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本工程采用预处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工艺对贵州省某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cr≤200mg/L、BOD5≤120mg/L、SS≤220mg/L、氨氮≤30mg/L、TP≤3mg/L时,出水可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运行成本为约0.08元/t。其投资少,运行费用低,适合在农村使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动力组合式生物滤池与潜流式人工湿地联合工艺治理某镇生活污水。设计处理规模600m~3/d。运行时进水水质:COD为150-200mg/L,氨氮为20-35mg/L,总磷为2-5mg/L,滤池具有良好稳定的处理效果;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皆有一定的功效,电解装置显著除磷。总排口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建筑废砖为填料构建垂直流人工湿地,以常规碎石床湿地为对照,研究了建筑废砖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生活污水经废砖湿地系统处理后,出水比较稳定。废砖湿地系统对TP、TN和NH+4-N的去除效果显著高于常规碎石床湿地系统,其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1%、66%和78%。废砖湿地系统与常规碎石床湿地对COD的去除率均较高,去除率可达90%左右。废砖湿地系统出水水质可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一级B及以上限值。  相似文献   

4.
蚯蚓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生态学理论出发,以健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为思路,通过引入爱胜蚯蚓使食物链"加环",强化水生动物环节,得出该工艺在0.3m3(/m·2d)的水力负荷下稳定运行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COD、TN和TP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41.02mg/L、12.58mg/L和0.44mg/L,出水水质均低于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排放A标准。同时蚯蚓对改善湿地内部溶解氧状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臭氧-移动床生物膜组合工艺深度处理河北省某制革园区综合废水,通过考察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对废水COD、UV254、色度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臭氧最佳投加量为20 mg/L,最佳接触时间为40 min。在臭氧最佳运行条件下,MBBR停留时间为15 h,臭氧-移动床生物膜组合工艺出水COD、氨氮、色度可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COD为41~50 mg/L、氨氮为0.5~0.7 mg/L、色度为10~20。  相似文献   

