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及处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具有持久性、半挥发性、生物蓄积性和高毒性,对人类的健康和全球生态环境的巨大危害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定义、来源和特征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国内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污染状况以及主要的处置技术,并指出了今后POPs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签署《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面对目前杀虫剂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的生产、使用和环境污染现状 ,中国履约形势十分严峻。笔者探讨了生命周期管理的概念 ;分析了污染历史、现状和原因 ;提出了杀虫剂类POPs在生产、运输、销售、使用、库存和废弃处置等阶段的生命周期管理建议 ;指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应体现源头控制、优先控制和生命周期管理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矿业固废淋溶物对地下环境的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初步探讨了矿业生产所产生的固体废物(煤矸石、矿渣和尾矿等)在水的淋溶和其他介质的作用下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地下环境(土壤和水)的污染机制,重点论述了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含量分配,尤其是有机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针对其污染特点,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及今后需做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城市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状况,以西安市城区为研究对象,按照城市布局设置10个代表性采样点,分别采集初期雨水和地表土壤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样品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两大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含量.结果表明:西安城区雨水、土壤中均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雨水中以pp'-DDT、α-六六六、pp'-DDD、PCB169、PCB189、PCB126居多,土壤中以op'-DDT、α-六六六、pp'-DDT、PCB169、PCB189、PCB77居多;无论雨水还是土壤中,都是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多氯联苯含量;雨水中pp'-DDT、多氯联苯PCB169平均质量浓度分别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的12倍、100倍,土壤中的六六六和DDT质量比尚未超过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逸度商(fa/fa)均远小于1,西安城区POPs的迁移总趋势是由雨水向土壤表层聚集,降雨会将大气中的POPs通过淋洗等作用带到土壤表层,大气为污染物的源,土壤为其最终的汇集地.  相似文献   

5.
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通常具有非常复杂的分子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起着主要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取样,采用吸附试验、红外光谱分析等研究了胡敏酸、胡敏素对混合污染物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在多种污染物共存的体系中,Henry模型、Freundlich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胡敏酸对特征污染物的吸附,胡敏素则主要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胡敏素对污染物的吸附量高于胡敏酸,且吸附过程有化学吸附发生。研究表明,有机质含量越高的土壤对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截留净化作用越明显,能够减少污染物对地下水的危害,且胡敏素对污染物吸附的贡献率较胡敏酸更大。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及其联用技术处理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超声波及其联用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原理,影响因素和效果,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超声波与其他方法联用可以大大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在处理难降解、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方面,特别是在净化环境,处理优先控制污染物方面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辽东湾入海污染物调查及海域水质安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东湾入海污染源、污染物总量及近海海域水质调查、监测,并对其水质安全进行了分析、评估。其污染物主要来自沿海各城市排入近海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入海河流携带污染物,海水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残留饵料、排泄物等以及沿海港口码头的作业船舶和海上航行作业的机动船等泄漏、倾废;氮、磷营养盐过度排放导致赤潮频繁发生,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水质有机污染严重致使海产养殖病害,生物物种减少;重金属、人工合成的难降解的有机物等有害有毒的污染物沉积近岸海底,对近海水质安全形成威胁。  相似文献   

8.
毒害性有机污染物常以很低的浓度存在于工业废水和水源中,除去这类污染物较困难,且费用较高。曝气和活性炭吸附是常用的处理方法,然而,曝气仅对挥发性有机物有效,吸附对某些有机分子不起作用。而且,这两种处理方法都不能破坏有机污染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矿业固废淋溶物对地下环境的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探讨了矿业生产所产生的固体废物(煤矸石、矿渣和尾矿等)在水的淋溶和其他介质的作用下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地下环境(土壤和水)的污染机制,重点论述了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含量分配,尤其是有机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针对其污染特点,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及今后需做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共价有机框架(COF)材料分散度高、不易从水中分离这一问题,将磁性基质与COF材料结合起来,一类新型的、易分离的磁性共价有机框架(MCOF)材料近年来被研发、合成并应用。总结了MCOF材料的合成方法如共价聚合合成、溶剂热合成、机械化学合成以及浸渍沉淀合成等方法;MCOF材料在常见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中富集处理以及MCOF材料与色谱分析相结合等方面等的应用;并对未来MCOF材料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指出MCOF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有着良好的应用性能,对进一步深入研究MCOF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反渗透膜及其在城市垃圾渗沥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反渗透膜的发展过程、主要特性进行了综述,认为反渗透膜的应用处于高速成长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反渗透技术在国内外城市垃圾渗沥液处理中的应用.分析了反渗透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提出其在未来城市垃圾渗沥液处理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采用1种纳滤膜和2种反渗透膜对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纳滤浓缩液进行处理,研究进水压力、回收率、膜通量对膜工艺运行稳定性、出水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可减量50%以上,反渗透产水指标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城市绿化及娱乐性环境用水-湖泊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颖  凌霄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7,33(11):30-31,9
提出利用反渗透膜的经济寿命解决回用水水质控制不及时和反渗透膜更换浪费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应用经济寿命的分析方法来确定出反渗透膜(RO膜)的最佳更换时间.为了使所求得的经济寿命更为准确,RO膜的经济寿命模型中利用电导率和硬度对产水量进行回归预测.应用最佳更换时间解决回用水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水质不稳定以及RO膜更换时间不确定而造成运行成本浪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射流曝气MBR处理啤酒废水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流曝气提高了系统的氧利用效率及传质效率.通过逐渐提高进水的容积负荷来考察系统的处理效果, 试验表明, 利用射流曝气MBR处理模拟啤酒废水是可行的, 系统对COD、氨氮、浊度平均去除率为95.74%,97.84%,99.5%.由于系统运行期间不排泥, 因此系统对P O43-的去除效果不佳, 平均去除率为42.9%.膜对...  相似文献   

