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镇江焦化厂应用高压静电捕集法对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沥青烟气进行净化处理,效果明显。据运行使用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气体中,焦油物质含量仅为 5毫克/立方米以下,净化效率达99.7%以上。经有关专家调查比较,该厂沥青烟气净化率已达到或超过西德、美国等国家有关专业化标准。 沥青烟气中的主要有害物质为洗油和葱油类的挥发物,属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对人体有很大危害。过去,该厂曾使用过油洗法进行治理,不仅运行费用高,而且净化效率只能达到50%左右,很不理想。 1989年上半年,这个厂对化工车间粒状沥青生产工艺装置进行了改造,选用了一套直径…  相似文献   

2.
过去,上海电缆厂生产某些需对外护层浸涂液态沥青的电缆,采用明火敞开式加热沥青,产生大量沥青烟气,严重污染作业环境。据测定,工人作业带空气中含沥青烟气量达135.7毫克/米~3。工厂为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自1983年以来,投资66万元,成功地建成了封闭式熔化沥青装置,还安装了烟气净化系统,基本解决了烟气危害。 这个封闭式熔化沥青与沥青烟气的净化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先将团体块状沥青由吊笼进人封闭式熔化缸,然后通入350℃、压力为25千克力/厘米~2的过热蒸汽。由于熔化缸内设有盘箱管,当蒸汽从缸的一侧进入后,即与沥青进行热传递,使块状沥…  相似文献   

3.
用电捕焦油法净化炭素焙烧炉烟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静电捕焦油器净化炭素厂焙烧炉烟气的工艺流程及技术参数 ,提出了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措施。使用静电捕焦油器后沥青烟排放浓度低于 5 0mg/m3 ,粉尘排放浓度降到 2 6mg/m3 。  相似文献   

4.
钢铁工业中,烧结烟气的含尘浓度一般为0.5~1.0g/m~3,粉尘比电阻高达10~(11)~10~(13)Ω·cm。我国大多数烧结厂使用多管除尘器净化烧结烟气,其结构简单、经济,但效率低,风机转子磨损比较严重,寿命短。宝钢450m~2烧结机的烧结烟气净化采用了新日铁制造的高性能宽间距静电除尘器(Electrostatic Space Cleaner Super,  相似文献   

5.
对波纹板蒸发器中的烟气冷凝换热进行数值模拟,运用Fluent软件得出烟气温度场、速度场、冷凝水浓度场;分析烟气特性和波纹板蒸发器的结构参数对冷凝换热的影响,发现当过量空气系数较小、烟气流速为2~3 m/s、烟道宽度为10~12 mm、波纹高度为18~20 mm、波纹节距为36~40 mm时,能带来较好的换热效果。通过与平板换热器进行对比,波纹板的冷凝换热效果优于平板,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厂石墨化电极生产采用煤沥青作粘结剂,在轮窑焙烧时经高温分解产生浓黄色沥青烟气。这种烟气含有害物质,以每小时5~7万米~3的风量,通过70米烟囱向空间排放,污染大气,影响农作物,危害人民健康。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和“综合利用很重要,要注意”的教导,经过两年时间的反复试验和不断摸索,试用电除尘器净化烟气获得成功,除尘效率达90%左右,使浓黄色烟变白,每天能回收软沥青300~400公斤,全年达一百余吨。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鄂钢二炼钢分厂设有20t氧气顶吹转炉两台,烟气处理工艺为“二文一塔”。烟气洗涤水采用投加高分子絮凝剂→磁混凝→快速斜板沉淀工艺净化。斜板沉淀池(3000mm×5000mm×6800mm)9台,设计处理能力30~50m~3/(h·台)。 随着鄂钢转炉工况的变化,烟气洗涤水中的悬浮物(SS)负荷增高,其颗粒特征亦改变。实践表明,斜板沉淀池的运行工况直接影响澄清水的浊度。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矿井火灾时期逆流层长度变化规律,给逃生与救护工作提供参考,以下行通风倾斜巷道为研究对象,建立长80 m、宽4 m、高3.5m拱形巷道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多组火灾工况下烟气逆流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巷道入口端风速在0.5~3 m/s增大,烟流逆流层长度随之减小,减小幅度逐渐变缓;火源烟流放散速度在5~25 m/s增大,逆流层长度随之增大,且增加幅度逐渐变缓;人口端风速条件固定为1 m/s,巷道倾角在O°~45°增加,火源烟气放散速度小于18 m/s时,逆流层长度随巷道倾角增加而减小,火源烟气放散速度大于18 m/s时,逆流层长度随巷道倾角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小型炭素焙烧炉沥青烟气净化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了颗粒层吸附技术在小型炭素焙烧沥青烟气净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烧结矿为催化剂对烧结烟气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研究了反应温度、NH3/NO物质的量比、空速和烧结矿粒径对烧结烟气SCR脱硝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矿催化还原烧结烟气脱硝效果明显;烧结矿SCR脱硝的适宜窗口温度为350 ~ 450℃;随NH3/NO物质的量比增大、烧结矿粒径减小、空速(气体流速/催化剂体积)降低,脱硝效率提高;在反应温度为450℃、NH3/NO物质的量比为1.0、空速为3000h-1的条件下,用粒径为0.2~ 1.0 mm的烧结矿脱除烧结烟气中的NO,可以将NO质量浓度从400 mg/m3降到约260 mg/m3.  相似文献   

11.
Glea.  RJ 张慧明 《安全》1995,16(6):23-31
烟气中SO_2含量较高时,电子束反应器串联干法排烟脱硫的净化烟气的工艺过程,可提高NO_x的脱除效率。该过程的基本投资估计为261~268美元/千瓦,操作费用为0.038美元/百万焦耳。  相似文献   