6.
城市高污染水体生物生态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高污染水体的特点,建成了粉煤灰基质滤料生物过滤与复合水生植物滤床组合处理系统。生物过滤在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方面起主要作用,磷则主要是通过人工湿地去除。运行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出水COD、TP、NH3-N、TN平均浓度分别为16.35 mg/L、0.08 mg/L、2.68 mg/L、15.63 mg/L,均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华南1号杂交狼尾草、海芋、春砂仁、文殊兰、美人蕉、沿阶草、鸢尾和红草为湿地植物,以煤渣、麻石、陶粒为填料构成几种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小于345mg/L时,各系统出水COD浓度均小于60 mg/L(停留时间为6 h),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当进水TP浓度在4.44~8.17 mg/L之间,NH4+-N浓度在41.3 mg/L以下,TN浓度在66.1 mg/L以下时,各系统出水TP、氨氮、总氮浓度分别小于1,25,20 mg/L(停留时间为12h),均达到GB18918-2002的二级B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以工业园区污水厂尾水为补给水源的景观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在2015年植物生长季对天津某工业园区人工湿地公园进行了水质采样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湿地进水中ρ(COD)为44!70 mg/L,ρ(BOD)为2.8!5.6 mg/L;出水中ρ(COD)为43!60 mg/L,ρ(BOD)为3.3!4.8 mg/L。潜流湿地对污水处理厂排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BOD去除率为90%,COD去除率为10%!30%,出水B/C比值较进水有较大降低;潜流湿地出水进入表流湿地后,COD与BOD有所升高,其升高比例分别为10%、225%,这可能是因为表流湿地有水生植物生长,植物腐叶会导致有机物质释放。在湿地公园总出水前设置深水景观湖,有利于出水COD浓度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9.
某工业园区综合废水处理厂设计规模5.0×104m3/d,原设计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需将出水标准提高到一级A排放标准.分别采用混凝沉淀法和高级氧化法深度处理二级生化出水.小试试验结果表明:二级生化出水CODcr在62~75 mg/L左右,PAC、Al2(SO4)3及PFS三种絮凝沉淀药剂处理出水CODcr去除效果均不明显,不能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芬顿催化氧化的pH=5,FeSO4+H2O2投加量为(200+100)mg/L;臭氧氧化的O3投加量33 mg/L,其出水CODcr均能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好/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整传统潜流湿地内部溶解氧分布状态,提高其对生活污水水质净化的效率,对传统潜流湿地进行了不同区段的划分及功能强化,设计了不同结构的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研究了好氧/厌氧段比例、位置及人工曝气等因素对出水COD的影响,并与传统潜流湿地进行净化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传统潜流湿地对COD的去除率为70.3%,以好氧/厌氧/好氧段方式串联采用前部和后部曝气并作厌氧处理的潜流湿地(即O-A-O强化曝气组)对COD的去除率为90.1%,比传统潜流湿地提高了19.8%;O-A-O强化曝气组平均出水浓度为17.4mg/L,不曝气的O-A-O出水COD浓度基本维持在50.0~60.0mg/L;对O-A-O前部和后部曝气处理后COD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0.4%和20.8%。可见,在实验条件下O-A-O强化曝气组对COD的去除率最高,结构相同的湿地曝气处理后出水水质有显著改善,在湿地前部曝气对COD的去除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日光型厌氧好氧一体化技术处理滨海农村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光型厌氧好氧一体化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能进行了应用研究。系统的处理量为89t/d,HRT为1.8 d,水解酸化段水力负荷为0.78 m3/(m3·d),接触氧化段水力负荷4.24 m3/(m3·d),稳定运行6个月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cr、NH3-N 、TP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73.2%、49.5%、56.1%和79.3%,出水 CODcr、NH3-N、TP、SS的平均浓度分别在60.3 mg/L、20.4 mg/L、2.7 mg/L、26.7 mg/L以下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一城市污水处理厂"混合型城市污水"的特征,以厂区曝气沉砂池出水作为处理对象,设计一套A2/O工艺强化脱氮除磷中试装置。当进水COD、NH3-N、TN、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94,25.0,37.6,7.66 mg/L时,经A2/O工艺强化处理后,出水COD、NH3-N、TN、TP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6.7,5.5,12.73,0.7 mg/L,对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91.51%、79.73%、65.78%和88.65%,出水水质达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取得了良好的污染物去除和脱氮除磷效果,且当系统稳定运行时总体出水水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A~2O-MBR工艺的脱氮除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的脱氮除磷工艺(厌氧/缺氧/好氧,A2O)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构建具有强化脱氮除磷作用的A2O-MBR工艺。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A2O-MBR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的跟踪监测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非常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总氮、氨氮及总磷的平均浓度分别为5.69 mg/L、1.32 mg/L和0.18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85%、94%和97%,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另外,硝化速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释磷/吸磷效果较好,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黄筹  王燕  郑凯凯  王硕  李激 《环境工程》2020,38(7):58-65
随着全国重点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迎来新一轮提标改造,其中部分污水处理厂对出水总磷(TP)的排放限值由0.5 mg/L降低为0.3 mg/L,甚至降至0.2 mg/L,这对城镇污水处理厂除磷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全国58座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调研分析,探讨了目前污水处理厂在实际生产运行中除磷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为今后高TP标准排放下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指导。调研结果表明:各污水处理厂的释磷潜力为0.01~23.98 mg/(g·h),其平均值为2.77 mg/(g·h),释磷潜力普遍较弱。生物除磷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为进水碳源不足、厌氧区存在高浓度硝态氮及同步化学除磷的抑制作用。基于上述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调控措施,并建议污水处理厂要根据进水水质情况,通过静态实验确定最佳除磷药剂种类及合适的投加量,有效控制化学除磷过程,从而达到节省药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MSBR和滤布滤池的组合工艺处理污水,结果表明:该组合系统运行稳定,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平均出水COD34.9 mg/L、BOD5 5.2 mg/L、SS 3.8 mg/L、NH4+-N 0.8 mg/L、TN 13.8 mg/L,TP 0.4 mg/L,完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  相似文献   

16.
雨水水质监测与常规处理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城区屋面雨水径流及某住宅小区的雨水调节池水质做了分析测定,发现屋面初期径流污染很严重,最大值能够达到CODcr290.08 mg/L,NH3^+-N5.47μg/L,浊度220.5NTU。采用混凝-砂滤工艺对调节池雨水进行了中试规模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硫酸铝作为混凝剂时,其最佳投加量为25 mg/L,此时CODcr的去除率为85.14%,浊度的去除率为88.79%,TP的去除率为63.18%。后续选用0.5 mm粒径石英砂过滤混凝沉淀后水,处理后出水水质均值分别为浊度7.5 NTU,TP 0.07 mg/L,NH3^+-N3.68 mg/L,CODcr27.04 mg/L,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的特点,采用生态氧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自然湿地生态工程组合工艺对其进行深度处理,重点分析了运行效果和去除机理。数据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系统出水COD,BOD5,NH3-N和TP平均分别为14.4,3.4,0.84,0.19mg/L,平均去除率均在65%以上,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  相似文献   

18.
A-A~2/O工艺处理低碳源城市污水的除磷脱氮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南方某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例,介绍了A-A2/O工艺在处理低碳源城市污水的效果。运行结果表明,工艺对BOD5、COD、SS的去除效果良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对于氮磷去除,出水NH4-N<0.5mg/L,TN<15mg/L,TP<1.5mg/L,但TN平均去除率只有45%左右;TP大多数的去除率在30%~50%之间。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碳源不足。为提高除磷脱氮效果,采取了投加PAC来辅助除磷,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