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绪别随气候跑 驾驶员从事的是一项极特殊的工作,应特别注意季节变化对心理的影响。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且突变较多。在此气候条件下,人们大多情绪不定,易急躁.甚至发火,竞争意识也相对比较强烈,控制与调节行为的能力相对降低,夏季气候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由于夏季中午前后天气炎热,所以许多驾驶员都注重抢早或抢晚,这样,早、晚时分.公路上的汽车流量就特别大,  相似文献   

2.
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不利于机车正常运行和驾驶员身体健康。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注意做到以下“十点”。一防机车过热。夏季环境温度高,发动机容易过热。因此,夏季应加强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保养,及时清除水箱、水套中的水垢和散热器芯片间嵌入的杂物;认真检查节温器、水泵、风扇的工作性能,损坏的应及时修复,同时注意调整好风扇皮带的张紧度;及时加注冷却水。当水温超过100度时,应在荫凉处停车降温,让发动机怠速运转,并掀开发动机罩以利散热。当水箱开锅,发动机过热时,切勿将发动机熄灭(电机驱动风扇的除外)…  相似文献   

3.
夏季将临,气温骤增。高温天气给驾驶作业带来身体上的影响。因此,驾驶员须掌握夏季的养生保健常识,是十分必要的。A、饮食首先,要注意饮食习惯。有些驾驶员有不吃早餐就驾车上路的习惯,这对自身健康和行车安全极为不利。由于夏季能量消耗较大,所以一定要吃好早餐,同时也  相似文献   

4.
有些驾驶员日常生活马马虎虎,得过且过。饿 了,用饼干或盒饭充饥;累了,将车停在路边小憩一下继续上路;倦了,伏在方向盘上打个盹;烦了,将 汽车音响音量放大,自我“干扰”;病了,只要不病倒,决不让 车轮停。长此以往,养成不良习惯,不知不觉影响着行车安 全。为此,驾驶员必须学会自我保健调理。  相似文献   

5.
1、防瞌睡。夏季驾驶室温度高,驾驶员体力消耗大,易疲劳打瞌睡。如感到困倦即应停车休息或用冷水洗脸、活动四肢,等精力恢复、头脑清醒后再继续开车。 2、防酒后驾驶。热天就餐易饮酒。可驾驶员酒后开车不仅道路交通法规明令禁止,而且是行车安全之大忌。驾驶员必须做到开车不喝酒。  相似文献   

6.
驻厦某部驾驶员张荣雄,人长得文静,车技却非同一般。手握方向盘13年来,始终把安全行车记心头,苦练驾驶技能,严守行车纪律,出色完成各项运输保障任务,累计安全行车近16万公里。他7次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被喻为“安全行车的‘领头雁’。  相似文献   

7.
驻厦门某部驾驶员黄海深手握方向盘9年,安全行车50000多公里,可车辆事故从来就没有与他沾上边。他总是笑对身边的战友说,行车确保安全是驾驶员的天职。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新通车高速公路行车时驾驶员的疲劳行为。实地采集驾驶员心生理特征及交通特征数据,并应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转化心率随机信号来研究驾驶员行车时心率变化规律。对比驾驶员与副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生理特征,确定疲劳行为出现的心率增长率疲劳阈值。探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交通量、速度、行车时间等参数的关系。构建疲劳预测模型,以便通过易测的交通数据判断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生理特征。研究表明:用疲劳预测模型可通过易测的交通数据计算驾驶员行车时心率增长率,当心率增长率长时间低于11.8%时,容易出现困意。  相似文献   

9.
《安全与健康》2005,(4):51-51
近日,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在重庆组织安全驾驶培训,专家指出,驾驶员即使技术再好,也可能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出现事故,这时除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外,驾驶员还应该掌握安全行车的五大准则,最大限度地避免行车危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驾驶员在高原环境下行车时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状况,提高高原公路行车安全性,利用生物反馈仪等设备对314国道高原路段上行车的驾驶员进行实地行车检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整理分析实测数据,建立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和高原区公路线形组合、海拔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高;上行和下行时,线形组合值的增大均导致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的增加,并且增加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海拔和线形2因素一起作用时,驾驶员心率变化更显著,海拔越高、线形组合值越大,驾驶员心率增长率越大。  相似文献   

