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张琪  米俊  曲国华  王迪 《灾害学》2023,(4):171-178
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改革,全面提升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是建立新型应急治理形态的重要举措。基于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提升的质性研究,探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急管理效能提升的运作机理、联动效应和组合路径。研究发现:(1)单个因素不构成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提升的必要条件;(2)三类适配性选择路径以“殊途同归”方式提升政府应急管理效能,分别为“数据—环境型”“组织—环境型”和“综合型”;(3)在跨区域比较中,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政府应急管理效能提升路径存在明显差异。研究有助于拓展政府应急管理效能复杂驱动因素的理性认知,提供智慧应急联动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陈苏超  闫绪娴  范玲 《灾害学》2024,(1):6-10+16
增强城市韧性既是城市提升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数字中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数字化对城市新形态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进而深度赋能提升城市韧性。该文运用组态思维和fsQCA方法对我国45个城市研究影响因素的协同联动机制,最后得出城市韧性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1)单一条件变量并不是城市韧性的必要条件;(2)实现高韧性城市的路径有3条,即数字经济与数字基础设施主导型、数字经济与数字政府主导型、“四轮”驱动型;(3)数字经济和数字政府两个条件变量对城市韧性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韧性较低的城市可以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因城施策,选择适宜的韧性提升路径,从而有效地提升城市韧性。  相似文献   

3.
刘严萍  侯光辉  佘海燕 《灾害学》2024,(1):135-139+145
针对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效能影响因素问题,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方法对27份特别重大突发事件事故调查报告编码分析发现: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制度建设、过程管控、主体能力与平台建设是影响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效能的关键因素。基于社会网络分析发现:思想理念和知识结构是影响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效能的根本因素;思想理念、知识结构、风险评估与隐患治理、治理主体能力、应急管理法制对应急管理其他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大影响力;该网络存在善后恢复过程管控—应急规划过程管控—应急管理思想理念这一传导路径。该研究有助于拓展应急管理效能影响因素的理性认知,厘清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效能发展侧重点。  相似文献   

