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优化BCR法-ICP-MS在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以优化的BCR法模拟自然环境条件,连续提取了不同土壤标准物质中Cd、Cr、Cu、Ni、Pb、Zn的交换态、还原态、氧化态;采用微波混酸(5mL HNO_3+2 mL HCl+1 mL HF)消解土壤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测定,在碰撞反应池模式(CCT)下以~(115)In和~(209)Bi双内标加入法进行信号漂移补偿和干扰校正;以形态分析标准参考物质(欧盟RCR-701)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CCT动态模式能有效地降低检测过程中多原子离子的干扰作用,检测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均小于0. 2 ng/g,RSD 1. 35%(n=5),方法验证性实验说明所选方法准确可靠;土壤样品中各元素3种化学形态与残渣中含量的加和均与总量参考值接近,回收率在95%~110%之间;该法适于土壤重金属形态的提取和分析测定,对研究土壤重金属的赋存特征、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玉米对土壤中重金属铅的吸收特性及污染防治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通过山东五莲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作物对土壤中铅的吸收效应,探讨环境土壤重金属元素对作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玉米盆栽试验表明,当土壤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铅时(0~4 000 mg/kg),基本没有观察到铅对玉米的毒害病症,铅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的宏观影响.但微区调查揭示,玉米对土壤中的铅具有强烈的吸收性,并可残留在作物的各个部位,且吸收量随土壤中铅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根系的吸收性最强,是秸杆、籽实的几十至几千倍,表明作物根系为秸杆、籽实对铅的吸收提供了良好的屏障.不同铅化合物对作物吸收铅的影响不尽相同,用Pb(NO3)2处理的铅吸收量比用PbCl2处理的明显偏高,特别是当土壤中铅添加量较高时,该特征更为显著;而用PbCl2处理的作物,当铅添加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除根系外,作物对铅的吸收趋于饱和.运用根系对土壤中铅的特殊吸收性,可以在铅污染的土壤区通过自然作物栽培,并将作物根系从土壤中清除,来逐渐达到环境土壤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采集内蒙古获各琦铜矿尾矿库中新鲜尾矿样品,分别使用Tessier五步提取法和改进BCR提取法对其中的Cu、Pb和Zn 3种重金属的赋存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essier法得到的重金属迁移能力由大到小为Zn、Cu、Pb,而改进BCR法得到迁移能力由大到小为Cu、Zn、Pb。改进BCR法更适合应用于尾矿中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分析,Tessier法提取结果回收率较差。Cu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而Zn的主要赋存形态是残渣态和弱酸提取态,采用Tessier法分析的尾矿重金属有效态的含量高于改进BCR法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郊污灌区镉、铜在小麦中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污灌农田重金属Cd、Cu在小麦中的迁移富集特征及对人类健康的安全性影响,选取北京城郊污灌区17块代表性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样地,运用BCR顺序提取法和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HR-ICP-MS)测定了土壤中Cd、Cu不同化学形态质量比和土壤及小麦根、茎、颖壳、籽粒中消解态全量.结果表明,污灌土壤中Cd、Cu质量比均值分别为0.25mg·kg-1和26.67 mg·kg-1,高于北京土壤元素背景值,已出现积累现象.小麦植株各组织中中Cd质量比从大到小为:根(210.09 μg·kg-1)、茎(100.19 μg·kg-1)、颖壳(60.71μg·kg-1)、籽粒(38.33 μg·kg-1).植株地上部分Cd质量比的加权平均值为52.62 μg·kg-1.Cu质量比从大到小为:根(9.47mg·kg-1)、籽粒(6.03mg·kg-1)、茎(3.53 mg·kg-1)、颖壳(2.94mg·kg-1).植株地上部分Cu质量比的加权平均值为5.30mg·kg-1.Cd、Cu富集系数(BCF)分别为0.38和0.27,转移系数(TI)分别为0.25和0.69.土壤中Cd酸提取态(生物有效态)比例和风险评价(RAC)值显著高于Cu.小麦Cd和Cu的有效性系数(BEC)均值分别为0.18和0.28,表明Cu向地上部分转移能力强于Cd,Cu容易被小麦籽粒吸收;小麦籽粒中Cd、Cu最大质量比分别为0.125mg·kg-1和15.48 mg·kg-1,高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值25%和50%,应对食品安全给予更多关注.从保证粮食安全性角度出发,建议选择种植有效性系数较低的作物品种(如玉米、豆类),以减少重金属向食物链的迁移.