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消极的适应,而是积极的改造。如何使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做到趋利而避害、兴利而灭害,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中的有利条件,限制和消除其中的不利条件,从而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以有益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具有迫切性。解决这个重大课题的关键,就是要研究和遵循自然规律,特别是要研究和遵循生态规律。  相似文献   

2.
李绍凯 《环境教育》2006,(11):30-31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任何一个,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相似文献   

3.
热贡文化生态区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燕 《青海环境》2010,20(3):136-139
传统工业文明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严重威胁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自然界中,人类无论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的约束,自然环境的衰落,最终也将是人类文明的衰落。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文化生态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底蕴深厚的热贡文化,日益形成了热贡地区以绿色、低碳为典型特征的经济运行生态化模式。热贡文化生态区的保护,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从文明的高度来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生态科学的迅速崛起,因而为确立一个自觉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新文化形态——生态文化,提供了科学技术方面的基础.加强对生态文化与中国的环境教育的互动的认识,能更好的推进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百年来,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促使人类积极的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生态意识的主体化使  相似文献   

5.
2003年的“非典”都是在大城市爆发的,包括香港、广州、台北、北京。这些城市的生态系统已经退化了。一个是自然退化,包括环境污染、系统退化、资源枯竭、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环境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生存;另外还有就是人类生态退化,现在的人越来越懒(包括小学生都靠计算机),越来越胖,越来越贪,越来越不适应自然环境。这些问题大家都清楚,见多不怪。究其生态原因,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物,即资源代谢问题;一个是事,即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问题;还有一个是人,即人的行为和信息反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态体育是指体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相互关怀、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体育活动。生态体育的产生不仅经历了生态、生态学的发展历程,还受到学校体育多维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体育的发展经历了生物有机体发展,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发展,人类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关系等三个阶段。探究生态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不仅能为体育更有效的发展提供保障,而且能为生态体育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方面所创造全部优秀成果的科学总结。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环境的思想的几个基本观点1.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自然环境的思想是他俩关于人与自然环境思想的基本出发点。马克思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恩格斯也指出环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仲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 师范先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要向环境索取资源,这是人与环境关系的最基本向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对自然的索取极其有限,自然主宰着人类,人类听命于自然。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进入本世纪中叶以后,世界人口急剧膨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升级,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失去了节制。面对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陷入了恐惧、迷茫和反思。《只有一个地球》其实就反映了当时一批有识之士对环境问题的普遍忧患,“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他所继承的生物圈和他所创造的技术圈——业已失去了平衡,正处…  相似文献   

10.
<正>在体验中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科学知识,领悟文化价值,塑造珍爱自然的行为习惯,从而采取更加积极的保护自然环境的行动,这是我们从事自然教育的目标和基本内在逻辑。近几年,自然教育融合"生命、生态、生存、生活"四者的综合内容和教育目标,在国内如火如荼地流行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自然教育工作。由于自然教育活动将旅游观光、综合实践学习、游学研学等密切结合起来,越来越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从1972年联合国定名以来,至今已整整20年了。这是为呼吁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地球是人类生存的摇篮,地球的兴衰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近年来,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如臭氧层耗损,气候变暖、酸雨、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淡水不足和污染等全球性生态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使人类的持续发展受到日益严重的挑战,已成为困扰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事实告诉我们,在今天,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迫切性已经超过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各国政府和全球公民对此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2.
"平衡"是世间万物之本,而生态健康却与自然、社会、政治以及人体平衡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健康已成为现代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生活。本文提出了"平衡"是生态健康之本,从一个新颖的视角-"平衡",简明地论述了平衡在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与生态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中阐述的观值得思考,对如何理解和审视"生态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     
现代世界上突出的四大问题是: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其中,人是主体,环境是客体。而粮食与资源则是由人类取自环境的。广义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即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围绕人类周围的自然界,它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在现代人类社会生产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的今天,人与自然的关系已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复杂。因而,探素二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的规律性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就成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单纯追求最大经济效益,涉及的范围只限于市场、商品流通价格、信息等问题,而忽视生态规律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不明智的。因为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与自然环境不断地进行能量与物质的交流,可以说输入经济系统的初始物都是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自然界是财富的第一源泉。人类社会日常经济活动的物质生产过程,都是建立在自然环境基础上的。而以人类为主体的生态研究,考察的是生物(包括人)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是指借助于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其目的是确保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因此环境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环境教育亦即生存教育、发展教育。一、环境问田的产生及其启示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负反馈效应。显然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和存在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索取的程度已经超越了生态平衡的界线,造成近些年来频繁出现沙尘暴、暖冬、地震、洪水泛滥等严重的灾害,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把生存环境保护好。可以说,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人类社会就不能发展进步,而且要逐步走向灭亡。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主要靠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只要人类不断地靠科技技术,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经济的手段改变环境、保护环境,捉使生态环境永远保持平衡,人类才能永续发展。从这一点上说,我们一定要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7.
环境问题与资源、人口、发展并列称作当代人类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而为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关注。环境问题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即由自然界本身的变异造成的生态系统的破坏,或者是自然环境中本来存在着的对人类其它生物生存有害的因素,如火山爆发、地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维持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与生态环境进行着各种物质交换。协调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类面临的永恒课题,人类需要开创"生态文明"来延续人类的生存。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生态学理论基础。研究从系统生态学、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循环经济的生态学理论渊源,概述了由此衍生出来的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学与产业生态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消费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行为,人类通过消费而得以生存、延续和发展。一定的消费方式体现了一定的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因为消费的过程是人们使用和消耗一定劳动产品并丢弃一定的废弃物的过程,而这直接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人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与...  相似文献   

20.
王玉庆 《绿叶》2013,(10):69-77
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何为人与自然和谐7怎样判定7实践要求我们不仅从哲学意义上论述,更需要从科学体系和技术层面上说明。生态文明与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的整体框架,从自然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来看,生态文明可看作是其他三个文明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个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统领其他各项建设的.它是我党在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种治国理念和政策导向,迫切需要融入其他四个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