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10月18~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公平地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的通过成为本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这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本文介绍了本议定书的谈判过程,并分析了议定书的主要条款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18~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公平地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的通过成为本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这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本文介绍了本议定书的谈判过程,并分析了议定书的主要条款和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次缔约国会议决定,成立生物安全特设工作组。该工作组自1996年以来召开了五次会议,就拟订的生物安全的范围、内容和有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按公约第四次缔约国会议决定,该议定书谈判应于1999年2月结束。目前谈判的近况如何,还存在哪些分歧和焦点问题,本文做简要介绍和分析,以帮助了解国际谈判最新动态,切实作好国内工作。  相似文献   

4.
薛达元  蔡蕾 《环境保护》2007,(22):72-74
本文重点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ABS)问题特设工作组第五次会议的进展概况,该工作组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政府问谈判,建立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的国际制度.本文还同时回顾了自2001年特设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以来有关ABS国际制度谈判的进展和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旨标,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在减缓气候变化、保护和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功能、保障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本文回顾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现状,总结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形势,重点介绍了包括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合成生物学等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并就新形势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绿色搜索     
《环境》2012,(6):54-56
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海洋生物多样性"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继联合国将1998年定为国际海洋年之后,今年海洋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全球渔场一大半已经耗尽,另有1/3已经枯竭。关键性海洋环境——例如海草、红树林和珊瑚礁——估计有30%~35%已  相似文献   

7.
1993年12月2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生效了,这是各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早在1987年,联合国大会就通过决议,针对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威胁的状况,确定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制定一项保护世界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文书,即后来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国政府积极参与了《公约》制定的各项活动,多次派出代表参加了《公约》的起草、修订和谈判会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 17生物多样性一人类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的研究/杨建新(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刀环境科学进展/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3,l〔3).26一35环情X一4 d二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因为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丧失已在削弱未来人类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分析了生物多样性的性质和价值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指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推动力是人类所采取的非持续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分析、总结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就与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12月7-1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顺利召开。中国作为主席国,展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决心,最终推动195个缔约方签署通过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为至2030年及更长时期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绘制了雄心勃勃的蓝图。近千名来自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代表深度参与了为期2天的商业与生物多样性论坛及其它相关活动在推动“框架”谈判内容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0.
《生物多样性公约》已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中国是《公约》缔约国之一。《公约》对各缔约国规定了若干义务,主要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移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的持续利用;遗传资源的取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技术(包括生物技术)的取得与转让;等等。本文针对上述关键条款的义务,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在此领域的已有工作成就和现状,在国家水平上提出履行《公约》义务的策略和需要优先实施的行动措施。此外,还结合《公约》谈判的国际背景,提出我国今后在《公约》关键条款履行及谈判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草原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物多样性监测目前已成为草原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热点问题。草原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则是一些简化的生物或环境特征参数,说明草原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变化趋势,以及人类活动压力对草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促进科学界、政府和公众间的沟通,提高草原生物多样性管理水平。本文综述了草原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筛选的一般标准和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理论,梳理目前已提出或应用的主要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以期为我国构建国家或区域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全球环境基金(GEF)作为多个国际环境公约的资金机制,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GEF已艰难完成第8增资期谈判,正积极推动设立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但是GEF仍面临履约目标增加、资助领域扩大、资金分配难度加大等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履约任务加重、履约资金难以获得、GEF项目配套资金比例高等难题。为应对上述挑战,中国应推动设立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提早研究履约资金需求,完善履约资金机制;借鉴GEF管理模式,推动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发挥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贸易自由化以及WTO多边谈判的不断深入和扩展,环境与贸易问题日益凸显。与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问题,如《生物多样性公约》及《生物安全议定书》等多边环境协议与WTO相关规则的关系、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传统知识的保护、转基因生物体的贸易规则等问题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原则准确地说明了贸易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因而成为协调贸易与环境问题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4.
2021年10月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发布了《昆明宣言》,进一步强调投入充足资金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要求强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投入。生物多样性金融在国际上发展迅猛,我国也已在这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本文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金融政策发展概况和国内进展,研究分析了我国生物多样性金融的现存问题,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投入渠道少、资金量小且不稳定,生物多样性金融产品与服务缺乏创新,以及生物多样性金融的保障能力有待加强等。建议进一步强化政府投入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引导作用,加强生物多样性金融产品与模式创新,提高生物多样性金融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5.
薛达元 《环境保护》2012,(17):66-68
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生物多样性管理体制。许多国家政府在生物多样性管理体制方面已积累了多样性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参考。自1992年巴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以来的20年间,世界各国在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方面已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然而,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生物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选取阿拉善为研究区,利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中末期及1999年、2008年4个时期的Landsat MSS/TM遥感影像资料数据,并且应用3S技术对4个时期30年土地利用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通过资料信息整合和现状分析,全面、系统的掌握了阿拉善生物多样性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制定了4个层次的生物多样性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最后对阿拉善地区进行了生物多样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至世纪末阿拉善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近10年来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趋势缓和,且局部明显好转。生物多样性综合状况评价为优、良好、一般、差的地区分别占全盟面积的1%、26%、57%、16%。阿拉善地区物种种类偏少,特有种、珍稀濒危种、古老孑遗种丰富,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和典型性比较突出,建群种和优势种多数为生物地理区特有类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明显,但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7.
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人类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生物多样性的迅速锐减,已使人类基本需要的选择余地大大缩小,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受到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据统计,世界迄今为止,已发现并加以鉴定、分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约200万种,其中动物种类150多万种,植物种类约24万种,微生物约有3.75万种。此外,至今还有20万种植物、100多万种昆虫尚未被描述和分类,绝大多数不知名的动植物  相似文献   

18.
<正>1974年以前,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对于科学界而言,是个未知的谜,但它现在已成为各国讨论和谈判的焦点.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因对其做出了有影响力的科学评估而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但故事还包括研究本  相似文献   

19.
对1987-2015年浑河抚顺段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生物密度变化、优势种及分布、水质生物学评价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和BI指数对浑河抚顺段底栖动物评价水质的适应性,得出了辽河流域监测经验对中国水生生物监测的启示。结果表明:浑河抚顺段处于清洁~中污染状态,底栖动物共检出132种,多年平均密度为104~11200个/m~2,优势种以寡毛类为主,BI指数较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更适于辽河流域底栖动物水质生物评价。  相似文献   

20.
法国《生物多样性法令》的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峰 《环境保护》2016,(18):73-76
2016年8月法国宪法委员会正式审查通过了《生物多样性恢复、自然与人文景观法令》(以下简称《生物多样性法令》),这是法国40年来对《自然保护法令》(《生物多样性法令》的前身)的一次重要修订。法令纳入了生态损害的概念,对生物多样性概念外延进行了扩张,并设立了生物多样性局,在多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相比法国,我国生物多样性立法过于分散、碎片化,不成体系,相关法律概念未能与最新的国际公约的发展相接轨。建议我国对生物多样性相关立法进行更新及重新编撰,通过局部的法典化方法对其进行体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