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球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具有天然放射性来源和人为放射性来源,其迁移研究对放射性污染的治理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化学与迁移行为,着重分析了影响土壤放射性核素积累和迁移的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核素理化性质和生物等方面),并对今后核素迁移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X5912(X)l(X) 256花岗岩体单裂隙中核素迁移数学模型皿.扩散模型及其有限单元法解/苏锐(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会一20()0,22(2)一80一86 环图0一16 以北京市阳坊地区地表新鲜花岗岩为实验介质,在含有天然裂隙面切割的花岗岩柱中进行了核素扩散实验。考虑了花岗岩基质扩散,裂隙表面吸附和基质吸附等因素对核素扩散的影响,着重探讨了花岗岩基质扩散对核素在裂隙中迁移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二维扩散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单元法求得其数值解。将数值解、解析解和实验值进行了对比,三者较吻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GMS计算了放射性核素Nb-93 m,Se-79,Tc-99,Zr-93,Sn-126在陇东预选区中百万年尺度的污染迁移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粘土岩由于极低的渗透性和较强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的阻止核素在围岩中的迁移.其中,迁移距离最大的核素为Se-79,最大迁移距离为242 m,在距泄露点68 m处其活度浓度的峰值为23000 Bq/l,处置库在百万年内总的活度释放量约为4.3E18Bq,其中起主要贡献的核素是Se-79,其次是Tc-99.  相似文献   

4.
环境中放射性铯的迁移进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环境中放射性铯的污染来源及危害;对放射性铯在环境中的迁移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切尔诺贝利及福岛核事故释放的核素铯在环境中的迁移研究现状;核素铯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研究发现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铯主要分布在表层土壤中等结论;核素铯在岩石、矿物及水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研究现状.通过综述核素铯在核事故和土壤、岩石及水等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进展,以期为评估放射性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5.
低中放废物处置场核素经地下水迁移对环境影响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我国某民用低中放固体废物处置场核素迁移的途径,对核素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计算,假定正常释放或一次降水量达到600mm,处置场底浸泡一个月,存在6m的包气带时,对该处置场处置的7种核素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包气带是延迟核素迁移的主要屏障,在500年内,可以使^60Co^137Cs^90Sr、^63Ni等核素延迟,其中^239Pu降低6个月数量级,但不能延迟^3H和^14C的迁移,穿过  相似文献   

6.
深层地质处置是处置高放废物的可行方案之一。高放废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具有放射性强,核素毒性大,半衰期长(100 a)等特点。而吸附性弱、扩散能力强的关键放射性核素在处置库中的迁移特征成为地质处置库选址的安全性评价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文章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粘土岩地质处置研究的工作进展,并从核素种类、粘土类型、具体迁移研究方法、研究设备和迁移所用拟合的数学模型开发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中国高放废物粘土岩地质处置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对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废物处置库是一个受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复杂系统。在多种因素中,地质环境中的水对废物处置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重分析阐述了地下水的辐射分解作用以及水中核素迁移这2方面对地质处置库造成的影响。地下水是将核素带入生物圈的载体,能够引起核素迁移;另一方面,地质处置库所形成的强放射场能促进周围的地下水辐射分解,加速工程屏障氧化侵蚀。指出了我国目前有关放射性废物处置系统的设计方案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依据放射性核素237 Np在浙江红土饱和土柱中浓度分布,采用单纯形优化算法对237 Np在饱和浙江红粘土中的迁移参数进行了优化,得到的目标函数χ2为0.45,而用实验测得的迁移参数计算得到的目标函数χ2为0.75。结果表明:迁移参数的优化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可直接依据核素浓度分布采用优化方法确定核素迁移参数。  相似文献   

9.
结合美国地下核试验场公开资料,分析了地下核爆炸的源项核素特征,在源项释放和核素迁移过程概化的基础上,建立以水力释放和玻璃体浸出为主要机制的源项释放浓度计算模式,对3H、90Sr和239Pu释放到地下水的浓度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3H、90Sr和239Pu向地下水的释放是一个连续、缓慢的过程,就核素释放浓度曲线递减程度而言,3H>90Sr>239Pu,但浓度并不是短期内显著降低。在地下水污染安全评价中,应重视源强及其持续时间的分析,以使环境模型能更为合理地反映核素迁移行为。  相似文献   

10.
铀矿区附近牛对放射性核素环境转移的指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武夷火山岩铀成矿带的570和6722矿附近生长的牛的肝、肺、肌肉和骨骼等组织中的放射性核素以及牛生长区的土壤、饮用水、牧草等样品的放射性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矿区土壤的放射性平均强度相当,具有近似放射性地质本底条件,而570矿区的饮用水以及生长在该区的牛的组织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比6722矿区的高.226Ra和210Pb在肝、肺等组织中明显富集.在铀矿床的勘探开采过程中,核素主要通过氡气和核素含量高的粉尘,通过风介质在空气中扩散迁移而导致周围形成辐射污染;放射性核素溶解在矿坑废水或被雨水冲刷淋滤,通过径流扩散而形成辐射污染.  相似文献   