12.
生物膜法净化低浓度SO2气体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SO2气体,研究其适宜工艺条件.结果表明,SO2进口气体质量浓度2 500~3 500 mg/m3、气体流量0.1m3/h、循环液流量10~12 L/h、24℃、循环液pH<1.7时,生物膜填料塔对SO2的净化效率可达97.2%以上,对SO2生化去除量达52~56mg/(L·h).本研究为生物法脱除烟气中低浓度SO2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金属镁还原氟化铍制取金属铍时,冶炼温度为900~1300C°,产生大量铍尘。“还原”炉烟气中含铍浓度高达86200微克/米~3。为了保护职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同时综合回收,变害为利,曾于1966年对“还原”烟气的净化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采用二级文氏管—冲击式洗涤塔,对净化该烟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经过几年的使用,上述净化装置也暴露出较多的缺点。由于烟气中粉尘的颗  相似文献   

14.
沥青烟尘是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我们在试验室利用模拟电除尘器净化沥青烟尘,并设计出工业试验装置,于1981年在武汉电池厂电池碳棒焙烧倒焰窑进行工业试验,取得比较好的成效。利用本净化装置后,倒焰窑沥青烟尘的排放浓度由原来的661毫克/标米~3降为42毫克/标米~3。本文主要介绍净化流程,设备性能。  相似文献   

15.
地铁站内站台层发生火灾时,站台层的烟气会通过站台层到站厅层的楼扶梯蔓延至站厅层。为了研究楼扶梯口处设置空气幕对站台层烟气的阻挡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主要研究空气幕的出口风速,出口射流角度对烟气的阻挡效果。设置的空气幕风速有3m/s,4m/s,5m/s,10m/s;设置的角度有0°,15°,30°。通过模拟对比空气幕前后温度变化,得出风幕风速为4m/s或者5m/s时即可较好阻挡烟气。角度为15°的空气幕比0°和30°的空气幕挡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高压开关柜内的绝缘件失效故障,易引发火灾事故、区域停电甚至影响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基于高压击穿电弧模拟与材料引燃机理综合模拟实验平台,针对4 mm厚支柱绝缘子和固封极柱,开展了15 kV击穿电弧作用下的系列引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电极横向击穿后,电弧迅速上翻形成自上而下“夹持”样品的倒“U”形弧柱,弧根与弧顶首先炭化或引燃。阻燃绝缘件样品顶部形成火焰后,随着燃烧的进行,逐渐从顶部形成穿透样品的内部击穿电弧,该电弧易诱发剧烈燃烧的水平喷射火焰。内部击穿电弧位置向下移动呈“2阶段”特征:在初始阶段较慢,支柱绝缘子和固封极柱样品内击穿点下移速度分别约为2.55 mm/s和1 .74 mm/s,而在第2阶段分别增大至78.50 mm/s和35.03 mm/s。此外,高压起弧瞬间,在紧邻电极上方的绝缘材料表面,升温速率可达180 ℃/s。研究结果可用于高压开关柜各类阻燃绝缘件的科学选型与优化设计,为开关柜防火安全性能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冶金部安全技术情报网于7月22日至26日在吉林炭素厂召开了沥青烟气净化技术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冶金工厂、设计及科研单位的代表65名。会议交流了冶金系统近年来在沥青烟气净化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经验。上海炭素厂、吉林炭素厂等单位先后采用了同心圆电捕焦油器,捕烟效率达90%左右,同时在电捕焦油器的制作、安装、调试及维护等方面也积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目前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要求,燃气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浓度的控制标准是颗粒物、SO2、NOx排放质量浓度小时均值分别不高于5、35、50 mg/m3。通过对武钢有限热能电站2台220 t/h高温高压燃气锅炉的烟气净化工艺的选择和论证,最终采用低氮燃烧+SCR脱硝+钙基固定床干法脱硫除尘工艺,实现热能电站锅炉的超低排放改造,为其他燃气锅炉的烟气净化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铝电解预焙阳极沥青烟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铝厂等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展,相应炭素企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其排放的沥青烟污染日趋严重,大力研究开发能广泛应用的沥青烟污染控制技术已迫在眉睫.介绍了国内外铝电解用炭素阳极焙烧炉沥青烟的净化处理研究现状,详细评述了现有沥青烟气的治理技术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为解决沥青烟治理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可从量子理论出发研究其粘附机理,分析沥青烟粘结性能与沥青烟相分布、成分组成之间的关系,研制改善沥青烟粘性的特效添加剂,可达到高效净化沥青烟的目的,并可推动电解铝及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现代建筑夹层模型,研究铺设大量电缆可能引发的火灾效应,探索夹层内电缆火灾特性,找到电缆在夹层内的合理铺设方式,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火对策提供依据.本文主要讨论了不同因素对火焰蔓延速度、烟气温度和有害物质生成浓度的影响,并评价了有害物质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夹层内铺设电缆的数量、铺设角度和距离夹层底层远近对电缆的燃烧特性有明显影响.1根电缆时火焰蔓延速度为3.17×10-3 m/s,两根时为3.96×10-3 m/s;1根电缆情况下,铺设角度由45°到垂直状态时,蔓延速度由4.01×10-3 m/s增加到26.09×10-3 m/s,产生烟气温度和烟气中有害成分浓度也随之增高;垂直条件下,烟气质量浓度在230 s时达到最高值12.50 g/m3,产物CO的质量浓度远远超出OSHA标准(1.88 g/m3).因此,电缆在夹层内垂直燃烧时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