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能值理论.以龙盛科技工业园为例,对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分析,通过能值分析的方法,将能量漉、物质流等转化为统一的能值单位,对工业生态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龙盛科技工业固由于注重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梯级利用,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生态效率和系统稳定性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工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工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和区别进行了研究,分别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内在动力、进化和演化、关键种、共生等方面进行了相似性研究。提出两者的区别在于工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系统,稳定性、复杂性差、环境变化的周期短、工业生态系统受双重规律制约、工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和价值流互为反向、工业生态系统地域性不明显等。  相似文献   

3.
陆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稳定,对生物毒性大,且在食物链中富集,因此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潜在危害。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环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的地球表面范围内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彼此制约、不断演变、相对稳定的统一体。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通过能量和物质循环彼此作用,并且基于这种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才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地球上  相似文献   

4.
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高 《环境》2002,(7):6-7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人们产生了模仿自然生态系统、按照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想法,这便是循环经济思想的最初萌芽。到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普遍倡导与采纳,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一、城市水环境的现状人类“傍水”聚居,发展而为城市,说明了水环境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而且维系和影响着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城市水体的素质、分配、功能和生态系统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人口的过度集中,城市水环境普遍遭受污染,生态受到破坏,这已成为当前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城市水环境的现状,似可作这样的归纳: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系统的角度阐述了城市与乡村的物质能量流动关系,指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业化进程中,关键的问题是重塑城乡结合部的垃圾疏散职能。通过设计城乡结合部生活垃圾处理系统,重塑了城乡结合部的垃圾疏散职能。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的研究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它是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它有四个基本组成部分:(1)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2)消费者,指直接间接以植物为食的生物;(3)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4)环境的非生物物质,如光、热、水、气、矿物、盐类等。四者形成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而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就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停地进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兴建许多大工程,例如,十来个大  相似文献   

8.
一、水稻田生态系统稻田是一个开放型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中始终存在着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稻田生态系统存在着立体的特点。稻田的立体式经营就是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多层次地利用稻田、利用水面。稻田半旱间作  相似文献   

9.
物流能流与城市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物流、能流的含义物质和能量在人和环境之间是不断流动的。如果把城市当作有机体看待,那么,为了维持城市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城市工业的正常生产,也需要直接或间接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并向环境排泄废物,这就叫做城市的环境代谢。例如一个百万人口的典型美国城市需要从环境输入和向环境输出下列物质与能量:  相似文献   

10.
《环境》1994,(7)
就地与迁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有效措施。就地保护就是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生境就地保护起来,以保护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根据保护目标的不同分成三类:生态系统保护区、野生生物物种保护区、自然遗迹或文化遗产保护区。现在全国已建立七百多个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11.
<正> 农业生态系统就是把农业生产中的人和农业生物及周围的其他生物(杂草、害虫和微生物)与其环境条件(太阳能、大气、土壤、水和养分等)联系起来,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农业生物的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方面。它们是通过生态系统的核心——有生命部分,即农业生物群落来实现的。绿色植物(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  相似文献   

12.
张力小  胡秋红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0):1801-1810
物质能量代谢分析已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与工具。论文在对当前各种代谢概念与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资源科学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重新整合城市代谢相关的研究内容和分析边界,将物质能量代谢概念拓展为资源代谢的概念,试图涵盖物质性资源和非物质性资源、能量性和非能量性资源,并引入资源来解决城市资源代谢的生态统一核算问题,实现资源稀缺性和有用性的有效度量。此外,引入资源流过程分析特别是网络分析的方法,可打破传统代谢研究"灰箱"分析的局限,实现资源流在系统内部流动的代谢路径跟踪,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化与网络化的深度分析,从而完善城市代谢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是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国外近年来生态学的研究,大多是围绕着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而开展的。我们知道,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相关,互相作用,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这种生物群落和环境的综合体,叫做生态系统。江湖、海洋、森林、农田以及城市、矿区、工厂等都构成各自的生态系统。各个生态系统对进入其中的污染物质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当进入的污染物数量比较少的时  相似文献   

14.
环境生物学     
X 1 71 9903372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及其特点/包维楷…(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态学杂志/中国生态学会一1999,18(2)一36一42环信Q一28 生态系统的退化变化是复杂的,既有系统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内在原因,更重要的是人为的外部干扰体系的驱动。作者把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归纳为:突变过程、渐变过程、跃变过程、间断不连续过程及其复合退化过程。生态系统退化的特点如下:生物多样性变化、层次结构的简单化、食物网结构变化、能量流动出现危机和障碍、物质循环发生不良变化、系统生产力下降、生物利用和改造环境能力弱化,功能衰退及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5.
根据石质山区生态环境及水土流失特点,把开展生态建设、发展区域经济做为重点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通过科学规划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工程措施结合植物措施、发展庭院经济,使流域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经济讯速发展,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实现良性运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庭院示范户生态系统的结构、水平、效率和农田养分平衡 ,对物质转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该农户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投入均以有机为主 ,由于系统内物质的反馈 ,能量转换高 ,农田土壤库中氮、磷、钾均有盈余。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户合理利用能量 ,控制系统内养分平衡 ,减少物质流失 ,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能量耗散定律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季冬 《环境保护》1997,(5):33-34,12
用热力学观点说明生态系统听能量流动有助于对环境生态平衡及其维护的理解,本文则以能量耗散定律来说分析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以期在环境生态学的教学中寻求简捷明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垃圾高效资源化建设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内外垃圾处理现状以及我国目前垃圾管理与处置存在的问题分析,从维系城市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高效资源化利用体系,人类在构建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必须认清自己既是这一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又是该系统的分解者,这样才能确保生态系统物质的良性循环。该体系由垃圾产业化民营集团经营,下设社区生活垃圾处理中心、社区生活垃圾后续处理中心。为城市垃圾生态、高效转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庭院示范户生态系统的结构,水平,效率和农田养分平衡,对物质转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农户生态系统能量和物质投入均以有机为主,由于系统内物质的反馈,能量转换高,农田土壤库中氮,磷,钾均有盈余,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户合理利用能量,控制系统内养分平衡,减少物质流失,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态学原理探讨了郑州市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人口与环境、生态系统彼此适应性与制约性,能源利用与推行清洁生产,资源利用与防治生态破坏。进而,探讨了郑州市生态经济系统管理的宗旨;生态工业建设目标定位于系统整体的最优化,力争使物质在系统中多资循环利用和多功能系统的完全代谢及从能量平衡和转换规律视“三废”为放错位置的“原料”,以及开展和完善城乡复合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