11.
85S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深入研究核素在地质介质中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更准确地模拟核素的非菲克迁移行为并寻求一种更合理的建模方法,根据一维裂隙岩柱中Pu(钚)迁移试验资料,利用基于不同联合概率密度的连续时间随机游走(CTRW)模型和传统对流-弥散方程(ADE)对Pu迁移的穿透曲线(BTC)进行了过程模拟,对比分析了ADE模型、CTRW-TPL模型、CTRW-TPLA模型和CTRW-ETA模型的拟合程度及适用性,进而选择出最优的模型对不同胶体浓度下Pu在裂隙介质中的迁移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ADE模型,参数拟合后考虑吸附作用的CTRW-TPL模型能有效地描述非菲克迁移行为特征,CTRW-ETA拟合过程更易实现,但能为迁移行为的刻画提供的信息较少.研究还发现胶体的存在显著提高了Pu在裂隙介质中的迁移性,但胶体浓度超过某个临界值后,随着浓度升高Pu的迁移性反而减弱,在CTRW理论框架中,该过程表现为表征广义运移速度和弥散系数的参数值先增大后减小,而介质对溶质颗粒的平均吸附率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基于设计计算书中的玻璃固化体包容核素数据,自编程序计算了~(239)Pu、~(237)Np、~(241)Am和~(238)U几个包容量较大的典型核素在玻璃固化体中的迁移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在完全释放情况下,长效α核素~(238)U的释放速率是最大的,在10~(-3)g/a这个量级上;在部分释放情况下,~(239)Pu、~(237)Np、~(241)Am和~(238)U核素的释放速率在10~(-10)g/a量级上;10万年这个时间尺度内,半衰期较短的~(239)Pu和~(241)Am需要加以关注,其释放率都在10~4 Bq/a以上。  相似文献   

14.
137Cs在大鹏澳中迁移分布的数值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37Cs作为广东核电站放射性排出核素之一,具有高残留,高积累的特点.悬浮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沉降是影响海湾水体中核素迁移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正确评价核电站放射性排出物对大亚湾海湾水域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悬浮物吸附沉降影响的深度平均二维对流扩散模型,模拟了放射性核素137Cs在大鹏澳内的迁移分布状况,并对未来湾内水质进行预测.模拟预测表明若维持当前排放量,未来50年内海湾中137Cs活度并没有呈持续上升趋势,局部虽略有累积,但活度值仍很小,最大仅约4Bq/m3,说明悬浮物吸附137Cs沉降对海湾的自净作用不容忽视. 137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 研究海洋沉积物中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规律,是沉积物动力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它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到这些核素本身在海洋环境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如这些核素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状况、存在形式、迁移变化等规律),而且可以利用这些放射性核素作为天然示踪剂,深入研究海洋的许多地球化学问题。例如利用这些天然放射性示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核素以水为载体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时,吸附和解吸作用不容忽视吸附和解吸是一非平衡过程.非平衡状态下吸附和解吸达到平衡的快慢程度可以用平衡速率参数a来表征本文首次定量分析了非平衡吸附对核素迁移的影响,提出基于室内分配系数实验求取a值的方法,并将室内实验得出的a值同原位核素迁移试验拟合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求出的a值可作为非平衡吸附核素迁移数学模型的主要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7.
eurrenee and behaviour of radionuelides in theMoselle river一Part皿:Distribution of radionu-elides between aqueous phase and susPended mat-te:〔刊,英〕/H .Mundsehenk// J.Environ.Ra-dioaetivity一1996,30(3)一215~232 北图 从核电站释放出的进人河流的大多数放射性核素首先吸附在悬浮物上。为了描述该核素的迁移使用了一个模型,该模型把悬浮物总载荷作为土壤相计算。在实验室研究中,测定了摩泽尔河水/悬浮物中各种放射性核素的分配系数。利用该模式保守地估计了土壤相中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它提供的结果比根据分布规律得出…  相似文献   

18.
考虑悬浮物吸附沉降作用的海湾放射性核素迁移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建立了考虑悬浮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沉陷影响的海湾放射性核素迁移数值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对所建模型和先前不考虑悬浮物吸附沉陷影响的放射性核素迁移模型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充分体现了考虑悬浮物对核索迁移影响进去的必要性。应用本模型对大亚湾核电站诽出的放射性污染物137Cs在大鹏澳内的迁移分布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其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表明了本模型的可靠性,可为放射性污染源对海湾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X591200701013放射性核素迁移到水果的模拟和实验性研究=Modelling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transfer of radionuclides to fruit[刊,英]/F.Carini…∥J.Environ.Radioactivity.-2005,84(2).-271~284国图作为IAEABIOMASS(BIOsphere模拟和评价)的一部分,1997到2000年的水果工作组计划,旨在改善用于放射性评价的模型的实用性.该工作组完成了许多模拟和实验行动,包括:(1)放射性核素迁移到水果的实验,田间和模拟信息的总体评论;(2)最近完成的或正在进行的实验研究的讨论;(3)有关放射性核素迁移到水果的数据库的开发;(4)有关水…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核素可通过颗粒或气体的形式由核设施释放到陆生环境中,湿沉积条件下植物对核素的截获行为是污染物质在食物链输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文阐述了截获的概念,重点讨论了湿沉积(以降雨为例)条件下植物的生长阶段、植物冠层储水容量、核素性质及降雨特征等对截获行为的影响作用,并简要介绍了截获份额的初步评价模式,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