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一、天津市机电工业总公司环保产业的发展概况 天津市机电工业总公司是天津市机电工业的主体,总资产159亿元,拥有300多个企业、14个科研院所;主要产品140大类,1056小类,3805个品种;从事环保成套工程设备设计开发和制造的企业近30家。近几年来,我们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产品上水平、质量上档次、经济上规模、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
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及特殊的历史沿革、资源禀赋、产业承接等原因,新疆成为石化、煤化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接替区,以化石为主的能源消费不断增加,逐步形成高耗能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区域碳锁定问题日益突出。新疆区域碳锁定形成机制以技术-制度锁定为基本途径,经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产生资源禀赋锁定、产业锁定、技术锁定、制度锁定和社会嵌入锁定,形成具有路径依赖的综合系统,导致新疆区域碳锁定固化。通过建立碳承载力、碳超载率的计算模型,运用供需平衡法对新疆碳锁定状态进行判定和预测发现:新疆初次碳锁定现象发生在2005年,2006-2014年区域碳锁定趋势愈来愈严重。地方政府通过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健全政绩考核体系、提升碳承载能力等路径减缓区域碳锁定趋势,逐步实现区域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3.
随着煤炭资源开发重心的向西转移,能源资源的成本优势将可能吸引能源密集型产业和相关的加工制造业向西转移,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论文利用DMRCGE模型和情景分析定量模拟了煤炭开发重心西移对能源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煤炭资源开发重心西移,通过成本驱动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的作用,将促进能源密集型产业向西转移,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能源密集型产业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缩小资源富集区域与经济发达区域的经济差异;但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工制造业的优势仍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疆煤炭生产比例的提升,将带动新疆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份额增加,有利于新疆依托本地市场提升制造业份额。  相似文献   

4.
首先,从崂山区产业结构量的方面来考察。表1给出了崂山区1993年~1997三次产业的比例。由表可见,崂山区经过多年调整,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逐渐优化,但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生产性功能仍在不断强化。产业体系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结构,基本上属于资源开发导向结构,对自然资源和能源依赖程度高消耗量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有工业基础及其资源开发环境因素,以及国内外经济发展态势,为实现中长期工业实力达到与其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战略目标,中国南方工业开发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型经济为核心,以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建立内外向结合型工业结构;实行以轻型工业为主导部门,以基础工业为整体工业的推进部门的产业倾斜策略,和以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为主轴线,以大中城市(含沿海港口开发区)为极点的点轴开发的非均衡发展策略;强化地域间、产业或部门间的分工与协作,推进包括原料-加工中心在内的工业综合体的开发模式,形成面向国内外市场的优势产业与地方性产业等多层次、不同类型的综合工业基地,以求振兴全区工业,井增强其在全国经济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榆林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廉 《陕西环境》2000,7(4):19-20
榆林地区是我省重要的矿藏资源富集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石油、高岭土等资源。开始于八十年代未的大规模资源开发活动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区域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该地区目前的产业结构也不尽完善,为此,该文就榆林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一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政策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发展与沿海要素西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蓝 《自然资源学报》1998,13(3):267-272
沿海企业因成本全面上升和资源分布格局的变化开始向西转移扩张。这对于缺乏投资而改革与发展滞后的内陆地区有促进发展和改革的双重意义。沿海由此为新产业发展让出空间,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中西部则因要素注入而得以加速企业改革和发展,缩小中国区域发展差距。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和角色均应作调整,以方便和鼓励产业向西转移。  相似文献   

8.
中国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的增长与收缩面临着内外部条件的系统性重构,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摆脱“矿竭城衰”的历史宿命,实现城市人口的正增长,目前尚缺乏经验证据。本文采用2010—2020年116个资源型城市的截面与面板数据,定量刻画了资源型城市增长与收缩的演变轨迹,并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转型对人口增减变化的相关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六成以上的资源型城市在研究期内表现为收缩状态,呈现出“一带两片”的空间分布格局;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在短期内均对资源型城市的人口增长表现为挤出效应,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转为正向,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补偿效应暂未显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在短期内可促进资源型城市人口的增长,但长期来看并不显著。基于此,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需要以提高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为重要突破口,以产业结构高级化为长期主线,基于地方比较优势实施产业延伸与产业更新并行战略,构建多元化的产业体系,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应强调战略差异化。  相似文献   