15.
以公称孔径为1 μm的聚丙烯无纺布(NWF)为基膜,分别以粉末状活性炭、粉末状活性炭及聚合氯化铝为预涂剂,制作预涂动态膜膜组件,组成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人工废水.结果表明,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值低且稳定,粉末状活性炭预涂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平均值为49 mg/L,粉末状活性炭及聚合氯化铝预涂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平均值为29 mg/L,而NWF-膜生物反应器出水COD为54 mg/L.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染物质的去除虽然主要依靠活性污泥混合液,但附着在基膜上的动态膜的吸附、混凝作用也能去除部分污染物质.预涂膜能减少及防止污染物质向膜材料表面和内部扩散,减轻膜污染,使预涂动膜-生物反应器显示出一定的耐污染性能.但粉末状活性炭粒径过小,影响粉末状活性炭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出水浊度(平均值为3.3 NTU);而粉末状活性炭与聚合氯化铝形成的预涂动态膜,在提高COD去除效率的同时,能减少活性炭对出水浊度(平均值为2.3 NTU)的影响,保证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6.
薄膜结构在动风荷载下的安全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薄膜结构在风荷载下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随机过程理论 ,用计算机模拟生成具有空间相关性的风场。发展建立了膜结构几何非线性动力响应问题的有限元公式 ,并以此为基础对一具体的膜结构进行了动力时程响应分析。通过观察膜结构在不同风速下的位移时程曲线 ,笔者发现 :当外界风速小于一定的临界风速时 ,结构的位移响应会逐渐趋于稳态 ,结构的振动逐渐趋于稳定 ,这时结构是安全的 ;当外界风速超过或接近临界风速时 ,结构的振幅会逐渐增大 ,膜结构将可能发生驰振损坏。进而提出了通过增大膜内预应力或提高膜曲面的曲率来防止膜结构风振破坏的方法 ,并指出了在设计和施工中为保证膜结构的风振安全应当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延安市安塞县境内杏子河中游主河道水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石油类污染物对上覆水体的二次污染规律。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沉积物中石油污染物达到释放平衡的时间为16~18 d,上覆水体二次污染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2.8 mg/L和3.5 mg/L;通过释放前后沉积物的石油含量对比发现,沉积物表层10 cm厚度对水体的污染贡献最大,是造成水体二次污染的主要源头。根据沉积物组分分析,杏子河沉积物中共检测出11种烷烃,7种多环芳烃。通过释放前后峰面积比较发现,碳原子数在12和17之间的烷烃容易进入水体,成为杏子河石油污染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杏子河多环芳烃污染的主要组份是苊、芴、异丙基萘、菲、蒽、苯并[a]芘。  相似文献   

18.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膜及膜分离技术。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原理。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染处理领域应用开发情况;指出了膜生物反应器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薄膜结构风致振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薄膜结构具有质量轻、刚度小、自振频率低的特点 ,因而属于风敏感结构。作用在薄膜结构上的风荷载 ,除与气流本身的特性有关外 ,还与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有关 ,从而引起附加的气动力。因此 ,在研究薄膜结构的风致振动时 ,必须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笔者对薄膜结构的风振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 ,主要介绍了简化气弹力学模型方法及简化流体力学解析模型方法 ,并分别用于分析小于临界风速时结构的反应和确定结构的颤振临界风速。  相似文献   

20.
围绕工业循环冷却水关注的化学稳定性问题,分析了市政再生水厂进水水质及其稳定性,对比了不同再生水处理工艺对主要化学稳定性指标的去除效果,并通过实例比较了混凝沉淀过滤、MBR、UF、RO工艺出水的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前常用工艺中,RO对硫酸盐、氯化物、硬度、碱度、电导率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0%以上;实际案例也证实,RO出水的硫酸盐、氯化物、硬度、碱度、电导率含量最低,但RO出水离子配比失衡,导致p H值偏低,使得其生产的再生水腐蚀性倾向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