及其测度指标体系,选取31个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Arc GIS分位制图、核密度分析和资源丰度分析对我国休闲资源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采用相关性及回归方法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休闲资源分布整体存在非均衡性,分布呈聚集状态,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重庆为核心的中部地区等三大集聚中心区域。从资源丰度看,我国中等休闲资源丰度水平的城市较多,资源分布结构较为稳定;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旅游总人数、客运总量、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对休闲资源分布呈现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脆弱性视角研究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界定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基于敏感性与应对能力构建分析框架,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角度选取22个具体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法、脆弱性函数模型并结合状态空间法测度了2001—2015我国沿海地区11个省份的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并探究了人海关系的时空分异特征,同时引入障碍度模型识别了我国各省份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01—2015年我国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指数呈现整体上升、局部突变的特性,经济子系统脆弱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波动基本一致,社会子系统、资源环境子系统脆弱性呈现整体下降、局部波动的特征。(2)从空间上看,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地区变差系数为0. 387,区域差异明显,呈现南北低、中间略高的分布状态、各子系统呈现极差化与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3)障碍因素分析表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海域滩涂的利用情况、加强海洋灾害的防护与监测是降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域经济受海洋和国际市场影响较大,距海岸线远近反映与世界市场距离远近和交通的便利程度,由此决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逐步递减的基本趋势。依据2008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2007年各省(区、市)统计公报,采用灰色局势决策方法对我国宏观区域经济"新三大地带"旅游业发展优势进行局势决策分析,确定发展方向,以期为"新三大地带"旅游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为科学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决策支撑,对于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06—2020年11个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数,并结合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和Moran′s I指数等统计计量方法,揭示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空间关联性和动态演进特征。结果显示:(1)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东海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北海区和南海区,各省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正在缩小;(2)区域内的差异较大且没有明显改善,区域间差异呈现明显下降趋势;(3)短期内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同一层次中内部流动概率较高,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期向好趋势不变,时期越长向上转移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2003—2014年我国水资源强度的区域差异和极化程度。结果发现:1我国各区域的水资源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西北区域的水资源强度最高,华北区域最低。2全国层面的水资源强度基尼系数一般比区域层面大。在八大区域中,西北区域水资源强度的基尼系数最大,长江中下游区域最小。水资源强度泰尔指数的测算结果与此类似。3在水资源强度基尼系数的分解项中,区域间水资源强度的差异最大。4表征水资源强度极化程度的ER指数值大于对应年度的EGR指数值和MU指数值,且这三种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因此,水资源强度较高的区域要调整产业结构,向水资源强度较低的区域学习节水灌溉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处于海洋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海洋经济宏观转型的机制研究将为中微观海洋发展指明方向。通过熵值法计算海洋经济转型指标权重,评价我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经济转型度,检验海洋经济转型的空间相关性,并以沿海11个省市2001—2015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海洋经济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空间上,相邻省市的海洋经济转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之间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②沿海省市海洋经济转型空间相关性2001—2007年逐渐减弱,2008—2016年逐渐增强;③控制主要海洋产业占GDP比重、海洋经济密度有利于本地区海洋经济转型发展,而控制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建成量、海洋专业技术人员、泊位数、海洋经济密度则有利于其他沿海省市海洋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