4.
董志文  曲国华  米俊 《灾害学》2024,(2):192-200
以社工参与的应急管理多元主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社工参与的应急管理系统如何用关键指标测度和评价其‘事前—事中—事后’阶段的动态协同性?”和“数字赋能应急管理的效能如何通过测度系统的协同性反映”两大问题。利用自由基聚合理论,按照其“事前—事中—事后”的阶段性特征构建了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的应急管理效能评价模型,并以指标构建系统的“熵”为测度对模型进行计算,探究数字赋能对该应急管理系统的效能影响。通过调研S省Y市的应急管理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按照模型运算评价,数字赋能能够使社工参与下的多元主体在应急管理全过程中的有序性和组织协同性增强,但前后跨阶段间的协同性并未增加。该文在安全屏障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建构了解释和分析研究结论的新模型,提供了综合评价社工参与应急管理效能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5.
田芳毓  陈旭东  苏筠 《灾害学》2022,(2):190-196
我国已基本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救灾应急响应体系。为增进对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更好地应对未来风险,该文分析了2016—2020年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的数量、时空分布特征,与2005—2010年和2011—2015年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变化特点,并与同期的灾情损失空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格局成因。结果表明:(1)数量上,2016-2020年我国共启动84次救灾应急响应,主要是Ⅳ级响应,针对气象水文灾害的应急响应占84.5%。与2005—2015年相比,启动的频次减少。(2)从空间分布上看,救灾应急响应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气象水文灾害的应急响应主要集中在南方各省;针对地震地质灾害启动的响应呈现出“西多东少”的分布。(3)因灾死亡人口、经济损失的灾情格局显示出:灾情严重的地区集中于人口较密集、经济欠发达、突发重灾较频繁的地区,也是启动高级别救助应急响应较多的地区。川、滇、黔、鄂、湘五省区的自然灾害风险应受到更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制定国家综合减灾战略提高巨灾风险防范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国际减灾战略的三个转变,即:从单纯减灾转变为将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从减轻灾害转变为减轻灾害风险,从国家减灾转变为全球减灾。回顾和评述了近五年我国加强减灾工作的重大行动,即:初步构建了国家和地方各主要部门与大、中型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系统制定了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正确引导开办农业保险和实施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及时提出了防范和应对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工作方案,全面论证了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减灾战略方针。初步论述了国家综合减灾战略框架,即完成四个转变:由部门减灾转变为综合减灾,由减轻灾害转变为减轻灾害风险,由国家减灾转变为区域减灾,由加强应急响应能力建设转变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实施四项行动:实施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实施涉及减灾的各个行业减灾专项规划,实施大型企业综合风险(全面风险)管理工程;建设四个体系:国家综合巨灾风险防范体系,国家高灾害风险地区综合减灾范式体系,国家综合灾害风险防范信息共享体系,国家综合灾害风险防范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创新四项制度:完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减灾管理体制,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综合减灾运行机制,整合灾前备灾、灾中应急管理和灾后恢复与重建为一体的综合减灾协调机制,规范政府、企业、社区和公民各负其责的综合减灾系统法制。初步阐述了加强国家减灾能力的基本内容,即:制定国家综合减灾战略,加强综合减灾知识普及能力,加强综合减灾科技与学科支撑能力,加强综合减灾制度与组织保障能力,加强减灾物资储备与工程建设能力,加强综合减灾应急响应与信息保障能力,加强综合减灾恢复与重建能力,建立综合减灾范式,提高综合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气化学灾害应急气象保障系统是针对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爆炸和光化学烟雾等大气化学灾害应急处置专门设计开发的技术支持系统,该系统由大气化学灾害事故信息接警、现场气象监测、气象资料综合显示、社会经济环境背景查询、危险大气成分预报、决策服务产品制作、应急指挥、预警信息发布等若干子系统组成,可以为各级政府指挥大气化学灾害的应急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8.
以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项目的建设为例,介绍了国家层次的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技术路线和核心功能。该系统以B/S和C/S混合结构为主体架构,以GIS为开发平台,实现了地震触发—灾害响应—灾害评估—辅助对策应急响应流程的各项相关核心功能,对我国开展“十五”应急响应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受各种灾害影响的主要群体,灾前储备应急物资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灾害的不利影响。综合性、标准化备灾能指导家庭应对多类型灾害,有效利用物资资源。选取《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基础版)》的发布时间、发布单位、适用场景及物资的分类和名称、物品的分类及数量等指标,利用数据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家庭应急物资进行综合性和标准化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是应急管理改革时代背景下,适应综合减灾、大应急的理念发展的灾害管理环节;(2)提出“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概念,明确这种“综合”是综合减灾的综合、是全灾种应对的综合、是专常兼备的综合;(3)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标准化具有可行性,并给出家庭应急物资综合备灾标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滑坡灾害的突发性和危险性让传统的科普教育方式难以真实再现灾害场景,限制了受众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为了提高教育效能,该文分析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滑坡灾害应急科普教育模式及其应用前景。具身认知理论强调参与性提升学习效果,而VR技术则提供身临其境的体验。该文在分析VR技术应用于灾害应急科普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融合具身认知理论,设计和开发了VR滑坡灾害应急科普教育系统,创造出更具沉浸感和参与感的滑坡教育体验。通过用户亲身体验及标准化、可复制、有反馈、可考核的情境化“讲、学、练、考”一体化系统,为虚拟灾害应急科普教育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证明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和VR技术的滑坡灾害科普教育模式在安全应急和防灾减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全球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背景下,自然灾害事件的频发导致防灾减灾任务艰巨而迫切,提升灾害响应、防御与适应能力是减轻灾害风险,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学术界对“Resilience”一词有多种翻译,不利于灾害韧性的深入研究与概念推广。该文通过对“Resilience”的概念进行辨析,认为“韧性”一词最接近原词所表达的内涵,并对韧性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明晰了灾害韧性的含义。从能力取向、过程取向、结果取向、整合取向四个方面阐述了其内涵,梳理了个人(心理)、基础设施系统、社会-生态系统三个灾害韧性的研究主体及其主要研究方法,从时空特征显现、实践化发展与韧性转型方面对未来灾害韧性的研究进行多维度展望。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气象灾害综合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区域气象灾害的研究,以往多侧重单一灾种或气象灾害系统中某一子系统的研究,缺乏对区域多灾种气象灾害综合分析。本文采取“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析”的十种气象灾害资料,首先通过春、夏、秋、冬各季主导气象灾害的频率分布,构成各季节气象灾害地域组合类型,再依据综合区划原则,制定出各季综合灾害区:春季划分成6个综合灾害区,夏季划分成5个综合灾害区,秋季划分成4个综合灾害区,冬季划分成3个综合灾害区。  相似文献   

