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环保文摘     
煤矿酸性矿井水除铁研究仁刊少胡文容等//中国给水排水(建设部城建司)1995,(1),24~28 依据煤矿酸性矿井水水质特征,认为处理煤矿酸性矿井水关键之一是中和及除铁。曝气在中和及除铁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气水比取4.。是石灰石中和曝气过滤处理工艺流程的最佳曝气量,现场和实验室实验结果表明,当煤矿酸性矿井水Fe“+含量不大于70.omg/l,处理后出水Fe总含量不大于。.smg/l;当FeZ+含量大于70.omg/l时,在回流部分沉淀池出水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总Fe含量也不大于。.smg/l。含F一工业废水处理的一种新方法「刊]/武丽敏等//工业水处理(化工部天…  相似文献   

2.
某些煤炭资源的开采不可避免地将伴随着含铁、锰酸性矿井水的外排。论述了含铁、锰酸性矿井水的形成机制,对中和法、人工湿地法、微生物法等几种酸性矿井水处理工艺进行比选,提出了适宜以中和法为主体对煤矿酸性矿井水进行处置,并对石灰石中和法、石灰中和法、石灰石-石灰联合中和法处理酸性矿井水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利用中和法处理酸性矿井水时,如何确定中和药量的计算公式,根据此公式,只要知道原水水质及中和后的出水水质要求,就可以确定所需的中和药剂量。这种方法简单实用,适应性强、适用范围广,从而使工艺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因此具有很大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使用两段中和法处理矿山酸性废水,即首先用矿物或废渣作中和剂将废水的pH值调节到4.0左右,再用石灰乳进行中和。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对某铁矿尾矿库酸性废水采用两段中和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出水pH值达到6~8时,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煤矿矿井水铁含量高,较难复用的问题,进行了接触氧化过滤法处理含铁矿井水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石英砂滤料的接触氧化过滤工艺处理含铁矿井水除铁效果明显。在气水比1:2、停留时间小于2~3 min和滤速12.0 m/h条件下处理2.0~2.5mg/L含铁矿井水,除铁率达到90%以上,出水铁含量0.3 mg/L,过滤周期达30 h;中试装置实现封闭时序式互冲洗功能,当冲洗强度11.5 L/(s·m2)、冲洗时间6 min时达到较好反冲洗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用过滤中和法代替传统的投药中和法治理氯碱厂酸性废水的技术。以石灰石为原料,治理费用低,出水经吹脱处理后pH值符合外排水要求,且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好。投加混凝剂,可以降低外排水COD。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用过滤中和法代替传统的投药中和法治理氯碱厂酸性废水的技术.以石灰石为原料,治理费用低,出水经吹脱处理后pH值符合外排水要求,且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好.投加混凝剂,可以降低外排水COD.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树脂法处理酸性矿井水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树脂法作为中和处理的前处理,不仅能回收酸性矿井水中的有用物质,进一步降低酸度,而且改善了中和法再处理时的污泥沉降性能,同时对树脂的再生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上海第三钢铁厂在镀锌薄板生产过程中,要产生每天约400吨含锌酸性废水。废水pH为1.5左右,含铁离子100mg/l,锌离子150mg/l,波动甚大。我们研究了这种含锌酸性废水的处理与回用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二、原理和方法对含锌酸性废水的处理工艺,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论证: (一)中和处理酸性废水的pH值为1.5,要达到pH6~9,须作中和处理。常见的中和方法有以下三种。 1.用碱中和,其反应式为, H_2SO_4+2NaOH→Na_2SO_4+2H_2O 用碱液中和,反应速度快,设备简单。如用配制或直接购买碱液作中和剂,处理成本会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和讨论了含铁酸性矿井水生化处理的可行性以及沉积物的综合利用,对煤矿含铁酸性矿井水的综合治理新途径进行了理论探讨。实验表明,本法具有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沉积物能综合利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金属硫化物矿山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矿业活动对矿山地球化学环境及周围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影响。金属硫化物矿山开采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酸性废水,浸滤出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它们和固体废弃物已成为金属矿山采选业的三大环境公害和重要的环境污染源。文章述评了这三种污染源的环境地球化学效应,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矿山环境的矿物转化过程中环境地球化学信息的提取和识别,揭示复杂条件下酸性矿山废水中金属的形态、转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建立相应地球化学演化模型,为矿山环境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邵武  宋岩  王彩红 《环境工程》2011,29(5):45-47