11.
手握方向盘整整十年,参加大小长途拉练、演习无数,安全行车十万多公里,先后带出10多名“红旗车驾驶员”,他就是福清某部汽车连驾驶员三级士官胡江华。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驾驶员心率与山区公路纵断面坡度及车速间的关系,随机选取26名驾驶员在山区三级公路进行实车试验。利用动态生理仪采集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率数据,GPS采集试验车辆的实时车速数据;通过偏相关分析,确定出影响驾驶员在山区公路纵坡路段行车时心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上坡方向行车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坡度及速度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上坡方向行车时,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随坡度增大而增加、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考虑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建议山区双车道三级公路上坡方向最大安全坡度不宜超过6.8%。  相似文献   

13.
当兵六年来,练志卿爱车胜过爱自己。在驾驶员岗位上,安全行车5万余公里,连续三年被上级机关评为“红旗车驾驶员”。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入伍的驻闽某部驾驶员薛陈峰,胖胖中等身材的他,安全行车6年18万公里,连续二年被南京军区某部树为“驾驶员标兵”,今年又被上级评为“红旗车驾驶员标兵”。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驾驶员在高原低氧路段的疲劳程度,以寻求缓解驾驶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途径,利用生物反馈检测仪分别对初次与经常进入高原公路低氧路段的驾驶员进行实地行车试验。通过对比不同海拔高度受测驾驶员脑电(EEG)变化特征,选取脑电8~13频段与14~30频段的平均功率比值R作为评价驾驶员疲劳时脑电特性指标R,定量分析海拔、连续驾驶时间对R的影响,同时建立R与海拔、连续驾驶时间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海拔与连续驾驶时间是影响驾驶员疲劳的主要因素,R随着海拔的升高与连续驾驶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变大。初次在高原低氧路段行车的驾驶员表现出的疲劳感强于经常在高原低氧路段行车的驾驶员。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高速公路小客车变换车道时的安全性,通过检测小客车的运行速度、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参数,采用随机序列函数法将驾驶员心率随机变量转变为相关函数,并应用离散的傅里叶变换方法分析驾驶员行车心率的功率谱;研究驾驶员变道行为与速度、交通量和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的关系,构建高速公路小客车驾驶员变道行为模型,描述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安全性。研究表明:小客车自由变道和超车变道时,驾驶员瞳孔尺寸小于5.0 mm,心率增长率小于27%,行车安全性较高;争抢变道和强行变道时,驾驶员表现为紧张甚至恐惧,容易发生误操作,安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保证汽车行车安全,除对车辆勤检查、勤保养,驾驶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提高驾驶技能,增强安全行车意识外,主要应保证车辆经常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本文从转向系、制动系、传动系及装载四个方面,探讨了车辆技术状况与行车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由于年龄、心理、身体条件及行车环境上的差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导致错误操作而造成险情。所以,只要认识、了解这容易引起错觉的特点,避免错觉的产生,就能保证行车的安全。速度错觉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往往是以参照物的相对移动速度来判断车速的快慢来操作车辆的,并不是完全依靠车辆自身车速表的指示针来操作车辆。这样,参照物的多少以及它和驾驶员之间的距离远近就会影响到驾驶员对车速的判断。在建筑物和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地区或狭窄道路上行车时,驾驶员往往容易高估车速,而在宽阔和较少参照物的道路上行驶时,则往往容易低估车速。  相似文献   

19.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多雨,气候变化较大,容易导致汽车自燃、爆胎及零部件异常,因此,夏季应当格外关注汽车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20.
在汽车驾驶中,驾驶员能正确做到忍让,就能安全行车,幸福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