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湘江长沙段洲滩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潜在生态风险,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土壤中重金属(Cu、Cd、Pb、Zn)的质量比,应用BCR三步连续提取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采用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Cu、Cd、Pb和Zn的平均质量比分别为36.40 mg/kg、12.87 mg/kg、164.41 mg/kg和431.21 mg/kg,土壤Cd、Zn污染严重,污染水平超过II级土壤水平。土壤中各重金属均以极高比例的可提取态存在,因而重金属在土壤中不稳定,Cd、Zn弱酸提取态质量比较高,容易释放,具有较强的潜在环境危害。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递减趋势为Cd、Pb、Cu、Zn,Cd为极强生态风险元素,Cu、Pb、Zn为轻微生态风险元素。研究区域所有采样点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MRI均高于1 200,属于极强生态风险级别。4种重金属中,Cd的平均风险贡献率为98.21%,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因此,Cd污染应引起环境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新疆某地土壤中有效态钴提取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比较了EDTA、柠檬酸、DTPA-TEA、Ca(NO3)2和NH4OAc 5种浸提剂对新疆某石化企业污水库周边农田土壤中有效态钴的浸提效果,并将超声浸提法引入常规振荡提取中.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试验土壤进行形态分析,并分析了各形态钴与单一浸提剂提取钻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浸提剂对土壤有效态钴的提取率明显不同,提取率均随土壤钴含量升高而升高.浸提剂对有效钴的提取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柠檬酸、EDTA、DTPA-TEA、NH4OAc、Ca(NO3)2;5种浸提剂的超声法提取钴量均高于常规振荡法,且EDTA提高程度最大.通过紫花苜蓿盆栽试验可知,柠檬酸、EDTA和DTPA-TEA提取有效态钴量与紫花苜蓿根、茎、叶中钴质量比存在较好相关性,且它们的提取率较高,可作为土壤中有效钴的浸提剂.Tessier连续法提取的各形态钴中,5种浸提剂提取钴量与除残渣态外其余4种形态钴及紫花苜蓿根、茎、叶中富集钴量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草酸-FeCl_3复合淋洗剂对土壤中严重超标的Pb和Zn进行振荡淋洗试验,并研究了淋洗剂浓度、液土比、淋洗时间、淋洗次数等因素对重金属去除效率的影响,采用BCR形态分级法分析淋洗前后重金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淋洗剂对土壤中Pb、Zn的去除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草酸-FeCl_3复合、FeCl_3、草酸。草酸-FeCl_3复合淋洗剂的最适淋洗条件为草酸浓度0.1 mol/L,FeCl_3浓度0.4 mol/L;淋洗时间8 h;液土比20 m L∶1 g;淋洗1次,Pb去除率达到85.71%,Zn去除率达到78.49%。草酸-FeCl_3复合淋洗剂对土壤中酸溶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的Pb和Zn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有效去除了土壤中生物活性高的Pb和Zn,降低了其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8.
为提供合理预防和治理滇池湖滨带重金属污染以及修复湖滨带生态系统的基础资料,应用BCR 3步连续提取法对滇池湖滨带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包括Pb、Cd、Cu、Zn)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其生态危害.结果表明,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形式存在,其中Cd在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89%、26.35%和27.08%;Zn在这3者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47%、13.36%和20.81%;Pb和Cu则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其质量分数分别为62.35%和72.61%.沉积物中可提取态Pb、Cd和Zn含量的空间分布从大到小为草海、外海北部、外海南部,Cu为草海、外海南部、外海北部.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带表层底泥已具有很强的生态风险,各重金属对滇池内湖滨带生态风险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为Cd、Cu、Pb、Zn.  相似文献   

9.
潮土施镍对小白菜的生物效应及其临界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潮土施Ni对盆栽蔬菜的生态效应,并通过小白菜生物量的变化、地上部茎叶Ni质量比及土壤有效态Ni质量比来表征土壤Ni污染的毒性临界值.结果表明,潮土施Ni对蔬菜未表现出增产效应.施Ni量低于25 mg/kg,其生物产量无明显降低.随施Ni量的增加,生物产量呈显著下降,生物量变化与Ni质量比呈高度负相关.潮土施Ni增加茎叶和根系中Fe,Mn,Ca,Mg元素质量比,降低Cu,Zn元素质量比.4种性质不同的提取试剂提取的土壤有效态Ni质量比与植物Ni吸收均呈高度正相关,较好地反映了植物的危害状况,且以DTPA提取效果最佳.以生物减产量突变点为依据,确定潮土施Ni毒害临界值为:土壤全量Ni为41.86 mg/kg,有效态Ni质量比为2.55mg/kg(DTPA)和茎叶Ni质量比为22.39 mg/kg.  相似文献   

10.