13.
张永领  刘梦园 《灾害学》2020,(4):157-162
应急资源供给是否满足应急需求直接决定着应急管理绩效。从应急资源保障度视角设计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模型,首先对灾害的应对任务进行分解,确定每项应对任务所需要的应急资源,并以此构建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应急资源供给对应急需求的满足程度为依据构建应急管理绩效评价准则;最后将序关系分析和模糊集对分析法相结合构建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算例表明,基于应急资源保障度的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模型能从应急资源需求-供给视角科学评判应急管理绩效水平,既避免因了应急资源供给不足而导致应急失灵,又避免了因应急资源供给过多而导致过度应急,为应急管理绩效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代数这一数学工具,该文创新建立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描述理论架构,包括面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灾种建立的救援灾害轴,面向村、社区、街道(镇)、区(县、市)、市、省等区域建立的救援区域轴,面向准备、响应、处置、保障、善后等时间建立的救援时间轴,由此构成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描述三维坐标系;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应急救援能力途径通用表达式模型。研究出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包括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的通用表达式,以及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的通用表格;基于这些研究成果,就可根据实际的救援灾害轴、救援区域轴、救援时间轴等实际情况,得出具体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内容。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6—2016年湖南油茶测产数据和同期临近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判识、气象灾害指标独立性检验和相关检验等方法筛选构建湖南油茶主要气象灾害指标;采用气象灾害发生概率与油茶减产率乘积之和构建气象灾害综合指数,基于1961—1990年、1991—2020年湖南500 m×500 m历史气象资料小网格数据和2021—2050年气候变化预估网格数据,分别统计各网格点气象灾害综合指数,绘制不同气候背景下油茶气象灾害综合区划图和油茶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影响湖南油茶的主要气象灾害为春梢萌动期低温多雨、盛花期低温阴雨、幼果期低温、果实膨大高峰期干旱、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高温、果实成熟期阴雨,综合影响等级除高山区外,大部地区为气象灾害低影响区,对湖南大力发展油茶有利。通过该研究方法得到的结果较现有研究有了新的发现:(1)气象条件对油茶产量的影响需从当年追溯至上年的春梢萌动期;(2)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干旱指标有效降水日数较降水总量更重要;(3)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高温;(4)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油茶气象灾害高影响等级在减轻,但中、低风险区范围明...  相似文献   

16.
罗慧  刘杰  王丽  唐智亿 《灾害学》2023,(2):74-78
综合气候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理论,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与极端气象灾害对宁夏农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均非线性影响农业经济,温度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大于降水,北部引黄灌区对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更加敏感;≥35℃极端高温和重旱显著负面影响农业经济;中南部非灌溉区面临“高温干旱”复合型灾害影响,北部引黄灌溉区面临“旱涝急转”型灾害影响。在宁夏南北部“暖湿”和“暖干”可能进一步分异的背景下,决策者与生产者要抓住有利气候条件,规避极端气象灾害不利影响,促进地区粮食丰收和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7.
田红 《灾害学》2003,18(4):51-55
分析了安徽“两山一湖”区域独特的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暴雨与洪涝、雨淞、冰雹与大风、雾危害、低温冻害、干旱、雪灾)逐一进行了论述,指出了趋利避害、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保护“两山一湖”区域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熊康昊  孔昭君 《灾害学》2012,(2):133-139
应急资源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其保障能力的形成是通过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实现的。针对以应对自然灾害为核心的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以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的五大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央部门、地方部门、社会力量)为研究枢纽,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的现状;结合重大案例,以保障过程的三个环节(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和保障能力形成、监督协调)为研究线索分析当前我国应急资源投入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其核心症结,即缺少专门的应急资金体系支持应急管理工作和没有统一的应急管理机构;针对核心症结,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设立应急管理专用资金体系和建立一体化的应急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世界性城市灾害的加剧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它也是城市化过程的产物。如何协调城市化过程与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在综述了中国城市灾害及其风险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其薄弱环节的综合分析,依据作者提出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模式,就中国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对策提出了3条政策建议:即完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的信息保障机制,特别是灾害预警体系、信息共享体系和信息公开机制;加强城市综合减灾能力的建设,特别是明确城市建设中减灾工程与非工程设施投入的固定比例,完善减灾教育宣传体系和综合灾害应急响应的科技平台体系;建立城市综合灾害风险管理范式,特别是高度重视城市规划中综合减灾规划的改进和完善,加快拓展城市企业灾害保险与再保险和发展适应城市灾害风险的“安全社区”范式。  相似文献   

20.
米俊  李超  王迪 《灾害学》2024,(1):29-36+44
应急物流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挑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命线”环节。以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文献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隐含狄利克雷分析(LDA)主题模型挖掘国内应急物流研究主题。在此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SNA)工具厘清应急物流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从研究主题来看,我国应急物流研究主要包括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应急物流模型和算法、应急物流管理,以及应急物资保障四大研究专题;从主题演化路径看,我国应急物流演化可大致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03—2007年的基础性研究;第二阶段从2008—2017年,以模型构建、算法求解与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第三阶段从2018年至今,聚焦重大突发事件背景下数字技术赋能应急物流的文献数量显著增加。研究有助于明晰应急物流的研究体系现状及其演进过程,为未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