介绍人工湿地处理酸性矿井废水系统及其机制,分析了酸性矿井水的形成、特点和人工湿地处理酸性矿井水的可行性,列举国内外应用实例,说明人工湿地是治理酸性矿井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一种高温高盐矿井水,通过软化试验比较了不同药剂的软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加药量下,单独采用石灰硬度去除率为24.8%;单独采用碳酸钠,硬度去除率为71.5%;采用石灰-碳酸钠联合软化法,硬度去除率达95.4%。氢氧化钠软化试验说明该矿井水pH接近其临界值9.13,水质较稳定,不易析出碳酸钙沉淀。各种药剂软化后都存在pH值上升现象,处理后均需加酸调节pH值至中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某煤矿酸性矿井水处理的工艺流程,针对该工艺的特点,采用SIEMENS PLC和IFIX组态软件组成自控系统,实现了全工艺过程的数据采集、自动调节、集中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受酸性矿水污染河流中悬浮颗粒对铜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现场实测数据与实验室模拟实验相结合,分析研究了受铜矿酸碱矿水污染河流沿主要江段中铜在水与悬浮颗粒物之间的分配,模拟研究了悬浮沉积颗粒物的主要组份的对铅离子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污染河段中新生水合氧化铁/铝微粒表面具有显的吸附作用并控制水中溶解态铜离子浓度,其吸附规律遵循表面络合反应工可用简化表面络合模式来描述。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废弃物,能够污染地下水,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而酸性矿井水也是工业污染和地下水资源损失的重要因素.用粉煤灰直接与模拟酸性矿井水作用,探讨作用过程中体系pH,总硬度以及总铁浓度的变化,说明混合灰水作用既有中和又有吸附和絮凝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矿井水电化学特性的试验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井水是我国排放量最大的一类工业废水,本文从电化学角度分析了矿井水的净化机理。通过实际分析测试表明:矿井水中悬浮物属于半胶态体系,即悬浮体与胶态体的过渡体,带负电荷,其动电位介于—20mV至—30mV之间。聚合硫酸铁对矿井水的电中和能力较强,而聚合氯化铝对矿井水的混凝能力主要来自吸附架桥和网捕。  相似文献   

18.
煤矿矿井水除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煤矿矿井水中铁的来发布和存在形式入手,剖析了接触氧化过滤除铁的机理,从曝气充氧方式,滤料选择,反冲洗条件及其参数确定等方面介绍含铁矿井水接触氧化除铁的技术关键,并结合工程实际证明该工艺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煤矿低浓度瓦斯排放及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我国煤矿低浓度瓦斯排放及利用现状的调研与分析,总结和发现煤矿抽放瓦斯及风排瓦斯排放的规律与特点,以更好地选择适宜的技术及政策措施,实现煤矿瓦斯低浓度瓦斯资源化利用以及达到“以用促抽、以抽促采、抽(放)风(排)并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The chemistry and flow of water in the abandoned Tomitaka mine of Miyazaki, western Japan were investigated. This mine is located in a non-ferrous metal deposit and acid mine drainage issues from it. The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stimate the quantities of mine drainage that needs to be treated in order to avoid acidification of local rivers, taking into account seasonal variations in rainfall. Numerical models aimed to reproduce observed water levels and fluxes and chemical variations of groundwater and mine drainage. Rock–water interactions that may explain the observed variations in water chemistry are propo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rain water infiltrates into the deeper bedrock through a highly permeable zone formed largely by stopes that are partially filled with spoil from excavations (ore minerals and host rocks); (2) the water becomes acidic (pH from 3 to 4) as dissolved oxygen oxidizes pyrite; (3) along the flow path through the rocks, the redox potential of the water becomes reducing, such that pyrite becomes stable and pH of the mine drainage becomes neutral; and (4) upon leaving the mine, the drainage becomes acidic again due to oxidation of pyrite in the rocks. The present numerical model with considering of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can simulate the main variations in groundwater flow and water levels in and around the Tomitaka mine, and apply to the future treatment of the mine drain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