土壤铅在烟草中的累积特征及其安全临界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福建省3个主栽烟草品种(翠碧1号、K326、云烟87)在添加了0、100 mg/kg、200 mg/kg、400 mg/kg、800mg/kg、1 600 mg/kg Pb2+的土壤中对铅的富集和分配特征,并对植烟土壤中铅的安全临界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土壤铅添加量增加,烟草各部位铅质量比都显著增加,土壤铅向各部位的转移系数先增大后减小。3种烟草根部铅质量比均最高,而上部叶铅质量比最低。铅从土壤到烟草各部位的转移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根、茎、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在供试的3个品种中,翠碧1号地上部对铅的富集能力较强。铅主要累积在烟草根部,占整株的70.54%~93.91%,叶片中累积量较少,仅占整株的2.44%~14.27%。根据人体铅摄入限量、吸烟时铅进入人体的质量比及烟草中部叶铅质量比与土壤有效铅质量比的回归模型,推算得到3种烟草植烟土壤的安全临界值分别为47.66 mg/kg(翠碧1号)、40.33 mg/kg(K326)、41.14 mg/kg(云烟87),并建议福建省植烟土壤铅的安全临界值为40 mg/kg(DTPA提取)。  相似文献   

11.
孟庆峰 《环境与发展》2020,(2):26-26,28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当前的河湖水环境现状,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主要问题包括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河湖面积严重萎缩,河湖水的功能逐渐退化;难以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污染量加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我国河湖水环境的管理以及治理模式,进一步落实了保护河湖水环境工作,加强水资源周围生态环境的文明建设,实现河湖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浙江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在充装氯时,一液氯钢瓶突然爆炸,大量液氯气化,巨大蘑菇状黄绿色气柱冲天而起,高达40余米。其间夹杂瓦砾、铜瓶碎片在空中横飞。一块重725公斤的钢瓶封头飞至85米外的居民院中,砸死一位老太太。另一块重1公斤的钢瓶碎片飞至830米外的地方。有两个液氯钢瓶各重1750公斤,被气浪冲至数十米外的荷花池内和盐仓内。几只液氯钢瓶被钢片击穿,液氯储槽也被击穿,全部厂房倒塌,当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赴英国、丹麦组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化考察团针对英国、丹麦和国际劳工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立法、执法和监察等方面进行了座谈和交流。作为发达国家,英国和丹麦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介绍了英国职业健康安全组织机构和职责、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制修订程序、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立法执法及监察经验,以及丹麦职业安全健康组织机构、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健康监察经验。以此为基础,在关于法律原则和定位方面、法律法规落实、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察人员履行监察职责、基于风险的分级监察和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评级系统等五方面提出对我国安全生产立法及监察工作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船舶行业中,造修船不仅是集资金、技术、劳动力的密集性行业,同时又是我们国家目前较高危险的行业之一,各类事故经常发生。特别是生产过程中的火灾与爆炸事故,往往带来的是不可预计的后果,事故性质都非常恶劣。经过调查研究发现,18~30岁阶段的年轻人是事故发生的高发人群,生产组织单位就这一问题展开应对,从而达到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方针。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和职工带来了严重危害,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同时又在社会上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对造修船过程中的火灾与爆炸作了分析,了解火灾爆炸事故的原理,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企业如何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发挥其应有的职责,就如何控制与减少造修船中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提高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阻燃抗静电PVC橡塑劳保靴是江苏金湖国祥工贸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研制的新产品,以前,我国尚无同类产品的生产。由于没有参照物和标准。研发期间遇到不少技术性难题。随着试制工作的深入开展,难题都被逐一解决,因此,产品的可靠性得到有力的技术保障,性能也大幅度地提高。本文主要介绍该产品的研发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党和政府的一贯宗旨。个体防护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防护装备(俗称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个体防护装备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装备,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体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个体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个体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  相似文献   

20.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hat women have equal or higher pay satisfaction than similarly situated men, even though they may earn less than these men. Using Major's (1994) model of entitlement, this study examined gender differences in pay satisfaction in two companies before and after gainsharing bonus programmes were introduc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omen had higher pay satisfaction than men prior to the introduction of gainsharing and there was some evidence that this difference was greater among lower‐paid employees. Women did not exhibit higher pay satisfaction after gainsharing was introduced. The potential association of gainsharing with changes in female–male pay satisfaction is discussed. Copyright © 199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