9.
乌昌地区资源型产业的集聚特征及其城市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能矿资源为基础原料的资源型产业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资源型产业正处于兴盛期的城市发展更是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论文将资源型产业作为单个影响因素,采用产业结构变动值、产业结构变动系数、产业结构熵数和区位熵等方法,选择典型干旱区城镇发展区域乌昌地区,对该区域资源型产业的时空演化和集聚特征及其对绿洲城镇发展的作用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资源型产业对乌昌地区产业集聚的地域、类型、工业内部结构以及城市的扩展方式和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受绿洲城镇分散性的影响,资源型产业对乌昌地区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为轴向扩展和圈层扩展并进;资源型产业选择就近城市转移,对于较远的县市集聚大于扩散,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0.
与中国一样,东盟多数国家目前均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但该区域多数国家的产业集群主要来自低成本的比较优势而非基于创新的竞争优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与加快,区域产业分工承受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矛盾日益突出,区域内多数国家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的环境风险也日渐显现。因此,应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挑战,成为东盟内部共同面临的一项紧迫的问题。目前,东盟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呼伦贝尔的考察,我们发现,呼伦贝尔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是其推进工业化的良好条件,但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当以及各种限制性因素的存在,迄今为止,呼伦贝尔的工业化水平依然很低。在国家沿边开放的总体战略框架下,基于推进呼伦贝尔的资源开发,使其促进工业进一步成长的考虑,文中提出了呼伦贝尔工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并认为那种齐头并进开发各种资源的战略和立足于发展高技术实现跳跃发展的战略都不符合呼伦贝尔盟情。据此指出呼伦贝尔在产业发展中应划分出三种主要产业部门:重点产业部门,一般支持性产业部门和限制性产业部门。最后,提出了呼伦贝尔工业发展应注意的6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2.
工业资源是能为工业所利用的包括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在内的一切资源,是资源的产业范畴。工业资源开发学以工业资源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开发为主线,是研究工业资源系统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进行不同时、空系统下工业资源经济开发实证研究的学科。其以系统性、应用性为主要特点,以工业资源的基础理论、工业资源开发理论、开发的战略与策略、工业资源组合类型与区域开发实证、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管理与政策以及工业资源开发研究方法与手段等为主要研究内容。作为学科建设的起点,近期应以工业资源国情及开发战略、工业资源开发基本经验总结、工业资源开发模式、工业资源动态信息网络和开发决策系统的建立等课题为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西江沿岸地带是一个工业不发达的待开发民族区域,但它拥有多方面工业资源优势,而且工业开发环境条件良好。作者认为,优势的工业资源开发必须在全方位开放与资源深度利用的基础上以轻型为主导的策略,重点建设制糖、水果加工、水电、有色金属为主的原材料及加工等若干工业基地。布局上以西江干流和区内铁路干线为“轴”,结合重点工业“点”,稳定提高中部,重点开发东部,创造条件开发西部,实现“点轴结合,逐步推进”的工业资源区域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4.
西藏食物保障的自然资源相对优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西藏食物保障的自然资源相对优势研究表明 ,光能、生物、旅游资源是西藏食物保障的突出相对优势。这些资源具有独特、再生和易于持续开发利用等突出特点 ;水利资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的开发利用优势 ,但是 ,与经济落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目前开发乏力 ,开发利用将带来后续管理与环境保护的沉重负担 ;耕地、草地与森林资源既具有明显的优势 ,又有突出的劣势 ,主要表现为数量的优势与质量的劣势。西藏未来食物保障 ,取决于如何将这些资源的相对优势有效组合、综合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是矿业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和持续发展的关键。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典型矿业城市--东营、焦作和克拉玛依市为例,总结出矿业城市资源开发利用中带有共性的五大问题,即矿产资源枯竭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矿产资源与其它资源的组合开发利用问题,矿产资源与其它资源的博弈开发利用问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资源、非资源要素的协调问题。据此对症下药,提出了我国矿业城市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7种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即“细水长流”模式,“黑绿置换”模式,“优势组合”模式,“优势延伸”模式,“地企融合”模式,国有+民营的“双轮驱动”模式,公有+非公有的“双轨并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攀枝花是我国"资源聚宝盆和天然温室",国际市场和国内经济建设需要是攀枝花资源开发的重要前提。攀枝花经过20多年建设,已经在资源开发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发攀枝花的资源,使之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促进长江产业带建设,需积极、有效地开发攀枝花的资源。文中列举了有关开发资源的重大项目和改善投资环境、人才环境所必须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7.
敦煌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调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评价敦煌市水资源数量与质量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自然条件对敦煌水环境影响较小,而导致近期水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活动,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土地荒漠化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为保证敦煌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等生态型低耗水产业;②强化水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③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④重视生态用水,确保生态环境建设;⑤尽快实施引哈济党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  相似文献   

18.
浏阳农业结构类型及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建立了区域农业结构类型的划分方法,把区域农业结构划分为8种类型。运用这一划分方法,对浏阳市农业资源、经济与生态结构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浏阳属于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相对发达和生态环境状况相对较差的农业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用定位分析方法分析了浏阳市区位、资源位、经济位和生态位特点,对15种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效益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农业发展现状,针对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品种资源改良与优良农业生物资源的引进、农产品加工及深加工技术、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开发利用技术、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环渤海三角洲湿地资源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是我国滨海湿地分布最集中的地理区域。该区三角洲以辽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为主,湿地总面积为648284hm2。其中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总湿地面积为333427hm2,占黄河三角洲总面积的42.7%;辽河三角洲(盘锦市)湿地总面积为314857hm2,占全市总面积的79.5%。两三角洲均以天然湿地占优势,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辽河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水文条件的差异,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不同,其湿地在空间分布结构、资源类型、生态功能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点。论文在系统研究湿地分类基础上,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两三角洲湿地类型、资源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前人科研成果对湿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生态功能特征等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提出区域资源开发与湿地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的环境资源系统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本文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理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对环境资源系统整体结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