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劳动保护》2011,(3):33-33
笔者从工作中体会到,抓安全必须坚持查思想、找问题、摆道理、抓整改四轮驱动,全方位编织可靠的安全防护网。 查思想。就是要看领导干部和安全管理责任人是否把安全职责当作重中之重的责任来履行,就是要看基层职工是否树立“我的安全我负责,企业安全我尽责,他人安全我有责”的自律意识和责任共担意识。  相似文献   

2.
一位车间书记向我抱怨,“现在的检修工真是麻烦,越来越胆小了,我叫他们去补一个设备,他们还不动。说监护人不在绝不动火,我说我在我负责,他们还说你能负得起责吗,你对现场不熟悉,不清楚哪里有哪些危险。”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人员的我听后,心中暗自庆幸,这几年的安全教育工作终于显现成效了,  相似文献   

3.
在生产活动中,人们通常把管理者对职工提出安全规范要求称之为“要我安全”,而把职工的自觉安全行为称之为“我要安全”。两种提法,不仅概念不同,而且与之相关的安全实现方式和管理效果也不一样。“要我安全”是从客体出发,由外因发出安全生产约束控制信息,作用于安全生产行为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年初.接到组织上的工作调令,我一下子傻了眼.新岗位安全生产监督对我来说是那么陌生,我简直是门外汉。正当我一筹莫展、对开展工作产生畏难情绪时,领导向我推荐《江苏劳动保护》杂志,嘱咐我认真学习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我只得恭敬不如从命。工作之余翻阅杂志竞一下子爱不释手.杂志内容丰富生动.无论法律法规、工作研究、真人真事等栏目一下子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致,尤其是工作研究栏目真的使我受益匪浅,它对我开展具体工作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杂志上刊登的《试论安全化建设中新闻媒介的责任》一,很有感触,它使我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生死瞬间     
安心 《安全与健康》2009,(10):50-50
厂未了一位姓马的新门卫,大伙叫他马师傅,他忙摆手,“我这样的人还能为人师表?别人向我学就惨了!”叫他老马,他也忙摆手,“老马能识途,我没经验只有教训,不敢当!”叫他马伯,他纠正说,“才五十来岁什么伯呀爷的?叫‘马跛’还差不多!”“马跛”?对,反正他脚有点跛,“伯”和“跛”又同音韵,“马伯”音重点不就“马跛”了!新门卫的脚为何跛?为何他乐意大伙叫他马跛?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2006年7月19日,对我而言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和车内22名乘客幸运地躲避了一场车毁人亡的特大事故,避免了一场人间悲剧。  相似文献   

7.
在本人所管辖的班组醒目的位置上,放着一本崭新的安全管理台账,是它使我明白:做为一名班长.所肩负的责任是什么。那还是几年前的事.那时我刚当上班长不久,就接到通知,有关领导要来检查我们班组的安全管理.给我们申报公司安全文明班组。我激动万分.这是对我这一年班长工作的充分肯定啊。  相似文献   

8.
我是个对安全特别“胆小怕事”的人,可我愿意做这样的人。曾当过3年安检员的我,工厂里没有出现一次大小事故,连领导都向我竖起大拇指,夸我做事是个极其认真的人。我感悟,其实安全是一直与你结伴而行的,有许多事想起来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9.
“真烦,作业这么多,还要写学校安全注意事项!”我嘀嘀咕咕的掏出作文纸,写什么呢?“安全,离我太远了。学校里能有什么安全问题?有什么可担心的?”正当我昏昏欲睡之时,忽然两个带着安全帽子的小人走到我跟前严肃的说:“我们叫小安,小全,天天在你的身边,现在,我们就带你到校园走一走,看一看白天的校园吧。”  相似文献   

10.
1989年,由于工作需要,我从机械分厂技术科调到公司机动处从事设备管理工作。专业是负责设备润滑及几个生产车间的区域管理。第二年3月份,新成立的淄博市劳动保护检验检测站(以下简称检测站)首次对公司所属的50余台起重机械进行检验。可能是考虑到管理组中其他几位同志年龄都比较大的缘故,处长对我说:“你陪他们到车间去检查  相似文献   

11.
校园安全关系着你我能否度过一个美好的人生,校园安全也是很重要的。校园安全有很多种,就像:施工安全、体育运动安全和我们初中生最重要的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我最关心的就是实验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卫国:在天国的你可好?又是一个中秋月圆之夜。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你看看我、我们的家,冰冷、孤独、思念将我和孩子包围。我搂着儿子仍然稚嫩的肩膀,墙上的你,笑得如此灿烂,这十年来,我们日也想你,夜也想你,却永远盼不回一个活生生的你,卫国,这思念如同刀绞,痛彻心肺,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伤痛     
我的右手掌心,有一个直径1公分的圆形疤痕。一看到它,我的心就会颤抖。  相似文献   

14.
《现代职业安全》2005年第4期刊登的《走近基层安全员》一文,读来感触很深。一是记者选择的采访视角好,帮助我了解到我最想了解的情况。二是施工现场几位50来岁的老安全员提出的几个担忧,使我深思警醒,并强化了我的职责意识,让我更渴望关注理解他们。因此,借贵刊说几点个人想法。也算是一名为安全人员服务的具体工作者对一线安全员的理解、支持和敬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收到你的来信,我和你妈都很高兴.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又向前迈进了一步.用过去的话说,你又进步了.这是你这些年努力的结果,更是组织和同志们对你的信任,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望切记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普通司机,对安全行车从来不敢麻痹大意,还时不时地阅读一些有关交通安全的书籍。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女儿学校里的一张交通安全回执单.再次唤醒了我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同时为交警深入学校的这一做法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放心。  相似文献   

17.
20多年的风雨,190期的精美刊物,凝聚着众多编辑的辛勤劳动,赢来无数读的至高赞誉。我原在乡镇党委办公室工作.一般来说很难接触到这么专业特殊的刊物。前两年由于乡镇体制的改革,市政府将我分流到企业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对于陌生的环境、特殊的岗位,深感力不从心。为了让我尽快掌握安全管理技能.企业先后送我去省、市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学习。一次,在省安全培训班上有幸认识的《江苏劳动保护》杂志,犹如一股清风,使我精神为之一爽:如春雨,滋润了我的心田。  相似文献   

18.
自我从1973年进入闽运公司当一名驾驶员,如今已有34个年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从最初的美国“小道奇”到今天的“凯斯鲍尔”,我开过十几种车型,行驶了230多万公里,至今没有发生过任何责任事故。有人说我运气好,我说,运气对每一个人来说固然重要,但是对一个机动车驾驶员来说,仅靠运气是绝对不行的。  相似文献   

19.
手足     
从工地回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又饿又累,我连脏衣服也没脱,就一头栽倒在床上。半睡半醒之间,小吴的电话打了过来:“哥们儿,还没吃饭吧?过来喝两杯,我在经理部背后的快活林餐馆等你……”  相似文献   

20.
郑敬东 《劳动保护》2005,(11):79-79
我对安全员很早就“情有独钟”,这不是无缘无故的。1973年,我在中国核工业821厂堆工分厂的一个检修班当技术员。有一天,我与一名老工人在排风中心检修风机时遇到险情,刻骨铭心。从此,我对企业安全管理“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