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简述了苍山MS5.2地震的基本概况,分析了苍山52级地震构造背景,据这次地震的余震空间分布、等震线长轴、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条带和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北西向的苍山 新泰断裂和北东向的荣成 临沂断裂可能是苍山52级地震的地震断层。在1985年6月以前,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呈随机分布,1985年6月以后ML≥3.0地震主要集中在新泰 苍山 莒县之间的三角地带,来回迁移;1974年以后沿苍山 尼山断裂的ML≥3.0地震都发生在52级地震震中附近,说明在苍山 尼山断裂与沂沭断裂带交汇区西侧较长时间的能量积蓄。苍山52级地震前最后发生的两个ML≥2.0地震与苍山52级地震震中形成沿地震断层的临震小震活动条带。  相似文献   

2.
地表的断裂分布具有复杂的几何结构,分形几何学是定量研究断裂复杂性和破碎性的一种数学方法.本文应用分维几何学的方法,在比例尺为1:50万的山东省构造体系图上,对沂沭断裂带(山东段)(以下简称沂沭带)断层系统进行了分段解析、计算,并得到了各段的分维值.沂沭带全带断层的分维值为1.34,南段分维值为1.29,北段分维值为1.41,结果表明,分维可以表征断层的不均匀性、不规则性和复杂性等.与沂沭带地震活动南高北低情况对比认为,断层系统分维低的地区地震活动性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3.
根据断层形变剖面资料分析泾阳口镇-关山断裂活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泾阳地震台1986~2005年跨口镇一关山断层定点形变观测资料,指出形变剖面各点的运动特征:1995年前泾阳台N1A测线资料基本上呈线性变化,1995~1997年该测线形变资料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异常,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发生4.8级地震,靠近断层的点位发生了阶跃式变化,之后各点位运动渐趋于平缓.其后结合断层位错模型引起的地表形变特征,分析得出该形变变化主要由地裂和断裂活动共同引起;不考虑地震引起的异常时段,分析1986~1994以及1999~2005形变年变化量,可看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后利用1986~1994形变速率进行断层蠕滑段或地裂速率及深度反演.从反演结果可以看出,基准点N1比较稳定,3号点附近的地裂较浅,底部几十米,以垂直下滑为主,兼有张裂活动;5、6号点之间的断层活动深度在1 km左右.该断层上盘仍在下降.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断层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华北地区跨断层短水准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断层活动速率,根据这一指标求解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基于其时空变化特征与本区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对比研究,发现在大同地震、张北地震和文安地震地震之前,都出现了强烈的异常.断层形变的强烈异常,一般出现在中、强地震之前1年左右时间,可以视为中尺度时间的地震前兆.中、强地震多数发生在异常强度加强的年代,或者其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沂沭带应力场动态变化的追踪,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一些方法,对沂沭带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发现了在苍山Ms5.2地震前,沂沭带中、南段应力场小区域综合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出现了长达10年的分离现象,初动矛盾符号比出现10年低值异常,多项地震活动性参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6.
构违地貌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产物。构造地貌类型及其特征由各种形式的地壳构造活动所控制。沂沭断裂带是一条典型的构造地貌带。本文试将沂沭断裂带的构造地貌划分为地堑地垒式构造、蛇曲形水系、断陷盆地、断层三角面和断层陡崖、断褶山及玄武岩火山地貌等六种类型。构造地貌与地震的关系密切,研究这种关系,将对地震危险区段标志的寻找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了江苏及邻区1970年以来较有影响的9次中强震前地震空区、中小地震条带分布等地震活动图象异常变化特征,认为江苏及邻区地震前出现地震条带、地震空区等异常现象较普遍。在本地区研究条带异常所选取的震级下限为ML30为宜,在黄海地区研究地震空区震级下限取为ML30,而陆地地震空区可取ML20为震级下限。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水准测量资料反演了一九八三年菏泽5.9级地震的断层参数。由垂直形变资料反演得到的地震断层力学性质的讨论,说明菏泽地震是受近东西向主压应力的作用,破裂面是北西方向左旋剪切正断层。震前,震区受左旋剪切作用,极震区完整块体处于闭锁状态,大小满城断裂首先反映出这种剪切作用,在作用平缓的前几年,断裂产生蠕动;而在震前作用力强化时产生突变式的预位移。  相似文献   

9.
利用闽赣地区跨断层流动垂直形变测量资料 ,对该地区断层现今活动的动态过程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闽赣地区断层现今活动具有时空不均一性 :时间上具有准同步转折及阶段性特点 ,各阶段的活动速率和方式不同 ;空间上具有区域差异性 ,坑北—前梧断层活动速率最高 ,白竹湖断层活动速率最低。讨论了断层活动与地震的关系 ,认为 1984年以来 4次准同步转折均与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10.
郯庐断裂带鲁苏沂沭段由几条平行的深大断裂构成.地震波传播通过郯庐断裂带会产生多次的反射与折射,适当的条件下会产生断层隔震效应.本文报告了江苏地区在汶川地震中的人员反应,根据弹性波传播理论分析了江苏境内的汶川地震记录.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在嘉山以北为郯庐断裂带鲁苏沂沭段,几条平行的深大断裂有隔震效应,汶川与嘉山南侧的...  相似文献   

