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GB/T4200-2008(《高温作业分级》)中将高温作业定义为由于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气温达到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时,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2℃或2℃以上的作业。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 (三)预防高温和噪声的危害 1.什么叫高温作业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高温车间内存在着多种热源,或由于夏季露天作业受太阳热辐射的影响,常可产生高温或高温高湿或高温伴强热辐射等特殊气象条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我国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规定: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的作业,列为高温作业.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三)预防高温和噪声的危害1.什么叫高温作业在工业生产中,由于高温车间内存在着多种热源,或由于夏季露天作业受太阳热辐射的影响,常可产生高温或高温高湿或高温伴强热辐射等特殊气象条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我国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规定: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的作业,列为高温作业。  相似文献   

4.
<正>高温作业是指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的作业。高温作业几乎遍布于工业生产的所有行业,如炼钢、炼铁、造纸、塑料生产、水泥生产等。高温作业时,人体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这些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是适应性反应,但如超过范围,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病变。  相似文献   

5.
冶金企业中冶炼炉、均热炉、钢包等设备的热修与抢修作业,气温可达37℃以上,热辐射强度可达1.5~15卡/厘米~2·分。在这些特殊高温作业点从事劳动的人员必须采用个体防护用具(以下称为护具)。一、防热服装防热服装防热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选择合乎防热要求的衣料,及适宜的服装样式。防热服装的衣料,除要求具有一定的隔热性外,还要求有一定的耐燃性。所有的纤维织物都具有一定的隔热性能,织物越厚,其中  相似文献   

6.
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7.
罗时 《劳动保护》2014,(7):89-91
<正>高温作业引发的中暑,是我国规定的职业病之一。为预防中暑,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就要了解高温作业中暑的原因及症状,以加强相应的防暑管理措施,并掌握中暑患者的现场处置原则。因高温作业引发的中暑,是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规定的职业病之一。GBZ 41-2002《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规定,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国对1960年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征求意见稿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高温天气"进行了界定——日最高气温35℃以上天气。今年6月4日,广东率先在全国对高温津贴的具体发放办法做出明确规定。根据规定,33℃以上(不含33℃)的露天工作称为高温作业,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150元,或每天6.9元。  相似文献   

9.
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个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0.
玻璃制造是把粉状配合料在高温窑中熔融成化学组成均匀的玻璃液,然后通过一定的成型方式使之成为玻璃制品的工艺过程。在制造过程中对职工身体危害较大的是配料和熔化设备的辐射热、噪声、尘毒以及车间油雾污染等。一、辐射热玻璃生产过程的高温作业有熔化,成型、退火、热加工等主要生产工序。其中熔化玻璃的熔窑是放散大量辐射热和对流热的连续作业热工设备(炉内温度1450~1600℃)。车间内气温较高,夏季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11.
40℃以上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37℃~40℃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安排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 h,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35℃~37℃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不含37  相似文献   

12.
朱建军 《安防科技》2004,(12):19-20
一般认为,工作地点有散热比较大的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热源,导致工作环境气温较高就是高温作业场所。在工业企业中,高温作业场所类型可分为:高温强辐射作业场所、高温高湿作业场所及夏季露天作业场所等。高温作业场所中,由于高温的影响,会对作业人员的生产操作、身体健康以及设备材料及物质的使用和储存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另外还可能诱发火灾、爆炸事故等。因此有必要对高温作业场所的危险性作一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孙燕 《安全》2010,31(8):49-52
1.什么是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  相似文献   

14.
一、几起液氨钢瓶爆炸事例1969年7月6日13时,我公司材料科一40L 液氨钢瓶发生爆炸,该瓶系当天早上充装(当时气温为28℃),充装量24kg,超装2.8kg.超过规定充装量13.2%,下午气温为37℃,钢瓶超压爆炸。  相似文献   

15.
液冷服     
人类主要是在地面条件下活动,因而受到地区性气候的直接影响。我国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具有炎热季节长、湿度大、太阳辐射强等特征。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1℃以上,沿海地区终年高温。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具有气温低、寒潮多、寒期长的特点。最低极端气温曾达到-52℃。西北和内蒙古等地区的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寒,十分干燥,并常有烈风。西南的高原气温,气温多变,一天中气温可相差20~40℃,有“一日四季”之称。保证人类能处于较舒适的工作环境,人们为此做了不懈的努力。液冷服和液冷背心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近日,我国对1960年制定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征求意见稿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高温天气”进行了界定——日最高气温35℃以上天气。今年6月4日,广东率先在全国对高温津贴的具体发放办法做出明确规定。根据规定,33℃以上(不含33℃)的露天工作称为高温作业,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标准为每月150元,或每天6.9元。  相似文献   

17.
气温与事故     
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表明 :各种工伤事故的发生 ,除了肇事者本人技术水平低劣、作风粗枝大叶或违反操作规程等主要原因外 ,与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有人对南昌某工厂历年事故资料作过统计 ,发现炎热的6、7、8、9四个月是事故高发期。其他厂矿也有类似规律。另有一项研究表明 :当工作环境处在最佳工作温度即18℃~21℃时 ,工伤发生率最低 ;越出此范围 ,无论过热或过冷 ,工伤事故都会增加。在气温超过24℃时 ,平均发生的工伤数较18℃~21℃时增加23% ;在13℃以下时 ,较18℃~21℃时增加32%~35%。对矿工中病假3天以…  相似文献   

18.
韩素芹 《安全》2005,26(6):42-42
1.醇类火灾应选用抗溶性泡沫扑救.甲醇(CH3OH),属无色澄清易挥发液体,能溶于水,凝固点-97.8℃,沸点64.8℃,闪点11.11℃,自燃点385℃,爆炸极限6.7%~36%,燃烧热值715.5kJ/mol,最大爆炸压力72.6N/cm2.甲醇,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医药、燃料、火药、防冻剂.  相似文献   

19.
高温作业工人应选择什么配方的饮料,这是许多人所关心的问题。笔者目前参与了国家劳动人事部委托我校研制《高温作业工人抗热保健饮料供应标准》,现将研制所得,向读者作些介绍。 这一标准是在对各类高温作业工人进行生理变化调查的基础上,经动物实验和现场高温作业工人试饮,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资料而制订的。标准还根据“高温作业分级标准(GB4200-84)”的要求,提供了不同型号的饮料配方。其主要特点如下: 1.适应正常生理功能需要。一名高温作业工人的全班平均出汗量为4升,其中随汗丧失的氯化钠可达15~25克,经汗、尿液代谢掉的还有钾、钙、镁…  相似文献   

20.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机体体温调节机能障碍或水盐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因高温作业引发的中暑,是我国《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规定的职业病之一。中暑的发生与周围环境气温密切相关,当环境温度超过34℃时,尤其是伴有高气湿和热辐射,更易发生中暑;中暑的发生还与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