11.
研究探索了由跨断层形变测量资料提取无量纲的年速率比γh 和γ1 的新方法 ,并给出了整个测量区域速率比的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1 )中强地震前近源区形变年速率比在空间上、时间上存在中短及短期异常 ;(2 )中短期异常显示 ,震前 1~ 2年近源区年速率比正值(或负值 )有逐渐增大范围、量值的趋势 ,震源区速率比值较小 ,似处于闭锁状态 ;(3)短期异常显示 ,震前 3个月速率比值增高 ,空间上呈现大范围正负值区异常分布 ,图像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汾渭盆地内的地裂活动明显,危害严重。主要分析了陕西泾阳的口镇—关山断裂及山西清徐交城断裂及附近地裂活动引起的灾害及地表垂直形变特征,并通过位错模型反演了清徐交城断层及其地裂活动参数,为进一步预防此类灾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灾害学》2019,(Z1)
在前人郯庐断裂带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段工程场地勘察,对沂沭断裂带中马陵山-重岗山断裂(F5)开展现场调查、物探、钻探工作,确定该断裂在K711+800~K711+860之间,产状陡立,略向东倾,为逆断层性质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年平均垂直形变速率为0.21 mm/年,年平均水平形变速率为0.42 mm/年。根据相关规范,建议拟建高速公路在该断裂采取避让或抗断措施,避免在断裂处设置大型互通桥梁等设施,其中A类桥梁应尽量避开主断裂,其避开主断裂的距离为桥墩边缘至主断裂带外缘不宜小于300 m,A类以下桥梁宜采用跨径较小便于修复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地壳垂直形变场与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不同时期的地壳垂直形变速度,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垂直演变特征,结合1965~2005年中国大陆地区M≥7级的大震,研究了垂直形变演变与强震活跃时间段和相对平静时段的关系。并且依据1951~1990年中国大陆垂直形变速率图计算分析了垂直形变速率梯度,研究了高梯度带与大震的分布关系。中国大陆垂直形变速度的演变表明,在中国大陆出现NWW向的上升带和下降带相间分布,而且以上升为主,西部呈现“南升北降”等形变特点时,中国大陆的大震活动也相对活跃,当大面积下降变化为主,尤其是青藏高原表现为下降时,大震相对平静。M≥7级的地震绝大多数发生在水准网控制的高梯度带上,发生在不同高梯度带的交汇部位,转折部位、或者局部变化较突出的附近地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沂沭断裂带北段二十年来(1969.8-1989.8)M_L>1.0级小震活动的时、空、强及前兆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M_L>2.6级地震的时间序列显示出显著的活动与相对平静交替的特点;前兆场出现了三个不同特点的时间段及强震前所显示的短期异常变化;安丘一带先后出现两次小震空段利用以上规律,为分析、预测北段未来地震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苏南地区的水准资料进行动态平差,给出苏南地区垂直形变图。论述了该区的垂直形变特征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认为两次溧阳中强地震所在地的直溪桥——桠溪港凹陷,近五十年来呈反向上升活动,可能是这两次地震的前兆。由于目前此凹陷仍在强烈上升,从中长期预报的角度来看,溧阳老震区仍可能是未来发震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17.
2013年4月20日,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四川芦山附近发生7.0级地震,造成较严重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为研究地震区域地壳变形特征,利用芦山地震震中周边陆态网GPS连续站2010-2013年的观测资料,得到发震区域水平运动速度场和垂直形变场,获得距震中较近站点的同震位移;利用站间基线时间序列和应变参数时间序列得到了区域应变积累背景,并结合块体运动信息分离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震前可能存在的异常形变信息。从中得知:芦山地震发震区域处于块体挤出的"分流"地带,地壳水平变形量较小。站间基线QHBM-SCSN和QHBM-SCXJ在2012年下半年均出现偏离原有运动速率的趋势。SCXJ站时间序列信息分离结果显示,其N向和E向应变贡献分量在2012年也有曲线转折现象。  相似文献   

18.
结合重力资料分析认为,江苏地磁异常亦与下扬子地幔流应力场活动相关。南黄海Ms6.1地震前地磁异常有呈象限分布的规律,并有发生于地磁正负变化梯度带附近的特征;重力变化打破年变规律,出现大于区域场的负异常,且呈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陕西泾阳4.8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与断裂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泾阳Ms4.8级地震前后陕西关中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和有关断裂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波速比高值区很可能存在地下深部地幔物质的入侵,由此引发地震和重力场的显著下降;②用震源机制解和GPS所作的运动矢量图可以较好地解释泾阳地震前后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及有关断裂活动——其变化是北西向剪切应力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实地考察资料为基础,确定了1995年9月20日苍山52级地震宏观震中,地震等震线、发震构造,并对地震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苍山52级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苍山县沂堂乡台井和塞子一带(北纬34°585′,东经118°08′);工程地质和地形地貌条件,构造环境和震源破裂是影响地震烈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其发震构造系共轭破裂,北西向为主破裂,北东向为辅助破裂;研究认为本次地震发生在一条规模较小的北西向断层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沿这条断层不会再发生5级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